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otoshop CS6白金手册
- 林兆胜编著
- 287字
- 2020-08-26 23:04:45
02章 选区篇——据为己有的故事
设置选区是Photoshop最为基本的操作,可以这样讲,如果没有选区,在Photoshop中将举步维艰,而且选区将始终贯穿于整个Photoshop的学习过程中。在Photoshop中,虽然选区的表现形式不同,但是最终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即限制操作范围。下面,就来学习Photoshop CS6中基本选区工具的操作方法和技巧,通过学习选区篇,要达到以下8个学习目标。
了解选区的含义、作用及分类
规则选区的使用方法(4个规则选区工具)
不规则选区的使用方法(5个不规则选区工具)
选区的填充和描边(单色、渐变色和图案)
选区的变换(两类变换的区别)
选区的羽化(两类羽化的区别)
选区的运算(相加、相减和相交)
选区的其他操作(扩展、扩边和色彩范围等)
2.1 选区的概念及分类
如果现在摆在你面前有苹果、香蕉、巧克力、葡萄酒、可乐和炸鸡腿等美味佳肴,首先会选择哪个目标呢?可能每个人会有不同的选择,喜欢喝酒的人会选择葡萄酒,饥饿的人会选择炸鸡腿等。那么,这与下面将要学习的选区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关系,当选择某个对象的时候,实际上就已经接触到了选区,例如,选择香蕉,选择可乐,甚至可以选择全部等。
2.1.1 什么是选区
顾名思义,所谓选区就是选择的区域或者范围,而Photoshop的选区是指在图像上用来限制操作范围的动态(浮动)蚂蚁线。
从选区的含义中可以知道,从外观上看,选区是浮动的蚂蚁线(即运动的虚线)状态,如图2-1所示。
图2-1 浮动选区外观
而从作用上看,选区就是用来限制操作范围的,如图2-2所示。
图2-2 选区的作用
实际上,选区并非Photoshop所独有,就连最常用的Word文字处理软件也是有选区的。想一想,如果现在让你在Word中改变某个单词的颜色,首先需要做什么?是的,首先要将文字选择出来,实际上这就是Word文本的选区,如图2-3所示。
图2-3 Word中的文本选区
提示:一般应用类软件中都存在选区,只是不同的软件中选区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就如同刚才所看到的一样,在Photoshop中,人们看到的选区是浮动的蚂蚁线状态,而在Word中,文字的选区则呈现出蓝色底纹效果。
2.1.2 两大类选区
根据选区形状的不同,可以将Photoshop的选区分为规则形状的选区和不规则形状的选区两大类。规则选区主要包括矩形、椭圆、单行和单列等4个选框工具,而不规则选区则主要包括自由套索、多边形套索、磁性套索,以及快速选择和魔棒等5个工具,如图2-4所示。
图2-4 选区工具分类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规则选区还是不规则选区,其作为限制操作范围的作用将不会有任何改变,二者之间只是形状的不同而已。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在Photoshop中对规则选区有效的操作和命令对不规则选区也会同样有效。
提示:Photoshop能绘制或者创建选区的工具并不限于上述9个,还有修补工具、内容感知移动工具等,这些工具也同样可创建蚂蚁线形式的选区。但是除了创建选区外,这些工具还有其他用途,笔者会在后面相应的章节中进行详细阐述。
2.2 规则选区
本节先来了解一下规则选区的形状,然后重点学习有哪些规则选区工具,以及如何来绘制规则选区。
2.2.1 认识规则选区
规则选区工具是相对于不规则选区而言的,主要是指工具箱中的矩形、椭圆、单行和单列等4个选框工具。图2-5所示就是使用这4个选框工具绘制的选区效果。
图2-5 利用4个规则选框工具绘制的选区
2.2.2 怎样绘制规则选区
矩形选框工具与椭圆选框工具的使用方法完全相同。选择此工具后,只需按住鼠标左键并在图像上拖曳就可以绘制出矩形和椭圆形选区。如果要以某点为中心绘制矩形或者椭圆选区,则可以在绘制选区时按住【Alt】键(表示中心或者相反),然后再按下鼠标左键并拖曳;如果要使用矩形选框工具绘制一个正方形或者使用椭圆选框工具绘制一个正圆形选区,则可以在绘制时按住【Shift】键(表示强制),然后再按下鼠标左键并拖曳;同样道理,如果要绘制一个以某点为中心的正方形或者正圆形选区,则可以在绘制时按【Alt+Shift】组合键,然后再按下鼠标左键并拖曳,如图2-6所示。
图2-6 规则选区的绘制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绘制方法是在当前图像不存在任何选区的前提下操作的。也就是说,在绘制完一个选区后,需要按【Ctrl+D】组合键取消该选区,确保当前图像无任何蚂蚁线选区,然后再按照上述方法重新绘制一个新选区。而且,还要确保矩形选框和椭圆选框工具的选项栏中“新选区”按钮处于激活状态,如图2-7所示。
图2-7 绘制选区时“新选区”按钮处于激活状态
在矩形和椭圆选框工具的选项栏中,还有一个“样式”选项,在其下拉列表框中包括“正常”、“固定比例”和“固定大小”3项内容,如图2-8所示。
提示:笔者所说的上述要求,主要是针对初学者而言。因为有选区和无选区时,【Alt】和【Shift】键所表达的意思是不同的,具体区别将在本章后面进行详细讲解。
图2-8 “样式”下拉列表框
“正常”就是在不受约束的情况下任意绘制选区。也正是在该样式下,按住【Alt】键就可以某点为中心绘制选区,按住【Shift】键则可以强制宽高比例为1∶1。
“固定比例”可以根据输入的宽高比绘制一个相对大小的选区,即便将选区绘制得再大,但只要选项栏中的宽高比不变,就不会因为选区绘制的大小不同而改变宽高比。当宽高比为1∶1时,就和“正常”模式下按住【Shift】键绘制选区的效果一样了。图2-9所示就是将宽高比设置为2∶1时绘制的大小不等的矩形选区。
图2-9 使用固定比例样式2:1绘制的矩形选区
可以看出,虽然矩形大小不同,但其宽高比却始终是相同的,即都是2∶1。
“固定大小”则是根据输入的宽度和高度值绘制一个绝对大小的选区。当使用此样式绘制选区时,只需在图像上单击即可绘制出选区了。
单行和单列选框工具的使用也很简单,只需使用该工具在图像上单击即可,这与矩形选框和椭圆选框工具在“固定大小”样式下绘制选区的方法是完全相同的。
2.3 不规则选区
提示:单行和单列选框工具实际上就是特殊的矩形选区,只要将视图放大到最大倍数(32倍)就不难发现,所谓的单行只不过就是一个像素高度且与当前图像等宽的矩形。同样道理,单列选框就是一个像素宽度且与当前图像等高的矩形。
本节着重来了解一下不规则选区的形状,然后重点学习有哪些不规则选区工具,以及如何来绘制不规则选区。
2.3.1 认识不规则选区
了解了什么是规则选区后,那么不规则选区也就不难理解了。最通俗的说法就是,除了规则选区之外的其他形状的选区皆称为不规则选区。Photoshop中的不规则选区工具主要包括3个套索工具(套索工具、多边形套索工具和磁性套索工具)、快速选择工具和魔棒工具。图2-10所示就是使用不规则选区工具绘制的蚂蚁线选区。
图2-10 5个不规则选区工具绘制的蚂蚁线选区
2.3.2 不规则选区工具的使用方法
为了更好地区别3个套索工具,可以将第一个套索工具称为自由套索工具,这可以与第3章路径篇中要学习的自由钢笔工具进行对照学习。这些不规则选区工具的具体使用方法如表2-1所示。
表2-1 不规则选区的使用方法
1.自由套索工具
在使用自由套索工具时,如果按住【Alt】键并单击,则可以将其临时切换为多边形套索工具,释放【Alt】键后就可以恢复成为自由套索工具了。图2-11所示为使用自由套索工具绘制的选区。
图2-11 自由套索工具使用方法
2.多边形套索工具
使用多边形套索工具绘制选区时,可以按住【Shift】键来强制绘制的方向,按【Delete】键则可以逐步撤销绘制的线条(按【Alt+Ctrl+Z】组合键无法撤销),而按【Esc】键则可取消全部的绘制。如果在绘制选区的过程中,要将多边形临时切换为自由套索工具,则按住【Alt】键的同时按下鼠标左键并拖曳即可。图2-12所示为使用多边形套索工具绘制的选区。
图2-12 多边形套索工具使用方法
3.磁性套索工具
磁性套索工具可以根据颜色反差自动搜寻边缘线,因此该工具比较适合选择轮廓较为清晰的图像。使用磁性套索工具时,首先要在图像上单击添加一个锚点以固定位置,然后释放鼠标,直接沿着图像边缘移动鼠标就可以了。在移动鼠标的过程中,如果要在某个位置添加一个锚点,则可以单击。当鼠标指针指向开始的那个锚点位置时,再次单击即可将选区封闭起来,从而生成浮动的蚂蚁线选区状态,如图2-13所示。
图2-13 使用磁性套索工具绘制选区
在磁性套索工具的选项栏中有3个比较重要的参数:“宽度”、“对比度”和“频率”,如图2-14所示。
图2-14 “磁性套索工具”的选项栏
“宽度”是指磁性套索工具能够自动搜寻颜色轮廓边缘的最大范围,默认宽度为10像素,也就是说,在距离颜色轮廓边缘线10像素范围内,磁性套索工具就可以将路径自动吸附到轮廓边缘线上。通常,该参数越小则选择的范围越精确,但一般会保持默认值为10像素。
提示:无论是自由套索工具、多边形套索工具,还是磁性套索工具,实际上它们一开始所绘制的都是路径,只是封闭后才转换为选区。关于路径的相关知识,将在第3章路径篇中进行详解讲解。
“对比度”是指磁性套索工具绘制的路径吸附到颜色轮廓边缘线的灵敏程度,类似于人类鼻子的嗅觉,而“对比度”就是决定磁性套索工具“嗅觉”大小的参数。“对比度”的值越大,则磁性套索工具选择的范围就越精确,一般可将该参数设置为100%。
“频率”用于决定磁性套索工具在绘制路径时的锚点数量,频率越大,则锚点的数量就越多,当然选择的范围也就越精确。一般也可以将其设置为100。图2-15所示为使用磁性套索工具在不同频率参数下绘制的路径。
图2-15 频率决定锚点数量
4.魔棒工具
魔棒工具最大的特点就是根据图像中颜色的相似性来选择选区。其选项栏中最重要的参数是“容差”和“连续”,如图2-16所示。
图2-16 “魔棒工具”的选项栏
“容差”是控制颜色相似性大小的重要参数,该值越大,则魔棒选择的范围就越大,反之就越小。图2-17所示是在不同容差值的情况下,使用魔棒工具单击相同位置后的效果。
图2-17 容差值控制颜色的相似性大小
