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育新闻眼
- 《体育新闻眼》编委会
- 3240字
- 2020-06-24 17:29:46
为民族体育之花添彩
段云星,1975年开始任《中国体育报》记者,白族,驻云南记者站站长。曾采访第四至第八届全国运动会;第二至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采访过20多次国际重大锦标赛,主任记者。
从事新闻工作以来,发表了大量的体育新闻和文学作品,著有长篇小说《火把歌》、《摔跤王》;其它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刀杆怨》、《撤尼的后代》、《午魂》、《山魂》等数十篇;报告文学《中国女排西征记》、《水真女篮》、《心系梅里雪山》、《传播神功的人》等数十篇,以及百余篇散文和游记。其作品曾获“园丁奖”、“全国民族文学创作奖”、“全国好新闻奖”,“云南省好新闻奖”。1985年获得国家体委颁发“新中国体育开拓者奖章”。
1984年11月20日,北国已是天寒地冻,南疆昆明依然春意宜人。坐落在滇池之滨的国家体委海埂训练基地鲜花彩旗交映,喜气洋洋。中午时分,西楼住地前站满了全国各地前来参加体育科技会议的代表,他们热烈欢迎国家体委主任李梦华来到基地调研。62岁的梦华主任与同志们一一握手问好。意想不到的是,梦华主任走到我面前亲切地问道:“你就是中国体育报记者段云星同志吧,经常看到你写的民族体育报道。怎么样!这次你随我们国家体委考察组一起到滇西南民族地区考察吧!”我喜出望外,马上俏皮地向梦华主任敬了个举手礼,便爽快地回答道:“大主任,我已经作好了思想准备,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站在我身旁的一位国家体委同志反应极快地补充说:“战之能胜嘛,女将出马一个顶俩,欢迎你参加我们考察组”。
12月3日下午,云南西双版纳黎明城允景洪州文化宫旁的体育场鞭炮齐呜,呈现出一片节日欢乐气氛。梦华主任、科教司长都浩然由省体委主任黎汝杰陪同,前来看望边疆体育工作者、少体校学生和参加职工运动会的各族运动员。这天上午乘坐了4个多小时长途汽车、不顾旅途疲劳又来到州体委,首先视察了州的体育运动设施和运动学校住地。询问学员和教练的生活、工作情况。在当晚举行的座谈会上,梦华主任听完工作汇报后,兴致勃勃地说:“兄弟民族很有体育才能,要把民族体育和近代体育结合搞起来,肯定能出一批优秀运动员。”他还用十分关心的口气问道:“你们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挖掘、整理工作搞得怎样了?”州体委副主任张永昌回答:“我们体委干部对民族体育的挖掘整理知识贫乏,现在既懂汉文又懂傣文的同志不多,整理工作困难。目前基层的一些地区搞活动怕戴牛鬼蛇神的帽子,拳师不敢出来教拳,有的武术项目流失到国外……“这就是你们的工作问题了!”梦华主任强调说:“一定要重视民族传统体育,其意义十分重大。能增强边疆各族人民友谊、促进民族团结、提高民族素质、发展生产和促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尤其是对占领阵地,抵制六害侵蚀有好处。对群众体育要积极引导,向群众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使之更有利于各族群众身心健康发挥更大作用……”
12月5日下午,我们一行乘长途车赶往滇西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大理市了解学校、农村、民族体育情况。6日下午听取了自治州12个县、市体委主任、干部和部分教练员的工作汇报。会上,梦华主任不时插话,亲切地询问剑川、云龙、大理、宾川、鹤庆、巍山等县体委干部,有什么好的经验,存在什么问题?对国家体委有些什么意见和要求?一边问一边做笔记。他对充分利用民族节日,如白族三月街、火把节等机会组织体育活动的反应和效果十分感兴趣。在会上又作了总结发言,勉励大家在新形势下再接再励,再立新功。梦华主任还到大理喜洲、鹤庆等白族村寨了解群体活动开展情况。
在国家体委的同志离开云南后,省体委就组织召开了省体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不抓群体是失职,不抓业训是失策,云南要因地制宜地发展边疆体育,体育经费要向边疆民族地区倾斜”等提导思想。不久,全国体工会在北京召开,国家体委在会议上明确地提出了民族体育工作方针:“积极提倡,加强领导,改革提高,稳步发展。”
