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现代篮球战术论略
第一节 现代篮球战术观
现代篮球运动在不断向高速度、高空优势、高超技巧、激烈对抗发展的同时,战术的形式和运用也充分体现出精练化、技艺化和智谋化。篮球战术突破性的进展使现代篮球运动中的“高”、“快”、“全”、“准”、“灵”、“变”,以及“女篮男子化”更富新意,从而使篮球运动又登上一个新的高度。
组成现代篮球运动的两大基本结构,一是技术,二是战术。技术是战术的基础,战术则是技术的导向。战术的实施,依靠着技术的全面和准确,而技术的提高则仰仗着战术的合理和巧妙。篮球战术是推进篮球运动发展的动力之一。篮球运动的生命之树常青和它的魅力所在,一半应归功于其战术的变化多端和巧妙独特,以及它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因此,树立现代篮球战术观,进一步全面、系统地研究和发展篮球战术,对整个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篮球战术观
篮球战术观是指参加篮球运动竞赛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对篮球战术的概念、战术的价值、战术形成的内容、战术的原理和规律、现代球术等进行认识和思维后产生的观念形态。这种观念形态的东西是人脑思维的结果,一经形成,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思维萌动、观点、立场和方法。
篮球战术观是教练员、运动员对篮球竞赛战术认识的结果,它的形成与教练员、运动员所具有的知识结构、竞赛经验、认识特点和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一种战术观形成后,就会在战术思考、战术计划、战术决策、战术训练以及战术行动中得以全面体现。现代篮球提倡简洁、练达、实效高的战术运用。尤其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强队,以简单、明快、实用而代表了一种新的潮流。我国对此则持另一种观点。有关专家认为,简单的战术运用目前尚不能成为我国篮球战术的发展目标。首先,篮球战术水平的提高是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的过程。从战术训练的过程来说是这样,从在不同水平上比赛也是这样。世界强旅美国队是将复杂的配合熟练地掌握后,运用全面、准确的技术将之打得简练有效。目前,我国篮球队大致相当于美国的中等水平,这就更需要有内容丰富的战术训练和熏陶。其次,从我国篮球队员(特别是男子)的身材条件和力量素质来说,还缺乏与欧美强队相抗衡的实力。因此,我们的战术过程要复杂得多。我们完全应该也可以以技术技巧、独具风格的战术形式和快速、灵活的打法得到世界的承认,从这一立足点来发展篮球战术,在世界篮坛上占有席位,在亚洲才能确保优势。由此可见,篮球战术观对战术的实施和运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篮球战术指导思想
篮球战术指导思想,指在战术观的影响下,根据一定情况和条件所提出战术训练和战术运用的活动准则。它是一种思想模式,充分地体现出了战术的价值观。战术的指导思想分长期性和阶段性两种:贯穿于训练和比赛全过程的指导原则,我们称之为长期性战术指导思想。我国篮球战术的指导思想是“狠、快、准、变”。“狠”指作风顽强,不屈不绕,勇于拼搏;“快”指进攻速度快、战术配合快、攻防转化快、战术转换快;“准”指投篮准确,掌握、运用和变化攻守技术准确,战术配合的时间、空间与地面结合准确;“变”指技术动作多变、战术配合多变、攻击点多变。“狠、快、准、变”的指导思想依据的是世界篮球攻守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并结合了我国自身的条件和特点,是我国篮球与世界强队抗衡的有力的手段,它是我国篮球战术长期性的指导思想;此外,根据一个赛季或者一次重大比赛而提出的战术打法上的准则,我们通常把它叫做短期指导思想或比赛战术指导思想。这种指导思想尽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且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但往往要受到长期指导思想的影响。