可以看出,随着容差值的增大,魔棒工具选择的范围也越来越大,当容差值为255时,对于当前这幅图像而言,与选择“选择-全部”命令(快捷键为【Ctrl+A】)就没什么区别了。也可以这样认为,容差值其实就相当于控制魔棒辨别颜色多少的一个参数,当容差值达到最大(为255)时,基本上就是一个“色盲”了,它会认为几乎所有的颜色都是相同的,所以会全部选中。
“连续”参数用于控制选择范围是否连续。选择该复选框,则只选择与使用魔棒工具单击点相似的连续范围,否则,会将整幅图像中与单击点相似的颜色全部选中,如图2-18所示。
图2-18 控制选择范围的连续性
从图2-18中可以看出,选择“连续”复选框后,魔棒只选择了一朵兰花的范围,而不选择“连续”复选框时,魔棒会将图像中所有与单击点相似的兰花范围全部选中。简而言之,选择“连续”复选框就是连续的选区范围,取消选择“连续”复选框就是不连续的选区范围。
5.快速选择工具
快速选择工具是采用画笔绘画涂抹的方式来生成选区的。该工具的使用方法很简单,只需在图像上按下鼠标左键并拖曳即可,就跟使用画笔画画相似,只是使用该工具画出的不是颜色,而是选区罢了。选择快速选择工具(快捷键为【W】)后,选项栏中会出现与之相关的参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画笔参数的设置,如图2-19所示。
图2-19 “快速选择工具”选项栏中的画笔参数设置
通过改变画笔的大小,可以控制快速选择工具覆盖的范围,如图2-20(左)所示;通过改变画笔的硬度,可以控制由快速选择工具生成的选区是否带有羽化值,如图2-20(中)所示;通过设置画笔的间距,可以控制快速选择工具涂抹的是连续选区范围还是不连续的选区范围,如图2-20(右)所示。
图2-20 快速选择工具的画笔参数含义
“角度”参数只有在改变了“圆度”的情况下才可以看出来。当圆度小于100%时,画笔的形状就变成了椭圆形;当圆度为100%时,画笔的形状是正圆形,如图2-21所示。
图2-21 画笔的圆度和角度
而最下方的“钢笔压力”等参数设置是针对压力传感输入笔而言的,如果没有这样的外部设备,一般选择“关”选项就可以了。
提示:如果在使用快速选择工具时,鼠标指针无法直观地看到画笔大小,而是显示出一个十字标志(表示精确),则可以按键盘上的【Caps Lock】键切换到标准状态,再次按【Caps Lock】键则又可以切换到精确状态了。
2.4 选区的填充
在Photoshop中,填充是指将颜色添加在选区之内,如果将颜色添加在选区的边缘,则就是描边了,如图2-22所示。由此可见,选区的填充和描边只是颜色所在的位置不同,本质上并无太大的区别。
图2-22 填充和描边
绘制完选区后,选区只是以浮动的蚂蚁线状态存在的,按【Ctrl+D】组合键取消选区后,图像上将无任何变化。但是如果在选区内填充颜色,那么,即便选区被取消,颜色还是会照样存在,如图2-23所示。
图2-23 填充选区
填充选区的内容主要包括单色、渐变色和图案3项,如图2-24所示。下面就来学习如何在Photoshop中给选区填充内容。
图2-24 填充选区的内容
2.4.1 使用单色填充选区
所谓单色填充,就是指使用一种颜色填充选区,比如使用红色、绿色或蓝色等。使用单色填充选区的最好方法就是填充前景色和背景色。默认状态下,工具箱中的前景色是黑色,背景色是白色,如图2-25所示。
图2-25 前景色和背景色图标
在前景色或背景色的图标上单击可以打开“拾色器”对话框,在其中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如图2-26所示。
图2-26 设置前景色和背景色的“拾色器”对话框
设置好前景色和背景色后,就可以将其填充到选区中了。将前景色填充到选区中可以按【Alt+Delete】组合键或者【Alt+Backspace】组合键,将背景色填充到选区中则按【Ctrl+Delete】组合键或者【Alt+Backspace】组合键。当然,也可以选择“编辑-填充”命令(快捷键为【Shift+F5】或者【Shift+Bacspace】),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内容”选项组中的“使用”为“前景色”或“背景色”,如图2-27所示。另外,在“填充”对话框中也可以直接选择黑色、白色或50%灰色作为单色内容来填充选区。不但如此,如果要任意指定填充的颜色,则可以在“使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颜色”选项,这样就会弹出如图2-26所示的“拾色器”对话框。
图2-27 “填充命”对话框
提示:关于“拾色器”对话框中各个颜色模式及具体搭配颜色的方法,将在第4章颜色模式篇中进行详细讲解。
提示:也可以使用矩形、椭圆等选框工具在绘制完的选区上单击鼠标右键,这样就会弹出大量与选区操作相关的快捷菜单,其中就有刚刚讲过的“填充”命令,其他命令笔者不再单独进行说明,请自行尝试。
下面就使用单色填充的方法制作一个靶心的效果图,如图2-28所示。
图2-28 靶心效果图制作流程
01新建图像文档。选择“文件-新建”命令(快捷键为【Ctrl+N】),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预设”为Web,在“大小”下拉列表框中选择800×600选项,如图2-29所示,其余参数保持默认,设置完成后单击“确定”按钮。
图2-29 新建参数设置
02添加参考线。选择“视图-标尺”命令(快捷键为【Ctrl+R】)显示标尺,然后用鼠标从水平和垂直标尺上分别拖曳出一条参考线放置在图像的中心位置,如图2-30所示。
图2-30 创建参考线
03绘制正圆形选区。在工具箱中选择椭圆选框工具(快捷键为【M】),将鼠标指针放在两条参考线的交汇点处,然后按【Alt+Shift】组合键,并按下鼠标左键拖曳,此时就会绘制出一个以参考线交点为圆心的正圆选区。注意,绘制完成后要先释放鼠标,再释放键盘快捷键,效果如图2-31所示。
图2-31 绘制圆形选区
04填充黑色。恢复前景色为默认的黑色,背景色为默认的白色(快捷键为【D】),然后按【Alt+Delete】组合键将黑色填充到选区中,如图2-32所示。
图2-32 填充黑色
05绘制同心圆。选择“选择-取消选择”命令(快捷键为【Ctrl+D】),然后重复步骤3的操作,绘制出一个同心圆选区,如图2-33所示。
图2-33 绘制同心圆
06填充白色。按【Ctrl+Delete】组合键将白色填充到选区中,这样就得到了一个黑色圆环图案,如图2-34所示。
图2-34 填充白色
07再次绘制同心圆并填充颜色。使用与步骤3~步骤6相同的方法再次绘制两个同心圆并分别填充为黑色和白色,如图2-35所示。
图2-35 再次绘制同心圆并填充
08再次绘制同心圆。使用与步骤5相同的方法绘制一个最小的同心圆。
09填充红色。选择“编辑-填充”命令(快捷键为【Shift+F5】),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内容”选项组中的“使用”为“颜色”,如图2-36所示,在弹出的拾色器对话框中选择红色,如图2-37所示。
图2-36 设置“填充”对话框
图2-37 指定红色
单击“确定”按钮,返回“填充”对话框,再次单击“确定”按钮完成红色的填充,然后选择“选择-取消选择”命令(快捷键为【Ctrl+D】),此时的图像效果如图2-38所示。
图2-38 填充红色
10放大文档视图。按【Ctrl+空格键】组合键,临时切换为缩放工具,使用缩放工具将视图放大,以便为后面能看清楚单列选区做准备。
11绘制单行选区。在工具箱中选择单行选框工具,然后在水平参考线位置单击绘制出单行选区,如图2-39所示。
图2-39 绘制单行选区
12填充白色。按【Ctrl+Delete】组合键在单行选区内填充背景色,然后选择“选择-取消选择”命令(快捷键为【Ctrl+D】)。
13绘制单列选区并填充白色。使用工具箱中的单列选框工具沿着垂直参考线位置单击绘制出单列选区,然后按【Ctrl+Delete】组合键填充白色,按【Ctrl+D】组合键取消选区,最后选择“视图-清除参考线”命令,完成后的最终效果如图2-40所示。
图2-40 完成的效果
14保存文档。双击工具箱中的缩放工具或者选择“视图-实际像素”命令(快捷键【Ctrl+1】),将当前视图以100%比例显示,如图2-41所示,然后选择“文件-存储为”命令(快捷键为【Shift+Ctrl+S】),将当前完成的效果保存起来。
图2-41 100%比例显示视图
2.4.2 使用渐变色填充选区
渐变色也可以称为混合色,是指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颜色混合而成的颜色。在Photoshop中,使用渐变色填充是通过工具箱中的渐变工具实现的,如图2-42所示。
图2-42 渐变工具
使用渐变工具可以绘制出5种渐变效果,分别是线性、径向、角度、对称和菱形,如图2-43所示。
图2-43 渐变效果
选择渐变工具后,在选项栏中可以设置该工具的各个参数,如图2-44所示。
图2-44 “渐变工具”的选项栏
渐变工具的使用方法比较简单。首先从渐变预设中选择好一种渐变色,然后指定好渐变的效果(5种效果),其余参数可以保持默认。以上参数设置完成后,就可以在图像上按下鼠标左键并拖曳了。
拖曳鼠标时会出现一条直线,用来表示渐变的范围及方向,所以要注意拖曳的长度和方向,因为这些都会影响到渐变的最终效果。如果在绘制渐变色的同时按住【Shift】键,则可以强制渐变色的方向,如图2-45所示。
图2-45 渐变色的绘制
下面使用渐变工具绘制一张光盘,本例的最终效果如图2-46所示。
图2-46 绘制的光盘效果
01新建文档。按【Ctrl+N】组合键新建一个文档,尺寸大小可以自行设置。
02创建标尺参考线。按【Ctrl+R】组合键显示标尺,然后从标尺上拖曳出水平和垂直参考线各一条,并且放置在图像的中心位置。
03绘制正圆选区。按【Alt+Shift】组合键的同时按下鼠标左键并拖曳,在图像上绘制一个以两条参考线的交点为圆心的正圆。
04填充灰色。按【Shift+F5】组合键,在弹出的“填充”对话框中设置“内容”选项组中的“使用”为“50%灰色”,然后单击“确定”按钮,接着按【Ctrl+D】组合键取消选区,此时的图像如图2-47所示。
图2-47 绘制灰色正圆
提示:由于在前面所做的案例中,笔者已经清楚地说明新建文件、创建参考线等操作,所以在后面的案例中,就不再赘述这些基本操作了,只是使用快捷键给出说明。
