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川叠翠、古寺飞悬于半空,只要是可见之处,都可借来为我所用。看到那些俗不可耐的景色,就要想办法遮挡起来,遇到美景则应尽收园中,无论远处的郊野,抑或村庄,皆当作园林烟云袅袅的一处风景,这也就是我们说的“巧而得体”的含义。
世之兴造,专主鸠匠〔1〕,独〔2〕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古公输〔3〕巧,陆云〔4〕精艺,其人岂执斧斤者〔5〕哉?若匠惟雕镂〔6〕是巧,排架〔7〕是精,一架一柱,定〔8〕不可移,俗以“无窍之人”〔9〕呼之,甚确也。故凡造作,必先相地立基,然后定期间进,量其广狭,随曲合方,是在主者,能妙于得体合宜〔10〕,未可拘率〔11〕。假如基地偏缺,邻嵌〔12〕何必欲求其齐,其屋架何必拘三五间,为进多少?半间一广〔13〕,自然雅称,斯所谓“主人之七分”也。第园筑之主,犹须什九,而用匠什一,何也?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14〕,愈非匠作可为,亦非主人所能自主者;需求得人,当要节用。因者:随基势〔15〕之高下,体形〔16〕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树,不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17〕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畽〔18〕,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体宜因借〔19〕,匪〔20〕得其人,兼之惜费,则前工并弃,既有后起之输、云,何传于世?予亦恐浸失其源,聊绘式于后,为好事者〔21〕公焉。
【注释】
〔1〕鸠匠:鸠,古代一种交通工具;鸠匠指建筑工匠。
〔2〕独:难道,岂不。
〔3〕公输:公输班,春秋时期鲁国人,世称鲁班,被尊为木匠祖师。据记载,他能够用竹木做成风筝,在天上飞三天而不落。也曾制造出用于战争的云梯。
〔4〕陆云:字士龙,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在《登台赋》中,他对建楼阁的一些技术作了很详细的说明。
〔5〕执斧斤者:斤,用来砍伐木材的刀;斧即斧子。这里指用刀斧做工的工匠。
〔6〕雕镂:精心地雕刻装饰。
〔7〕排架:把木质构架组合起来。
〔8〕定:固定起来,不再变化。
〔9〕无窍之人:不知道随机应变、合理趋避的人。
〔10〕合宜:和主人的要求相符合,能够合理地利用材料、地基的形状。
〔11〕拘率:过于拘泥某种固定形式,或者太随意草率。
〔12〕邻嵌:邻,靠近。嵌,填进空隙之中。这里是说在布局园林的时候,应该以地形特点来规划,把地形的特点充分利用好。
〔13〕广:一种紧贴山崖建造的房子,只有一个坡顶,也叫披厦。
〔14〕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要巧妙地因地制宜,借助可以利用的景色;要让园内建筑物的高低大小、形状式样都合适。
〔15〕基势:地基的形态。
〔16〕体形:园林的地势形态。
〔17〕绀宇:寺庙。
〔18〕町畽:町,田间的小径。畽,指村庄。町畽指代田野。
〔19〕体宜因借:在建造园林的时候,根据主人的意思、地理形势以及修建的时间来规划,要懂得借用和引入可提升园林美感的景物。
〔20〕匪:通“非”。
〔21〕好事者:指喜好建造园林的人。
【译文】
如今人们建屋造房,都是依工匠之言施工,难道这些人对“三分匠,七分主人”的俗谚闻所未闻吗?这里所说的“主人”,不是指房子的主人,而是指会整体规划,可以在施工过程中给予指导的设计师。
