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结构与算法(C语言版)
- 胡明 王红梅编著
- 3793字
- 2020-08-27 10:10:20
3.4 应用实例
3.4.1 约瑟夫环问题
本章的引言部分给出了约瑟夫环问题及其数据模型,下面考虑算法设计与程序实现。
【算法】 由于约瑟夫环问题本身具有循环性质,考虑采用循环单链表。约瑟夫环问题的基本思想是设置一个计数器count和工作指针p,当计数器累加到m时删除结点p。为了统一对表中任意结点的操作,循环单链表不带头结点;为了便于删除操作,设两个工作指针为pre和p,pre指向结点p的前驱结点;为了使计数器从1开始计数,采用尾指针指示的循环单链表,将pre初始化为指向终端结点,将p初始化为指向开始结点,如图3-33所示。
图3-33 约瑟夫环的初始状态
用函数Joseph求解约瑟夫环问题,算法用伪代码描述如下 :
算法:Joseph(rear,m)
输入:尾指针指示的循环单链表rear,密码m
输出:约瑟夫环的出环顺序
1.初始化:pre=rear;p=rear->next;count=1;
2.重复下述操作,直到链表中只剩一个结点:
2.1 如果count小于m,则:
2.1.1 工作指针pre和p后移;
2.1.2 count++;
2.2 否则,执行下述操作:
2.2.1 输出结点p的数据域;
2.2.2 删除结点p;
2.2.3 p指向pre的后继结点;count=1重新开始计数;
3.输出结点p的数据域,删除结点p;
【程序】 主函数首先输入约瑟夫环的长度n和密码m,然后调用函数Creat建立由尾指针rear指示的循环单链表,最后调用函数Joseph打印出环的顺序。程序如下:
#include<stdio.h> //使用库函数printf和scanf #include<malloc.h> //使用malloc等库函数实现动态存储分配 typedefstructNode //定义单链表的结点Node { intdata; structNode*next; }Node; Node*Creat(intn); //函数声明,构造尾指针指示的约瑟夫环 voidJoseph(Node*rear,intm); //函数声明,打印出环的顺序 //以下是主函数 intmain() { intn,m; Node*rear=NULL; //定义尾指针rear并初始化为空 printf("请输入约瑟夫环的长度:");//输出提示信息 scanf("%d",&n); printf("请输入密码:"); //输出提示信息 scanf("%d",&m); rear=Creat(n); //函数调用,返回的尾指针赋给rear Joseph(rear,m); //函数调用,实参rear是尾指针 return0; //将0返回操作系统,表明程序正常结束 }
//以下是其他函数定义 Node*Creat(intn) //函数定义,返回值是循环单链表的尾指针 { Node*rear=NULL,*s; //定义尾指针rear并初始化为空 inti; rear=(Node*)malloc(sizeof(Node));//申请结点,rear指向该结点 rear->data=1; //结点rear的数据域为1 rear->next=rear; //建立长度为1的循环单链表 for(i=2;i<=n;i++) //依次插入数据域为2,3,…,n的结点 { s=(Node*)malloc(sizeof(Node));//申请结点,s指向该结点 s->data=i; //结点s的数据域为i s->next=rear->next; //将结点s插入尾结点rear的后面 rear->next=s; rear=s; //指针rear指向当前的尾结点 } returnrear; //结束函数的执行,并将尾指针rear返回到调用处 } voidJoseph(Node*rear,intm) { //函数定义,形参rear为循环单链表的尾指针,形参m为密码 Node*pre=rear,*p=rear->next,*q; //初始化工作指针p和pre intcount=1; //初始化计数器count printf("出环的顺序是:"); while(p->next!=p) //循环,直到循环链表中只剩一个结点 { if(count<m) //计数器未累加到密码值 { pre=p;p=p->next; //将工作指针pre和p分别后移 count++; //计数器加1 } else //计数器已经累加到密码值 { printf("%-3d",p->data); //宽度3位左对齐打印出环的编号 q=p; //指针q暂存即将删除的结点 pre->next=p->next; //将结点p摘链 p=pre->next; //工作指针p后移,但pre不动 free(q); //释放指针q指向的存储单元 count=1; //计数器从1开始重新计数 } } printf("%-3d\n",p->data); //宽度3位左对齐输出最后一个结点的编号 free(p); //释放最后一个结点 return; //结束函数Joseph的执行 }