篮球竞赛的实践告诉我们,确立长期性的战术指导思想是必不可少的,它是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战术训练,形成自己的战术风格和战术体系的依据。然而,在不违背总的活动原则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对手、不同的比赛、不同的条件,确立一个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的比赛战术指导思想,同样也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节 篮球战术的概念和要素
一、篮球战术的概念
篮球战术是篮球比赛中全体队员为战胜对手而合理运用技术,相互协调配合和组织整体配合所采取的合理有效的计谋和行动。它是队员充分发挥身体、技术水平的重要保证,也是凝聚和体现集体力量的纽带,往往在两队实力相当时,对比赛的胜负起决定性作用。灵活、机动、突然是篮球战术的本质特征。
进攻战术,指全队在进攻中以得分为目的的行动方法,它包括进攻速度、方法、方式、阵型,以及组织形式。进攻的速度,分为快速反击、快速进攻、衔接段进攻、阵地进攻等形式;进攻的方法分为外围、内线、两侧等形式;进攻的方式有运球、突分、投篮等形式;进攻的阵型有“1—2—2”、“1—3—1”、“2—1—2”等形式;进攻的组织形式有个人进攻、局部配合进攻和全队进攻等形式。
防守战术,指全队在防守中阻止对手得分,实行守攻转化所采用的行动方式。它包括防守的点、区域、方式、阵型以及组织形式。防守的点分为对持球队员与无球队员的行动、路线、方位的控制;防守的区域分为对防守面的扩大、缩小以及点与点、点与面的连接;防守的方式分为人盯人、区域联防、对位联防、混合联防等形式;防守阵型分为“2—1—2”、“2—3”、“3—2”等;防守的组织形式分为个人防守、局部补防、协防、全队防守等。
二、组成篮球战术的要素
(一)技术
篮球战术是由技术、方法和形式三个基本要素组成。
技术是队员进行比赛的手段,是战术的基础。队员掌握技术愈全面、熟练、准确、实用,战术实现就愈有保证。就战术本身而言,也是技术动作组合的方法,需要通过队员和队员之间在一定的时机、地点、条件下运用,才能构成战术。从这个意义上讲技术是战术的基础。
(二)方法
方法是战术的具体内容,是组成战术的核心部分。方法表现在队员的个人攻守行动、队员之间的配合行动以及全队队员的整体行动的组织和动作配合上。方法包括人、球移动的路线、技术动作的选择与组合、动作时间与变化攻击地区、同伴的配合等具体内容。实质上战术方法就是队员和队员之间有意识、有组织、有步骤的攻守行动方案和过程。
(三)形式
形式是战术的外部表现。一定的战术形式必然反映一定的战术内容。例如,“∞”字进攻法,表现出队员移动路线的特点和进攻的连续性;区域联防有“2—1—2”、“1—2—2”、“2—3”、“3—2”等阵型,以不同的位置与队形布阵来对付不同特长的进攻。形式还可以从对抗范围上、攻守节奏上、对抗程度上去理解。如全场的,半场的;快的,慢的;盯人的、区域的、紧逼的,松动的等等。这些都体现出了各种攻守战术各自不同的特点。
技术、方法、形式融为一体,它们紧密联系,互为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缺一不可。一个队具有全面熟练的技术,掌握多种配合方法,他们在比赛中选择不同战术的可能性就多,个人与整体力量就愈能得到发挥,战术运用的灵活性也愈强。
篮球战术的运用要以唯物论与辩证法为指导,正确认识和处理战略与战术、战术与技术等关系,要有正确的战术指导思想,能从实际出发,以己之长,克彼之短,体现本队的风格,充分发挥队员的主观能动性,去争取比赛的胜利。
在战术选择上,要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根据本队队员的具体条件(生理、心理、体能、思想品质、技术等方面),正确地选用符合本队实际水平的攻守战术方法和形式,以利队员更好地在比赛中表现出竞技能力。
在战术部署上,要合理布置队员的位置,明确其职责与要求。具体运用战术时要快慢结合、内外结合、点面结合,还要保持攻守平衡与转换节奏,保证战术行动的连续性、灵活性和转换的及时性,争取比赛的主动。
