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取宁马八十一军起义
为了配合我军强大的军事攻势,早日解放长年在宁马奴役下、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宁夏回汉人民,兰州解放后,人民解放军十九兵团遵照彭总的指示,敦请兰州回族中有声望和对宁马有影响的人士郭南浦先生、原国民党的退休军政官员、回族知名人士以及宁夏高级军官的亲属等10余人,组成赴宁夏“和平代表团”,配合我军军事攻势,进行劝降活动,争取和平解放宁夏。
一、驱车东进
1949年9月5日,十九兵团杨得志司令员、李志民政委会见了代表团,对他们不畏艰辛、长途跋涉去宁夏作和平解放工作,表示赞赏并给予鼓励。指出代表团到宁夏地区后的具体任务,可同驻在固原、黑城一线的六十四军领导,依据具体情况,研究确定。兵团联络部派我们3名干部和5名警卫战士随代表团同行。杨司令员亲自向我交代,要千方百计搞好代表团旅途生活,切实保障他们的安全。同时,批给了我们200枚银元,作为旅途生活费用。
9月6日,代表团乘一辆卡车,从兰州出发,出东梢门,沿西兰公路,驶向固原方向。
7日,汽车穿过隆德城后,沿着盘山公路,缓缓地向六盘山攀越。时值初秋,山下盛暑未消,山上却细雨霏霏,寒气袭人。由山腰走向山顶,山花野草,从茂密青葱,渐渐地变成橙黄翠绿,杂沓相间,呈现一派迷人的初秋景色。
同葱郁的灌木山草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梯田里长着稀疏矮小的荞麦,无精打采地在冷雨中摇曳,显得那么先天不足。
“这样的庄稼,一亩地能打几斗啊?”代表中一位老先生慨叹着。
“这是甘肃、宁夏的接壤地区,青壮年都被国民党、马鸿逵拉去当了兵,劳动力严重不足,又缺水少肥,庄稼怎能长得好?田里干活的都是老弱妇孺,有的老人拄着拐杖收庄稼,再不解放怎么得了!”熟悉当地情况的代表、老教师马季康先生说。
“真是这样。我们随部队进入宁夏、甘肃地区一个多月以来,在田里干活的,还真没见到过一个青壮年。”我附和着他的话。
马季康接着说:“拿宁夏来说,全部人口只有60多万,而马家部队就有10多万人,平均6个人养1个兵,人民还能活吗?”
二、夜宿瓦亭
太阳依山时分,我们来到六盘山下的瓦亭。这是一个三面环山的小镇,一二百户人家,大多为回民。我们决定住下来。
没有料到,我们这一卡车军民混杂的不速之客,竟给小镇带来了惊恐和不安。许多居民不明真相,都躲了起来,给我们食宿造成了困难。
我们先在村边两间茅草屋落了脚,好不容易找到一位头戴白帽、颌下一绺灰须的回族老人。我们说明了来意,并且告诉他,这里有你们的领袖人物郭南浦先生,他露出惊讶的表情!不一会儿,为我们找来了几名回民老者,他们见到郭南浦,道了声“赛俩木”(问安),显得非常谦恭和尊敬。
郭南浦向他们介绍了去宁夏的和平使命,并说明了我们几名解放军的任务。我们也向他们宣传了解放军的约法八章和党的民族政策。之后,我们这一行人,便受到了热情的款待。阿訇亲自宰羊,为我们连夜准备好丰盛的晚饭,虽然没有美酒(回民不饮酒),却饱尝了一顿鲜嫩的羊羔肉。
饭后,我们算了账,按价付给了银元。郭老先生向村里的回族人民宣传了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指出中国历史上只有共产党才把我们回民看成一个民族,尊重我们的民族习惯。今后,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能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许多老者听后都频频点首。
翌日晨,许多居民自动围拢来,为我们送行。我们悄悄询问一位回族老人,才知道郭南浦是甘肃、宁夏回民中一位颇具影响的老硕长者(当时他已81岁)。这里的回族群众久闻其名,只是未见其人,今天能见到他,都感到十分荣幸。
三、抵达同心
9月10日,我们越过固原县城,直趋回民聚居的三营、黑城一线。经了解,驻守这一地区整训待命,搜剿散匪,牵制宁马,以保证兰州战役后方安全的六十四军,已开始向宁夏进军。于是,我们尾随炮兵部队的车辆,逶迤北上。
这一带地势多为迂回起伏的谷地和干涸的河川,我野战大军像一条盘旋在山川河谷间的巨龙,蜿蜒前进。炮兵部队的战士,在马蹄声的伴奏下,引颈高唱:“人民炮兵,光荣伟大,胜利前进……”真是威武雄壮,势不可挡!
