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研究设计和方法(2)
- 香港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生涯
- 沈剑威
- 8484字
- 2015-12-26 16:25:00
三、先导研究
先导研究特别针对小学体育教师进行深入访谈及设计访谈时间表,用以确定研究重点及评估数据收集方法的可行性。2位拥有超过10年经验的小学体育教师(1男、1女)被邀请参与访谈,作为先导研究的其中一部分。访谈让小学体育教师谈及其专业生涯。先导研究在获得小学体育教师的同意后在其学校进行。描述了每个数据收集及诠译的重要步骤。
由于这是先导研究的缘故,在分析时只使用开放编码系统,以检查访谈问题是否适用于回答具体的研究问题。文字编码通常写在访谈记录的右侧边缘。在第一个访谈结束后,研究员将作出比较,以帮助他与下一位小学体育教师进行的访谈。这种“先访谈后分析”的次序有助于持续复核及诠释数据。拥有类似特质的个体、事件、活动、互动过程、情境或现象会进行初步归纳,并分类形成类别和次类别。扩展类别有助增加有关情况的属性或范畴的展现,以表达其特点和属性。使用备忘录是一种有效的方式,能提醒研究员有关研究过程、操作性议题、分析工作及任何可联系或可能核心类别。备忘录的形式可以是文本或图表,多写在手稿的边缘。这些备忘录能丰富概念的分析,先导研究的其中一部分扎记更可成为主研究的部分资料。
为了显示及挖掘更多有关小学体育教师成为教师的原因及其教学生活,研究员需要设定合适的问题以避免受访者流于表面的答案。研究员相信在2次访谈中资料的丰富性和生动度为随后的主研究提供富意义的答案及理论支持。
在这次先导研究中,研究员访问2位小学体育教师后有以下的意见:
(1)一些原本的访谈问题应作修改,并加以补充。例如,“试描述你当初加入现职学校的工作说明”,由于2位受访者回答当他们刚加入现职学校时,未有收到学校的工作说明,故此该问题宜作出以下的修改:“即使你在刚加入现职学校时未收到任何的工作说明,在开始工作后你会如何理解你的职责范围?你的职责范围又是什么?”
(2)经过更改及扩展访谈问题的内容及措辞,使之更为清楚。例如,在访谈中曾提到“自尊”,容易与有关专业发展及能力的“自我效能”混淆,所以宜稍微修改部分访谈问题,使其更符合正确的文法及更具意思。
(3)为了发掘小学体育教师更具丰富性和复杂性的专业生涯和经验,研究员建议增设以下2条访谈问题
①你认为在职业生活中你与其他学科教师有哪些分别?如有,那是怎样的分别?如无,为什么?
②什么因素最影响你的专业生涯?如何影响?为什么?
(4)由于在访谈中很少数据记录具体研究问题事业轨道及升迁叙述,研究员建议增加以下2条问题
①你在工作上是否升迁?如有,你曾经历多少次晋升?你现时的职位是什么?如无,你认为有任何原因或阻碍导致你无法晋升?你现在有什么打算?
②你是否想过在60岁法定退休年龄退休?是否想过在法定退休年龄之前或之后退休?如有,为什么?如无,为什么?你是否计划在退休后继续工作?