05填充渐变色。使用与步骤3相同的方法绘制一个比灰色正圆稍小一点的正圆,然后选择渐变工具,在选项栏的渐变预设列表框中选择“色谱”渐变色,将渐变效果设置为“角度渐变”。设置完成后将鼠标指针指向圆心位置并按下鼠标左键拖曳至选区边缘(拖曳方向可以是任意的),释放鼠标后,按【Ctrl+D】组合键取消选区,效果如图2-48所示。
图2-48 渐变色的绘制
06绘制灰色和白色同心圆。使用同样的方法绘制一个较小的同心圆,然后按【Shift+F5】组合键键执行填充命令,将其填充为50%的灰色,按【Ctrl+D】组合键取消选区,再绘制一个比刚才灰色小圆更小的同心圆形选区,按【Ctrl+Delete】组合键将其填充为白色,按【Ctrl+D】组合取消选区后,最终效果如图2-49所示。
图2-49 绘制灰色和白色同心圆
提示:如果要清除参考线,可以选择“视图-清除参考线”命令,然后按【Shift+Ctrl+S】组合键将该文件保存起来。对于本例中的椭圆形光盘的效果,设计方法同上,只是在设计时要绘制同心的椭圆,笔者不再赘述。
虽然Photoshop提供了大量的渐变色供用户使用,但是仍然不能满足设计需求,更多的时候,用户需要自己定义渐变色。
首先选择渐变工具,在选项栏中单击“点接可编辑渐变”按钮,弹出“渐变编辑器”对话框,在其中可对渐变色进行编辑,如图2-50所示。
图2-50 “渐变编辑器”对话框
在“渐变编辑器”对话框中,可以自定义渐变色,并且还可以将自定义的渐变色存储为一个独立的渐变文件。
如果要添加渐变色,则需要将鼠标放置在渐变条下方位置,当鼠标变成一个手形标志时单击即可添加一个颜色色标,双击该色标就可以在弹出的“拾色器”对话框中定义颜色了;如果要改变色标的位置,则可以直接按下鼠标左键并拖曳;如果要复制某个色标,则可以在按住【Alt】键的同时再使用鼠标左键拖曳要复制的色标;如果要将某个色标删除,则将鼠标指针指向该色标,然后按下鼠标左键往下拖曳或者往上拖曳即可删除,可以使用此方法删除所有要删除的色标,但是,至少要保留两个色标,也就是说,当“渐变编辑器”对话框中只剩下两个颜色色标时,就无法删除色标了,如图2-51所示。
图2-51 颜色色标的编辑
下面使用渐变工具绘制一个三维小球,最终效果如图2-52所示。
图2-52 三维小球效果
01新建文档并绘制一个圆形选区。按【Ctrl+N】组合键,新建一个空白文档,选择工具箱中的椭圆选框工具,按住【Shift】键绘制一个圆形选区,如图2-53所示。
图2-53 绘制圆形选区
02编辑渐变色。选择渐变工具,在选项栏中设置渐效果型为“径向渐变”,然后打开“渐变编辑器”对话框,在其中将渐变色设置为白-蓝渐变,设置完成后单击“确定”按钮,如图2-54所示。
图2-54 设置渐变颜色及类型
03填充渐变色。使用设置好的渐变工具在选区上按住鼠标从左上方拖曳至右下方,如图2-55所示,释放鼠标后就可以完成小球的绘制,效果如图2-56所示。
图2-55 渐变绘制方向
图2-56 绘制的渐变色效果
现在,如果在三维小球的上面再绘制一个同心圆并填充为合适的渐变色,则可以生成一个三维按钮的效果,制作流程如图2-57所示。
图2-57 绘制三维按钮流程和效果图
04绘制一个同心圆并填充渐变色。使用与绘制三维小球相同的方法,在绘制完的小球之上绘制一个同心圆,然后使用编辑完成的白-蓝渐变,按下鼠标左键从圆形的右下方拖曳至到左上方(即绘制和原小球相反方向的渐变色),如图2-58所示。释放鼠标并按【Ctrl+D】组合键取消选区,此时的效果如图2-59所示。
图2-58 渐变绘制方向
图2-59 绘制的渐变效果
可以看出,现在已经完成了一个周围凸起中间凹进的三维按钮效果。下面再绘制一个同心圆形的球,使按钮变得更加复杂。
05继续绘制一个同心圆并填充渐变色。使用与步骤4相同的方法,在绘制完的三维按钮上再绘制一个较小的同心圆,然后同样使用编辑完成的白-蓝渐变,按下鼠标左键从圆形选区的左上方拖曳至右下方(即绘制和原小球相同方向的渐变色),如图2-60所示。释放鼠标并按【Ctrl+D】组合键取消选区,此时的效果如图2-61所示。
图2-60 渐变绘制方向
图2-61 绘制的渐变色效果
在“渐变编辑器”对话框中还可以设置渐变色的透明度。渐变色的透明度可以通过渐变颜色条上面的灰色色标来控制,如图2-62所示。
图2-62 控制渐变透明度的色标
提示:默认状态下,Photoshop的透明区域是用黑白方格图案来表示的,换而言之,在操作中,如果发现带有灰白方格图案的区域,就要考虑是否该处是透明或者半透明。
下面再使用渐变色透明效果设计一个水晶质感的按钮。该按钮的设计流程和最终效果如图2-63所示。
图2-63 水晶按钮的设计流程和效果
01新建文档并绘制一个椭圆选区。按【Ctrl+N】组合键,新建一个空白文档,选择工具箱中的椭圆选框工具,在图像上绘制一个较小的椭圆选区(按钮没有太大的),如图2-64所示。02 填充渐变色。选择工具箱中的渐变工具,打开“渐变编辑器”对话框,将渐变色定义为浅绿-深绿渐变,单击“确定”按钮,在选项栏中将渐变效果设置为“径向渐变”,然后将自定义的渐变色填充到步骤1绘制的椭圆选区中,如图2-65所示。
图2-64 绘制椭圆选区
图2-65 填充渐变色
03自定义白色到透明渐变。在“渐变编辑器”对话框中将渐变色标设置为白-白渐变(实际上是单色),然后选择右侧的不透明度色标,在“色标”选项组中将其“不透明度”设置为0%(即为透明),单击“确定”按钮,完成白色到透明的渐变设置,如图2-66所示。
图2-66 设置白色到透明渐变
04填充白色到透明渐变。在步骤2已经填充的绿色渐变椭圆偏上位置绘制一个较小的椭圆选区,然后选择渐变工具并在选项栏中将渐变效果设置为“线性渐变”,将刚才自定义的白色到透明渐变按从上往下的方向填充到该选区中。填充完毕后,按【Ctrl+D】组合键取消选区,效果如图2-67所示。
图2-67 填充透明渐变
提示:在设计时,最好先将当前文档视图设置为实际像素大小,也就是双击工具箱中的缩放工具或者按【Ctrl+1】组合键,这样可以看到按钮在屏幕上的实际大小,否则,当视图太小时,有可能出现看似按钮较小,实则很大的情况。
至此,就完成了水晶按钮的制作,还可以使用同样的方法绘制出矩形等形状的不同颜色的水晶按钮,这里笔者不再一一赘述,请自行尝试。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默认状态下,所使用的渐变类型是实底的,在“渐变编辑器”对话框中还可以将“渐变类型”设置为“杂色”,如图2-68所示。
图2-68 渐变的两种类型
与实底不同,当选择“杂色”渐变类型时,将无法再通过色标编辑颜色和不透明度了,而是通过“颜色模型”编辑颜色了。
提示:关于颜色模型的问题,将在第4章颜色模式篇中进行详细讲解,这里暂不做说明。
下面使用“杂色”渐变类型设计一个放射状的背景图案,其效果如图2-69所示
图2-69 杂色渐变类型
01新建文档。按【Ctrl+N】组合键,新建一个空白文档,设置“预设”为Web,“大小”中800×600像素。
02编辑并填充渐变色。选择工具箱中的渐变工具并打开“渐变编辑器”对话框,设置“渐变类型”为“杂色”,其余参数保持默认即可,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在选项栏中将渐变效果设置为“角度渐变”,然后将鼠标指针放置在图像中心位置并按下鼠标左键拖曳,释放鼠标后的效果如图2-70所示。
图2-70 杂色渐变参数设置及填充效果
03改变颜色。打开“渐变编辑器”对话框,在RGB颜色模型中将B(蓝色)右侧的灰色滑块拖曳至左边,单击“确定”按钮,在图像上填充渐变色,如图2-71所示。
图2-71 改变杂色渐变及填充效果1
04改变粗糙度。再次打开“渐变编辑器”对话框,将“粗糙度”设置为100%,单击“确定”按钮,在图像上填充渐变色,可以发现填充的颜色线条更加突出了,如图2-72所示。
图2-72 改变杂色渐变及填充效果2
还可以在“渐变编辑器”对话框中将设置好的渐变色通过单击“存储”按钮,将其保存成为一个渐变色文件,以备后用。如果要打开存储的渐变色文件,则可以单击“载入”按钮,这样保存的渐变色就出现在“预设”列表框中了。其余参数比较简单,既可以观看配套光盘中的视频教程,也可以自行尝试,笔者就不再一一讲解了。
2.4.3 使用图案填充选区
除了使用单色和渐变色填充选区外,还可以使用图案填充选区。方法是选择“编辑-填充”(快捷键为【Shift+F5】)命令或者使用工具箱中的油漆桶工具,如图2-73所示。
图2-73 油漆桶工具
按【Shift+F5】组合键,弹出“填充”对话框,设置“内容”选项组中的“使用”为“图案”,即可列出程序自带的各种预设图案,还可以从其预设面板的弹出菜单中选择更多的图案使用,如图2-74所示。
图2-74 图案填充及图案预设
另外,在Photoshop中还可以自定义图案,方法是选择“编辑-定义图案”命令。但执行该命令有个前提,那就是只有矩形选区范围才可以定义图案,其他形状的选区范围是无法执行该命令的,这一点请务必注意。
下面使用定义图案命令将一幅外国宝宝的照片填充到图像中,设计流程和最终效果如图2-75所示。
图2-75 定义和填充图案流程和效果
01打开图像素材。从本书配套光盘中打开本章中的“外国宝宝.jpg”文件。
02绘制矩形选区。从工具箱中选择矩形选框工具(快捷键为【M】),使用该工具在图像上绘制一个矩形选区范围,如图2-75(左)所示。
03定义图案。选择“编辑-定义图案”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为图案命名并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定义图案操作,然后选择“文件-关闭”命令(快捷键为【Ctrl+W】),将当前图像关闭。
04新建文档。按【Ctrl+N】组合键弹出“新建”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设置“预设”为“国际标准纸张”,“大小”为A4,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05填充图案。从工具箱中选择油漆桶工具(快捷键为【G】),在选项栏中选择使用“图案”填充,如图2-76所示。
图2-76 使用油漆桶的图案填充
然后在新建的图像上单击,即可填充自定义的图案,最终效果如图2-75(右)所示。
提示:也可以通过选择“编辑-填充”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利用图案来填充本例效果。另外,在“图案”预设列表框中,最后自定义的图案一般位于图案预设列表的末尾。
2.5 选区的描边
