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联网与数字家庭网络技术
- 吴巍 骆连合 王召福编著
- 10939字
- 2020-08-27 21:50:22
2.1 对数字家庭的认识历程
面对不断出现的智能家居或智能住宅、智能建筑、电子家庭(e-Home)、数字家园(Digital Family)和家庭自动化(Home Automation)等新的词语,各人群做出了以下不同的反应。
(1)居民的反应是:如何简明、有效地享受这些服务。
(2)企业家的反应是:这是一个难得的商机!
(3)电信运营商的反应是:这是必须争取的领地。
(4)政治家的反应是:这是造福于社会的切入点。
(5)科学家的反应是: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技术领域。
技术产业界出现了一些表示这种社会现象的定义:
(1)美国的一本书中把这种社会现象称为《数字化生存》。
(2)摩托罗拉公司把这种社会现象称为《数字地球》。
(3)英特尔公司把这种社会现象称为《数字家庭》。
2.1.1 认识数字家庭
1996年,欧洲启动了“通用机顶盒项目”,该项目致力于建立一个家用数字多媒体服务的通用平台(Multi-Home Platform,MHP)。1997年,DVB接手此项目,旨在推动从纯粹的数字电视到更有生命力的交互电视的转变,它的目标是将家庭平台标准化,使其成为向未来交互式多媒体应用迈进的重要步骤,它可以提供电视广播与互动服务。MHP的参与成员大部分属于欧洲的广播业者、服务业者、系统与软件厂商,但也有其他地区的相关企业机构且会员在持续增加,如消费类电子企业Philips、Sony、Panasonic、Sharp、Samsung,通信企业Nokia、德国电视台ZDF、新加坡广电局、芬兰的YLE、意大利的RAI、澳大利亚的Nine Network Australia,软件供应商Alticast、Lysis、Open TV,以及网络设备商SUN等。
DVB工程协会于2000年2月发布了第一个标准说明MHP1.0,同年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the 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正式采纳该标准,欧洲广播联盟EBU也表示支持这一标准。MHP1.0反映了因特网技术与现阶段电视模式的重要融合。2001年11月,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公布了最新的MHP1.1版本。MHP1.1在许多方面扩展了应用模式,增加了灵活性。随着DVB的发展,DVB-MHP还将陆续完成其他需求的后续规范。
1998年,SUN公司推出JINI技术,以Java构架为基础,解决家庭网络中无处不在的计算问题。由Lucent等11个公司成立了HomePNA组织,推出了利用家庭内部已有的电话线解决家庭网络内部互连和互操作性问题的方案。
1999年,Microsoft公司联合其他公司推进了UPnP技术,试图建立一个开放的标准,解决家庭网络各种不同设备组网的互操作性问题。Microsoft公司同时还建立了e-Home研发部门,推出了概念性的网络化家庭。日本Sony公司推出了家庭服务器,外接电话网、互联网、有线电视网和卫星网,内接电视机、录像机、电话机等,承担家庭信息的接收、分配、记录和显示任务。来自欧洲和日本的8家主要的消费电子产品厂商,包括Grundig、Hitachi、Matsushita和Philips等公司成立了HAVi组织,推动了HAVi规范的发展。
2000年,韩国LG公司推出了网络电冰箱,它内置网络端口,并配有一个显示屏及数字摄像机,具有Internet接入功能、多媒体通信功能,可以完成娱乐、家庭信息管理及电冰箱管理功能。3Com公司推出了为家庭设计的Web终端“Ergo Audrey”,采用触摸屏和手写笔实现用户输入,可完成发送E-mail、浏览网站、管理家庭信息等功能。
2002年,Samsung公司与Microsoft公司合作推出家庭多媒体中心,通过PC的用户界面,用户在房间任何地方都可以遥控播放音频文件、图片,观看个人录像,以及观看、录制电视节目。
2003年,日本152家企业联合提出家庭网络互连互通的ECHO-NET标准。
