第30章 次贷危机——金融世界的“大地震”

美报:中国不会出现“次贷危机”

与美国同行相比,中国的房地产业是一头更大却不那么令人担心的猛兽。

2010年,房地产投资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占据的比例为12%,高于2009年的10%,创造了新的纪录。如果再算上对建筑材料的需求,房地产为GDP作的贡献就更大了。相比之下,美国的住宅投资在2005年达到顶峰时也仅占GDP的6%。

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占据的比重更大,这意味着中国房地产业崩盘所致的后果应该会比美国更严重。近几年的情况也提供了令人不安的先例。政府打击房地产投机的举措导致房地产投资的年增长率从2007年底的31%跌至2009年初的3%。建筑开支受到冲击与出口减少这两个因素一起,令中国GDP增长率跌至10年来的低点。(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2011/3/28)

对于一个常看经济新闻的人来说,“次贷危机”一定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它使全球很多的国家都陷入了经济危机的困境,把它比做金融世界的“大地震”一点也不为过。但是次贷危机到底指的是什么,是什么导致了次贷危机的发生呢?

次贷危机的全称是“次级房贷危机”,它是指发生在美国,因为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而导致的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票市场震荡反常剧烈引起的金融风暴。

下面我们有必要来弄明白什么是“次贷”。次贷就是“次级抵押贷款”,这里的“次”指的是信用和还债能力低。因为这种贷款所要求的信用记录和还款能力都不高,所以相应地,这种贷款的利率相比较一般抵押贷款来说也高很多,这就注定了次级抵押贷款是一个高风险又高收益的行业。

10年前的美国就开始有各种贷款公司四处散发这样的传单:“想过中产阶级的生活吗?买房吧。”“积蓄不够?贷款嘛。”“信用度不高?XX公司来帮您。”“首付也不够?没关系,我们提供零首付贷款。”“怕几年后还不起?不要担心,过个三五年您还不升职么?”“没自信?怎么会,您看这房价上涨的势头,三五年之后,您把这房转手卖了,不仅能还清贷款,还铁定能赚上一笔呢。中间这几年,就算是您白住的啦!况且我们现在提供的是优惠利率,机不可失呀。”

没有几个消费者能扛得住这样的营销。所以,在很短的时间里,贷款公司就取得了相当惊人的业绩。钱是贷出去了,但是能不能从那些对自己都没信心的人手里收回贷款就又是个问题了。于是,贷款公司的董事长开始找合伙人一起分担风险,这个合伙人,就是投行。投行因为看到了其中的利益才决定入伙,他们找来了经济学家、大学教授等等权威人士推出了“债务抵押债券”这个被包装过了的产品。其实呢,它就是用来让持有人分担贷款公司贷出的房屋贷款风险的。但是这个债券经过包装之后,风险还是很大,于是投行又想办法将这种债券分成两个风险等级,总的风险等级是不变的。但是被分级成较低风险的那部分债券就好卖了。而风险较高的那部分债券,投行又通过找对冲基金来解决“老大难”问题。对冲基金寻找贷款利率最低的银行借钱,然后再买入这部分债券,仅仅靠着一进一出的利率差,对冲基金也赚了大钱。

这样一来,贷款买房的老百姓就越来越多。房地产市场上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房价自然也就越来越高。但是在上面所讲的环节中,似乎大家都是有利可图的。其中看起来承担风险最大的对冲基金又找来了保险公司,每年拿出来一部分债券作为保金投保,又将保险公司拉了进来。

但是五年之后,这个“看起来很美”的“食物链”终于断了。房价下跌,优惠贷款利率的时限也到了,很多老百姓还不上贷款,于是贷款公司倒闭了,投行亏损了,对冲基金也不能幸免于难,保险公司的情况更好不到哪里去,股市大跌,老百姓又亏钱了,还不起房贷的人又增多了……再强悍的经济也经不起这样的恶性循环,于是,次贷危机爆发了。

次贷危机也对我国的经济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由于次贷危机引起了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增速的减缓,对我国主要的影响体现在出口上。次贷危机造成了我国的出口增速下降,进而导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也在减缓,此时我国社会上的劳动力需求下降,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引发就业问题。

虽然本节一开始的新闻中说到“中国不会出现‘次贷危机’”,但是我国本身其实也是存在一定次贷隐患的。这个隐患首先体现在我国部分城市过高的“家庭负债率”上。所谓家庭负债率就是家庭所要偿还的债务占总收入的比例,一般来说,安全的家庭负债率是在30%以内。据统计,北京、上海两地的家庭负债率已经达到了122%和155%,另外,我国三成以上的家庭负债率是超过40%的。在经济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过高的家庭负债率所带来的坏处并不明显,但若经济开始下滑,那么家庭经济危机所导致的无法还贷的情况就会使“次贷”风险大大提高。

其次,次贷危机其实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的影响更大,对发展中国家的冲击反而小一些。对于我国来说,我们应当抓住这个机会进行产业调整,从政治、经济、社会各个方面打通道路。我们不能总是当“打工仔”出卖劳动力,要逐渐转型成出卖创造力的劳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