修订是为了确认访谈问题仍可继续使用及减低在访谈中任何可能发生的误会,因此研究员会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在访谈问题及访谈时间上给予其意见。2位受访者皆认为访谈时间适切,访谈能就他们的专业生涯刻画一个准确的图画。此先导研究发现,使用深入的访谈访问小学体育教师是可行的方法。深入访谈发现受访者的答案能对回答具体研究问题提供相关有用的数据。然而,在主研究中研究员预计会收集及分析大量的数据,因此建议预计用至少3星期至1个月进行随后的访谈。这对研究员进行有系统的理论数据分析以及在数据处理过程上提供充裕的时间。事实上,先导研究规模较小,这意味着展现出的类别只处于试验的阶段。在技术层面,研究员发现很难在访谈的同时写下有关札记。然而,研究员设计的逻辑性有助揭示类别之间的关系。在分析的过程中,写上备忘能引导思考和记录分析得来的见解和诠释。例如,研究员发现一些数据可能不符合建议的类别,而且新的类别必须建基于数据分析上。故此,实地札记及备忘在收集数据的本质上发挥重要的作用,使研究员关注到在主研究中使用有关技术所需的技巧和时间。
由于2次访谈时间少于1小时(分别是57分钟、51分钟),研究员发现受访者仍然有精力及意欲深入谈及他们的经验。根据新增的4条访谈问题,每个访谈宜建议分成3个阶段进行。在第一阶段进行较开放性和轻松的对话,以建立彼此的关系;第二阶段是介绍研究目的及取得有助于研究的数据,包括学校历史、理念、背景及工作气氛;第三阶段则根据先导研究的访谈时间表,让小学体育教师能重新经历其专业生涯及经验,重建改变他们多元角色、工作表现和满足感以及其日常工作生活的重要历史时刻。
研究员发现,访谈可作为一种获得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生涯的数据收集方法。由于在研究方法上的限制,先导研究的受访者皆来自同一教师教育机构,并拥有相似背景,因此有可能取得较偏颇狭隘的数据。故此,在主要的研究中,研究员会挑选毕业于不同的师资培训院校、拥有不同背景及不同层次经验、不同性别及在不同的大小和类型的学校工作的受访者。
四、抽样
在扎根理论的方法中,抽样的基础概念是根据不断演变的理论证明(Strauss、Corbin,1990)。这种“理论抽样”有别于量化调查的抽样,它无法在研究开始前预先计划如何抽样。而是在研究过程中逐步发展具体的抽样决定(Strauss、Corbin,1990)。因此,研究员使用“理论抽样”,以便针对受访者的情况收集数据。这种“理论抽样”为数据提供相关的承诺,有助开发和建构展现的理论。
香港小学体育教师被研究员定义为在香港专门教授小学体育教育的专家。研究员通过雪球或连锁抽样(Patton,1990)确认合适的受访者。受访者获邀协助研究员转介其他小学体育教师,以从其身上取得丰富的数据。下一位受访者的拣选是建基于早前访谈所收集的数据和分析而决定。
总体而言,在此研究中挑选的小学体育教师来自不同的背景,并能丰富分析内容。在此研究中,共有11位小学体育教师接受访问。受访者的年龄介乎25~59岁,包括6位男性及5位女性。他们担任小学体育教师的年资介乎2~30年。受访者的男女比例只有轻微的差异,加上研究员未能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再找到新的数据,数据达至饱和的情况下便会停止收集。
五、访谈过程
参与本次研究的受访者以电话及电邮询问他们是否愿意参与研究。有12位小学体育教师与研究员进行接触,最后11人接受参与研究,1人拒绝参与。研究员一旦与受访者接触即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将有利于收集数据。为了使研究员与受访者建立公平的关系,研究性质的清晰度是很重要的。研究员向受访者解释如何收集、处理及使用所得的数据。研究员并向受访者在收集数据前发放书面同意书(附录三)。
在质性研究中,有必要为受访者作出匿名保护,因此访谈的录音记录采取誊录方式及手稿中以假名形式出现,而且录音记录在完成研究后会被销毁,而誊录手稿仍然维持使用假名。研究员是主要收集及分析数据的“工具”,并且对访谈的性质及观点给予极高的敏感度(Strauss、Corbin,1998)。研究员的观点能对质性分析及诠译数据构成重大影响。
六、研究员的背景和立场
阐明研究员对此研究主题的背景是十分重要。研究员于20多年前在一所小学担任体育教师只有6个月,随后他也于中学担任了2年的体育教师。在过去9年来,研究员一直担任师资培训工作,培训香港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研究员毕业于体育教育的师资培训院校,在其专业生涯中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教育环境,包括小学、中学和大学。在18年的职业生涯里,研究员十分了解他的同事在身份、社会化、专业化及事业轨道的差异。正因为研究员的经验,促使发展他对研究小学体育教师的兴趣。
