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数据库技术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经过40多年的迅猛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与技术体系,并已成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库技术已经成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化社会中的最重要的支撑技术之一。
伴随着数据库技术在国民经济、科技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数据库及其设计技术已经受到了各行各业人员的普遍关注。数据库课程已成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管理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并有越来越多的专业及相关技术人员提出了对数据库知识的需求。
本书共分为12章。
第1章数据库系统基础,主要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数据库系统的组成与结构,数据模型的概念与分类。
第2章关系数据库理论,主要介绍关系模型,关系数据结构及形式化定义,关系代数及关系规范化理论等。
第3章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主要介绍了SQL语言的功能与特点,表的基本操作,基本查询,视图操作,子查询,组合查询及数据的插入、修改、删除等。
第4章SQL Server 2005应用基础,主要介绍SQL Server 2005的基本知识,安装方法及常见问题,数据库、基本表及索引的管理。
第5章SQL高级应用,主要介绍Transact_SQL语言程序设计基础,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的基本应用。
第6章数据库设计,主要介绍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内容和特点,数据库设计的步骤,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及数据库的实施和维护等。
第7章数据库保护技术,主要介绍事务机制,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完整性,数据库的恢复,并发控制等。
第8章数据库访问技术,主要介绍ODBC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ADO模型的层次结构,使用ADO技术访问数据库的方法,ADO.Net的体系结构的组成及工作原理,JDBC数据库访问技术。
第9章C语言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技术,主要介绍C语言嵌入式SQL程序开发环境搭建,嵌入式SQL语句中使用的C变量,数据库的连接、查询和更新,SQL通信区,游标的使用,SQLDA。
第10章C#和ADO.NET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技术,主要介绍数据提供程序的选择,数据提供程序的选择,SqlConnection 的使用,OleDbConnection 的使用,OracleConnection 的使用,数据的获取, DataReader的使用,DataSet和DataAdapter的使用等。
第11章Java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技术,主要介绍JDBC API介绍,SQL和Java数据类型的映射关系,Java 数据库操作的基本步骤,使用 JDBC实现对数据库的操作,JDBC连接其他类型的数据库。
第12章数据库新技术,主要介绍分布式数据库的概念、特点和体系结构,面向对象数据库的理论和实现方法,数据仓库技术及数据挖掘技术等。本书内容覆盖了关系数据库系统的原理、设计和应用技术。
本书主要特点:
(1) 以关系数据库系统为核心。在系统论述数据库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关系数据库的原理与实现,其中对关系数据模型、关系数据库体系结构、关系规范化理论等都有较详细、系统的说明。
(2) 教材对传统数据库的内容进行了精简,如对层次数据库、网状数据库仅对其模型做了简要介绍,删除了一些与操作系统联系较密切的存储理论等。
(3) 为了反映当前数据库领域的新技术、新水平和新趋势。本教材介绍了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面向对象数据库、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等内容,力求反映当前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4)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数据库应用开发技术的介绍。教材在数据库语言(SQL)等数据库应用技术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并结合一些实例较详细地讲解了数据库设计方法,为读者进行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开发提供了较扎实的基础。结合SQL Server 2005的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讲解了数据库一些管理技术的应用,使读者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有了具体的应用,也为读者维护管理大中型数据库系统打下基础。本教材还介绍了C、C#和Java语言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基本技术,为读者在选择开发语言上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5) 在内容选取、章节安排、难易程度、例子选取等方面充分考虑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需要,力求使教材概念准确、清晰,重点明确,内容广泛,便于取舍,每章均配有习题便于教学。
全书内容丰富,结构合理,实用性强。其中第7、8、9章的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针对读者现有的语言基础选择相应的章节学习。
本书配有电子课件、完整的开发案例源代码、习题参考答案等教学资源,需要者可从华信教育资源网http://www.hxedu.com.cn免费注册下载。
本书由刘玉宝担任主编,徐大伟、戴银飞担任副主编,参加编写的人员还有赵耀红、杨丽萍、祝海英、王薇。第1、3章由戴银飞编写,第2、6章由赵耀红编写,第4、7章由杨丽萍编写,第5、8、12章由徐大伟编写,第9章、附录B由刘玉宝编写,第10、11章由祝海英编写,附录A由王薇编写,最后由刘玉宝统一定稿。
在本书编写的过程中得到了单位领导和同仁的热情帮助和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的编写参考了广大同行专家的著作和成果,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广大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咨询、意见和建议,可反馈至本书责任编辑邮箱:shipj@phei.com.cn。
编者
201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