如果能找到Photoshop的填充命令,那么就一定能找到描边命令。因为这两个命令位于相同的位置,即“编辑-填充”和“编辑-描边”,也可以使用前面所学的9个选区工具在蚂蚁线选区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同样能找到这两个命令,如图2-77所示。
图2-77 右键快捷菜单
与填充命令不同的是,选区的描边是将颜色添加在选区的边缘,而且默认状态下,Photoshop的描边命令只能使用单色描边,不能使用渐变色和图案描边,如图2-78所示。
图2-78 描边效果
下面就来学习关于描边选区的具体操作。首先在图像上绘制一个选区,然后使用刚才所学的两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打开“描边”对话框,如图2-79所示。
图2-79 “描边”对话框
默认情况下,描边的宽度是1像素,所用颜色是前景色,可以单击描边对话框中的颜色图标,在弹出的“拾色器”对话框中自定义描边的颜色。
描边的位置分为内部、居中和居外3种,效果分别如图2-80所示。
图2-80 描边的位置
提示:对于“描边”对话框中的“混合”选项组,笔者在此不做任何说明,应用时保持默认值即可。关于混合模式,将在第5章图层篇中进行详述。另外,描边时尽量不要把描边数值设置得过大,否则描边后会出现不平滑的现象。
由于“编辑-描边”命令只能使用单色进行描边,那么如果描边需要有渐变色或者图案效果,该怎么办呢?其实,方法也很简单,只要使用渐变色填充和图案填充的方法就可以很容易地实现这些效果。
下面就借助于渐变色填充的方法来实现渐变描边的图像效果。图2-81所示为本例的设计流程和效果图。
图2-81 渐变色描边效果
01新建文档。按【Ctrl+N】组合键,新建一个空白文档,图像大小请自行决定。
02绘制正圆选区并填充渐变色。按【Ctrl+R】组合键显示标尺,从标尺上拖出水平和垂直参考线各一条,以两条参考线交点为圆心绘制一个正圆形选区,然后使用工具箱中的渐变工具在选区内按照从左上至右下的方向填充铜色的线性渐变,如图2-81(左)所示。
03绘制第2个同心圆选区并填充渐变色。按【Ctrl+D】组合取消选区,然后使用与步骤2完全相同的方法绘制一个比刚才稍小一点的同心圆选区,同样使用渐变工具填充铜色的线性渐变,但是渐变色填充的方向要与步骤2不同,笔者是按照从右上至左下的方向填充渐变色的,填充效果如图2-81(中)所示。
04绘制第3个同心圆并填充白色。按【Ctrl+D】组合键取消选区,然后使用同样的方法再绘制一个比第2个同心圆稍小的同心圆。按【D】键将背景色恢复为默认的白色,按【Ctrl+Delete】组合键将白色填充到选区中,按【Ctrl+D】组合键取消选择。选择“视图-清除参考线”命令。至此,就实现了借助于渐变色填充命令完成了“描边”命令所不能完成的渐变描边效果,如图2-81(右)所示。
提示: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步适应使用快捷键调用工具和菜单命令,不能一味地使用鼠标完成所有的操作,请不要忘记笔者在第1章基础篇就提倡的“左手键盘”和“右手鼠标”的操作规则。
一般情况下,描边和填充是分不开的。下面将综合运用描边、定义图案和填充图案来制作一版1寸照片的拼版效果,最终效果如图2-82所示。
图2-82 最终拼版效果
01描边图像。从本书配套光盘中打开本章中的“1寸大头照.jpg”图像。选择“选择-全部”命令(快捷键为【Ctrl+A】)选择整个图像,选择“编辑-描边”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将描边的“宽度”设置为2像素,“颜色”为白色,描边“位置”为“内部”,其余参数保持默认即可,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描边设置,效果如图2-83所示。
图2-83 描边
02定义图案。选择“编辑-定义图案”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自定义图案的名称,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自定义图案。
03填充自定义图案。按【Ctrl+W】组合键关闭当前文档,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否”按钮,即无须保存当前的修改。按【Ctrl+N】组合键,在弹出的“新建”对话框中设置“预设”为“国际标准纸张”,“大小”为A4,其他参数保持默认。然后按【Shift+F5】组合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内容”选项组中的“使用”为“图案”,并选择刚刚定义的大头照图案,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填充图案,效果如图2-84所示。
图2-84 初步拼版效果
04裁剪拼版照片。由于填充后A4纸的最后一列和最后一行分别出现了不完整图案,这部分图案即使打印出来也没什么使用价值,反而会浪费油墨,所以现在需要考虑将其删除。使用矩形选框工具在拼版后的完整1寸照片范围(图2-84中红色矩形所标注的范围)绘制一个矩形选区,然后选择“图像-裁剪”命令,此时就会发现选区之外的不完整1寸照片已经全部被删除了,现在的1寸照片全都是完整的了,如图2-82所示。
现在就可以将拼版后的1寸照片保存后送交打印社打印输出了。原则上,打印输出照片最好保存成无损压缩的.tif格式,但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设计师都喜欢采用文件较小的.jpg格式。由于.jpg格式属于有损压缩格式,所以在保存时要注意选择好图像的品质。
05保存输出文件。选择“文件-存储为”命令(快捷键为【Shift+Ctrl+S】),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指定格式为JPEG,记住保存的位置并输入文件名称,然后单击“保存”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品质为“高”或者“最佳”,如图2-85所示,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就可以打印了。
图2-85 JPEG设置
2.6 选区的变换
选区的变换不但包括位置(移动)、大小(缩放)和方向(旋转)的变换,而且还包括扭曲、倾斜、斜切、透视和翻转等。其中,对选区的位置、大小和方向进行的变换为选区的基本变换。
2.6.1 两类变换的区别
笔者所说的两类变换是指“编辑-自由变换”命令(快捷键为【Ctrl+T】)和“选择-变换选区”命令。如果在图像上绘制一个选区,然后对该选区分别执行这两个变换命令,就会发现,这两个变换命令从外观上看竟然是完全一样的,如图2-86所示。
图2-86 自由变换和变换选区的控件外观完全相同
正是由于二者的外观甚至操作都是一样的,所以这两个变换命令给初学者带来了不大不小的麻烦。那么,这两个变换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现在可以试着将鼠标指针放在执行了“自由变换”命令的图2-86(左)左上角控制点的位置并按下鼠标左键向右下方拖曳。然后使用同样的方法将鼠标指针放在执行了“变换选区”命令的图2-86(右)左上角控制点的位置并按下鼠标左键同样向右下方拖曳。可以发现,前者变换时,不但包含选区,而且还包含选区内的图像;而后者在变换时只包含选区却不包括选区内的图像,如图2-87所示。
图2-87 自由变换和变换选区的区别
由此可见,所谓的自由变换被称为“自由变换图像”更为准确,而且也能更好地区别于变换选区,而变换选区确切地说又可以称为“自由变换选区”,因为它与自由变换(快捷键为【Ctrl+T】)的使用方法是完全相同的,只是变换选区是不能变换选区内的图像而已,这就是两个变换之间的最大区别。
提示:当选择工具箱中的任意一个选框工具或者任意一个套索工具或快速选择工具时,将鼠标指针放在选区之上并单击鼠标右键,也可以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迅速找到“自由变换”和“变换选区”命令。
2.6.2 变换选区的位置
变换选区的位置也就是移动选区,而移动选区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仅仅移动选区,而选区内的图像保持不动;二是在移动选区的同时选区内的图像也跟着移动,如图2-88所示。
图2-88 移动选区的两种情况
以上移动选区的两种情况又分别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一是使用工具箱中的移动工具,二是使用变换菜单命令移动。下面笔者将对此分别进行讲解。
1.使用工具移动选区及图像位置
在这里首先要弄清楚两个箭头的问题,一个是大黑箭头,一个是大白箭头。笔者所说的大黑箭头实际上就是工具箱中的移动工具(快捷键为【V】,临时切换时按【Ctrl】键),如图2-89所示,然而,大白箭头却不会出现在工具箱中,而是鼠标根据当前的选区范围自动感应生成的。那么,这个大白头箭头什么时候才会出现呢?
图2-89 移动工具
要想让笔者所说的大白箭头出现在图像中,只要选择前面学过的规则选区工具和不规则选区工具中的任意一个,然后确保选项栏中的“新选区”按钮激活即可,如图2-90所示。
图2-90 选项参数设置
此时,将鼠标放置在已经绘制好的选区之上,就会发现鼠标已经变成了笔者所说的大白箭头了,如图2-91所示。
图2-91 大白箭头标志
弄清楚了大黑箭头和大白箭头,那么接下来的操作也就很简单了。如果只想移动选区的位置而选区内图像的位置保持不动,则使用大白箭头直接按下鼠标左键拖动即可;如果想在移动选区的同时也移动选区内的图像,则需要将鼠标变成大黑箭头并按下鼠标左键拖动即可,如图2-92所示。
图2-92 移动选区和移动选区内的图像
简而言之,大白箭头只移动选区,而大黑箭头(按大白箭头+【Ctrl】键可临时切换为大黑箭头)不但会移动选区,而且还会移动选区内的图像,这就是二者之间的主要区别。
通过上面的学习可以知道,使用大黑箭头直接拖曳选区,就会将选区内的图像一起改变位置。如果在使用大黑箭头拖曳选区时再按住【Shift】键,则表示移动时强制方向(为45°倍数),那么,如果在使用大黑箭头移动选区的时候再按住【Alt】键又会怎样呢?