研究员在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生涯和经验方面的观点形成以下2类。首先,研究员是香港中文大学体育运动科学系的教师,他接触很多小学作为提供培训职前及在职的体育教师教学实习的桥梁;其次,研究员过去曾被邀请担任香港教育局举办的“小学体育课程领袖会议及工作坊”的启导者及讲者。
此外,受访者可能因透露私人数据给研究员而感到尴尬。事实上,研究员对此研究课题并没有强烈的看法。因为根据学校独特的文化及特定的工作环境,小学体育教师可能因此有不同的经验。研究员试图以开放和愿意聆听的态度表达受访者的经历,以获取准确的结果来证实其经历(Strauss、Corbin,1998)。担任师资培训的研究员拥有一定的优势。由于拥有共同语言及研究员对真实环境的感知,受访者会较容易向研究员透露其关于专业生涯的经历和感受。
在前面研究员已提及研究问题,专业人士并非单单被视为工作环境下的产物,而是在其工作地点的专业和发展整个职业生涯的持续过程及经验上担任积极的参与者。这种思考次序与象征符号互动理论一致,更常被用于扎根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上(Goulding,2002)。
七、数据分析
“所有数据都是数据”是扎根理论的声明。无论研究员手上掌握的是什么,他所接收的都是实际的、明确的(Glaser,2002)。Glaser的观点是试图澄清建构主义者的数据是扎根理论中使用的一小部分数据。Glaser(2001)还提到:“所有数据都是数据”是众所周知Glaser的格言。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它的正确意思是不论来源自访谈、观察、文献或任何的组合,所有在研究情景中的资料,都是研究者的数据。数据并非单纯被提及、如何提及及该情况如何存在,而是在周围曾被提及过的所有数据。这意味着必须弄清数据的用途,将数据概念化,而并非只是准确地描述。数据的发展越悠久越好,而且更多的数据能保持正确的类别与更多相关的属性。
当完成访谈记录及实地札记的收集和誊录,研究员开始着手分析有关数据。研究员在分析时使用以下的开放、主轴及选绎编码系统(Strauss、Corbin,1998)。
(一)开放编码
在开放编码中,访谈记录及实地扎记被誊录为字句的形式,并建立成类别及次类别。Strauss和Corbin(1990)定义开放编码为“分解、验证、比较、概念化和数据分类的过程”。每个字里行间和段落都被彻底地验证,以发掘及标签所描述的现象。当数据被逐一编码,象征事件或过程的关键词和编码将会写在访谈记录的旁边。由于这些编码是数据的本质,它被称为实质性编码。在这个阶段,当研究员翻阅访谈记录时,以探究的态度反问自己以下的问题:“这是什么回事?这是什么意思?它会在什么情况及后果下出现?”在最初的编码中包含了受访者本身使用的单词和词组,所产生的编码成为开放编码,并从中比较异同。访谈记录及日记里的开放编码。
(二)经常性比较的分析
经过编码的数据与其他受访者的数据进行“水平”比较,同样的数据在同一受访者中出现的纵向改变或形式上进行“垂直”比较。这显示研究员在螺旋型分析过程中,持续将每份数据与其他数据比较其异同(Stern,1980)。事实上,在每次访谈结束后进行比较可以使随后进行的访谈更切实。“访谈后立刻分析”能为数据分析提供持续性的复核。
(三)主轴编码
在主轴编码中,拥有同一属性的零散数据结合成为中轴线,并反映类别的意义。它通过重新组合成为新的形式及联系当中的类别,以重建有关数据。要发展类别及较大类别时,在理论编码下需要重新结合成新的形式。这种编码的过程相互联系了当中的事物。Strauss和Corbin(1990)使用“编码模式”来叙述一套用于串连不同事物的概念上。主轴编码的理论抽样集中于类别及其次类别间的关系。这个想法是涉及一个类别(现象-互动、因果或关系的情境、内容)及它的次类别(干预的条件、行动/互动策略、成果和后果)。
(四)分类过程
相似的特性、事件、活动、互动过程、情况或现象会被组合成为类别及次类别。这些类别会与其他类别进行比较。在类别及次类别之间,建立假设的关系,并对得知的数据进行测试。类别的扩大是通过累积其发生情况的个案以说明特性和属性。类别及其属性是理论抽样的基础。
(五)理论敏觉力