在战术实施中,由于场上比赛是整体实力竞技的较量,每个队员的每一个行动都关系到攻守的成败,所以,队员的个人行动要与同伴行动协调一致,共同去完成战术方法和要求。然而,队员个人行动具有独立作战的特点,情况又千变万化,所以,既要有以整体战术配合为主的原则,又要以临场情况变化为依据,允许队员个人有果断决策的行动,但也要反对盲目单干,要把运用战术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个人和集体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第三节 篮球战术的特征与功能
一、篮球战术的特征
篮球战术是在一定的时问和空间内,采取一种有目的进攻和防守的战术行为。其特征主要表现在:进攻与防守的统一、配合行动与个人行动的统一、技术与战术的统一等方面。
(一)进攻与防守的统一
进攻与防守是篮球运动的一对主要矛盾,它们之间既相互对立、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进攻者想方设法击溃防守者,防守者绞尽脑汁阻止进攻者,在制约与反制约、对抗与促进中使进攻和防守战术的发展同步相长。尤其是现代篮球运动提出了“攻守平衡”的理论,极大地促进了进攻和防守战术的发展。
对进攻和防守战术的发展影响最大的,要首推近年来兴起的全场贴身加力紧逼防守技术。它一改过去那种进攻后消极退守、落位等攻、保持距离,不敢接近,随对手做应答动作,有球紧、无球松,等待对手投篮或失误后再抢球的被动挨打的防守旧观念,而采用紧贴对手、主动出击,合理运用手臂、腿、背和身体的运动,先发制人,每时每刻都给对手施加压力,力图迫使对手的技术无从发挥和失误。这种攻击性的防守技术带有明显的战术行动特征,促使了“以球为中心”的全场紧逼综合多变防守战术和每次从防转攻都要尽力争取快速反击的转化战术的发展。为适应这种攻击性的防守战术,现代篮球进攻技术也同样朝着敢于贴身进攻、能外能里,在外线具有准确的2、3分投篮,在内线有威力很大的强攻,杀伤力很强,使每次进攻都具有“双重性”,既可得分又能造成对方犯规。在战术上,具有强烈的“抢攻”意识,善于捕捉快攻与阵地进攻形成之前一刹那,利用个人强攻和简洁实效的2、3人配合,在局部地区予以速战速决。即使进入阵地进攻,也运用灵活机动、快速多变、内外结合、进攻点多面广的多方位、大频率、大范围的横竖穿插移动换位进攻。同时奋力拼抢前场篮板球和力争获得第2~3次进攻。在进攻结束的瞬间,采取“封、堵、卡、夹、领防”等各种积极措施,向对手展开防守攻击,争取能尽早尽快地重新争得球权。
篮球进攻与防守统一的战术特征,在这种新型的攻击性防守和移动性进攻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二)配合行动与个人行动的统一
战术配合行动,是指战术在运用过程中2、3人以上的、有组织、有目的的、协调行动的方法。它是以攻守的基础配合为基本手段.达到规格化、标准化和通用化。由此上升到全队的配合,再达到高质量的全队配合。
个人行动,则指比赛中队员根据对方防守的特点和进攻战术的需要,所采取的带有策略性的行动。它是运动员在进攻中智力、体力、技术、战术素养和临场经验合理使用的综合体现。
战术配合行动目的明确,任务落实,易于操作,但同时也容易形成对情景的刻板化反应。而个人行动则正好相反。在体现篮球战术中,常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在攻守过程的千变万化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战术配合行动的同时,又将战术个人行动运用在其中,从而形成灵活多变的战术形式。目前在现代篮球运动中,运用较多的是移动进攻和破坏性防守两种攻、防战术。
移动进攻,是运动员遵循有目的、有配合的人球连续移动与转移的原则,灵活运用各种基础配合的进攻战术。在运用移动进攻战术时,一般是依据队员的特长以某种战术基础配合为主串联,同时也以各种技术与战术配合交融组合运用,并在不断地移动中保持场上进攻阵式的位置平衡和攻守平衡。
破坏性防守,主要是通过有实效的防守动作和战术基础配合,达到使进攻者改变自己的习惯动作的配合,从而出现错误而达到防守的目的。破坏性防守需要防守队员具有很强的防守意识和战略观念,对进攻队员的进攻动作既能及时判断并做出抑制性的防守动作,又不违背规则的规定。这需要有高水平的训练基础、完好的防守基本功和协同配合能力才能达到。
移动进攻战术和破坏性防守战术较完美地体现了篮球战术中配合行动和个人行动统一的特征,从而形成了代表现代世界篮球战术潮流的两种现代进攻和防守战术。
(三)技术与战术的统一
