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写在前面的话
- 解读中国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
- 毛振明 赖天德主编
- 2565字
- 2022-07-29 16:50:04
那天,是个阴冷且刮着点儿北风的天气,坐落在北京南二环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招待所的一间小会议室却是热气腾腾的,一群学者在争抢着发言,且一声比一声高,时时还有辩论在发生,偶而还见有点儿脸红脖粗的。这群人有老少不等的十几个,个个都是热爱学校体育事业,也是差不多一辈子都要吃这碗饭的人。在近一段时间里,他们都有一些困惑,也有一些看法和想法,因此他们相约在了一起,讨论一下当前体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
时下,中国的体育课程与教学的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广大体育教师正在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新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之中,投入到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验工作中。毋庸质疑,这个工作极大地驱动了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新的探索和实验,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对体育的一些本源性问题的探究和思索,也给予体育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以从来没有过的空间和启迪,这个改革无疑是规模宏大的和富有意义的。随着这个规模宏大的和有意义的改革的不断进行,随着许多“新课程理念”的推出和宣讲,随着新课改实验区一些实践问题的不断涌现,许多理论问题的争论逐渐尖锐了起来。
这些亟待讨论的理论问题可以大致分成三类:
第一类问题是过去“老生常谈”,但始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如“学校体育应该不应该为终生体育服务的问题”、“体育课程和教学如何为终身体育打基础的问题”、“体育课程和教学如何为增进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服务的问题”、“哪些是基本的运动技术的问题”等等;
第二类问题是随着“新课程和教学理念”宣讲而出现的新的理论问题,如“应该如何看待运动技术传授的问题”、“体育教学应该怎样促进学生运动参与的问题”、“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运动之间的联系在哪里的问题”、“在体育教学中应怎样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问题”等等;
第三类问题是新形势下的与体育教学实践相关的理论问题,如“应该如何对待长跑、体操、武术和游戏教材的问题”、“什么是运动的乐趣的问题”、“应该如何理解和运用‘合作性学习爷和’探究性学习爷的问题”、“应该不应该重视一堂课中的练习密度的问题”、“应该如何理解和运用‘学生的自我评价爷和’学生的相互评价爷的问题”等等。
对上述重要问题的探究,无论对于中国体育教学理论的建设与创新,还是对于当前体育课程与教学的健康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这一群老少学校体育研究者怀着对学校体育事业的无限热爱,怀着对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工作做点贡献的态度,怀着对第一线体育教师辛勤工作的敬意,也怀着一种善意的批判精神,坐在了一起,把大家听到的、看到的、感到的、想到的、困惑到的、理解到的都谈出来,为的是体育课程与教学可以更快、更协调地发展。这里的提出的四十个问题都是当前的体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热点个重要问题,在这里的讨论也肯定对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起到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参加这次谈话的专家和学者有:
王占春(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顾问、人民教育出版社资深编审):一个编了一辈子体育教学大纲和体育教材的人,一个德高望重的学校体育专家,一个学校体育改革的领袖级人物。王老至今对中国的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充满着责任感,嗓子不太好,但说话声挺大,经常会激动,最近王老给大家的印象好像总是有点脸红脖子粗似的,其实是王老有时血压偏高,还有他老人家对中国的体育教育的一片丹心所致。
李晋裕(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顾问、教授):一个温厚的、很有长者风范的老体育工作者,当过教育部的体育卫生司司长和学校体育研究会的理事长,光辉的经历和谦虚的态度使他在学校体育圈内倍受敬爱。李老论起理来永远是那样不偏不倚、不温不火,说起话来很像辩证法的讲课,但关键时态度和观点也摆得鲜明,甚至还会争执几句,当仁不让,而李老此时的话语更会让听的人冷静和深思。
赖天德(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一个半路出家干上学校体育但却干得很优秀的人,他思想的敏锐和逻辑的严密在学校体育界中是屈指可数的,《中国学校体育》总编辑的经历更让他有着上乘的文笔和一串挺象中国节气似的笔名。他对现在的体育课程和教学改革有着深刻的认识,头脑里有一串清晰的方略,故说起话来1、2、3、4、5的,严谨地几乎滴水不漏,看来赖老的头脑是个不赖的机器和容器。
滕子敬(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一个“老黄忠”似的学校体育人,一个教了一辈子学校体育和写了一辈子学校体育的北师大教授,声音大得出奇,但绝对是以理服人。最近作为新课标研制组的主要成员和人教版体育新教材的培训专家,滕老在用脚板丈量着中国,他从第一线获得的信息最多,好象困惑也不少,平时和蔼可亲的滕先生说起最近的某些理论和实践时,也象突然变了个人,声音也随着又提高了八度。
耿培新(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室主任、编审):一个在“年轻体育学者”中最为正统和正经的人,也是一个在同辈人中研究体育课程和体育教材最多的人,又是研究员,又是编审,两者干得都挺出色。肚子里有不少的学问,惟独健康的器官不多(指最近身体欠安),特别是当了新课标研制组的骨干成员以后,健康的器官似乎又少了一些。自从“小耿”变成了“耿主任”和“耿编审”以后,说话更沉稳了许多,含义也深邃了不少,这不,“耿编审”在改完了自己的发言后特地嘱咐:“一个字都不要改”,看来是字字千金了。
吴键(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办公室体育学科负责人):一个真正的“青年学校体育工作者”,一个把体育硕士的学识和心理博士的学识集一身的年轻学者,也是称得上“南人北相”的人。长着娃娃脸的他时不常来点“反向思维”和“异类思考”,颇让人感到新鲜和启迪,他那灵活的思维和诚实的学术态度也使人常常感到“后生可畏”和“后生可爱”。
毛振明(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一个想事想得头发都快掉光的学校体育人,一个不知道是精明还是迂腐的学者。他最“得意”和“得益”的是批判精神,他最招人烦也招自己烦的还是批判精神。他神差鬼使地干上学校体育并走火入魔地爱上了学校体育,因此他的批判真的不为私欲,也不指向任何具体的人和事,就想寻找个真理儿好让自己个儿明白明白,当然也想为体育教师们做点实事。他总说:我的那点理论愿意听就听听,不愿听就权当着有人在旁睡觉打呼噜吧。
毛振明、赖天德代表全体参加讨论者撰写
2005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