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观金融: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
- 阮加编著
- 2217字
- 2020-08-26 14:11:22
1.2 宏观经济中的价格
分析对象的同质性是边际分析的前提,资本的异质性使得新古典经济学运用边际分析得到的结果常常与现实相去甚远。在总量分析上,我们进一步拓展了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的非边际分析方法的应用范围。
新古典经济学在将市场竞争形式化的过程中,生产函数、效用函数等理论框架与分工没有任何关系。凯恩斯及凯恩斯的追随者在将“宏观经济学”形式化的过程中,产权理论、分工理论、企业理论都是无须研究的黑匣子。本书将产权理论、分工理论、企业理论、货币理论和价格理论融为一体,不再将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进行区分。自20 世纪90 年代初以来,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包括中国)相继采用低通货膨胀率的货币政策目标。本书的主旨也是为这种货币政策目标提供理论依据。
在货币经济中,经济学意义的有效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在产权明晰的条件下,若贷款需要等价的财产进行抵押,那么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需求都不可能超过其自有产权的价值总量,全社会的总需求包括两部分,其一是自有货币量 M,其二是自有商品数量 Y 与这些商品市场价格 P 的乘积 PY。有买有卖的商品交易才是正常的商品交易,而且,全社会的货币存量M与货币流通速度V的乘积MV也就等于总需求。在总体上,当全社会都同时出卖属于自己的商品而不愿意购买商品时,货币流通速度为零,总需求也就为零。同样,当全社会都同时购买商品而不愿意出售商品时,货币流通速度为零,总需求也同样为零。因此,一方面,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而人类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则是有限的;另一方面,交易是交易双方的行为,而不是单方的行为。经济学所讨论的问题是人类有支付能力并且可以达成交易的需求,而不是欲望。
当全社会都同时购买商品而不愿意出售商品时,货币流通速度为零,总需求也同样为零。在这里,新古典经济学则认为总需求无穷大。这是混淆了价值和价格得到的结论。判断商品或物品价值的大小是个体行为,是个体的价值判断问题。例如,一个人认为自己的祖传物品是无价之宝,另一个人则可能认为这些物品一文不值。而价格是交易双方共同认同的,达成商品交易,才有价格。至少,交易双方不能达成价格的需求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需求,如野生动物对食物的需求。
产权是交易的基础,交易是分工的基础。在商品社会,分工与交易是互为条件的,而交易的前提是产权的界定。当交易分工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时,组织分工使得企业出现。企业是一个预付资本租金的契约集合,在支付资本租金和其他成本后,企业的亏损或赢利主要取决于出售商品的单位价格和数量。企业法人在通过契约获得(人力、货币、土地)资本使用权后,无论企业是否有收入,都将无条件地承担支付契约约定的资本租金的责任。企业进行这种冒险的前提是预期的产品销售价格在扣除成本后“可能”有利润。因此,价格的波动对企业生死攸关。
只要交易能够促进分工,分工效率能够带来报酬递增,几乎所有的人力资源和被人力资源控制的其他资源都有通过出卖或出租进入交易经济的意愿,这使得在我们看见的市场经济中,几乎所有用于出售的资源都是充足的,对于暂时的商品短缺,迅速上升的价格一方面可以给提供资源的人带来丰厚的利润,使得资源提供者有兴趣扩大资源供给;另一方面也可以抑制用货币支付的需求。正因为这样,资源稀缺只是出现在管制价格的经济体制中。
马歇尔供求理论是货币外生的供求理论,但马歇尔供求理论中的价格是用货币单位进行衡量的,这注定了马歇尔供求理论解释力的有限性。货币内生的供求理论,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是贷币内生的供求理论主要的分析工具。这个货币内生的供求理论能够对个人、企业的供求行为进行解释,也能够对总量供求行为进行解释,并且进一步考虑了货币利率因素和商品资本租金因素对供求行为的影响。
由费雪方程式(MV=PY)结合剑桥方程式可以推论出,在总量上,商品价格水平的上升过程是商品实物的升值过程,同时是货币的贬值过程,人们可能降低货币余额,那么,货币流通速度V将上升,在货币供给量M不变的情况下,需求MV将上升。这一基本结论与古典经济学以及新古典经济学供求理论的基本结论(价格上升,需求下降)正好相反:价格上升,需求可能也上升。
在费雪方程式中,总量需求与市场规模建立了相关关系。在杨格定理中,劳动分工取决于市场规模,而市场规模又取决于劳动分工,经济进步的可能性就存在于二者互为因果的条件之中,市场规模与劳动分工建立了相关性。因此,总量需求与劳动分工也就建立了相关关系。
在物物交易中,供给和需求必须同步进行,在现象上就是萨伊的“供给创造自身的需求”。货币的出现及货币的职能将买卖由必须同步变为可以异步。从考虑货币的现在和未来的收益,以及商品的现在和未来的收益的角度看,权衡是否交易的重要因素不仅有价格因素,货币利率和商品资本租金同样会影响供求。
在主动性和被动性上,是货币购买商品,不是商品购买货币,理论和历史资料都可以证明,在货币经济中,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萎缩是大范围经济萧条的唯一原因。导致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萎缩的原因则有价格水平、利率水平、商品资本租金水平、货币供给量等因素。
即使货币流通量不变,降低或提高货币余额同样会导致总需求的下降或上升。在资产最大化目标的驱使下,人们降低还是提高货币余额同时受三个变量的影响:商品价格、货币利率和商品资本的租金率。
在货币政策和其他宏观经济政策上,对商品价格和商品资本租金的管制将导致市场经济成为管制经济或计划经济,进一步的结论则是,贴现率政策应该是宏观货币政策近似唯一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