篮球运动技术与战术的关系体现了辩证法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技术是战术的内容,战术是表现技术的形式。队员掌握的技术愈全面、愈熟练、愈准确、愈实用,组成的战术和战术的变化就愈多,运用战术的把握性和灵活性就愈大。就战术本身而言,也是技术动作组合的方法,需要通过队员和队员之间在一定的时机、地点、条件下运用,才能有机地构成战术。因此,技术又是战术的基础,技术决定了战术,没有先进的技术,就不可能建立起先进的攻防战术体系。技术发展了,也促进了战术的发展,而战术的发展又对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篮球技、战术历史发展的四个阶段,可以看出技、战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促进着现代篮球技术、战术新的发展。
第一阶段:站立式的固定配合
《原始规则13条》第3条规定不准持球跑。接球队员可在快速跑动中做急停接球,但必须在接球地点把球转出(意思是不准带球)。由于技术单一,绝大部分的技术动作都是在原地进行的。全队的进攻战术在1897年以前只有“沉底进攻”(现在的包投)和“人在球前”的进攻(现在的传切)。那时的进攻战术是站立式的固定配合进攻。
第二阶段:行进间的固定配合
由于运球技术的出现,1922年由美国匹兹堡大学教练H·C·卡尔森首创“∞”字型进攻战术,这是进攻战术的一大变革,它把过去站立式的固定配合改变为行进间的固定配合。“∞”字进攻战术如果是在原地定位投篮结束进攻,对对方的威胁不大。战术形式改变了,对技术内容也提出了要求。1928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的投篮名手路易斯·谢里弗赞首创“双脚离地腾空时出手”的跳起单手肩上投篮(颠投),使“∞”字进攻战术的攻击性和突然性加强了。“∞”字进攻战术在美国风靡一时,在国际上也很流行,一直伸延到20世纪40年代。
第三阶段:换位进攻战术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各种竞赛制度的迅速恢复,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跳投的运用,使进攻远远地超过了防守。进攻的“刺激”,使防守也相应有了“反应”。20世纪50年代初,紧逼防守在美国随之出现,用以对付连续跑动的进攻战术和跳投技术。新的防守技、战术又促进了进攻战术的发展,于是产生了“换位进攻”。“换位进攻”战术的普遍运用,使美国的篮球运动水平又向前发展了一步,为运动员逐步打破位置分工的界限创造了条件,使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日趋向全面发展。
第四阶段:移动进攻
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于防守技、战术的发展和提高,从区域紧逼防守,发展到一场比赛乃至一个回合中多变防守的综合运用,不少教练员探索着怎样用一套通用的进攻战术来对付各种变化的防守战术。60年代中期由美国佩珀代因大学教练员罗伯特·道尔首先提出了“移动进攻”的战术概念,到了70年代“移动进攻”在美国大学中流行起来。
篮球技、战术的发展历史说明,攻防的对抗,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战术的发展,而战术的发展对技术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和战术是统一的、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必须做到技术和战术的辩证统一,使高超的技术融合在巧妙的战术配合中。
二、篮球战术的功能
篮球战术的功能是指篮球战术在篮球竞技活动过程中的功效和作用。篮球竞赛中,人们的行为的直接目的是获得最好成绩、赢得比赛的胜利。而要实现这个目的,不仅要充分地、合理地运用运动员的力量和发挥其潜能,同时还需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对手的缺点和失误;不仅要尽可能地发挥出自己的长处,同时也要抑制对手的长处;不仅要设法掩饰自己的行动意图,同时还要使对手暴露出其行动意图;不仅要控制整个比赛发展的进程和势态,同时还要使对手不得不跟着这个势态,诸如此类的问题和任务,都必然地要通过某种具有针对性的行动来解决和完成。由于篮球比赛本身所具有的这种对抗性、竞争性的特点,因此,篮球运动比赛战术的运用也就成起为一种必然的了。
