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项目管理的发展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项目管理的历史源远流长。我国和世界其他各国的历史上都有着许多成功的项目管理案例。项目管理的实践可以追溯到古代一些主要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如中国的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欧洲的古教堂和城堡、埃及的金字塔、古罗马的供水渠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实际上,任何创新和改革都是项目活动。由于这些任务具有一次性和独特性的共同特征,人们日益认识到采用常规的管理是难以应付的,必须组成专门的项目组织,采用项目管理方法。因此,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管理部门中也同样出现了对项目管理的强烈要求。

1.国外市场

世界银行把每一笔贷款作为一个项目来管理;在美国,能源部、交通部等政府部门,在项目建设时不但自己使用项目管理软件,并规定参与方也得用项目管理软件对项目进行管理;摩托罗拉是世界著名的通信设备和服务供应商,在20世纪90年代就启动了一个旨在改善其项目管理能力的计划;总部设在瑞士的ABB工程公司,在90多个国家运营,要求公司的大部分工作实行良好的项目管理;英国、德国、加拿大、法国等国家的政府机构,其投资的项目都要求使用项目管理软件进行管理。

自1983年以来,美国政府投资的所有项目,不论军用还是民用,都要求用项目管理软件进行管理。其效果十分明显,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财富及资源。在国外,项目管理软件已拥有一个非常成熟的市场。

2.国内市场

随着我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涉外项目的比例也将越来越高,国内外形势的发展要求项目管理采用国际通用方式,这就使得对项目管理的需求更为迫切。

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就投资建设了156个重点建设项目,到2002年在各种项目上的投资达到以万亿计,其中大型项目投资达到2000余个,几乎涵盖了经济、文化、科教、国防等所有重要领域,诸如银行贷款项目,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房地产项目,农业发展项目,工业企业技改项目,环保项目,扶贫项目,科研、教育项目,体制改革项目以及体育、文化活动项目等。

随着改革开放、申请并最终加入WTO,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中日益深刻地融入全球市场,在国际化大背景下,国内大中型项目的数量、投资额度、资金来源和币种的多元化以及管理上的复杂性都大大超过以前。

现代化、国际化的项目建设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现在我国已经开始实行政府采购制度、招投标制度、项目监理制度、政府审批制度等,这些都是国家加大监管力度、杜绝暗箱操作、确保项目建设质量的具体措施。现在,传统大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政府机关、社会团体都开始把项目管理模式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工具和方法,项目管理的人才和应用热潮已经扑面而来。

1.3.1 国际项目管理发展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项目管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综合性管理科学分支。现代项目管理通常被认为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比较典型的案例是美国军方把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任务作为一个项目来管理,并命名“曼哈顿计划”。但直到80 年代,项目管理还主要限于建筑、国防、航天等少数行业。对于项目管理的出现,有说服力的其他一些特别事件有:

1917年,亨利·甘特发明了著名的甘特图,使项目经理按日历制作任务图表,用于日常的工作安排。

1957年,杜邦公司将关键路径法(CPM)应用于设备维修,使维修停工时间由原来的125小时锐减为7小时。

1958年,在北极星导弹设计中,应用计划评审技术(PERT),将项目任务之间的关系模型化,将设计完成时间缩短了2年。

20世纪60年代著名的阿波罗登月计划,采用了网络计划技术使这个耗资300亿美元、2万家企业参加、40万人参与、700万个零部件的项目得以顺利完成。

1965年,第一个专业性国际项目管理组织IPMA(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在瑞士洛桑成立。

1969年,美国成立项目管理学会PMI(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各类项目日益复杂、建设规模日趋庞大,项目外部环境变化频繁,项目管理的应用也从传统的军事、航天逐渐拓展到建筑、石化、电力、水利等各个行业,项目管理成为政府和大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工具。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和职业逐渐成形。

1976年,PMI在蒙特利尔会议开始制定项目管理的标准,形成项目管理职业雏形。

1984年,美国项目管理协会推出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和基于PMBOK的项目管理专业证书PMP(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两项创新。