2003年6月,英特尔带领Microsoft、Sony、Philips、富士通、Gateway、惠普、IBM、健伍、联想、Matsushita Electric(松下)、NEC、Nokia、Samsung、Sharp、STMicroelectronics及Thomson等17家业界领先的消费电子、计算机和移动设备公司,发起并宣告“数字家庭工作组”(DHWG)正式成立。DHWG专门致力于简化网络消费电子、移动设备和个人计算机等设备间的数字内容共享,如数字音乐、数字照片和数字视频等。众多的工业标准自身并不能始终确保各种设备间的互操作,而数字家庭工作组建立的互操作性框架和技术设计准则将为开发多品牌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指导,从而使它们彼此之间能够更好地配合工作。工作组的目标就是制定一套指导准则,并在未来12个月内开发出第一款符合该标准的产品。2004年,这个组织改名为“数字生活网络联盟”(DLNA),其目的一方面是想把这个行业组织覆盖的范围从家庭拓展到整个数字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另一方面也想表明该组织的研究工作已经有了进展,不再是一个工作组,而是一个联盟。DLNA v1.0的标准已经制定完成,目前正在进行v2.0版本的制定工作。在v2.0版本中,主要集中在远程用户接口和数字传输内容保护方面。目前,基于英特尔架构的、内嵌有英特尔芯片组的数字媒体适配器等产品已经在市场上被使用。
随着世界范围内家庭网络研究的兴起,在ITU-T的发动和组织下,于2004年6月在日本东京开展了以家庭网络和家庭业务为主题的Workgroup会议。会议从电信业(包括有线电视领域)的角度对家庭网络地区性产业发展、家庭网络传送技术的最新发展、家庭网络架构、家庭网络互连和安全保护、家庭网络业务QoS,以及未来的家庭网络业务等进行了回顾和交流。会议还给出了一个对家庭网络方面的互通、性能、QoS和安全等技术和标准的检验。为了明确将来标准化的方向,该会议对家庭网络方面已有的技术进行了回顾,主要的议题集中在家庭网络的技术和业务方面。这些技术主要包括用户驻地方面,如LAN、WLAN、Home PNA、同轴和光纤技术,也包括接入技术,如DSL、CATV和卫星等的回顾。
家庭网络作为端到端的电信网络的最后一段,如何规划、定义和规范这一段网络最终实现提供多样的电信业务,是ITU-T在家庭网络方面工作的主要目的。因此,ITU-T在家庭网络方面的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以家庭网关为核心的网络架构、家庭网络的QoS、安全机制,以及与家庭网络相关的电信业务的研究上。
2.1.2 数字家庭的发展现状
自1984年世界上第一幢智能建筑在美国出现后,美国、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及新加坡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先后提出了各种数字家庭的解决方案。
全世界许多公司都已将数字家庭作为公司的战略目标。各大公司为了加强推动数字家庭产业的发展,成立了各种标准联盟和产业化联盟。有些国家甚至将其作为整个国家的战略,如日本政府提出的u-Japan战略,韩国政府提出的u-Korea战略思想。
1.英国电信的数字家庭现状
英国电信在家庭网络解决方案中实现了无线宽带、以太网及视频语音综合的目标。
在英国电信的解决方案中,家庭网关为家庭用户提供了多种接入方式,有利于家庭用户更好地接入网络。而且,家庭网关的下行接口也十分丰富,有无线宽带、蓝牙及以太网接口,同时还提供了PSTN接口。英国电信家庭网关的部署表现出明显的业务导向,它们并不是把家庭网关作为家庭网络的核心,提供全部解决方案,而是根据具体业务的需要来解决,并且主要集中在通信领域。
截至2008年,英国电信宽带连接的数量达到450万,其中移动用户超过38万,BT Vision用户增长至28万。宽带业务的快速发展,使用户的ARPU值提高了5%,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话音业务的损失。
2.法国电信的数字家庭现状
法国电信于2004年正式推出了名为LiveBox的服务,LiveBox就是配套的家庭网关,它内置ADSL Modem,具备以太网、无线宽带及蓝牙接口,能够提供上网、网络游戏、网络电话等各种应用,如图2-1所示。
法国电信将家庭用户对于室内联网、无线电话、音乐共享、网络电话、手机、可视电话、网络游戏、家庭健康护理、安全监控及交互式网络电视等复杂的应用需求,全部通过无线宽带、蓝牙、局域网连接在一个独立的网关设备上,并通过VDSL或FTTH网络实现对外交换。法国电信家庭网关的部署是渐进式的提升,每一阶段为适应不同的需求推出适合的网关产品,但有一个清晰的方向,即最终将发展为智能型的家庭网关,实现家庭中需要的各种业务和服务。
截至2009年,法国电信的LiveBox业务已发展了778万用户。
图2-1 法国电信LiveBox数字家庭网络
3.日本电信的数字家庭现状
日本电信的家庭网关是整个家庭网络的核心,并且能够成为整个家庭的服务器,适应数字家庭的发展。
