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观金融: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
- 阮加编著
- 5字
- 2020-08-26 14:11:23
5.1 货币理论
5.1.1 凯恩斯主义的视角与货币主义的视角
古典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数量仅仅决定价格水平,货币数量变动的结果是价格水平的变动而非国民收入的变动。而凯恩斯则认为,在非充分就业的情况下,货币数量的变动可以导致国民收入的变动,理由是,货币数量的变动可以导致利息的变动进而影响投资,最终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动。货币主义认为,在短期内货币数量的变动可能导致国民收入的变动,从长期观点来看,货币数量增加的结果是价格水平的变化而非国民收入的变化。
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看法区别是明显的。原因之一是:货币主义认为,货币的需求函数是稳定的(在给定价格 P、产出 Y 的条件下);而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函数是不稳定的(在给定价格 P、产出 Y 的条件下,因为投机性原因,货币需求随利息而变动)。同时,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流通速度在长期和短期都会变动,从而货币供给在长期和短期都会影响国民收入。货币主义则认为,货币流通速度在短期内可能会变动,而长期来看是稳定的,从而货币数量的增加在短期内可能导致国民收入的增加,而最终结果仅仅是物价水平的上涨。
古典经济学认为,利率由投资和储蓄决定,与货币数量无关,货币数量只决定价格水平。凯恩斯革命的重要意义在于,他摧毁了古典经济学将商品交易与货币区分开来的“两分法”的分析范式,而且凯恩斯认为,将实际领域与货币领域联系起来的就是货币市场,“货币之重要性主要是以货币乃现在与未来之联系这一点产生的”。古典经济学漠视货币的等价物职能,认为将货币储藏在手中是不合理的行为。凯恩斯的观点是,由于预期的影响,“货币是现在与未来之联系这一个特性就进来了”。例如,在通货紧缩时期,货币在升值,储币将是一个必然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