扎根理论家必须敏感地了解受访者自身的看法、经验和事件的含义以及需要留意文献或数据对研究的帮助。他们这种对自身能力及数据的准确和意义的关注,有助于促进理论发展为准确及富有代表性的理论建构。通过文献回顾及个人经验以及严谨的分析过程,形成此研究中强调的理论敏觉力。研究员对此课题的敏觉力通常能促进研究的过程,敏觉力的渗入会影响理论的建构。在这方面,研究员通过不断反思他在专业生涯中担任体育教师时的专业及个人经验,联系与体育教师专业生涯有关的数据及根基巩固的文献,能保持理论敏觉力。
(六)选绎编码
中心主题的关系成为选绎编码的焦点。选绎编码是选择一个核心类别的过程,是有系统地涉及其他类别,并核实类别间的关系。在分析的最后阶段,研究员将所有数据在研究叙述事件表里进行排序,包括将次类别与理论框架联系、选择核心类别,以支持其他所有类别及说明理论中的基本“故事情节”。“多维调适”扎根理论的建构(Strauss、Corbin,1998)是为了叙述香港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生涯和经验。
第五节 建立确实性及可信性
Freebody(2003)指出,基本上研究员应自觉地及谨慎地扮演社会变迁和教育改革推动者的角色。因此,社会科学研究需要多学科的方法和数据来源,以提供实质的三角验证(Freebody,2003)。本研究中受访者的日记便可作为三角验证。
为了协助质性研究者证明其研究结果是可信的,Lincoln和Guba(1985)提出可靠性、可转换性、肯定性、确认性和普遍性的相关技术。本研究引用这些技术,并于以下作出讨论。
一、可靠性
Lincoln、Guba(1985)表示以不同的技术协助研究员得到研究成果和诠译。因此,本研究采用“成员验证”以建立其可靠性。本研究通过向受访者电邮寄出访谈记录及分析数据以进行数据再验证。受访者被邀请在访谈记录及分析数据上如有错处和不准确的地方作出更改。Lincoln和Guba(1985)指出,数据再验证是要求受访者作出验证和对在访谈中取得的数据及诠译结果作出回应。这也为受访者提供回馈的机会。另一种技巧是研究员邀请同一范畴的同事阅读及检查可能存在偏见的研究结果和诠译。为了确保研究结果与访谈问题一致,研究员会在收集数据时运用不同的访谈技巧,作为数据(访谈记录及日记)和三角的理论验证。此外,在论文的结尾会提供足够的参考资料,而研究员的权责会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得以建立。
二、可转换性
在本研究的访谈中,小学体育教师有充分的机会表达如何管理其专业生涯。采用理论抽样是为了在最大程度上发掘其中的差异,如小学体育教师的个人特质、角色和经验以及相关理论的概念在不同编码过程中运用。深厚的描述能帮助提升质性研究的可转换程度。受访者的多样性及展现的概念能有助加强理论的密度。由于本研究聚焦于香港小学体育教师的特有文化,研究结果只能有限度地应用在其他情境。而且,本研究的目的是建构理论以加深对香港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生涯的理解,而不是概括的人口调查,使读者皆可认识到研究得出的结果可与自己的情况作比较。
三、肯定性
质性研究的肯定性包括评估整体研究的设计。Freebody(2003)曾建议,多学科的角度及多样化的数据来源能在研究中实践三角验证。访谈及日记得到的数据适合用作三角验证。为了提升研究中可理解的肯定性,研究员撰写备忘以记录建议问题、想法、假设和关系及绘制图表,并追迹展现的理论。这些备忘在研究报告中形成稿本的基础。Strauss和Corbin(1998)建议备忘在数据收集及探索的过程中可作为提示或数据来源。扎根理论采用了多层次的编码,因此在研究中各层次的编码皆严格进行,旨在令研究具有完整和肯定的概念。
四、确认性
本研究的确认性来自研究过程和对结果明确的解释。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是探索重点的成果,而不是研究员的偏见(Lincoln、Guba,1985)。本研究遵循的准则是维持线索审查、三角验证、自反性及研究员的主观性。
研究结果的一致性是通过在调查中使用明确和系统化的记录或线索审查而得以确立(Kvale,1996)。在本研究中,研究员试图通过系统化的记录、持续评估理论和研究结果,以确保研究的确认性。
为了加强自反性,须撇开研究员以前对有关现象的知识,以处理他们在研究中产生的主观性。在本研究使用“成员验证”允许受访者在任何地方,如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获得的访谈记录和数据分析上,可对不准确的地方作出响应,以减低研究员的偏见。这是一个消除在研究中任何当局者有偏见的重要过程。为了保持研究的客观性,研究员尝试消除任何个人偏见,并在撰写报告时努力取得平衡(Patton,1990)。研究员保持“开放性”及“乐意”聆听,对受访者“给予回应”,以获取及结合准确的成果(Strauss、Corbin,1998)。例如,研究员是某些受访者以前的老师,有可能他们只为“应酬”研究员或是想歪曲他们在专业生涯中遇到的经验。因此,探讨受访者的反应,并且尽可能获得最多的数据十分重要。