项目管理从此作为一门学科和专业化管理职业在全球得到迅速的推广和普及。

20世纪90年代至今,项目管理又有了新的进展。为了在迅猛变化、急剧竞争的市场中迎接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挑战,项目管理更加注重人的因素、注重顾客、注重柔性管理,力求在变革中生存和发展。在这个阶段,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尤其在新兴产业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比如:电信、软件、信息、金融、医药等现代项目管理的任务已不仅仅是执行任务,而且还要开发项目、经营项目,以及为经营项目完成后形成的设施、产品和其他成果准备必要的条件。

现代社会中,项目管理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构成要素。近年来,国际上项目管理研究与应用发展出现一些值得注意的动向,主要有:

1. 内容范畴不断扩展。例如,从工程项目的管理扩展到其他项目的管理;从主要针对项目执行阶段的管理扩展到系统地考虑项目的全寿命管理,包括项目需求论证,前期决策,计划实施,直到项目结束等。

2. 高新技术和研发项目管理的需求不断增大。这赋予了现代项目管理中战略性、风险性、竞争性、规模化、复杂化、高附加值和信息密集等明显的特征。

3. 知识体系不断完善。在需求的催动下,项目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也随之发展、日趋成熟,成为集多领域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包括某些通用的管理学知识,各种不同类别项目所共同需要的项目管理基础知识以及各应用领域项目所需要的特殊管理知识。

4.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支撑平台的快速改善。使用国际互联网(Internet)和企业网(Intranet)等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对项目全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进行收集、存储、检索、分析和分发,以改善项目生命周期内的决策和信息的沟通。各种类型的项目管理软件(如预算软件、进度控制软件、风险分析软件等)也在不断地改善。

1.3.2 我国项目管理发展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我国最早的大型项目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万里长城,但是真正称得上中国项目管理的里程碑工作,是著名科学家华罗庚教授和钱学森教授分别倡导的统筹法和系统工程。

华罗庚教授于1964年倡导并开始应用推广的“统筹法”(Overall Planning Method),1965年华罗庚著的《统筹方法平话及其补充》由中国工业出版社出版,该书的核心是提出了一套较系统的、适合我国国情的项目管理方法,包括调查研究、绘制箭头图、找主要矛盾线、在设定目标条件下优化资源配置等。1964年华罗庚带领中国科技大学部分老师和学生到西南三线建设工地推广应用统筹法,在修铁路、架桥梁、挖隧道等工程项目管理上取得了成功。

1980 年后,华罗庚和他的助手们开始将统筹法应用于国家特大型项目,例如1980年中国科协联合5个部委、7个学会启动的两淮煤矿开发项目(涉及投资60亿元);1983年启动的准噶尔露天煤矿煤、电、运同步建设项目(涉及投资120亿元)。他们将以统筹法为基础的项目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其中特别有意义的是通过应用统筹法模拟完整的作业流程、测度资金流、在特定目标下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实践,提供了对大型项目进行有效管理的经验和方法。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已开发出了基于统筹法和网络技术的项目管理软件,“北京统筹法与管理科学研究会”首先在全国的建筑工程领域大力推广,使各地建筑业的项目管理水平大大提高。目前国内已出现许多有关项目管理的软件,具备了财务预算与管理、进度控制、风险分析等多项功能,在项目选择、规划、实施、监测和控制,以及招投标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986年,国家经贸委在全国各企业大力推广包括统筹法(网络技术)在内的18种现代化管理方法;1992年,国家技术监督局正式颁布了网络计划技术标准GB13400,这是我国第一个项目管理的国家标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推行项目管理做了许多工作,推行了项目经理认证、项目监理等,已取得了明显的效益;国家水利部门从鲁布格工程后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工程采用网络计划图进行国际招投标;国家经贸委经济干部培训中心国家外国专家局培训中心等单位为促进中国项目管理专业人员素质的提高,除了举办多次项目管理培训班外,又启动了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编写;等等。正是由于这许多单位和许多人的努力,为我国项目管理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推动我国的项目管理研究与应用,由华罗庚生前创建的“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在1991 年6 月正式成立了中国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PMRC),是我国唯一的、跨行业的、全国性的、非营利的项目管理专业组织,对推动我国项目管理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96年代表中国加入国际项目管理组织IPMA。2000年7月推出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正式在中国推出IPMP。