日本电信的家庭信息化解决方案与欧美的方案大体一致,只是在固网与移动网融合的过程中,与NEC合作研究开发的终端具有比欧美运营商制造的终端更强大的功能,它支持与3G网络的融合,支持网络电话功能。日本NTT通过家庭网关实现数字家庭的各项应用,表现出很多优势:功能强大,实现了所有的控制、语音、视频的功能;终端模式适配广泛,支持无线宽带、3G及蜂窝网络多种形式;家庭网关支持多种接入方式,包括FTTH、以太网等。
数字家庭目前仍没有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数字家庭很难由一个厂商、一个运营商来推动,市场发展的关键还是产业链合作。该产业链包括芯片厂商、软件厂商、系统方案提供商、家电厂商、计算机厂商、网络厂商、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节目运营商、房地产商、集成商等各环节的相互合作。目前,虽然产业链上、下游厂商已开始产业联盟的构建,但是离数字家庭实现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要由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共同打造才能够真正实现。
4.中国电信的数字家庭现状
中国电信借助迅猛发展的家庭宽带势头,以电信业的融合趋势为出发点,借助WLAN和C网等移动资源,为家庭用户提供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主动出击家庭信息化市场。
中国电信为家庭用户提供固定电话、小灵通、宽带接入、无线接入、IPTV、视频监控等丰富的产品和业务,并且拥有丰富的家庭客户资源。调研表明,中国电信的“我的e家”品牌在用户中拥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和较大的用户群体。但由于个人通信的移动化趋势,使个人移动通信业务总体需求超过固网通信及宽带业务,从而使中国电信的家庭信息化在家庭群组特征上有所欠缺。
中国电信用户在办公室或家里使用固定网络进行通信,在户外则通过无线网络进行通信。中国电信将带给人们一个号码、一个终端、一张电话账单,移动网和固定网之间无缝切换,使人们能够享受到更加个性化、简单的业务及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
首先,中国电信积极发展家庭网关,实现现有CDMA网络覆盖范围内的固定、移动、宽带业务的捆绑,为用户提供初级融合业务。通过组建家庭群组,提升现有用户的黏性,积极渗透到移动的个人用户,尽可能把移动用户拉到中国电信的家庭群组中。
其次,中国电信有步骤地推进家庭娱乐和综合信息服务,利用信息化的手段为家庭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和丰富的娱乐服务,这是综合信息服务发展的方向。一方面,可以深化发展基于电视终端的IPTV业务;另一方面,可以结合电话、手机、计算机、电视及其他新型终端的各种特点,为家庭用户提供家居生活服务、电视商务、远程医疗、健康指导、远程教育等有价值的应用和信息服务。
在家庭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根据细分市场的特点,积极推进家庭安防和智能家居控制服务。针对不同细分用户,安防需求具有明显差异。对于安防措施不好或治安管理存在问题的社区,特别是独立的别墅等,入侵监控对他们非常有吸引力。对于有老人或儿童的家庭,基于定位的监控、联动报警服务更会受到他们的青睐。
积极开发能够融合连接“商务领航”和“我的e家”的终端产品,通过无缝的终端体验抢夺各细分市场的用户,为下一步的融合信息化推广打好基础。
第一个家庭客户品牌“我的e家(ONEHOME)”自2006年12月正式推出以来,已经得到广大家庭用户的认可,用户数节节攀升。截至2008年6月底,用户累计已经超过1800万户。现阶段提供e6(固话+小灵通)、e8(固话+宽带+小灵通)和e9全业务等套餐,客户可以享受综合信息应用服务和内容丰富的增值服务。电信重组后中国电信将整合C网和固网资源,这必然为数字家庭的应用注入新的活力。据悉,中国电信将整合CDMA和WLAN等移动资源。可以想象,当C网移动业务正式注入其中,中国电信将涵盖固定电话、手机、宽带、互联网等业务,为电信用户提供如家庭安防、智能家居控制等更加丰富的综合信息服务。
5.中国联通的数字家庭现状
2008年上半年,中国联通(原中国网通)家庭客户品牌“亲情1+”用户数已达到997.1万户,其中宽带用户中“亲情1+”的渗透率达到36%。在更深层面上,“亲情1+”客户品牌体现了中国联通面向信息化进行转型的战略构想。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家庭信息化构成社会信息化,是推动社会信息化的核心内容,家庭信息化将成为中国联通拓展信息化市场的重点突破口。