1986年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的第二届民运会上,表演的115个项目中有30多项是新挖掘出的传统项目。一些老传统项目后继有人了。民族运动员队伍中又添不少新秀。表演项目“达瓦孜”十分精彩,深受群众喜爱。但是,殊不知在1978年时表演“达瓦孜”的只有一人,面临失传的危险。这届民运会上能表演“达瓦孜”的新手己有5人,最小的阿依努尔只有11岁。广西的“童狮上金山”有9名运动员参加表演,最小的仅7岁。民族武术、踢花程、抢花炮、射弩、荡秋千等众多的比赛和表演项目,一批年轻新手茁壮成长,民族传统体育的百花园,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1991年深秋时节,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在广西南宁市举行。《中国体育报》十分重视,派出了15名精兵强将组成前方采访组,也可能我是少数民族记者的缘故吧,这是我第三次担任全国民运会前方采访组组长了,深感报社领导信任就是一种责任和动力,我很珍惜这次学习和锻练的机会,便提前三天率领着人马到达美丽的邑城。我们前方采访组这个战斗集体,大家把心灵和才智拧成一股绳,和谐珍爱,互相关心。为把报道办好办活,求新求变求快,大家出主意想办法,重点抓突发性新闻外,开辟几个新栏目,搞几组全体人员的大联合,新的思路产生了较好的宣传效果。我对其中一个栏目“刘三姐新唱”十分感兴趣。但人海茫茫,哪里去追寻刘三姐伴演者黄婉秋的足迹呢?整天冥思苦想,办法不得而知。
说来也巧,记得那是11月10日下午,距大会开幕式只剩一天,我乘车到体育场采访,返回途中听到一位大会工作人员说:刘三姐来了!这信息让我高兴得全身一阵颤动,并得知电影刘三姐伴演者黄婉秋同志当晚在新落成的艺术剧院演出。这时己近下午6时,我顾不上吃饭和休息,赶回驻地把当天的稿件处理完后,就迎出门外追赶公交车。那个年代采访条件差,单位没有配置采访用车,只靠记者的两条腿和单兵作战能力了。由于人生地不熟,几经折腾到达艺术剧院已是晚9点钟了。运气还真不错,在迎宾晚会上刘三姐真的来了,她身着紫色绸袍,风姿绰约地唱起“多谢了,多谢四方众乡亲,我家没有好茶饭,只有山歌敬亲人……”她把悠扬动听的山歌献给了各族运动员,激起运动员一阵阵热烈的掌声。紧接着她又唱了两首民歌,把晚会推向高潮。
演出结束后,黄婉秋同志边卸妆边和我交谈。我请她多多支持《中国体育报》开辟的“刘三姐新唱”栏目。婉秋听了笑道:“能在广西举办民运会,是广西的光荣,也是我吸取创作养分的好机会。刘三姐热爱生活,热爱人民,她和千千万万的各族人民的幸福联系在一起,应该让三姐的形象出现在民运会上。我和贵报有缘,两次全国体育“十佳”评选,我和爱人都应体育报邀请赴京演出……”婉秋又把活动日程和安排告诉我,给我跟踪采访提供方便。当采访结束时己是晚上12时多了,因剧院地处城边较为偏僻,车辆行人较少,好在我拦住一辆环卫车才回到城西体育场。
当晚我用最快速度写出:《初见刘三姐》刘三姐新唱之一,即时发稿回报社,正好赶上第二天开幕式版见报。紧接又连续追踪采访写出:《刘三姐来了!》、《要唱的歌太多》等报道。这就加重了宣传的分量和影响。
通过几届民族运动会采访我体会到:记者怀着对各民族运动员的深厚民族感情,深入第一现场采访,交通不便,找人比较困难,语言不通有障阻,工作条件较困难。但境由心造,事在人为。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把握时机追踪性采访,不怕苦和累是成功的重要原因。民运会难发现重大的采访线索,记者只能从实际出发,在时过境迁的新闻题材中,继续寻找新鲜的素材和表现形式,使老典型、老传统项目再赋新的生命力。记者要善于用新闻眼去管窥发微,以小见大。
从平凡的人和事中看出不平凡的意义。在平时大量积累知识和素材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新经济政策,宣传民族地区的先进事迹,尤其是改革开放,共建合谐社会,在民族地区的新发展、新变化。激活“潜在性”新闻,使它为你所用。
民族体育具有浓都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地域风格,越是民族的越能成为世界的。提高全民素质,既要开展现代体育,又要发展民族体育,这就是中国体育特色的两个车轮。从这个意义上讲:我爱边疆的红玫瑰,更爱民族体育的春天。祝愿民族体育之树永远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