可以预料,在今后的若干年内,我国的项目管理发展将会大大加快,也会很快从组织上、标准上、水平上同国际项目管理的发展接轨。

1.3.3 项目管理软件Project发展回顾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微软公司就研究开发出了项目管理软件Project的DOS版本。

1990年,微软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基于Windows环境下的Project 1.0 for Windows版本,开创了一个新篇章。此后,大约每两年就有一个新版本,功能逐版增强,操作越来越简化、容易。

1992年4月,Project 3.0 for Windows问世,当年在美国PC Magazine杂志组织的评比内容多达280余项的8个项目管理软件评比中,被编辑部推荐为最佳软件。

1994年4月,微软推出Project 4.0 for Windows,世界上很多大公司(如波音公司)争先选用它做项目管理。这个版本当时没有中文版。为在我国广泛应用,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开发了“中文伴侣”,使这个版本中文化,因此在建筑、航空、航天等领域有数百家单位应用,收到了很显著的效果。

在Windows 95问世后,适应这个操作系统的Project 4.1于1995年7月进入项目管理领域,该版本增强了在计算机网络通信方面的功能,为大型工程的现代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1997年10月,微软推出了Project 98英文版,当年12月又推出了中文版。这个最新的版本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采用了许多新的项目管理思想,在机制上有重大的改进,特别增加了在Internet上交流的功能,使项目管理的水平能够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2000年4月3日,微软公司宣布,Project 2000及其配套软件——基于Web的Microsoft Project Central的零售开始。2000年7月19日,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了面向项目管理的软件Project 2000中文版。它为知识性工作者提供更有弹性的协同计划与项目追踪的能力,并将项目的任何资讯自动、有效地传递给与项目有关的人员。Project 2000中的新功能——Microsoft Project Central是一个基于Web的协同作业工具,它让每个与项目有关的使用者都可以进行多向沟通并存取项目资料,使得项目管理的环境更适合企业进行大型项目管理,满足多人环境下的使用。

2002年9月6日,Project 2002中文版正式上市。Project 2002包括了Microsoft Project Standard 2002、Microsoft Project Professional 2002以及Microsoft Project Server 2002三个版本。标准版和专业版适合所有的项目管理人员和项目成员使用,能协助企业经理人动态管理日程与资源、沟通项目状态,以及分析项目信息。服务器版特别为企业集中管理和分享项目的信息而设计,是第一次推出。可将企业内部标准化的项目与资源信息集中储存,以达到有效率的项目信息分享、分析与管理能力。

2003年10月21日,微软公司宣布Microsoft Office System大规模投放市场。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同时宣布,简体中文版于2003年11月13日在北京正式发布。Project 2003作为Microsoft Office System的集成组件出现,它包括面向单个管理人员的项目程序Project Standard 2003和Project Professional 2003以及Microsoft Office企业项目管理(EPM)解决方案。Microsoft Office企业项目管理(EPM)解决方案适用于具有以下需求的组织:在项目之间和项目经理之间需要有充分的协调和严格的标准化、需要集中管理资源或者需要对项目和资源情况进行更高级别的报告。

2006年11月30日,微软公司发布Office 2007 RTM版。2007年1月30日,Office 2007正式版的零售发布。Office Project 2007家族包括Office Project Standard 2007以及Enterprise Project Management(EPM)Solution所必需的以下产品:Office Project Professional 2007、Office Project Server 2007、Office Project Web Access、Office Project Portfolio Server 2007和Office Project Portfolio Web 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