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论研究篇

职业教育促进和谐河南建设模式研究

河南省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研究室 黄才华

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当前着力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建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验区的关键时刻,研究职业教育促进和谐河南建设模式,对于加快发展河南职业教育、促进河南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影响职业教育发展模式选择的因素分析

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十分密切,直接关系到新世纪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在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在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有力拉动下,我省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选择何种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又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1.经济因素

愈是经济不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愈加艰难。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比较来看,中西部地区的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的下降幅度大于东部地区。我省一些地方职业教育发展难,其原因多是这些地方的大部分群众难以承受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称的教育支出,制约着职业技术选择教学模式的学校。因此,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居民经济支付能力的直接约束。当进入产业布局、产业结构调整时期,与产业结构高度化匹配,培养相当数量的具有高等文化水平的职业人才,就成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而河南又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省份,在不同的经济发展区域有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也就决定了不同的区域需要不同的人才,例如郑州以发展高新产业为主,它的职业教育模式自然以培养适应高新企业的人才为主;而在信阳地区以旅游业、茶叶加工业为主要产业、以发展劳务经济为主,它的职业教育发展自然以培养旅游资源开发人才、农业科技人才为主,采取与外地企业及学校联合办学的模式。

2.科技因素

河南地势基本上是西高东低、土地类型复杂多样,水资源丰富,适合农、林、牧、渔业的综合发展和多种经营。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为河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但主要分布在焦作、平顶山等一带,而工业发达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郑州、洛阳一带,这些都决定了河南科技水平发展的不平衡。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生态产业及河南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每个地区的发展方式和科技选择的道路都不一样,这也就决定了不同的地区应该选择不同的职业教育模式,例如在信阳、商丘一带可以选择劳务输出、以为“三农”服务以及旅游发展服务为主的培养模式,而在郑州、洛阳等地区应该以进城农民工培训与下岗职工再就业为主,不能强制要求该地区也进行劳务输出的职业教育培训。

3.人口因素

河南省既是一个农业大省,也是一个人口大省,大部分地区地处山区、丘陵地带,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分布也不均匀,长期以来保持城乡二元结构,农民因循守旧、随遇而安,对生活要求不高,传统的小农意识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发展。目前,我省人力资源结构和劳动者素质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相比,差距还十分明显。全省现有技术工人只占全部工人的三分之一左右,而且多数是初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2.5%,远远低于中等发达国家从业人员中中级工占40%、高技能人才占30%左右的发展水平。全省4700万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27.6%,初中文化程度占57.6%,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占10.1%,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仅占0.93%。郭庚茂.在全省职业教育攻坚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08-10-17可以说,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已成为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怎样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把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这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4.教育因素

目前,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是我省、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终身教育和职业教育是密不可分的,职业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渠道之一。由于我省的教育资源不足,尤其是高等教育发展严重不足,经济发展不平衡,大部分人难以承担高等教育的高额费用,转而选择职业教育是我省弱势群体的最佳选择。但是由于我省各地市的经济发展不均衡,不同地区的劳动者接受教育的程度也不一样,必然要求由不同的职业教育模式来适应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如地处大别山区的新县,每年有6 万多务工人员,他们大多没有技能,文化水平也不高,在外只能干体力活,家庭收入低。针对这种情况,新县职高联合劳动部门和多家企业对他们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并对其进行科学文化素养培养,提高了他们继续学习的能力。杨静.河南职教为何生机勃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1:12~15因此,在我省不同的地区,职业教育不仅要承担公民职业培训的能力,也要承担对他们进行科学文化素养的教育,以适应我省的终身教育体系。

5.发展战略因素

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加快推进城镇化,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是促进我省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势在必然。城区城郊的广大农民只有在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成为某些专业领域的熟练劳动力,在城市中具备生存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后,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市民。只有当大量由农村人口转变成小城镇城市人口的农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市民后,由乡村演变成城镇的历史化进程才能真正实现,城市化才能算是真正完成。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培养中高级实用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的职业学校,将历史性地承担起提高地方人文素质和劳动实用技能的教育功能。另一方面,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膨胀,与之相配套的交通、电信、金融等行业迅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服务业的全面兴起和蓬勃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具有建筑、信息、服务等中高级专业技术水平的劳动力。也就是说,小城镇建设发展本身也需要职业教育来培养大批实用型技术人才和专门人才。