提示:笔者之所以在此用“大白箭头”和“大黑箭头”来表述这两个工具,主要是基于方便记忆学习,当然,在后面的第3章路径篇中还会学到“小黑箭头”和“小白箭头”。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也不能一味地空想,实践出真知,还是一起动手来试一下吧。图2-93所示为本例制作的双胞胎热气球。
图2-93 双胞胎热气球
01打开图像素材。按【Ctrl+O】组合键,从本书配套光盘中打开本章中的“热气球.jpg”文件。
02选择热气球。选择工具箱中的魔棒工具(快捷键【W】),无须改变选项栏中的各项参数,直接使用魔棒工具单击蓝色背景,此时蓝色背景就处于选中状态,如图2-94所示,然后选择“选择-反向”命令(快捷键为【Shift+Ctrl+I】),此时,热气球就处于选中状态,如图2-95所示。
图2-94 选择蓝色背景
图2-95 选择热气球
03按住【Alt】键移动热气球。选择工具箱中的大黑箭头(即移动工具),如果直接拖曳选区,则选区内的图像就会跟着一起移动。按下【Alt】键再拖曳选区,此时鼠标指针竟然变成了大黑箭头和大白箭头的叠加状态,拖曳后释放鼠标,选区内的图像就被复制了一份,如图2-96所示。
图2-96 复制热气球
通过上面的练习,不难得出下面的结论:使用大黑箭头拖曳选区可以移动选区内的图像,如果按住【Alt】键并拖曳选区,则可以实现复制选区内的图像,由于大白箭头+【Ctrl】键=大黑箭头,所以,当使用诸如选框工具、套索工具和魔棒工具的时候,可以直接按【Ctrl+Alt】组合键拖曳选区来实现复制选区内的图像。
提示:以上复制选区内的图像主要是指在同一幅图像内,如果要将一幅图像复制到另外一幅图像中,则直接使用大黑箭头拖曳即可,无须按【Alt】键。同理,如果要将一幅图像上的选区复制到另外一幅图像上,只需使用大白箭头拖曳即可。
2.使用变换命令移动选区及图像位置
通过学习已经知道,移动位置属于变换的基本内容之一,所以无论使用“选择-变换选区”命令还是“编辑-自由变换”命令(快捷键为【Ctrl+T】),都可以对选区或者选区的图像进行移动。另外,当选择工具箱中的大黑箭头(快捷键【V】)时,在其选项栏中选择“显示变换控件”复选框,如图2-97所示,此时,再使用大黑箭头指向选区时,程序就会自动执行自由变换命令了。
图2-97 移动工具的“显示变换控件”复选框
如果要精确改变选区或者选区内图像的位置,则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按键盘上的方向键,每按一次方向键,就可以移动1个像素的距离,如果配合【Shift】键按方向键,则可以一次移动10个像素的距离;另一种方法就是执行“自由变换”或者“变换选区”命令后,在其选项栏中通过X、Y值精确指定坐标值来改变位置,如图2-98所示。
图2-98 选项栏中的坐标值
2.6.3 变换选区的方向
变换选区的方向也就是旋转,同样是变换的基本内容之一。执行变换选区或者自由变换命令后,在选区周围就会出现变换控件,此时,将鼠标放在变换控件之外,当鼠标变成双向弯曲箭头时,再拖曳鼠标就可以实现旋转变换,如图2-99所示。
图2-99 旋转变换
在旋转变换时,如果按住【Shift】键则可以强制以15°倍数的角度进行旋转。当然,还可以在执行“变换选区”或者“自由变换”命令后,在其选项栏中输入一个旋转的角度数进行精确旋转,如图2-100所示。
图2-100 旋转角度
2.6.4 变换选区的大小
变换选区的大小也就是缩放,它与移动和旋转并称为变换的三大基本内容。执行“变换选区”或者“自由变换”命令后,将鼠标放在变换控件的8个控制点中的任意一个点上(或者放在变换控件4条边上),当鼠标变成双向直线箭头时,按下鼠标左键并拖曳即可变换选区或者选区内图像的大小。
在变换控件上,左右两侧的控制点(或者边)可以用来改变宽度,上下两个控制点(或者边)可以用来改变高度,而4个角上的控制点则可以同时改变宽度和高度。如果在改变宽度和高度时再按住【Shift】键,则可以按比例缩放,也就是变换大小时,选区或者选区内的图像不会出现变形,如果在缩放时按住【Alt】键,则会以轴心为基准点进行缩放,如图2-101所示。
图2-101 变换大小
与其他变换相同,还可以在执行“变换选区”或者“自由变换”命令后,在其选项栏中输入宽度和高度的百分比来实现精确缩放,如图2-102所示。
图2-102 精确缩放
2.6.5 扭曲变换
所谓扭曲,是指可以使用鼠标任意移动变换控件周围的任意一个控制点的位置。要执行扭曲变换,按住【Ctrl】键并用鼠标拖曳任意一个控制点即可。
在扭曲时(注意要按住【Ctrl】键),将鼠标指针放置在4个角控制点处并按下鼠标左键拖曳即可。如果此时再按住【Shift】键,则可以限制扭曲的方向(水平或者垂直),也就是程序中所说的“斜切”;如果释放【Shift】键后再按下【Alt】键,则可以将对角控制点按相对或者相反方向移动;如果同时按【Alt+Shift】组合键(也就是按【Ctrl+Alt+Shifrt】组合键),则可以将与该控制点相邻的控制点按相对或者相反的方向强制在水平或者垂直方向上移动位置,也就是程序所说“透视”,如图2-103所示。
图2-103 通过变换控件4个角的控制点进行扭曲变换
在扭曲时,将鼠标指针放置在4个边的任意一个控制点处并按下鼠标左键拖曳即可。如果此时按住【Shift】键,同样可以限制扭曲的方向(水平或者垂直),也就是程序中所说的“倾斜”;如果释放【Shift】键后再按下【Alt】键,则可以将对边的控制点按相反的方向移动;如果同时按【Alt+Shift】组合键(也就是按【Ctrl+Alt+Shifrt】组合键),则可以将与该控制点相对边上的控制点按相对或者相反的方向强制在水平或者垂直方向上移动位置,如图2-104所示。
图2-104 通过变换控件4个边的控制点进行扭曲变换
由此可见,在执行自由变换或者变换选区时,按住【Ctrl】键并拖曳4个角的任意控制点可以实现扭曲,而拖曳4个边的控制点则可以实现倾斜;在此基础上,按【Shift】键则可以用来强制扭曲或者倾斜的方向(保持水平或者垂直),按【Alt】键则可以用来以变换的轴心为基准点将对角或者对边的控制点按相反或者相对的方向进行扭曲或者倾斜。
下面就使用自由变换命令来设计一个三维盒子的效果。图2-105所示为设计流程图和最终效果图。
图2-105 三维盒子设计流程图和最终效果图
01打开图像素材。从本书配套光盘中打开本章中的“Baby(1).jpg”、“Baby(2).jpg”和“Baby(2). jpg”3幅宝宝图像。
02新建文档。按【Ctrl+N】组合键,新建一个空白文档,选择国际标准纸张中的A4纸张,然后将分辨率设置为72像素/英寸,单击“确定”按钮。
03复制图像。单击“Baby(1).jpg”文档标签激活该图像,然后使用大黑箭头(移动工具)直接将其拖曳至新建的文档中,如图2-106所示。
图2-106 复制图像
04自由变换图像。在新建的图像中按【Ctrl+T】组合键执行自由变换命令,按【Ctrl】键并拖动鼠标,扭曲和倾斜复制过来的图像,效果如图2-107所示。
图2-107 自由变换图像
05关闭无用的图像。再次激活“Baby(1).jpg”图像,然后按【Ctrl+W】组合键将其关闭,以节约内存,提高计算机的运行效率。
06复制并自由变换其他图像。使用与步骤3~步骤5相同的方法,将其余两幅照片也分别复制到新建的文档中并进行自由变换操作,如图2-108所示。
图2-108 自由变换另外两幅图像
2.6.6 变形模式
默认状态下,无论执行自由变换还是变换选区命令,Photoshop都是采用自由变换模式进行变换的。实际上,还可以使用另外一种模式进行变换,即变形模式。
进入变形模式的方法有3种:一是执行“自由变换”或者“变换选区”命令后,再选择“编辑-变换-变形”命令;二是执行“自由变换”或者“变换选区”命令后,在图像的变换控件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变形”命令;三是执行“自由变换”或者“变换选区”命令后,在其选项栏中单击“在自由变换和变形模式之间切换”按钮,如图2-109所示。
图2-109 选项栏中的“在自由变换和变形模式之间切换”按钮
进入到变形模式后,选项栏和图像同时会发生变化,如图2-110所示。
图2-110 进入到变形模式
在变形模式下,选区范围会出现九宫格线,可以使用鼠标对九宫格的每个边和每个点进行调节,从而使图像相应的区域范围发生变形。另外,还可以在选项栏中单击“变形”右侧的“自定”按钮,在打开的下拉列表框中可以选择15种变形预设,如“扇形”、“拱形”和“旗帜”等,应用预设后,也可以通过改变控制点的位置对每个预设做进一步修改和编辑,如图2-111所示。
图2-111 任意变形和变形预设
2.6.7 操控变形
位于“编辑”菜单下的“操控变形”命令与一些三维程序(如3ds Max、Maya等)中的添加骨骼很相似,即通过添加图钉(相当于三维程序中的骨骼概念)的方式来固定某个位置,当改变其中一个图钉的位置时,周围与此相关的其他图钉范围也会发生比较自然的变形。
使用该功能特别适合制作人像和动物的动作变形。例如,制作人像行走、跳舞等姿态的QQ动画时,就可以使用操控变形功能。图2-112所示就是使用操控变形命令调整的人像姿态。
图2-112 操控变形制作的人像姿态
使用操控变形命令最关键的是掌握如何添加和删除控制变形的图钉。执行操控变形命令后,默认状态下图像会显示网格,可以在选项栏中通过“浓度”参数设置网格的大小,通过“扩展”参数设置网格的整体面积,而且还可通过“显示网格”复选框来控制网格的显示和隐藏。图2-113所示为“操控变形”选项栏的主要参数。
图2-113 “操控变形”的主要参数
在操控变形模式下添加图钉的方法很简单,只要在某个位置单击即可添加一个图钉。如果要删除图钉,按住【Alt】键并单击要删除的图钉即可,或者在图像上用鼠标右键单击图钉,在弹出的快捷键菜单中选择“删除图钉”命令,如果要将所有图钉全部删除,则可以单击选项栏最右侧的“移去所有图钉”按钮或者在图像上用鼠标右键单击图钉,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移去所有图钉”命令。最后按【Enter】键或者单击选项栏中的“提交操控变形”按钮确认完成操控变形,而如果按【Esc】键或者单击选项栏中的“取消操控变形”按钮,则表示取消变形操作。
2.6.8 再制
再制的全称为“再次变换时复制”,当执行完“自由变换”命令(快捷键为【Ctrl+T】)后,“编辑-变换-再次”命令(快捷键为【Shift+Ctrl+T】)就有效了,执行该命令可以重复上一次的变换操作,但并不能实现在重复上一次的变换时复制图像。下面就来学习“再次”命令(快捷键为【Shift+Ctrl+T】)的使用方法。
01打开铅笔图像素材。从本书配套光盘中打开本例所需的图像素材“铅笔.psd”,这是一幅带有透明背景的图像文件。
02进行旋转变换。按【Ctrl+T】组合键执行自由变换命令,将变换的轴心移动到变换控件的低端位置,然后将鼠标放在变换控件之外。当鼠标变成双向弯曲箭头的时候,按住【Shift】键并拖曳,将铅笔顺时针旋转30°,也可以在选项栏中输入30°。变换完毕后请一定要记住按【Enter】键或者双击图像上的变换控件以确认结束变换操作。
