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序一
- 任务式体育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 叶海辉
- 1812字
- 2015-12-31 14:37:38
在当前课改发展过程中新的事物不断涌现,有人善于发现与总结,有人能够钻研和探讨,有人喜欢质疑与发难,有人愿意旁观与等待。海辉老师走的是前两条道路,有志者,事竟成。
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由来已久。20世纪80年代已经有许多专家学者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也非常细致,这些研究大多是基于教学大纲的传授式教学方式而形成的,虽然也有一些国外引进的模式,但缺少的就是我们自己真正体育教学本土型的教学模式。特别是现在,在实施课程改革后,在建立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之后,在教学服务于主体、内容受目标引领的新形势下,体育教学究竟应该产生什么相适应的变化却还没有人敢于提出自己新的观点,即使是专家学者也没有,不仅没有,还有人在大力鼓吹走回头路并以旧盖新的陈旧观点。
我在上海,别人都说上海的课改是全国走在最前头的,有时我也不完全相信,还是外省市一些地方敢想敢干些吧。可是,在这临近开学之际,看到了上海市教委的几项举措倒是觉得有了一些“领先”的感觉了。首先是在“减负”方面,小学低年级语、数、外降低难度是以文件形式发布的,说明了提倡减负的坚决性;其次是“三课两活动”的实施,已见了正式的文件,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有了时间上的保证。而从具体的实施来看,上半年我在各学校中已经见识到了一片新气象,让我激动不已。
即使如此,上海还没有人提出什么新的、与课改有密切相关的教学模式可供大家参考,因此,海辉老师的这一片努力就更具有它的价值与意义。
“任务式教学”,在我最初的看法是不全面的,我曾经以为“任务”与“目标”是会发生抵触的。因为,在旧的教学大纲中提的就是“目的与任务”,至少也还先有一个“目的”存在,尽管当时的目的与任务并不完全匹配。现在,如果跳过了这个“目的”,就只谈“任务”可能不妥。但是,在我看完了全文后,我改变了原来的看法,“任务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为新课程的实施推进起到了积极作用。显然,海辉在研究新课程这方面是认真的,在实践的探索中也是积极的,他的“任务式教学”是以新课标“目标引领内容”为基础的。
任务是完成目标必要的具体手段,任务是教学过程的概括,任务是实现目标的捷径,任务也是学习者责任感的体现。它保证了学习目标的方向性,它控制了教学过程的不偏离性,它加强了达成目标的准确性。
当然,和以往所有的教学模式一样,我们也要懂得,模式化的教学不是一种死板的、一成不变的枯燥教学过程,恰恰应该是一种动态的、积极的、可变的形式。我在其它地方曾经表述过“模式”的定位。概而言之,模式是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中介与桥梁,我把“教学”这个概念用一个金字塔来形象地表述,正方形的底层的四个角,分别代表了教学四大要素:学生、教师、教材、环境(设施);金字塔的四根棱,代表了四大要素与顶层“教学思想”之间的制约关系,在金字塔之外的事物即是脱离了教学思想的控制范围了。中间分成了几个层次,除了底层由四大要素构成了教学实践过程外,上一层是教学方法,再上一层是教学经验,因为经验是方法的总结与提升。教学经验之上层是教学法,教学法不同于教学方法,能称得上是教学法,则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如郭兴富教学法(200米过硬本领);上海闸北八中的成功教学法等。教学法之上就是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教学法之抽象,教学法是教学模式之具体。教学模式之上则是教学理论,金字塔尖是教学思想。有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教学理论;有什么样的教学理论就会构建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模式导向教学法。
在明白了教学模式所处的位置之后,我们应该知道,教学模式是一个中观层次,教学思想是宏观层次,教学经验与方法是微观层次。所以,任务式教学模式是上服从于新课程教学思想与理论,下指导教学过程与方法的一种工具。而特别重要的是四根棱的限制作用不可忽视,请大家自己作一张金字塔图便一目了然。
任务式教学模式是经过了多年实践而得到的,产生于具体教学之中而又行之有效的,所以,我愿意为它作序。但任务式教学模式又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它应该是一种可以发展、可以改进、可以提高、可以变化的动态教学模式,所以,我更愿意为它效劳。我希望有更多的实践者参与,希望有更多的一线教师用这样的一种思路来善待体育教学改革,创造出更多的能够为新课程教学实践产生实际效果的模式。最后,我相信本书的出版,定会给我们广大的一线体育教育工作者有益的指导和启示。
2007年9月15日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