中国联通在目前的GSM网络基础上建设新的WCDMA网络。WCDMA网络是目前技术最成熟、商用程度最高的通信网,在国外拥有丰富的运营经验和业务产品,这些都将成为中国联通发展家庭业务、打造家庭业务品牌和开拓市场的有利因素。在2008国际通信展上,中国联通作为拥有多年移动业务运营经验的公司,对3G的应用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展示了多项基于WSCDMA技术标准的3G业务。通过手机电视,用户可以随时接收喜欢的视频电视内容。借助3G网络的高带宽和移动或固定视频前端摄像头,可实现远距离的手机视频实时监控,使用户随时了解道路交通状况、家庭安全、企业活动场景。笔记本电脑或PC装载HSPA的3G上网卡,即可随时随地高速访问互联网的丰富内容,使用互联网精彩的应用,并可以实现7.2Mbps的下载速率。非接触式IC卡手机钱包,可以实现手机支付、身份验证、防伪、广告、信息交换等多种应用。
中国联通在移动SP运营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拥有很多富有特色的服务生活和娱乐业务。热门的手机增值业务——手机音乐,是基于中国联通WAP、IVR、炫铃等各个增值业务平台进行的一项综合音乐服务。掌上股市,是为股民提供随时随地进行证券行情查询、到价提醒设置、资讯获取和股票交易的手机炒股产品,支持超过90家券商的近3000家营业部。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亲身体验发现,手机不仅是通信工具,更可以成为快捷、方便、高效、可靠的理财工具。手机报利用高速无线网络技术,联合全国及地方深具影响力的报业集团和新闻媒体机构,为用户提供资讯信息服务,其内容涵盖新闻、体育、娱乐、文化、生活、财经等各方面,用户可通过彩信、WAP、Java方式接收并享受最新资讯的服务。手机娱乐与服务是家庭用户使用手机的主要目的之一,尤其对年轻人群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是手机业务重点发展的业务领域。如何将相关业务针对家庭用户打包并推广,是中国联通需要认真规划的关键。
网通在宽带业务应用方面一直注入了较多精力和资源,并推出了多种业务,如应用于家庭和中小企业的监控产品、远程教育、IPTV等。中国联通开创的“网通宽带+机顶盒+电视机”的农村远程教育新模式,被确定为全国三大基础建设模式之一,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全国信息化应用优秀成果金奖,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以河南为例,自2005年以来,中国联通在河南累计建成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4.92万个,乡镇、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7%。远程教育系统节目容量达到60T,开通了10个电视直播频道,整合了150家图文电视网站,点击率超过50亿次。现在,远程教育系统在河南已经成为一个承载业务种类最多、内容最丰富、参与部门最广、系统容量最大、实用性最强的综合信息平台。为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作用,按照中央领导有关“继续普及‘远程教育入户’工作”等指示精神,2008年9月全面启动远程教育入户工程。通过将养殖大户、村办企业、农业示范基地等纳入发展对象,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使远程教育向涉农行业、乡镇企业、学校、家庭延伸,推进新农村发展。充分利用宽带应用优势,将成为联通立足家庭市场,参与竞争的最重要出发点。
目前,“亲情1+”等品牌仅是家庭信息化的雏形,联通将主推以“家庭网关”为载体,向家庭客户提供集多PC上网、无线上网、家庭视频监控、IPTV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未来将提供多维度的立体信息服务:技术上将包括有线与无线的融合、音频/视频处理、宽带接入等;内容上将覆盖家庭网络、家庭娱乐、家庭安全、家庭管理。同时,将会有更多的业务添加到家庭客户品牌中,如家庭安全监控业务,起到示警防盗的作用;家庭娱乐,随着电视、计算机等连接在家庭网络上,运营商可以携手内容提供商,提供包括计费、流量控制、技术支持在内的服务。2011年用户数达到5565.1万户。
6.中国移动的数字家庭现状