二、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评析

(一)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1.德国的双元制模式

一元是职业学校,一元是企业,双元有机结合,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养,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文化和基础技术理论,在企业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相互交替进行。企业根据发展需要招收学生,并将学生送到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教育。学生兼有双重身份,一方面受教育者与企业签订有培训合同,他是企业的学徒;另一方面受教育者在职业学校里接受理论课教学,他是学校的学生。①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实践与认识.学习月刊,2006,7:90~91它具有如下特点:首先,以企业为主体的办学体制,主要表现为在经费投入、实习实训场所、师资方面,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在教学计划方面企业起主导作用;其次,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模式,表现为在课程设置上,以形成职业能力为核心,在教学内容上,以职业岗位需求为标准,在教学方法上,以训练职业能力为目的;再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表现为在招生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教学上,以市场需求来组织,在评价上,以市场需求来决定。

2.美国、加拿大的CBE模式

CBE是“Competence Based Education”的缩写,即“能力本位教育”或“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不仅包括动手能力,还包括知识、技能、态度的教育,是一种以岗位、职责、态度、任务为基础的教学体系,围绕职业需要的步骤、设施、标准、知识、安全、工作态度等来设置专业,确定培养目标,进行课程开发,安排教学计划,实施教学管理,选择教学方法等,使受教育者完全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教育的能力。CBE的主要特征是不以学科为中心,而是以岗位能力为基础,以学习者的学习为中心,教学计划是根据具体岗位的专项能力来设计的。整个教学目标的基点,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一种职业所必需的综合能力。林海林.加拿大CBE模式及借鉴性思考.焦作大学学报,2000,9:57~60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生接受指导的方式、方法和指导的质量。CBE模式的特点有:学分制度灵活,互通性强,为学生建立学习的立交桥;重教学质量和动手能力,而不强调形式和学校规模;与企业紧密合作,掌握职业发展的动态,及时调整职业培训的方式;职业学校在办学、教学管理、考试、毕业发证、学习等方面一切自主,政府不进行干预;与成人教育结合,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特点。

3.英国、澳大利亚的CBET模式

CBET是能力本位的教育和培训(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and Training),其特征是依据职业能力分析的结果,确立权威性国家能力标准。通过与这些标准比较,确定学员的等级水平。国家能力标准的确定,可以使有关方面据此制定全国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也能够使每一个普通公众从不同阶段、以不同的水平或方式进入职业教育体系,并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取得所需要的职业资格。可见,CBET在学习成果的认可上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谢梅英.英国的职业教育特点及其启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50~53CBET具有如下特点:课程设计前先咨询有关行业人士,确保教学真正符合企业的需要;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学历教育、终身教育、职业认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坚持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实际,按学生实际教学,培训方式极为灵活,学生完成学业的方式采取“用户选择”;注重实用及专业职业训练,强调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教室即实验室,实验室即教室,学习环境就是工作环境或模拟工作环境。孙文平.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特点分析.职教论坛,2006,12:56~58

4.重庆永川模式

永川模式是“城市以职教为特色,职教以城市建设为依托”。永川职教城与大学城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单独开辟一个地方,把所有的职业院校都圈入其中,而是按照26所职业院校所在的位置,有的就地扩大规模,有的进行资源重组,在建设中突出了“城市以职业教育为特色,职业教育以城市建设为依托,校区建设与城市建设融为一体”的理念。城市为职教提供建设发展平台、资源共享平台、优质服务平台、文化交流平台;职教为城市提供人才智力支撑、社区发展途径、文化繁荣空间、群体消费市场。永川模式的特点:办学主体多元化,公办与私办学校并存;培训形式灵活多样,有短训、长期培训等;有中职、高职、应用技术本科等多种办学层次;专业适应市场需求;有“1+2”、“1+1+1”、“2+1”等多种办学模式;打破了部门和学校类别的界限,成为重庆重要的产业支柱,展现出规模化、集群化、连锁化的发展形态;以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加强了政府、企业、学校三者之间的联系。

