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中国文化身份建构:基于奥运传播的视角
- 杨珍
- 724字
- 2020-06-24 19:50:26
二、主要研究方法
文化身份是一个汇集的领域,其理论来源几乎涉及当代媒介研究的各个领域。在对具体问题的阐释和观点的表达上,以下方法及其运用始终贯穿全文。
(一)社会建构的理论观点
本研究以文化身份的建构问题作为主要的关注对象,将社会建构理论引入文化身份的建构分析。
伯格和卢曼的《现实的社会建构》的发表使社会学者们意识到,“他们所研究的对象并非是一种客观的经验现实,而是一种社会建构”。社会建构论研究取向认为,社会生活中许多被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客观的或是必然的东西,实际上是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而“建构”起来的。伯格和卢曼的社会建构思想被延伸至传媒文化领域,它对社会角色及其(有关阶级、性别、种族、民族、国家等的)身份建构的研究意义重大。
按照建构理论的观点,社会现实是以解释过的事实(而非客观事实)呈现自身的,而对社会现实的解释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不断建构着新的社会现实。作为一种方法论,社会建构思想更加注重对社会生活过程、社会行动的意义阐释及符号权力等社会生活构成性质的研究。这点恰好与文化身份的建构性相一致,无论个体或集体的文化身份建构都是一个动态的历史建构过程,其中暗含着时间上的梯度,往往和当时的社会语境以及思想意义传输的媒介传播方式直接关联。
任何社会问题需要经历一个时间过程才能获得足够的支撑,建构主义用“社会问题生命周期”的概念来描述这一过程。社会问题的生命周期是指社会问题活动在一定时空框架内表现出来的动态的模式特征,它被用来具体描述和解释作为个案的某一个社会问题的成长历程,它在社会公共空间的出现、鼎盛、消失的不同阶段;同时考虑社会问题成长环境(制度环境、技术发展等)中不同社会主体的介入及其所发挥的影响力量。本研究将北京奥运作为一个周期性的事件,分析其中媒介意义生产、传播与解读中对个体及群体的文化身份的承托与限制,以期清晰地勾勒出不同层面的主体在奥运传播这一动态过程中身份建构的动景。
(二)文化研究的情境分析
早期的媒介效果研究偏重与量化分析的实验方法,通过剥离人们与其现行日常生活的联系,并使其处于可控制的实验环境中,实际上隔离了相应的社会语境。文化研究理论强调传播意义的社会生产,关注社会情境中媒介意义的生产和解读过程,因而传播学领域的文化研究是一种倾向于阐释性的理论。文化身份并非我们这个时代特有的迷思,但是为什么它会成为当代文化研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还是需要从现实语境入手分析其流变的大致脉络。深入某种语境会使我们为所有事物设想最终统一性的光亮与意向,意义从这种统一性中汩汩流出。
不过,文化研究的情境分析也经历了方法论的转变。早先的文化研究源自英国的伯明翰学派,代表人物有斯图亚特·霍尔、理查德·霍加特和雷蒙德·威廉斯,他们的研究以“都市劳工阶级的文化为研究对象,把文学的‘文本‘拓展到日常生活方式与生活意义的创造之中,关注社会情境互动与集体经验的塑造”。但是,历史语境的变化,将阶级身份作为研究对象的单一视角,使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被认为是“与过时的、局限的、僵化的、阶级反映的身份观念紧密相关,已经无法回应后现代群落流动的、暂时的、异类的生活方式和状态”。
文本的多样性、差异性使文化研究领域研究阐释范围延伸至意识形态、权力、认同、社会结构(诸如种族、性别、族群)等方面,也汲取了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资源。
本研究在分析奥运传播中媒介意义对文化身份建构的影响中主要遵循了文化研究的两种路径:第一是文本分析。在观点的论证和表达过程中运用了阐释学的方法,对不同主体文化身份建构中的话语方式进行文本分析。第二是人文科学的理论阐释。将与社会建构理论相关的一些论述,如文化人类学的思想(如格尔茨的文化阐释学、马林诺夫斯基的结构功能主义等)、社会学思想(如戈夫曼的形象管理理论、库尔特·勒温的群体动力理论、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学说)、传播学研究成果(如二级传播、议程设置理论、媒介仪式研究)等,作为本研究在理论应用层面上的知识背景。
(三)传播研究的历史分析
传播的变革和新媒体的持续发展,让人们更强烈地感受社会变迁,传播技术的发展也是导致社会关系的改变和造成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无论个体或群体的认同构筑都是一个动态的历史建构过程,主体文化身份的建构往往和当时的社会语境以及思想意义传输的媒介传播方式直接关联。其中暗含着两条历史性的线索,一是中国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二是媒介技术发展的过程。旨在强调不同社会形态及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媒介传播形式及其传播属性在对人类时空感知观的改变,围绕奥运传播中的文化现象,将技术和社会变迁与日常经验的变迁联系在一起,涉及文化语境分析、权力话语与意识形态分析等,将文化身份建构问题放置到具体的社会情境之中,以“描述+阐释”的方式“关注个人与社会群体如何运用媒介来创造和培育构筑我们日常生活的文化形态”。
(四)案例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法是定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合对现实中某一复杂和具体的问题进入和全面的考察;通过案例研究人们可以对某些现象、事物进行描述和探索;还可使人们建立新的理论,或对现存理论进行检验、发展或修改”。罗伯特·K·殷将案例研究法分为“探索性、解释性、描述性”三种类型,具有针对性、描述性、启发性和归纳性。“案例研究总是针对某一特定情况、时间、计划或现象,因此它是研究实际现实问题非常好的方法;其最终成果是对研究对象的详细而具体的描述;使人们更好地认识被研究的问题;绝大部分案例研究依靠的是归纳推理”。本研究更多地采用了描述性和解释性案例研究,将北京奥运作为当代中国文化身份建构问题的一个有针对性的案例,通过奥运传播中现象的描述分析文化身份建构的主体特征与话语方式,并按照归纳逻辑逐渐深入,阐释集体和个体层面文化身份建构的理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