12日,我军解放同心县城,守敌仓皇逃至中宁。我们在阴雨中到达同心,六十四军指挥所也刚刚进驻同心城内。我当即到指挥所向曾思玉军长、傅崇碧副政委作了汇报。军首长热情地接待了代表团全体成员,并嘱代表团可随军一同前进,各位代表伺机进入宁马内部。
晚间,听一位老红军战士讲,14年前,1935年红军长征时,曾经路过此地,胜利到达陕北。第二年,彭总曾率领部队在这一地区,接应了红四方面军长征的同志。我们才知道,我解放大军是沿着当年红军长征最后一段路线,解放宁夏的土地!
13日,雨停,天气晴朗。大军矛头指向中宁。
我们随部队行进在广袤无垠、杳无人迹的荒原上。各位和平代表看到我们的战士喝苦水,吃干粮,雨夜中用自己的被子、布单张幕露营,不畏艰苦,斗志昂扬,都深受感动。“这样的部队是不可战胜的啊!”他们异口同声地说。
约近中午,在马家河湾附近,突然遇到原宁马交通处长孟宝山先生。孟是7月间,被兵团联络部由陕西富平派往银川,了解宁马动向和争取宁马接受和平解决条件的。现在从银川返回,在百里草原上,同我们不期而遇。
曾军长、傅副政委以及全体和平代表,坐在公路旁的沙滩上,听取孟宝山介绍宁马内部情况,计议下一步行动。
“马鸿逵看到西北大势已去,已逃离银川,银川兵权由其子马敦静掌握。马敦静冥顽不化,无意和平解决。主和派将领不敢和谈,只有马鸿宾愿意按照人民解放军总部颁布的宣言,同我们接触。老汉(指马鸿宾)对我们未把他列入战犯名单,异常欣慰。但他对全宁夏部队无指挥实权,只能左右其子马惇靖任军长的八十一军。”孟宝山扼要地介绍了宁马内部的情况。
郭南浦先生对马鸿宾愿意接受和平条件,进行谈判,从而对全宁夏和平解决很乐观。
“宁夏完全可以和平解放,是否请贵军停止前进,我立即去银川,给我几天时间,保证和平解放。”郭南浦先生向曾军长提出一个不切实际的建议。
“郭老先生是有丰富经验的,你想,这样多的部队,停驻在草原上怎么能行呢?上级命令原先让我们15日打到银川。为了宁夏人民免遭战争之苦,争取和平解放,我们已推迟了几天进军。战争经验表明,没有强大的军事压力,敌人是不会轻易接受和平条件的!”曾军长解释着。
曾军长的一席话,郭老先生和其他和平代表,深感言之在理,连连称是。
随后,大家议定:大军继续前进,全体和平代表立即驱车赴中宁,进入宁马内部。
四、中宁谈判
9月13日下午3时左右,10余名和平代表乘卡车进入敌军占据下的中宁。途中他们曾遭到敌机枪和步枪的狙击,幸未伤人。
中宁敌军当听到我解放大军已兵临城下,不顾和平代表的劝阻,分途逃往黄河北岸和金积、灵武地区。
14日下午,六十四军指挥所进驻中宁。
回汉人民在先一天到达的和平代表的宣传影响下,在中宁城南3里的新堡子,张贴红、绿色的欢迎解放军的标语,摆着水果、点心、纸烟,迎接我军入城。
这时,八十一军部署在黄河北岸中卫、石空堡一线。我六十三军一八七师,从甘肃沿黄河北岸已迫近中卫;六十四军炮兵开始封锁黄河北岸的中卫—银川公路,并将石空堡以西的高堡摧毁。看来,八十一军如不接受改编,已逃不脱被歼的命运。
为了促成八十一军和平起义,接受改编,孟宝山、马季康几名和平代表乘着皮筏子,打着红旗(联络信号),穿梭往来于黄河南北岸之间。
9月18日,河面上有一支羊皮筏子,打着红、白两面旗子,从北岸石空向南岸划来。
“不是规定联络信号是红旗吗?怎么同时又出现了一面白旗?”我军一名战士迷惑不解地问。
“红旗表示和平起义,白旗表示投诚,让他过来,我们全部接受。”一个干部幽默地解释着,说得大家都笑了!