② 赵厚庆.职业教育与城市功能——解读永川职业教育的“城校互动”模式.教育科研,2006,20:7~8

(二)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对我省的启示

1.在不同经济区域采取不同职业教育培训模式

河南形成以郑州和洛阳为核心的经济发展地带,工业比较发达,需要的职业教育模式也不一样,在这些地区必须把能力本位作为职业教育的基础,这些能力包括一般能力、专业基础能力、自学能力、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把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从某一生产、服务岗位的具体生产、服务技术转变为面向一个职业群范围内的职业适应能力发展。而在信阳、商丘地区,由于经济落后,农业人口众多,劳务经济比较发达,在这里需要的职业教育模式不能与郑州和洛阳的一样,应该加强与省外企业、职业技术院校联系,进行联合办学培养的职业教育模式,重点为“三农”服务。

2.实行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的区域性联合

从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工业化国家的经验来看,职业技术教育都采取了区域性联合的方式进行运作。各校根据各自的教育资源及当地的社会需求按照统一的教学计划和评估标准开设相应的课程。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各校在保证在校生规模的前提下,保留各自的专业特色。我们目前的状况基本上属于各自为政,各校为了尽可能多地扩大学生生源,不得不开办尽可能多的专业门类。这样做虽然在校生规模扩大了,但学校却很难创出自己的特色。如果我们将郑州、洛阳地区的职业教育资源用于落后地区,统筹管理,则可以既保证学生规模,又能体现各校、各地区的专业特色,使教育资源达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3.积极探索新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现阶段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普遍不高,社会上普遍存在重学术、轻应用,重普教、轻职教的思想,再加上各种独立的职业技术教学管理标准、规程和制度没有进行统一的整理修订,质量考核标准、国际规程等没有全面引入职业教育考核制度,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从生源、师资、办学水平和办学条件等方面都普遍竞争不过高校。因此,积极探索职业技术教育新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从强化实践环节入手,因为职业技术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注重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例如漯河职业技术学院的“订单式”培养方案,就紧密地将政府、企业、学校三者联系起来,促进了企业和学校的发展,也保证了学习者的就业和实践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看法。

4.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要为河南的经济和社会服务

职业教育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为突出自己的专业特点,加大教学实践环节的量,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立足地方,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目的和出发点,与政府和企业紧紧联系在一起,深入研究地方经济文化和经济特色,设立教学目标、培训目标和教学内容,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2004年初,我省在省政府引导下开始组建职教集团,到目前为止,围绕种植与养殖、交通、机电、建筑、旅游等河南省支柱产业,围绕河南经济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电子技术应用、汽车维修、护理等技能型紧缺专业,共组建了农业、公路交通、信息技术、财经、卫生、建筑、旅游、机电、工艺美术等20多个省级职教集团,使职业教育既贴近农民的生活,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积极构建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模式

(一)河南职业教育模式构建思想与原则

1.以促进河南和谐发展为主要指导思想

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河南的构建也理应朝此目标努力,在构建和谐河南的进程中,职业教育对河南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职业教育的发展也要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思想。

2.职业教育应该根据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以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等岗位需要为原则

一是准确定位,职业教育的发展要立足河南区域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多方面的实际情况和因素,要对省内外的教育大环境有个准确的定位,以确定优先扶持和发展的专业和办学方向。二是要立足市场,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以市场为导向,将学习者的发展、能力培养与就业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首要目标。三是进行学制改革,将应试教育改为学分教育为主的弹性学制,加强与企业、行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单位的合作,实行校校合作、多校合作的办学模式。如郑州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等多种产业的模式,它的职业教育发展要以培养高新技术人才和旅游服务业人才等为主,与郑州的经济社会发展相一致,同时还要注意对外来民工进行就业培训。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充分运用其优势的护理专业,积极开展护理教育和国际合作,同时考虑到信阳的劳务经济市场,又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合作办学,培养机械制造、计算机技术等多方面人才,不断扩大学院自身的竞争力,积极拓展学生的专业技能。

3.职业教育应遵循教育的自身规律,办出特色与效益

经济的发展要求职业教育超越原有体系的束缚,用发展的观点来规划和完善自身,加强职业教育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以求得职业教育高效、稳定的发展,要保证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层次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也要保证培养的人才数量与经济发展相一致,防止人才培养过剩。如淇县充分利用本县区畜牧业等特色经济的特点,以扶助弱势群体为主,将职业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既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与现实的需求相符合,也打破了职业教育的原有体系,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考虑到信阳地区是一个农业大市和劳务经济大市,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加快了专业整改的步伐,突破原有政府扶助的办学模式,积极开展先进农业科技人才和现代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并与其他学校联合办学,取得了良好效果。