受固定网络运营商发展家庭客户的启发,中国移动在2008年确定了通过发展家庭客户市场拓展新的市场空间,实现客户规模持续增长的客户发展战略,并在2008年选择部分市场普及率高、经济发达的城市进行试点,推广家庭服务计划。
在中国移动家庭服务的思路下,中国移动的业务推广在主要试点省份已经基本全面铺开,推出了“幸福家庭计划”、“全球通家庭计划”等不同的家庭服务推广方案。以北京移动“全球通家庭计划方案”为例,北京移动全球通用户可以以自己的全球通号码为主卡,为其他1~4个移动号码创建一个家庭计划组,每月仅需交纳10元的月功能费,就可以使包括全球通用户在内的最多5个用户间的主、被叫通话完全免费,没有时间限制(每个号码只能加入一个家庭计划组);此外,北京移动全球通家庭计划还为用户提供生活好管家和家校互动两项服务。其他主要省份推出的家庭服务计划的具体套餐方案虽略有不同,但业务思路却基本相同,都是以全球通用户为主卡,为其他若干个中国移动号码创建一个家庭计划组,组成VPMN,家庭计划组内通话免费,并向家庭推荐相应的家居服务业务。
从竞争的角度来看,中国移动需要面对的对手不再是只在移动业务领域实力相对较弱的中国联通,而是两个集成了强大的固网业务优势并获得移动业务运营资格的全业务运营商——新中国电信与新中国联通。与此同时,竞争的业务领域也将从单纯的移动业务领域延伸到全业务捆绑和融合。对于新电信和新联通,它们分别拥有在南方和北方固网业务领域中绝对的市场主导权,在家庭客户市场中占据着最主要的市场份额,获得移动业务运营资格将使它们如虎添翼。利用既有的客户资源实施交叉捆绑和销售,它们全面抢夺中国移动的存量移动用户,同时在新增移动用户市场全力展开争夺。由此可以预期,中国移动的传统优势——移动业务领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对此,中国移动已经采取战略应对措施,实施家庭服务计划。各省移动公司也分别提出自己的家庭业务发展规划,力求在全业务竞争的局面下保持竞争优势。
全球通是中国移动多年打造的业务品牌,拥有很强的市场影响力。家庭业务应以全球通品牌为核心,覆盖其他客户群。中国移动业务拓展采取以全球通为主卡组建家庭计划组的方式,形成以面向中高端的全球通品牌为核心,以家庭式营销方式涵盖神州行和动感地带的产品营销模式。这种模式在避免新增加一个品牌的前提下,有效覆盖了家庭客户市场,为今后全业务经营积累客户基础。
以亲情诉求重构全球通品牌形象是重要的发展战略。中国移动全球通客户品牌及客户发展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业界具有广泛的学习价值,但全球通客户品牌的定位更多是强调帮助客户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很少关注全球通客户的家庭生活,导致品牌在一定程度上缺少亲和力。中国移动提出了“家庭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沟通的家庭生活才是高品质的生活;为家庭努力,才是人生最大的进取。”这样的宣传口号,在宣传中凸显家庭亲情诉求。
中国移动配合品牌塑造提供基于移动终端的家庭信息化服务。除了提供家庭计划组内免费通话的语音业务优惠外,还开发集成的家居控制终端,以及家庭服务手机终端界面,为家庭客户提供包括对家居的智能监控、视频直播和点播、视频通信、家居远程控制、水/电/煤气费用的查询和支付等一整套的家庭信息化解决服务。
由广东移动率先推出的全球通家庭计划资费套餐方案,揭开了中国移动为家庭市场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的序幕。在推出家庭服务计划的同时,中国移动引导用户使用包括家庭信息化服务在内的各种信息化业务,并提供从语音业务到娱乐及综合信息化业务、家庭安防类业务和智能家居类业务等门类齐全的家庭信息化产品。
表2-1是各个运营商在数字家庭业务上的现状对比。
表2-1 各个运营商在数字家庭业务上的现状对比
7.中国广电公司的数字家庭现状
传统的广电业务是单向的广播电视业务,借助单向的点到多对多点广播网络向千家万户提供无差异性的、权威的、实时的广播电视服务。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国家制定了《广播影视科技“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在全国全面推行有线数字电视。《广播影视科技“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明确提出:到2005年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超过3000万户,2010年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2015年停止模拟广播电视的播出,并制定了具体的过渡时间表。