由于研究员与探索的环境有关,研究员很难消除一些在研究中可能出现的偏见。然而,如果研究员局限了他的数据整合和分析,只采用一小撮的论题、理论或看法相近的受访者数据,令这些本来可从一个相对有利的角度理解研究员的背景和实际经验,也可能因此成为偏见,并且会对研究成果不利。在分析过程中,研究员邀请他相似背景的同事审查研究数据,并就研究结果给予意见和作出确认,这种做法都被视为可信的方法。
五、普遍性
Janesick(1994)认为,传统对“普遍性”的观念限制了研究员重新思考社会科学在教育方面的角色……个案的价值在于它的独特性。因此,可靠性在传统的感官复制下是毫无意义的。所以,本研究的目的并非推论性的人口调查,而是发展探究香港小学教师专业生涯的理论。这些论题和经验展现了研究员对数据的诠释,暗示代表小学体育教师群中可能出现的模式和趋势。此外,质性研究员通常会仔细描述调查结果,并且在其研究报告中逐字引述,以带出一个可归纳的理论。研究员对这特殊环境的敏感度尤为重要,并可能影响数据的整合。研究员在环境、受访者和问题方面尝试提供具有丰富环境脉络的数据。有些人会问这个情况是否可从其他相似的环境复制出来,可是在某程度上是有所分别的,也可能使其他人在此个案研究中对研究结果的普遍性作出了结论。因此,普遍性在个案研究中以“追溯的普及性”(Eisner,1991)形式的个案研究,能使读者以一种新的方式了解小学体育教师的过去和/或未来的经验。
由于本研究采用了象征符号互动框架中诠释学的方法,配合质性研究,取代以往使用以实证准则来建立其确实性及可信性(Lincoln、Guba,1985)。于此,采纳了可靠性、可转换性、肯定性、确认性和普遍性作为次质性研究的相应准则。
第六节 研究道德规范
本研究符合英国教育研究协会的“教育研究道德修订指引”(BE-RA,2004)。根据“教育研究道德修订指引”(BERA,2004),所有受访者需获悉以下清晰、简单及具体的解释:
(1)本次参与属自愿性质,并对其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没有任何影响。
(2)受访者在参与研究前了解及同意在没有任何威迫下参与研究。
(3)如果在讨论目前或过去与其专业经验有关的感觉和想法时,受访者感到短暂不舒服的感觉,研究员需立即停止任何牵动其情绪或其他伤害性的行动。
(4)能确保所得的研究数据绝对保密,包括在访谈记录及研究报告的文字记录中,受访者的名字会以匿名代表。
(5)受访者可以拒绝回答任何问题以及/或者在任何的访谈时段中以任何理由停止访谈。
(6)受访者可随时与研究员讨论他们对本研究的忧虑和关注。
(7)受访者可以在没有任何理由下随时退出研究。要说服受访者重新参加研究而作的任何决定都须经过慎重考虑。
(8)研究员的双重角色(师资培训工作者和研究员)或会在某些情况。例如,保密性为受访者带来明确的张力。
受访者须签署载有以上各点的同意书。以上同意书,连同访谈录音及载有受访者假名及其身份的名单,将储存在一个只限于研究员才能打开的活页夹中。此外,所有受访者均有权察看研究结果以及所有经发表的研究报告。
第七节 概要及总结
此章节为采纳诠释学派典提供了适当的解释,论说采用质性设计的方法论,并使用象征符号互动理论作为理论角度以支撑本研究的设计及方法。采取一致的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及分析,这样能取得及深入理解香港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生涯的意义,并讨论数据收集及分析方法的应用及适当性。在数据分析中,提供了开放、主轴及选绎编码的解释,包括经常性比较的分析和理论的敏觉力。最后,本章节叙述了如何处理建立确实性、可信性及研究道德规范的问题。
由于扎根理论及其技巧至今已被广泛使用,它的发展、推动以及成为有质素的体育教育及其他教育研究的可行性十分明确。扎根理论不但为体育教育研究人员提供有别于传统的研究方法,还提供了一个让从业者建立以其日常工作为依归的扎根理论。
本研究使用扎根理论以验证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生涯。扎根理论的目的是以原始数据建立理论。由Strauss和Corbin(1998)概述的使用策略,描述了小学体育教师的经验及其意义,让研究员探索他们专业生涯的丰富性和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