4.以就业与学生技能提升为导向,突出实效原则

根据我省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其变化来指导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首先要分析社会的整体需求结构;其次要分析社会的具体需求;最后要详细分析社会人才需求的未来发展方向,把握好教育效益性和教学稳定性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那些覆盖面较广的技术领域,由于生源充足,能保证教学稳定与教育效益,可设置相应的专业,并注意加强对这些技术领域的主干或基础专业的建设。以上述主干或基础专业为平台,利用已有教育资源,准确适时地开设地方经济所需的新兴专业并加以支持,这样既能较好地解决某些专业人才相对的“多品种”与“小批量”之间的矛盾,又能保持较稳定的师生比,提高办学效益。

(二)构建我省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

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不是固定的、僵化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发展的,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模式的环境、模式的内在机制不断地在变化、重组、交融,不断地在优化、升华。因此,我省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创新,不断寻找更切合西部实际的、低成本高效率的发展模式。

1.政府主导模式

以政府办学为主导,形成以政府统筹为推动力量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这既是全国普遍适用的一种发展模式,也是目前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模式,同时又是我省职业教育发展初期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推动模式。它主要包括区域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示范办学,财政投入支持,制定民办职业教育发展政策,实施初中毕业生的分流政策,办学督导和评估、舆论导向等,以推动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政府发挥了职业学校无法发挥的作用,解决了职业学校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是,政府主导的职业学校模式,也使得部分学校养成了“等、靠、要”的思想,办学活力相对较弱,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市场性相对较差,存在粗放型管理和分配大锅饭的现象。要逐步改变这种情况,就要由政府推动向市场转变。例如2004年,在政府牵头下,信阳卫校、信阳师范学校和教育学院联合组建信阳职业教育学院,同时与信阳钢铁公司联合开办冶金技术专业等多种方式的办学模式。以政府为主体,根据信阳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用政府行政力量干预和引导职业教育发展的供给水平、规模、结构和质量,促进了信阳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2.“一网两工程”模式

陕西省率先实施职业教育“一网两工程”发展模式。“一网”是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以农业类普通中专学校为骨干,以县级职教中心校(75所)和重点职业高中(30所)为基础,以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5000所)为辐射点的为农民脱贫致富服务的网络体系。“两工程”即职业教育强县富民工程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因此,所谓“一网两工程”,是以一个地区的职业技术学院或高等院校为龙头,以各农业类中专学校、区县的职高、乡镇的学习中心为依托构建职业教育网络,大力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职业教育模式。我省城乡发展很不平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重点也在农村,要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大力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这种网络化的发展模式促进了城乡间的合作,加快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促进城乡和谐发展。例如信阳以信阳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联合各区县职业中专和职业高中,同时吸纳当地多家知名企业集团或公司组建信阳职业教育集团,在为校企双方开展人才培养、实践培训、招生就业、产业开发、教育投资等各方面广泛合作架设了一个良好的职教平台。梁其贵.新建高职院校专业拓展问题探讨.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23~25这种区域化的发展模式,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良性互动,便于资源的共享以及区域间的积极合作,也有利于扩大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特别是在信阳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市,能够有效地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加快城市化的建设,有利于城乡的和谐发展。

3.集团化办学模式

随着我省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阶段,围绕社会发展需求,多层次、多类型的校企结合模式得到了较大发展。从目前来看,我省校企合作的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依托企业、产教结合”;二是“强强合作、优势互补”;三是“依托区域优势,与企业合作办学”;四是组建大型校企合作的职教集团。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及时了解企业的需求,及时拿到企业的订单,有利于按照企业的要求培养学生,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的“三赢”。例如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双汇集团几年内要在全国建立2000家连锁店的计划主动出击,与双汇集团合作组建了“双汇连锁店长班”,为该企业培养全国各地的连锁店店长;紧接着又与上市企业银鸽公司合作,组建了“高级技师班”和“职业经理班”。随后,汇华集团、金港大酒店、中国移动漯河分公司、河南省天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元洲装饰漯河分公司、漯河三鑫稀土有限公司、漯河网通公司等10多家用人单位也先后与学院联合开设订单班。河南漯河职业技术学院简介.http://baike.baidu.com\view\649697.html,2006-12-52004 年初,河南开始组建职教集团,围绕种植与养殖、交通、机电、建筑、旅游等河南省支柱产业,围绕河南经济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电子技术应用、汽车维修、护理等技能型紧缺专业,共组建了农业、公路交通、信息技术、财经、卫生、建筑、旅游、机电、工艺美术等20多个省级职教集团,杨静.河南职教为何生机勃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1:12~15强有力地推动了河南职业教育的发展,这种模式应该在实践中广泛推广。