第一阶段:到2005年,直辖市、东部地区地(市)以上城市、中部地区省会城市和部分地(市)级城市、西部地区部分省会城市的有线电视完成向数字化的过渡。
第二阶段:到2008年,东部地区县以上城市、中部地区地(市)级城市和大部分县级城市、西部地区部分地(市)级以上城市和少数县级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的过渡。
第三阶段:到2010年,中部地区县级城市、西部地区大部分县以上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的过渡。
第四阶段:到2015年,西部地区县级城市的有线电视完成向数字化的过渡,全面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停止模拟广播电视的播出。
2010年1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国家三网融合的政策为广电业务带来了机遇,但也提出了挑战。传统的广电业务只是单向业务,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用户对交互业务的刚性需求不断增加,要求广电业务具备双向交互功能。因此,传统广电类运营商急需进行技术变革,寻找创新的商业模式。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把HFC网络从单向网络改为双向网络,并尽可能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
面对三网融合的大格局,广电总局将面向三网融合的广电业务划分为基本服务类业务、基础互动业务、广电网络服务业务、基于广电网络的安防服务业务、基于广电网络的多媒体通信业务、基于广电网络的互联网接入业务、基于广电网络的专业数字信息服务业务、基于广电网络的物联网业务八大类共46个子项,这些新业态涵盖了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涵盖了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的林林总总。如果广电部门能成功运营这些新业态,将改变广告、收视费等传统收入来源,拓宽广播电视新的发展空间。
三网融合政策的实施,让广电进入了梦想已久的互联网市场,也为开展数字家庭业务提供了可能。但是,广电运营商要想在数字家庭领域有所作为,还需要经过标准、内容及产业化的考验。家庭网络和机顶盒作为家庭网络两项不可或缺的设备,占了相当一部分比例。相关数据显示,广电运营商拥有1.6亿有线用户,尚有1亿有线用户并未实现数字化整转。不考虑有线用户的增长,仅机顶盒开支就约350亿,市场庞大。在有线电视已经转为数字化的有线用户中,广电派送的机顶盒都是单向机顶盒,未来要实现用户的互动,就需要更换成双向机顶盒,这又是一个庞大的市场。
目前,广电部门正在打造属于自己的宽带网络——NGB。NGB是Next Generation Network的缩写,即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由科技部和广电总局共同开发部署。2008年12月4日,科技部与广电总局共同签署《国家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暨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自主创新合作协议书》,提出一期将投入1000亿人民币支持NGB升级改造,并且预计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达到2亿用户规模,使之成为以三网融合为基本特征的新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形成与电信网竞争的态势。NGB建成后,其骨干网络速率将达到1000Gbps,接入网用户端速率则不少于40Mbps,可以提供高清晰度电视、数字视/音频节目、高速数据接入和话音等三网融合服务。