3.4.2 一元多项式求和
【问题】 设A(x)=a0+a1x+a2x2+…+anxn,B(x)=b0+b1x+b2x2+…+bmxm,并且多项式的指数可能很高且变化很大,例如:A(x)=7+12x3-2x8+5x12,B(x)=4x+6x3+2x8+5x20+7x28,求两个一元多项式的和,即求A(x)+B(x)。
【想法】 由于一元多项式A(x)=a0+a1x+a2x2+…+anxn由n+1个系数唯一确定,因此,可以用一个线性表(a0,a1,a2,…,an)来表示,每一项的指数i隐含在其系数ai的序号里。如果多项式的指数可能很高且变化很大,则一元多项式对应的线性表中就会存在很多零元素。一个较好的存储方法是只存储非零项,但是需要在存储非零系数的同时存储相应的指数。这样,一元多项式的每一个非零项可由系数和指数唯一表示。例如,一元多项式A(x)=7+12x3-2x8+5x12就可以用线性表((7,0),(12,3),(-2,8),(5,12))来表示。
由数学知识,一元多项式求和实质上是合并同类项的过程,也就是将两个一元多项式对应的线性表进行合并的过程。例如,A(x)=7+12x3-2x8+5x12和B(x)=4x+6x3+2x8+5x20+7x28的求和,即是将线性表((7,0),(12,3),(-2,8),(5,12))和((4,1),(6,3),(2,8),(5,20),(7,28))进行合并,结果为((7,0),(4,1),(18,3),(5,12),(5,20),(7,28))。
【算法】 如何存储多项式对应的线性表呢?对于指数相差很多的两个一元多项式,相加会改变多项式的系数和指数。若相加的某两项的指数不等,则两项应分别加在结果中,将引起线性表的插入;若某两项的指数相等,则系数相加,若相加结果为零,将引起线性表的删除。由于在线性表的合并过程中需要频繁地执行插入和删除操作,因此考虑采用单链表存储。
在表示一元多项式的单链表中,每一个非零项对应单链表中的一个结点,且单链表应按指数递增有序排列。结点结构如图3-34所示。其中
图3-34 一元多项式链表的结点结构
coef:系数域,存放非零项的系数;
exp:指数域,存放非零项的指数;
next:指针域,存放指向下一结点的指针。
下面分析多项式求和的执行过程。设单链表A和B分别存储两个多项式,求和结果存储在单链表A中,设两个工作指针p和q分别指向两个单链表的开始结点。两个多项式求和实质上是对结点p的指数域和结点q的指数域进行比较,有下列三种情况:
(1)若p->exp小于q->exp,则结点p应为结果链表中的一个结点,将指针p后移,如图3-35所示。
图3-35 第一种情况示意图
(2)若p->exp大于q->exp,则结点q应为结果中的一个结点,将q插入到第一个单链表中结点p之前,并将指针q指向单链表B中的下一个结点,如图3-36所示。为此,在单链表A中应该设置两个工作指针pre和p,使得pre指向p的前驱结点。
图3-36 第二种情况示意图
(3)若p->exp等于q->exp,则p与q所指为同类项,将q的系数加到p的系数上。若相加结果不为0,则将指针p后移,并删除结点q,为此,在单链表B中应该设置两个工作指针qre和q,使得qre指向q的前驱结点,如图3-37(a)所示;若相加结果为0,则表明结果中无此项,删除结点p和结点q,并将指针p和指针q分别后移,如图3-37(b)所示。
图3-37 第三种情况示意图
综合上述三种情况,一元多项式相加算法用伪代码描述如下 :
算法:AddPolynomial(A,B)
输入:两个单链表A和B
输出:单链表A和B的合并结果
1.初始化工作指针pre,p,qre,q;
2.while(p存在且q存在)执行下列三种情形之一:
2.1 如果p->exp小于q->exp,则指针pre和p后移;
2.2 如果p->exp大于q->exp,则:
2.2.1 将结点q插入到结点p之前;
2.2.2 指针q指向原指结点的下一个结点;
2.3 如果p->exp等于q->exp,则:
2.3.1 p->coef=p->coef+q->coef;
2.3.2 如果p->coef等于0,则执行下列操作,否则,指针p后移;
2.3.2.1 删除结点p;
2.3.2.2 使指针p指向它原指结点的下一个结点;
2.3.3 删除结点q;