4.农科教结合模式

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70%以上,“三农”问题是构建和谐河南的关键,农科教就是将职业教育与河南的农业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职业技术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好帮手,“农村职教是一片沃土,只有具备科学的定位和鲜明的特色,紧贴厚重的‘三农’大地,才能在不断地创新耕耘中撒播理想、收获未来”。例如博爱县职业中专学校开通了全省第一家“120”农业科技服务热线,将县城与各乡镇的农技站、林业站紧密联系起来,专业课教师义务为农民提供种植、养殖等技术咨询和上门诊断服务,使职业技术切切实实成了农民科技致富的好帮手。作为农业大省,河南全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有2800万人,现在已转移1507万人,是全国劳务输出最多的省份。同时,作为一个高等教育相对较弱的省份,河南省15岁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当中,具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2.4%,每年受到技术培训的仅占7.96%。面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职业教育任重而道远。杨静.河南职教为何生机勃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1:12~15地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新县职业高中,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践,成效显著,成为新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加油站”。面对国际劳务市场,该校又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与县涉外劳务公司合作,成立了新县涉外劳务培训中心。根据不同国家的劳务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的技能与技术培训,如对赴日本的务工人员主要进行蔬菜种植和水产养殖方面的技术培训;对去新加坡的务工人员主要进行建筑木工方面的技能培训;对去韩国的务工人员则着重进行机电专业方面的技术培训等。

5.专业、产业一体化模式

职业教育是服务于就业、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教育类型,在诸多类型中,它可以说是与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因此,把专业和产业联合起来,以产业带动专业可以说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应有之义。河南省镇平县立足特色经济起步早、有基础,立足“中国玉雕之乡”、“中国地毯之乡”等县情实际,着力健全以县职教中心为龙头,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基础的职业教育网络,并努力深化办学模式和办学体制改革。按照“育人地点,教室车间合一;在教师角色上,教师师傅合一;在学生身份上,学生学徒合一;在作业要求上,作品产品合一;在培养效能上,育人与创收合一”的办学模式,根据“学校+公司+市场”的办学思路,职教中心与玉神公司合作,在校内设立玉雕生产实习车间,使学校成为人才培训基地和经济实体的联合体,形成“校内搞示范,校外搞辐射,产教结合,校企合一”的办学新体制,工艺雕塑专业毕业生连续多年供不应求,就业率达到100%。镇平县一直坚持贴紧地方经济,服务地方经济,立足县情设置专业的办学方针,在专业建设上朝着适应地方产业发展的方向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6.民营化模式

通过民营化模式发展职业教育是适应我省市场经济发展而对单一的公办学校经营体制的一种改革和变型模式。民办职业教育,是指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在政府管制政策放松的条件下,民间资本注入职业教育资源体系,开办职业学校。它从一开始就契合市场需要,以就业优势寻找自己的发展空间。例如驻马店的海港技校、郑州新华电脑学校,紧盯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服务方式,推行教学改革,它们也是最早提出以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技术学校,在管理制度、用人制度、分配制度上更加灵活,市场化运作程度高,符合以市场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宗旨。我省民办学校的发展面临着双重任务:一是生存发展问题;二是规范管理问题。数量众多的民办学校,由于良莠不齐而难以取得社会公信力,政府和社会对民办学校褒贬不一,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民办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要改变这一状况,需要从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上来切入,首先要形成一个社会化的、能够取得社会信任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防止潜在风险和不稳定因素的发生,同时,通过政府的影响力来改变民办学校自己的宣传模式,塑造其良好的公众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