在新媒体的部署上,广电部门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2009年2月推出了国家网络电视台(CNTV)。同时,上海文广也成立“专注上海,专注新闻,专注都市白领用户”的上海网络电视台,提供包括10个电视频道,以及8个广播电台的全天候节目的直播、点播服务。此外,浙江卫视筹办的新蓝网主打口号是“为天下网民提供互联网、通信网、电视网三网融合、无缝衔接的新媒体优质体验,开创浙江广播电视联动传播、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新格局”。在互联网电视领域,广电部门的动作也颇为迅速。首批三张互联网电视牌照已发放,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以及杭州华数传媒网络有限公司分别获得了这三张牌照,而这三家媒体也被看成是全国广电部门中新媒体运作的精兵强将。业内人士表示,这一资质的获得将使这三家企业在三网融合中具备了在数字电视网、通信网和互联网上开展跨网、跨屏融合新业务的条件,互联网电视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前景。
除了网络电视台和互联网电视外,隶属于广电部门的华数电视还在探索电视购物业务。据了解,杭州华数传媒网络有限公司已经和阿里巴巴集团成立了合资公司,共同在数字电视平台推出C2C购物体验,不久就会正式商用。
2010年3月,广电系进军网游的消息频频传出,试水网游。湖南卫视产业布局中游戏业务的承载平台,快乐阳光互动娱乐传媒有限公司旗下金鹰网游戏事业部运作的大型整合游戏平台“芒果游戏”终于上线。据相关人士介绍,先期上线的是棋牌游戏大厅、一款网球题材的休闲游戏和其他数款联合运营产品。业内人士指出,金鹰网率先上马“芒果游戏”平台的意图十分明显,作为湖南卫视新媒体布局的棋子,金鹰网就是用来整合湖南卫视各方面资本、媒介内容、用户资源,开拓互联网产业的平台。而由于网络游戏市场的高速增长,因此他们把目光锁定在了网络游戏上。据了解,金鹰网还想进军MMORPG(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领域,其首款MMORPG网游的研发工作正在进行中。
同期,国家网络电视台宣布与盛大合作,双方的合作重点在于网游和视频两个方面。据了解,双方将在网游的开发、运营、推广等业务方面展开合作,同时,也将在重大体育赛事、优秀节目制作等方面进行重点合作。
继湖南广电、中国网络电视台后,浙江广电也进入网游领域。浙江广电已联手江苏炬腾公司涉足网游行业。双方将出巨资一亿,共同运营社交网游《哈皮星球》。据悉,该款社交网游的特征是用户可以在电视、计算机及移动手机三大终端获得SNS互动社区和大型网游的娱乐体验。而业内人士指出,此次浙江广电与江苏炬腾公司的合作也意味着网游产业第一次走出互联网,走进电视。
8.广东数字家庭行动计划
2005年10月,广东省政府正式公开宣布“广东省数字家庭行动计划”启动,并得到了闪联、e家佳及DLNA代表厂商英特尔的大力支持。广东省数字家庭行动计划倡导了“岭南式”数字家庭建设模式,即“以有线电视为主通道,以电视机为家庭中心,以互动服务为导向,实现3C融合在家庭”的建设模式。广东省组建了以企业化运作、非营利性质的“广东省数字家庭公共服务技术支持中心”,为产业合作、技术标准、产品检测、示范展示提供平台式的公共技术支持,为新业务测试、服务商之间的业务数据结算提供服务支持。
广州市已于2009年1月成功打造了以数字电视为中心、互动内容为导向的数字家庭研发平台——国家基地。这一基地的特点可以用“三创”(创新标准、创活机制,创优环境)、“三高”(高端平台、高新服务、高效园区)来概括。在创新标准上,建立了数字家庭发明专利池,创立了数字家庭标准聚集池,设立了数字家庭龙头研发部,构筑科技聚焦高端平台;在创活机制上,以“开放、普惠”为原则,推进了数字家庭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健全了共赢机制,联手扩大了辐射范围,联动拓展了市场业务;在创优环境上,通过“部、省、市、校”四级合作和“政、产、学、研、用”多方联动,不断优化政务环境、载体环境、成长环境,全力推进以三网(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融合、4C(通信、计算机、消费电子、内容服务)融合为特征的数字家庭产业资源聚集。
据统计,隶属于国家示范产业基地,位于广州大学城的数字家庭和数字电视产学研孵化基地,入驻企业的注册资金达到6亿多元,2008年上半年科工贸收入约为7亿元,预计到2012年年底,孵化基地目标拉动的相关产业产值将达到500亿元,2015年将达600亿元。从产业规划和聚集、技术攻关和产业化、标准制定和知识产权保护、试点示范、技术验证和测试检测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综合性产业发展工作,推动了产业聚集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也对广州产业结构的提升和产业的升级换代起到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