2.3.4 使指针q指向它原指结点的下一个结点;
3.如果q不为空,将结点q链接在第一个单链表的后面;
【程序】 主函数首先接收从键盘输入的一元多项式各项的系数和指数,分别建立多项式A(x)和B(x),然后调用函数AddPolynomial实现两个一元多项式相加,最后调用函数Print打印相加结果。程序如下:
#include<stdio.h> //使用库函数printf和scanf #include<malloc.h> //使用malloc等库函数实现动态存储分配 typedefstructNode //定义单链表结点 { intcoef,exp; //coef表示系数,exp表示指数 structNode*next; }Node; Node*AddPolynomial(Node*A,Node*B); //函数声明,多项式相加 Node*Creat(); //函数声明,建立单链表表示一元多项式 voidPrint(Node*first); //函数声明,打印一元多项式 //空行,以下为主函数 intmain() { Node*A=NULL,*B=NULL; A=Creat();Print(A); //输入多项式A(x)建立单链表,头指针为A B=Creat();Print(B); //输入多项式B(x)建立单链表,头指针为B A=AddPolynomial(A,B); //相加结果为头指针A指示的单链表 printf("结果是:"); Print(A); //输出单链表A,即相加结果 return0; //将0返回操作系统,表明程序正常结束 } //以下是其他函数定义 Node*Creat() //建立单链表,返回头指针 { Node*first=NULL,*r=NULL,*s=NULL; intcoef,exp; first=(Node*)malloc(sizeof(Node));//申请头结点 r=first; //尾插法建立单链表 printf("请输入系数和指数:"); scanf("%d%d",&coef,&exp); //输入第一项的系数和指数 while(coef!=0) //循环结束的条件是输入系数为0 { s=(Node*)malloc(sizeof(Node)); s->coef=coef;s->exp=exp; r->next=s;r=s; //将结点s插入单链表的尾部 printf("请输入系数和指数:"); scanf("%d%d",&coef,&exp); } r->next=NULL; //置单链表的尾标志 returnfirst; //结束函数的执行并返回头指针
} Node*AddPolynomial(Node*A,Node*B) { //多项式相加,头指针分别为A和B Node*pre=A,*p=pre->next; //工作指针pre和p初始化 Node*qre=B,*q=qre->next; //工作指针qre和q初始化 Node*v=NULL; while(p!=NULL&&q!=NULL) { if(p->exp<q->exp) //第1种情况 { pre=p;p=p->next; } elseif(p->exp>q->exp) //第2种情况 { v=q->next; pre->next=q; //将结点q插入到结点p之前 q->next=p; q=v; } else //第3种情况 { p->coef=p->coef+q->coef; //系数相加 if(p->coef==0) //系数为0 { pre->next=p->next; //则删除结点p free(p); p=pre->next; } else //系数不为0 { pre=p;p=p->next; } qre->next=q->next; //第3种情况都要删除结点q free(q); q=qre->next; } } if(q!=NULL)pre->next=q; //将结点q链接在第一个单链表的后面 free(B); //释放第二个单链表的头结点所占的内存 returnA; } voidPrint(Node*first) { Node*p=first->next;
if(p!=NULL) //输出第一项 printf("%dx%d",p->coef,p->exp); p=p->next; while(p!=NULL) { if(p->coef>0) //输出系数的正号或负号 printf("+%dx%d",p->coef,p->exp); else printf("%dx%d",p->coef,p->exp); p=p->next; } printf("\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