03执行再次变换命令。按【Shift+Ctrl+T】组合键,执行“再次”命令,就会发现此时的铅笔旋转了30°(与初始化状态相差60°),再按一次【Shift+Ctrl+T】组合键,则铅笔又在原来的基础上旋转了30°(与初始化状态相差90°),可以一直这样按下去,则铅笔就会不停地以30°为旋转一次的角度进行重复旋转。
刚才的“再次”变换的整个操作过程可以使用如图2-114所示的流程图来表示。
图2-114 再次变换过程
由此可见,当执行完旋转30°变换后,再按【Shift+Ctrl+T】组合键时,就会自动重复上一次的旋转角度,每按一次【Shift+Ctrl+T】组合键,铅笔就旋转30°,不停地累加。
那么如何实现再次变换时复制图像呢?不妨想想前面做过的双胞胎热气球的实例,使用大黑箭头拖曳图像时按住【Alt】键,也就是说,在Photoshop中,【Alt】键可以用于表达复制的意思,所以只要按【Alt+Shift+Ctrl+T】组合键就可以实现再次变换时复制图像了,也就是笔者所说的再制。下面结合上面再次变换铅笔的实例往下做,看看再制究竟有什么效果。
04执行再制。现在就可以按【Alt+Shift+Ctrl+T】组合键进行再制了,会惊奇地发现,每按一次再制快捷键,铅笔就在原来的数量上增加一支,而且旋转的角度同样是已经旋转过的30°,当按到第11次【Alt+Shift+Ctrl+T】组合键时,12支铅笔已经均匀地围成了一个圆形,如图2-115所示。
图2-115 再制过程及效果
提示:执行“自由变换”或者“变换选区”命令时,如果因为选区太小而导致无法单独改变变换控件中的变换轴心点时,可以先按【Alt】键,然后再拖曳变换轴心点,就可以单独移动它的位置了。
大家已经知道,在Photoshop中要确认完成自由变换或者变换选区,只要按【Enter】键或者单击选项栏中的“提交变换”按钮就可以了,而刚刚学过的再制命令(快捷键为【Alt+Ctrl+Shift+T】)所能再制的内容也只能是重复最后一次变换的内容。
为了更好地让初学者掌握再制的使用方法,一起来做下面的实例,效果如图2-116所示。
图2-116 再制青色足球
01打开足球图像素材。从本书配套光盘中打开本例所需的图像素材“足球.jpg”,这是一幅带有白色背景的图像文件。
02正好围住足球范围即可,如图2-117(左)所示,然后按【Ctrl+T】组合键执行自由变换命令,按住【Shift】键将该足球按比例变小(大约是原足球的70%即可),然后将其移动到图像左上处,如图2-117(中)所示。变换完毕后一定要按【Enter】键进行确认,如图2-117(右)所示。缩小和移动足球。选择椭圆选框工具,按住【Shift】键在图像上绘制一个圆形选区,将该选区
图2-117 改变足球的大小和位置
03继续缩小和移动足球。按【Ctrl+T】组合键再次执行自由变换命令,将变换控件的轴心移动到图像的左下角位置,然后按【Alt+Shift】组合键将鼠标放在变换控件左上角的控制点上按下鼠标并拖曳,将足球适当缩小。接着再按顺时针方向将足球旋转合适的角度(20°左右即可),然后按【Enter】键确认变换完毕,如图2-118所示。
图2-118 再次改变足球的大小和位置
提示:可以看出,步骤2和步骤3是分别执行了两次变换,这一点请务必注意,否则,如果将步骤2和步骤3连续操作,那么再制时就会将步骤2和步骤3作为一次变换内容进行再制,变换的效果就不是本例中的样子了,读者可以自行尝试。
04再制足球。按【Ctrl+Z】组合键撤销一次,将足球复位,然后反复按【Alt+Shift+Ctrl+T】组合键进行再制,直至再制的足球消失为止,如图2-119所示。
图2-119 再制足球 图2-120 选择足球
05选择所有足球。使用工具箱中的魔棒工具在白色背景上单击选择背景,然后选择“选择-反向”命令(快捷键为【Shift+Ctrl+I】),这样就选择了所有的足球,如图2-120所示。
图2-119 再制足球 图2-120 选择足球
06第一次变换所有足球。按【Ctrl+T】组合键对选中的小球执行自由变换命令,按【Shift】键将所有小球按比例缩小,然后将其移动到图像的偏上位置,按【Enter】键结束本次变换,如图2-121所示。
图2-121 变换大小和位置
07第二次变换所有足球。再次按【Ctrl+T】组合键对选中的小球执行自由变换命令,将变换控件中的轴心移动到图像的中心位置(大概位置即可),然后将鼠标放在变换控件之外,当鼠标变成双向箭头时按下鼠标左键并同时按下【Shift】键按顺时针方向拖曳20°或者30°(能被360整除最好)。变换完毕后,一定要记得按【Enter】键确认,如图2-122所示。
图2-122 变换足球的方向
08再制所有足球。反复按【Alt+Shift+Ctrl+T】组合键进行再制,直至再制的足球正好围成一个圆形为止。再制结束后按【Ctrl+D】组合键取消选区,最终的再制效果如图2-123所示。
图2-123 最终再制效果
通过本例的学习,相信读者已对再制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有了一个基本了解和认识。其实归结为一点就是:再制前先要确定变换的内容。
2.7 选区的羽化
羽化在Photoshop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将多幅图像合成一幅图像时,通常会用羽化来解决图像边缘过渡衔接的问题,另外,还可以应用羽化制作出发光等特效。
2.7.1 两类羽化的区别
羽化的主要作用是使选区的边缘平滑过渡,该功能在合成两幅或者多幅图像时很有用处,它可以保证合成图像的边缘过渡得非常自然,完全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图2-124所示为使用羽化功能将毫不相关的两幅图像合成了一幅图像。
图2-124 羽化可以保证合成图像边缘过渡自然
在Photoshop中,对选区的羽化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选框工具、套索工具和魔棒工具选项栏中的“羽化”参数,如图2-125所示;一类是选择“选择-修改-羽化”命令(快捷键为【Shift+F6】)。
图2-125 选项栏中的“羽化”参数
这两个羽化的主要区别在于:选项栏中的“羽化”参数需要先设置该参数,再绘制选区有效,而选择“选择-修改-羽化”命令则是需要先绘制选区,然后再执行该命令添加羽化有效。也就是说,这两个羽化的目的和效果完全一样,只是设置的先后顺序不同,把握住这一点就能很好地区分两类羽化了。
提示:如果选区先执行了选项栏中羽化,如羽化数值为20像素,然后又执行了“选择-修改-羽化”命令,如羽化数值为10,则该选区最终的羽化效果是30。对于一个已经添加了羽化的选区而言,其羽化效果是无法直接通过羽化值清除的。
下面就使用羽化命令将宝宝的五官换到一只可爱的小狮子头上,效果如图2-126所示。
图2-126 使用羽化合成的效果
01打开图像素材。从本书配套光盘中打开本章中的“漂亮宝贝.jpg”和“小狮子.jpg”两幅图像。
02选择宝宝的嘴部。使用工具箱中的多边形套索工具(快捷键为【L】)选出宝宝的嘴部,如图2-127所示。
图2-127 绘制的嘴部选区
03添加羽化。选择“选择-修改-羽化”命令(快捷键为【Shift+F6】)或者将鼠标指向绘制的选区,当鼠标指针变成大白箭头时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同样可以找到“羽化”命令,在弹出的“羽化选区”对话框中将“羽化半径”值设置为6像素,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04复制选区内的图像。使用大黑箭头(即工具箱中的移动工具)将选择的嘴部拖曳至另一幅图像“小狮子.jpg”中,这样就将宝宝的嘴部复制到了小狮子的头部,如图2-128所示。
图2-128 复制嘴部
05自由变换图像。可以发现,复制过来的嘴部与小狮子的嘴部并不吻合,可以按【Ctrl+T】组合键执行自由变换命令,对复制过来的嘴部进行变形操作,调整后的效果如图2-129所示。
图2-129 自由变换嘴部
06复制眼睛。使用与步骤2~步骤5相同的步骤,将宝宝的两只眼睛也复制到小狮子的脸部并适当变换大小、方向和位置等,最终本例的合成效果如图2-130所示。
图2-130 使用羽化合成的效果
可见,羽化在将多幅图像合成一幅图像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要。只要能举一反三,就可以借助于羽化做出许多以假乱真的图像。
除此之外,羽化还可以用来制作发光特效。下面就用羽化功能制作一个舞台灯光效果,本例的最终效果如图2-131所示。
图2-131 舞台灯光效果
01新建黑色背景的文档。按【Ctrl+N】组合键,新建一个800×600像素、分辨率为72像素/英寸的文档。按【Shift+F5】组合键,弹出“填充”对话框,选择“黑色”内容填充。
02绘制矩形选区。选择工具箱中的矩形工具,在选项栏中保持默认参数设置,无须设置羽化值,然后使用该工具在图像上绘制一个宽度为130像素、高度为350像素的矩形,如图2-132所示。
图2-132 绘制矩形选区
03添加羽化。按【Shift+F6】组合键,弹出“羽化选区”对话框,将“羽化半径”设置为40像素,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04透视变换选区。选择“选择-变换选区”命令(注意不是自由变换命令),然后选择“编辑-变换-透视”命令,将鼠标指针放在变换控件左上角的控制点上按下鼠标左键并向右拖曳,直至3个控制点合在一起,如图2-133所示,然后旋转选区的方向并将选区移动到图像的右上角位置,变换完毕后按【Enter】键。
图2-133 透视变换选区
05添加颜色。将前景色设置为绿色,然后按【Alt+Delete】组合键将绿色填充到选区中,模拟绿色灯光效果,如图2-134所示。
图2-134 填充绿色
06添加其他颜色。选择“选择-变换选区”命令,旋转选区的方向并将选区移动到合适的位置,使用与步骤5相同的方法填充为其他颜色。本步骤可以重复多次,直至灯光的颜色变成五颜六色,如图2-135所示。
图2-135 填充其他颜色
2.7.2 消除锯齿也是羽化
当选择工具箱中的规则选区工具和不规则选区工具时,在其选项栏中还有一个参数为“消除锯齿”,如图2-136所示。
图2-136 “消除锯齿”复选框
那么,究竟什么是“消除锯齿”?它又有什么作用呢?不妨使用椭圆选框工具在选择“消除锯齿”和不选择“消除锯齿”复选框的情况下,分别绘制两个圆并填充任意颜色,然后将视图放大观察,如图2-137所示。
图2-137 消除锯齿
由此可见,“消除锯齿”就是将填充选区的颜色边缘过渡得更加自然而不至于很生硬。实际上,“消除锯齿”和前面所学的羽化有着一定的相似,或者说,消除锯齿就是1~2个像素的羽化,而羽化可以看做是更大程度的消除锯齿。
2.8 选区的运算