春秋时鲁班可以制作精巧的器物、建造架构巧妙的房屋,陆云能够用文字把楼台亭榭布局之美刻画得幽雅动人,他们难道只是一般持刀斧的工匠吗?一般的工匠认为能够雕刻细致就是巧技,按照已成的样式做出准确的构架就算精致了,他们严格按照规定,不妄动哪怕一根梁柱,人们把这样的工匠称为“无窍之人”,也算是非常恰切了。
因此,只要是建屋造房,就一定要勘察地理情况,事先构局谋划,敲定地基设于何处,之后确定需建几进几间,再根据地形的宽窄曲直,合理布局。最重要的是主建人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楼阁屋宇的排布,在设计的过程中既不可墨守成规,又不能散漫随意。如地基不够整齐,没必要一定修整拼凑成一个整块;在房屋建造上,一定要限制为三间五间,或者规定几进,又有多大意义呢?即便半间小屋建于崖旁,也可具幽雅之趣,这正是“主人之七分”的体现啊!可以说,造园师在建造园林的过程中,发挥了九成作用,那些工匠仅有一成贡献。为何如此说呢?因为一座优秀园林的落成,一定要因地制宜,布局巧妙,仅靠一般工匠是不可能做好这些工作的。即使园林的主人懂得审美,也不可能一个人设计出来,一定要请专业的园林设计师,在他们的主持下,在节约费用的情况下,完成园林建造。
造园艺术中的“因”是指:根据地基的高低不同,对地形进行整修,有些树木遮挡人们欣赏美景的视线,就要把枝条修剪一下;假如园中有溪流婉流,就要设法让其流经石上,石与水相衬,意趣非凡;在适合建造亭、榭的地方,就建造亭、榭;开辟小径不妨选在偏僻幽静的地方,并使其蜿蜒有致,此即为“精而合宜”的意义所在。
造园艺术中的“借”是指:尽管园林分成了内外两个区域,但取景时可不受限,远景、近景可以相互搭配映衬。晴川叠翠,古寺飞悬于半空,只要是可见之景,都可借来为我所用。看到俗不可耐的景色,就要想办法遮挡规避,遇到美景则应尽收园中,无论远处的郊野,抑或村庄,皆可当作园林烟云袅袅的一处风景,这也就是我们说“巧而得体”的含义。
这些让园林得体适宜、根据地形巧借景色的工作,假如没有合适的人选来布局规划,并且亲自主持建造,又加之主人吝啬,那么建成美好园林的愿望就成泡影了。即便有像鲁班和陆云一样的能工巧匠出现,又怎么可能建造出流传后世的佳园?我担心这些优秀的园林建造技艺会慢慢消失,所以就把不同的造园图样画出来,附在文后,让那些喜爱园林的人能够细品,并可做造园参考之用。
【延伸阅读】
古时候的建筑师,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皇家专有,专门负责建设都城、宫殿之类的大工程;还有一类属于民间建造师,为普通老百姓建造居所,或者为那些达官贵人设计建造私家园林。
在正式造园师出现之前,那些头脑聪明、有自己想法的匠人担当了设计图纸和建造的双重工作。后来,私家园林兴起,一些园林主人的要求越来越高,目不识丁的匠人们再也满足不了主人对园林的审美要求。这个时候,一些文人兼设计师开始出现,真正的造园师从匠人中独立出来。他们成为沟通园林主人和一般工人之间的纽带,负责整体规划设计,并主持建造工作。
当时的造园师收入并不高,但要想在园林建造界有名气,也不是简单的事情。他们必须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审美素养,只有如此,才能和园主在精神层面达成一致,并能着手设计蓝图。比如,生于万历年间的著名园林大家计成、张南桓、文震亨等人,都是文学素养高,又能诗会画的人。
【名家杂论】
以今人的眼光来看,造园师交往的都是一些有钱有势的大人物,而且他们的工作只管设计指挥,不必在工地上搬抬挪运地流汗,表面上看,他们应该过得非常逍遥自在。事实情况并不如此,即使再出名的造园师,在那个时代也属于工匠之流,地位仅高于人所不屑的商人;收入上,因为园林主人要和造园师沟通协商,造园师的吃住都由主人提供,所以酬金也不算多,只比一般工匠高些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