一般认为,篮球战术是完成动作的办法,那么,篮球战术则是按比赛情景的需要将这些办法有针对性地组织起来,以完成比赛过程中的某个任务,解决所面临的某个具体问题的行动。按照行为心理学的观点,有的运动行为可以看作是行动,有的可以看作是动作,那么,到底什么是行动、什么是动作呢?从运动竞赛的角度来分析:凡具有战术意义的动作才可以称之为行动,不具有战术意义的动作(哪怕是一系列动作)无论如何也只能停留在动作的涵义上。例如运球,如果运动员把运球看作是某种战术目手段和途径时,运球动作就成了一次战术行动的组成部分。但如果运动员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运球上,也就是说如果为了运球而运球的话,那么,运球就只具有动作的意义,而没有战术行动的特征。由此看来,我们所认定的战术行动都应该具有为“下一步”或者“后面几步”做准备的特征。正因为战术行动具有这样的特征,因此,篮球战术在比赛过程中就可以发挥出如下的一些功效和作用。
(一)诱导功能
篮球战术总是为解决比赛过程的一些情景而设计和实施的,而这些情景能否按行动者的意愿转化和出现,在于行动者以某种行动予以诱导,使其比赛情景在这类行动的作用下朝着自己的意愿方向发展,这就是战术的诱导功能。
(二)抑制功能
篮球比赛对抗双方要想保持自己在竞赛过程中的有利地位,通常只有两种办法可以解决,一是尽可能地消除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一是采取某种方式和方法抑制对手的长处。然而,在实践中,由于一些自己无法克服的因素所形成的弱点,如身高、体重、力量、速度等不如对手,自然是难以消除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可行的办法则是设法抑制对手长处的发挥,因为在某种意义上讲,对手的长处恰恰是自己的短处。很显然,抑制对手长处的发挥不可能以某一个动作来解决,而必须依赖于一系列有目的的行动来完成。这就是篮球战术的抑制功能。
(三)协同功能
如果要使每一个在场上的队员既能够发挥其个人特长,又能做到相互合作、协同作战.充分发挥出大于个体相加的整体效果,这不仅需要运动员之间有共同的行为目标维系,还需要在行为方式上予以合理的组合,使其前一个运动员的行动能够为后一步同伴的行动创造条件,直到达到最后所期望的目标。这种将不同的个体的行动联系起来达到同一目标的作用,就是篮球战术所具有的组织协同功能。
(四)调整过渡功能
篮球比赛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比赛的情景不断地发生变化,运动员的各方面条件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竞赛双方都必须在相互作用中根据情景和条件的变化特点,适宜地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通常,在激烈地对抗中,由一种行为方式转化到另一种行为方式期间,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行动来达到这种过渡的目的。因为在此期间如果有所不当,就会给对手创造有利之机,使自己陷入困境。因此,过渡行动也是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它体现出了篮球战术的调整过渡功能。
(五)掩饰功能
篮球比赛是在面对面的公开场合进行的,为了避免把自己的行动目的暴露出来而使对手有所准备,比赛的双方都力图隐瞒自己的真正意图而采取迂回的方式。这就需要用某种行动来迷惑对手,掩饰自己的行动目的。这一系列的行动是经过精心策划和安排的,它可以使行动的真正目的在“下一步”或者“后面几步”的行动中才会显示出来,这就表现出了篮球战术所具有的掩饰功能。
(六)凝聚功能
篮球战术还具有使一个运动队或一名运动员的战斗力增强的功能。当然,这种增强并不是说采用了某种战术而使其体能和技能得以提高,而是因为采用了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或能够充分抑制对手的发挥的战术后,使自己获得了有利的态势,使比赛局面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换和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有效发挥了运动员的体能和技能,同时也提高了运动员的士气,增强了斗志,坚定了信心,这无疑能够增强运动队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