大家都知道1+1=2,5-2=3,在Photoshop中,对选区同样可以执行相加、相减和相交的运算。通过选区的运算,可以得到形状更加复杂的选区。在Photoshop中,对选区进行运算的方法和命令主要有3种:一是使用选区工具选项栏中的运算按钮,二是借助于快捷键运算,三是使用“选择-载入选区”命令进行选区的运算。
2.8.1 使用运算按钮运算选区
要对选区进行运算,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使用选区工具选项栏中的运算按钮,在前面所学的规则选区工具和不规则选区工具中,除了快速选择工具之外,其余选区工具的选项栏中都可以找到如图2-138所示的4个选区运算按钮。
图2-138 选区运算按钮
使用选项栏中的运算按钮进行选区运算的基本步骤是:先保证当前图像上存在选区,否则无法进行选区的运算;然后选择选项栏中的选区运算按钮,如加、减或者交;最后使用设置了运算的选区工具在图像上相应的位置绘制选区即可。
下面就使用选项栏中的选区运算按钮绘制一个如图2-139所示的标志图案。
图2-139 本例效果
01新建一个白色文档。按【Ctrl+N】组合键,弹出“新建”对话框,设置文档的“宽度”和“高度”均为500像素,“分辨率”为72像素/英寸,“背景内容”为“白色”,其他参数保持默认,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02创建标尺参考线。按【Ctrl+R】组合键显示标尺,并从标尺上拖曳出一条垂直参考线和一条水平参考线,参考线的位置大概在图像的中心处即可。
03绘制第1个正圆。选择工具箱中的椭圆选框工具,按【Alt+Shift】组合键绘制一个以参考线交点为圆心的正圆,如图2-140所示。
图2-140 绘制正圆
04减去一个同心圆。选择工具箱中的椭圆选框工具,在选项栏中单击“从选区减去”按钮,然后将鼠标指针放置在参考线交点位置并按下鼠标左键拖曳,拖曳后再按【Alt+Shift】组合键,此时就可以绘制一个与步骤3绘制的大圆同心的第2个圆,如图2-141所示。
图2-141 减去同心圆
05加上第1个矩形。选择工具箱中的矩形选框工具,在选项栏中单击“添加到选区”按钮,然后将鼠标指针放置在参考线交点位置并按下鼠标左键拖曳,拖曳后再按【Alt+Shift】组合键,此时就可以绘制一个以参考线交点为中心的正方形,如图2-142所示。
图2-142 加上正方形
06加上第2个矩形。仍然选择工具箱中的矩形选框工具,在选项栏中单击“添加到选区”按钮,然后将鼠标指针放置在参考线交点位置并按下鼠标左键拖曳,拖曳后再按【Alt】键,此时就可以绘制一个以参考线交点为中心的长方形,如图2-143所示。
图2-143 加上长方形
07减去第3个矩形。还是选择工具箱中的矩形选框工具,在选项栏中单击“从选区减去”按钮,然后将鼠标指针放置在参考线交点位置并按下鼠标左键拖曳,拖曳后再按【Alt+Shift】组合键,此时就可以绘制一个以参考线交点为中心的正方形。至此,就完成了选区的绘制,如图2-144所示。
图2-144 减去正方形
08填充颜色。既可以对该选区填充单色,也可以填充渐变色,还可以填充图案,具体的操作方法笔者不再重复演示,请自行尝试,笔者填充的效果如图2-145所示。
图2-145 填充颜色
2.8.2 使用快捷键运算选区
除了使用选项栏中的运算按钮进行选区的加、减、交之外,还可以使用快捷键进行选区运算。在Photoshop中,选区相加可以按【Shift】键(相当于单击“添加到选区”按钮),选区相减可以按【Alt】键(相当于单击“从选区减去”按钮),选区相交则按【Alt+Shift】组合键(相当于单击“与选区交叉”按钮)。
在学习规则选区的绘制时大家已经知道,按【Shift】键可以强制绘制正方形或者正圆,按【Alt】键则可以某点为中心或者圆心绘制矩形和椭圆,而按【Alt+Shif】组合键则表示以某点为中心或者圆心绘制正方形和正圆。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令初学者犯难的问题:同样都是【Shift】键、【Alt】键和【Alt+Shift】组合键,而且同样都是用在选区上,怎么就表示的意思不一样了呢?是的,同样的快捷键,同样都是针对选区的操作,但是使用的顺序不一样,辅助键的含义就会有所不同。下面笔者对此做出一个归纳,以便于初学者学习和掌握。
当图像上无选区时:按【Shift】键表示强制(为正方形或者正圆形),按【Alt】键表示中心(或者圆心),按【Alt+Shift】组合键表示以某点为中心绘制正方形或者正圆形。当图像上有选区时:第1次按【Shift】键表示相加,第1次按【Alt】键表示相减,第1次按【Alt+Shift】组合键表示相交;键盘释放后(鼠标不要松开),第2次按【Shift】键表示强制(为正方形或者正圆形),第2次按【Alt】键表示中心(或者圆心),第2次按【Alt+Shift】键合键表示以某点为中心绘制正方形或者正圆形。
下面就使用快捷键进行选区运算的方法来绘制一个太极图案,如图2-146所示。
图2-146 选区运算绘制太极图案
01新建一个白色文档。按【Ctrl+N】组合键,弹出“新建”对话框,设置文档的“宽度”和“高度”均为20厘米,“分辨率”为72像素/英寸,“背景内容”为“白色”,其他参数保持默认,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02创建标尺参考线。按【Ctrl+R】组合键显示标尺,并从标尺上拖曳出一条垂直参考线和一条水平参考线,参考线的位置大概在图像的中心处即可。
03设置坐标原点。将鼠标指针放在水平标尺和垂直标尺交汇处并按下鼠标左键拖曳至标尺参考线交汇点处,这样就重新设置了坐标原点,重新设置坐标原点的目的主要为了准确找到标尺刻度值,如图2-147所示。
图2-147 设置坐标原点
04继续创建标尺参考线。将标尺单位设置为“厘米”,以新设置的坐标原点为基准,分别在4厘米和8厘米的位置创建4条水平参考线。如果看不清刻度值,可以将视图放大。另外,创建参考线时,按住【Shift】键可以将参考线强制和标尺刻度对齐,如图2-148所示。
图2-148 创建参考线
05绘制第1个大圆选区。选择工具箱中的椭圆选框工具,在选项栏中确保激活“新选区”按钮,将鼠标指针放在坐标原点位置,按【Alt+Shift】组合键并拖动鼠标绘制出一个半径为8厘米的圆形选区,如图2-149(左)所示。
图2-149 绘制半圆形选区
06减去矩形选区。选择工具箱中的矩形选框工具,在选项栏中确保激活“新选区”按钮,将鼠标指针放在图像左上角位置,按【Alt】键并拖动鼠标绘制出一个能完全框选住半圆选区的矩形选区,如图2-149(中)所示,释放【Alt】键后再释放鼠标,这样就得到了一个半圆形选区,如图2-149(右)所示。
07加上第2个小圆选区。选择椭圆选框工具,将鼠标指针放在坐标(0,4)位置,按住【Shift】键(表示相加)并拖动鼠标绘制出一个椭圆选区,如图2-150(左)所示。释放【Shift】键但不要释放鼠标,然后再按【Alt+Shift】组合键(表示以某点为圆心的正圆)并拖曳鼠标,直至绘制出一个半径为4厘米的圆形,如图2-150(中)所示。绘制完成后,先释放鼠标再释放键盘,这样就在半圆选区的上半部分加上了一个小圆,如图2-150(右)所示。
图2-150 添加圆形选区
08减去第3个小圆选区。选择椭圆选框工具,将鼠标指针放在坐标(0,-4)位置,按住【Alt】键(表示相减)并拖动鼠标绘制出一个椭圆选区,如图2-150(左)所示,释放【Alt】键但不要释放鼠标,然后再按【Alt+Shift】组合键(表示以某点为圆心的正圆)并拖曳鼠标,直至绘制出一个半径为4厘米的圆形,如图2-151(中)所示。绘制完成后,先释放鼠标再释放键盘,这样就在半圆选区的下半部分减去了一个小圆,如图2-151(右)所示。
图2-151 减去圆形选区
09减去第4个小圆选区。选择椭圆选框工具,将鼠标指针放在坐标(0,4)位置,按住【Alt】键(表示相减)并拖动鼠标绘制出一个椭圆选区,然后释放【Alt】键但不要释放鼠标,再按【Alt+Shift】组合键(表示以某点为圆心的正圆)并拖曳鼠标,直至绘制出一个半径约为1.5厘米的圆形。绘制完成后,先释放鼠标再释放键盘,这样就在选区的上半部分又减去了一个小圆,如图2-152(左)所示。
图2-152 减去圆形选区
10加上第5个小圆选区。选择椭圆选框工具,将鼠标指针放在坐标(0,-4)位置,按住【Shift】键(表示相加)并拖动鼠标绘制出一个椭圆选区,然后释放【Shift】键但不要释放鼠标,再按【Alt+Shift】组合键(表示以某点为圆心的正圆)并拖曳鼠标,直至绘制出一个半径约为1.5厘米的圆形。绘制完成后,先释放鼠标再释放键盘,这样就在选区的下半部分又加上了一个小圆,如图2-152(中)所示。
11填充颜色。按【Shift+F5】组合键,在弹出的“填充”对话框中选择使用“黑色”内容填充,单击“确定”按钮,此时的图像如图2-152(右)所示。
12绘制第6个圆形。按【Ctrl+D】组合键取消全部选区,然后使用与步骤5相同的步骤绘制出一个以坐标原点(0,0)为圆心、半径为8厘米的正圆选区,如图2-153(左)所示。
13描边选区。选择“编辑-描边”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将“描边”选项组中的“宽度”设置为3像素,“颜色”设置为黑色,“位置”设置为“居中”,如图2-153(中)所示。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最终的太极图案的制作,效果如图2-153(右)所示。
图2-153 描边选区
2.8.3 使用载入选区命令运算选区
如果要运算的选区比较多,感觉容易出乱,或者进行选区运算时,要求的精度比较高此时可以先将每个参与运算的选区通过选择“选择-存储选区”命令保存起来,然后再通过“选择-载入选区”命令进行相加、相减和相交的运算。
提示:保存选区时并非直接选择“文件-存储”命令,而是先选择“选择-存储选区”命令,然后再选择“文件-存储”命令将该文件保存,下次打开该文件时,选区就可以通过选择“选择-载入选区”命令打开了。
下面就使通过用“载入选区”命令进行选区的精确运算来绘制一个圆筒几何体。本例的最终效果如图2-154所示。
图2-154 绘制几何体
01新建一个白色文档。按【Ctrl+N】组合键,弹出“新建”对话框,设置“宽度”为20厘米,“高度”为15厘米,“分辨率”为72像素/英寸,“背景内容”为“白色”,其他参数保持默认,单击“确定”按钮。
02第1次创建标尺参考线。按【Ctrl+R】组合键显示标尺,然后从标尺上拖曳出一条水平参考线和一条垂直参考线,使两条参考线的交点位于图像偏上处,如图2-155(左)所示。
03绘制第1个椭圆选区。选择工具箱中的椭圆选框工具,在选项栏中确保激活“新选区”按钮,将鼠标指针放在参考线交点的位置,按【Alt】键并拖动鼠标绘制出一个以参考线交点为圆心的椭圆形选区,如图2-155(中)所示。
04第2次创建标尺参考线。从垂直标尺上拖曳出两条垂直参考线并将两条参考线分别与椭圆选区的左侧和右侧对齐,如图2-155(右)所示。