皮筏到岸,原来是八十一军军长马惇靖派来的联络参谋,在和平代表的陪同下,与六十四军商谈协议签字问题。
曾军长、傅副政委在中宁接见了这名联络参谋,并同军联络部牛连壁部长以及5名和平代表,共同讨论签订协议事宜。
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的精神,八十一军举行和平起义,接受改编的原则条款,双方都已谈妥,并决定第二天,即9月19日签订协定。但当最后谈到签字地点时,却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我们相信八十一军官兵的和平诚意,我们保证任何谈判人员的安全,请马惇靖军长到中宁签字。即使一时谈不拢,协议签不成,我们保证马军长安全返回。”曾思玉军长言词恳切,以图打消人们的顾虑。
“我军一向开诚布公,说到做到,绝对不设‘鸿门宴’,各位代表是有目共睹的。”牛连壁部长补充说。
“马惇靖军长谨小慎微,对解放军毫无了解,若犹疑不决,明天不能如期赴约,贻误良机,岂不功亏一篑!”两位代表重复说,但又不提出具体办法。
会场沉默了一会儿。
突然,孟宝山代表发了言:“我不揣冒昧地提个方案,说错了,我收回。”
“什么意见都可以讲,大家商讨嘛!”曾军长鼓励说。
“为了打消马惇靖的疑虑,保证明天按时签订协议,双方首脑能否在中宁、石空间的黄河中心沙洲上会面,同时签订协议?”孟宝山讲完,神情很不自然。
无论是从礼仪或是按惯例来说,对方都应到我方签字,因为这不是签订两军对峙下的停战协定,而是签署接受人民军队改编的条款。孟宝山是宁马多年的交通处长,深明此理,所以当他提出到双方阵地前的黄河中心小岛上签字的方案后,表情尴尬,也是自然的事。
为了表达我方的和平诚意,避免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牺牲和损失,我军领导以宽宏大度的胸怀,毅然决定由傅崇碧副政委到黄河中心沙洲上,同八十一军军长马惇靖会面签字。
五、签订协议
9月19日,天气晴和,金风送爽。清晨,傅崇碧来到中宁黄河南岸,先视察了我军前沿炮兵阵地。9时许,在牛连壁部长、一名作战参谋和我3人陪同下,分乘两支羊皮筏子,向黄河中心沙洲划去。
这一带的黄河,穿过甘肃的几道峡谷,流至宁夏中卫、中宁平川后,河面宽阔,水流平缓。在中宁、石空堡之间的河中心部,被泥沙冲积成一个几千平方米的沙洲,沙洲上长满齐腰高的荒草。这样一个人迹罕至的孤岛,作为签订庄严协议的地方,显得极不协调。
傅崇碧上岛后,马惇靖同几名和平代表已先一步到达,在一片沙地上张望。
“几天来,谈判都是诚恳的,顺利的,这里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怎么好谈?到岸上详细谈谈不更好吗?”傅崇碧快步上前,握着马惇靖的手,边说边拉着他,向小筏子走去,像是久别后又会面的朋友。
我军指挥员这种诚挚、热情、爽快的性格,使马惇靖深感意外,很快便消除了刚上岛时的疑惧不安的心情。
当下,几支羊皮筏子离开沙洲,飘着红旗,在宽阔宁静的河面上,迤逦划向南岸。
下午3时,在中宁南关富宁公司中宁办事处旧址20多平方米的小厅里,双方开始了对话。这时,六十三军郑维山军长也赶到了中宁,参加了谈判。
我军几名领导干部,首先具体说明了人民解放军的约法八章和党的有关政策,肯定了马鸿宾的进步活动,对以马惇靖为首的八十一军广大官兵,走北平和平解放的道路表示欢迎。
坦率、友好、热诚的气氛,使马惇靖疑虑全消,表示完全接受我军和平解决的具体条件。概要是:
——八十一军以中卫城关为中心,集中待命,准备改编为人民解放军;
——组织黄河以北船只,于21日黄昏送到黄河南岸,协助六十四军渡过黄河;
——停止中卫—银川公路上的汽车运输,并负责保护公路桥梁;
——保护仓库中的物资器材,不得破坏、动用、搬藏;
——中卫县政府,待候人民政府接收。
为进一步消除马惇靖对家庭的顾虑,当场在全体和平代表面前,宣布保证马鸿宾全家生命财产安全。在中宁的马鸿宾的私人财物,如我军已经动用,一律归还。
至此,由曾思玉军长、马惇靖军长代表双方签署了协议,国民党八十一军正式宣告起义。
摘自《宁夏文史资料》第16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