05保存椭圆选区。选择“选择-存储选区”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将保存的选区命名为“上椭圆”,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如图2-156(左)所示。
06绘制并保存矩形选区。使用矩形选框工具绘制出一个与左右垂直参考线和水平参考线对齐的矩形选区,矩形选区的高度可以自己把握,如图2-156(中)所示,然后同样选择“选择一存储选区”命令将其保存并命名为“矩形”,单击“确定”按钮,然后从水平标尺上拖曳出一条水平参考线与矩形的底边对齐,如图2-156(右)所示。
图2-155 创建参考线和绘制椭圆选区
图2-156 保存椭圆选区和创建矩形选区
07载入并移动椭圆选区。选择“选择-载入选区”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将保存的“上椭圆”选择作为新建选区载入,如图2-157(左)所示,然后将鼠标指针指向椭圆选区,当鼠标指针变成大白箭头时按下鼠标左键并向下拖曳,在拖曳的过程中可以再按【Shift】键强制向下垂直移动,直至将椭圆的圆心与下面水平参考线与中间的垂直参考线交点对齐,如图2-157(右)所示。
图2-157 载入并移动椭圆选区
提示:确保“视图-对齐到-参考线”命令处于选中状态,这样可以在移动选区的过程中使选区自动与参考线对齐。
08将椭圆和矩形相加。确保底部的椭圆仍然存在,然后选择“选择-载入选区”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通道”为“矩形”,然后选中下方的“添加到选区”单选按钮,如图2-158(左)所示,单击“确定”按钮,这样椭圆和矩形就合并在一起了,如图2-158(右)所示。
图2-158 将椭圆和矩形相加
09减去上椭圆选区。确保步骤8中得到的选区仍然存在,然后选择“选择-载入选区”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通道”为“上椭圆”,然后选择下方的“从选区中减去”单选按钮,如图2-159(左)所示,单击“确定”按钮,这样得到了圆筒侧面选区的形状,如图2-159(中)所示。
10第1次填充渐变色。选择工具箱中的渐变工具,在选项栏的渐变预设列表框中选择“铜色渐变”预设并且激活“线性渐变”按钮,然后按住【Shift】键从选区的左侧拖曳至右侧,这样就给选区填充了渐变色,如图2-159(右)所示。
图2-159 在圆筒侧面添加渐变色
11第2次填充反向渐变色。选择“选区-载入选区”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将“上椭圆”作为新选区载入,如图2-160(左)所示,使用与步骤10完全相同的铜色线性渐变从椭圆选区的右侧拖曳至左侧,如图2-160(右)所示。
图2-160 在圆筒内侧添加反向渐变色
12描边选区。确保“上椭圆”选区仍然处于选中状态,然后选择“编辑-描边”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将描边的“宽度”设置为6像素,“颜色”设置为棕褐色(可以自定义其他颜色),设置描边的“位置”为“内部”,如图2-161(左)所示,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描边。至此,圆筒效果全部绘制完成。
13透视变换。如果要将绘制好的圆筒变换成水桶状,可以使用魔棒工具先选择白色背景,然后按【Shift+Ctrl+I】组合键反向选区,再按【Ctrl+T】组合键执行自由变换命令,将鼠标指针放在变换控件左上角的控制点处按下鼠标左键并同时按【Alt+Shift+Ctrl】组合键向左拖曳鼠标,制作出透视效果,如图2-161(右)所示。
图2-161 描边选区和透视变换
现在选区运算的3种方法已经全部讲解完毕。需要说明的是,笔者所做的3个关于选区运算的实例实际上可以使用3种运算方法中的任意一种将其设计出来,请读者自行尝试。
2.9 选区的其他操作
通过前面的学习,基本已经将选区工具及与其相关的主要命令学完了。下面再来了解一些其他与选区相关的命令,这些命令主要位于“选择”菜单下。
2.9.1 色彩范围
首先要弄清楚的是,“色彩范围”命令绝不是一个调色的命令,而是与工具箱中的魔棒工具(快捷键为【W】)相似,也是根据颜色的相似性生成动态蚂蚁线的选区命令。选择“选择→色彩范围”命令,弹出“色彩范围”对话框,如图2-162所示。
图2-162 “色彩范围”对话框
使用“色彩范围”命令可以基于以下5种方式生成选区。
一是使用吸管工具在要生成选区范围的区域单击,如果使用此方式生成选区,则对话框顶部的“本地化颜色簇”复选框处于有效状态,选择该复框,则可以在“颜色容差”和“范围”等参数的配合下选择图像中连续的颜色范围(相当于使用魔棒工具中的“连续”复选框选择连续的选择范围)。还可以从对话框右侧选择“添加到取样”工具和“从取样中减去”工具来添加和删除选区范围,这相当于在选区运算中所学的按【Shift】键添加到选区和按【Alt】键从选区中减去。
二是根据图像中的基本色生成选区,如红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和洋红色等。
三是根据图像的明暗程度生成选区,如高光、中间调和阴影。
四是专门针对人的肤色自动生成选区,如果再选择顶部的“检测人脸”复选框,则会选择更精确的肤色范围。
五是根据溢色范围生成选区。
选择颜色范围后,如果选择对话框右侧的“反相”复选框,则相当于将生成的蚂蚁线选区反向(快捷键为【Shift+Ctrl+I】)过来。
在“色彩范围”对话框的最下方可以选择选区的预览方式,主要包括无、灰度、黑色杂边、白色杂边和快速蒙版等5种方式,如图2-163所示。
图2-163 预览选区的5种方式
提示:以上5种预览方式不会对生成的选区造成任何影响,它们只是帮助用户预览生成的选区状态,起到辅助作用。例如,使用灰度预览时,白色表示选区范围,而黑色表色非选区范围,而黑白之间的过渡色灰色则表示羽化范围等。
2.9.2 扩展和收缩选区
“选择-修改”菜单下的“扩展”和“收缩”命令的作用正好相反,前者是将选区扩大,后者则是将选区缩小,但要注意一点,无论是扩展还是收缩,如果设置的数值过大,则修改后的选区形状会发生改变,尤其是对诸如椭圆这样的选区形状,如图2-164所示。
图2-164 扩大和收缩选区
2.9.3 给选区扩边
“选择-修改-边界”命令在旧版本的Photoshop中也称为“扩边”,它可以在原选区的边缘生成一个新的选区。如果扩边数值设置得过大,那么生成的新选区不但会出现严重的变形,而且填充颜色后还会出现模糊的问题,如图2-165所示。
图2-165 边界及填充效果
2.9.4 平滑选区
“选择-修改-平滑”命令有两个基本作用:一是可以将尖锐的选区变成平滑的选区,如图2-166所示。
图2-166 平滑锐角
二是能够消除使用魔棒工具、色彩范围命令等基于颜色而生成的选区中的杂色像素,如图2-167所示。
图2-167 消除杂乱像素范围
提示:选框工具选项栏中的“消除锯齿”复选框就具有平滑选区的作用,但是此处的“平滑”命令并不具备羽化的功能,初学者一定要注意区分。
2.9.5 快速载入最后的选区
前面已经学过恢复文件最后一次保存状态的快捷键是【F12】键,在这里也可以找出一个能将最后一次取消的选区(按【Ctrl+D】组合键取消)恢复过来的命令,它就是“选择-重新选择”(快捷键为【Shift+Ctrl+D】),如图2-168所示。
图2-168 重新选择
2.9.6 扩大选取和选取相似
“选择”菜单下的“扩大选取”和“选取相似”命令的区别就类似于魔棒工具(快捷键为【W】)是否选择了选项栏中的“连续”复选框,而且这两个命令都会受到魔棒工具容差值的控制,如图2-169所示。
图2-169 扩大选取和选取相似
由此可见,“扩大选取”是在现有选区的基础上根据魔棒工具选项栏中的容差值(默认32像素)扩大选区范围,扩大的选区与原选区是连续的;而“选取相似”虽然也是在现有选区的基础上根据“魔棒工具”选项栏中的容差值扩大选区范围,但扩大的选区与原选区可以是不连续的。
2.10 如何学好选区篇
选区就是选择的区域,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想在图像上单独操作某个范围(也就是图像的局部范围)就一定要想到选区,并用选区将要单独操作的范围选择出来。然而,初学者往往忽略这个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初学者问一些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修改人的衣服颜色而保持其他颜色不变?要把图像中的一个小球复制到另一幅图像中,不想要别的东西,又该怎么做?等等。
毫无疑问,这些操作都要用到选区,可以这样讲,没有选区,在Photoshop中将毫无作为,学会灵活运用选区是Photoshop中的一项基本技能。
在本章中,主要学习了一些最基本、最简单的选区工具,也就是说,如果只靠这些选区工具,还是很难选择出一些复杂的图像范围的,比如婚纱照、毛发等图像。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家对这句古语都已经耳熟能详了,其意思也不言而喻,往往最复杂的东西就是由一个个简单的东西构成的,如果简单的知识没有领会,那么在学习复杂知识时就会遇到障碍,因此,大家务必将每个知识点都要认真学习并熟练掌握。千万不要贪多图快,否则到头来只会适得其反,得不偿失,结果就是一无所获。
伟人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现在虽然已经学习完了最基本的选区工具的使用方法,但这也只是Photoshop学习路上“万里长征”刚走了第一步而已,大家一定要做到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可放过学习中的任何一个疑难问题。当然,万一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方法,本书也为读者提供了最好最全面的免费在线辅导,可以登录ILPSCS.COM网站与我们的Adobe认证教师进行交流。
如果读者觉得本章知识已经熟练掌握了,那么不妨按照笔者所说的试一试:合上书,关掉视频教程,静静地躺在床上,然后闭上眼睛,现在所要做的就是默念出第2章选区篇中学过了哪些知识和操作?如果能够熟练地回想起本章所学的知识要点,那么表示读者已经真的学会了本章中的选区知识,也可以继续下一部分的学习了。但是如果没有完全回想起本章所学知识要点,那么,笔者衷心地希望读者再好好学习一下本章内容,直至完全掌握,切不可走马观花,因为这是在学有用的知识,而不是逛街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