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坚持以人为本,确立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实践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光辉文献,是加快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指南,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作为宁夏石嘴山市这样一个老工业城市,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个统筹”的重要思想,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一科学的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体现了“三个代表”的本质要求,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最新成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抓好第一要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克服单纯以经济增长衡量发展水平的观点,正确处理速度与效益、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做到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以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就是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就是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为人民群众谋取实实在在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为人民群众素质的提高和人的潜能的发挥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证。

石嘴山市位于素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宁夏平原北部。20世纪50年代末,伴随着市境内煤炭资源的开发,石嘴山“因煤设市”,迅速成长为西北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和宁夏重要的工业基地。随着现有矿区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依靠资源开发培育发展起来的主导产业面临着产业转型的严峻挑战,致使企业效益下滑,工业经济发展趋缓,影响了全市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下岗失业人员增多,城市贫困面扩大,生态环境恶化、污染严重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为重要,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为紧迫。在我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任何以浪费资源、破坏生态为代价,忽视城市与农村发展的不平衡现状,片面地、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和数量的言论和行为都是错误的。我们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全市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工业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加快推进工业化,走有石嘴山市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市经济提质增效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加快发展,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现代经济的发展史表明,什么地方的工业发达,什么地方的发展就快,什么地方的工业比重大,什么地方的经济实力就强。在我市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农业始终是发展的基础,但农业现代化必须以高度发达的农产品加工为支撑。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离不开工业发展所创造的环境和条件。扩大就业,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都必须依靠工业化。不发展工业,我们就富裕不了,发展的步子快不了,缩小与全国的差距就只能是一个愿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只能是停留在纸上的一个目标。

推进工业化进程,我们有很多机遇和条件。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按照“五个统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五个坚持”的原则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为进一步解决阻碍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巩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过去由政府计划为主导的工业化向市场主导转变,使企业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为促进重点产业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形成注入了强大动力。

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石嘴山市已基本形成了以能源开发利用为特征,以煤炭、冶金、机械、电力、化工、钽铌铍新材料建设及非金属制品为主的重型工业经济体系,迈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并且积累了一些发展工业经济的经验,有一批技术领先、管理规范、效益显著的企业。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我市的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区位优势正日益显现并为区内外、国内外的客商所关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条件已初步具备。只要我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不懈,紧紧依靠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一定能够走出一条有石嘴山市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加快石嘴山市新型工业化进程

我市工业发展的思路是:根据党的十六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优化结构为主线,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大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加快发展和培育一批生产专业化、经营规模化、产品特色化、技术创新化的工业群体,以逐步实现我市工业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奠定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坚实基础。

第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以传统产业为主体,一是我市已形成的煤炭、电力、钢铁和机械制造四大传统产业仍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一些产业在区内外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二是这些传统产业符合我市资源比较优势且解决了大量的就业;三是传统产业是新型工业化的基础和支撑。但传统产业也存在劳动强度高,经济效益低,资源浪费严重,污染大等问题。要加快发展,就必须在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把新材料、重化工、电子元器件、煤基碳材、特色冶金、农副产品深加工六大产业作为加快发展的新兴产业,以新兴产业的快发展,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质量和效益。要按照产业引导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和金融信贷资金的投向,在规划、投资硬环境、项目前期工作、贷款贴息、高技术风险担保等方面,扶持这些产业加快发展,努力培育出具有石嘴山市特色的知名品牌、龙头企业。要充分利用当前国际和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结构调整和转移的机遇,接纳一批适合在我市发展的企业落户,借助外力推动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要主动出击,大力招商引资,同时要搭建平台,优化投资环境,努力提高承接转移的能力。要把技术创新作为加快新兴产业发展的有力措施,引进高新技术和人才,提高我市企业的技术开发和管理水平,增强自主开发能力,逐步形成具有我市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提高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使优势主导产业迅速做大做强。

第二,注重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在推动工业化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合理开发和利用各种有限的自然资源,尤其是高度重视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向资源型产业的深加工要效益。要严格实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提高加工深度,减少资源浪费,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利用效率。要选择煤炭深加工、农产品深加工、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以产业内的龙头骨干企业为核心,加快资源整合和资产重组步伐,引导中小企业发展配套经济,形成“专、精、特、新”的企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增强产业实力,有效推动资源的深度转换,提高资源型产业的附加值。

第三,注重利用信息化带动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要使我市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加强以信息化为中心的升级改造。我们要积极鼓励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切实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工艺和装备水平。要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技术开发体系,应用现代设计技术,提高产品开发设计能力,采用先进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技术,注重技术和系统的有效集成,加快工业信息化改造步伐。

第四,整合工业园区,发挥聚集效应。工业园区是工业企业成长的“保姆”,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发展工业园区,既能降低成本、降低能耗、提高效率、保护环境、提高管理成效,又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专业化集聚、产业链延伸提供了发展机遇,同时也有利于形成工业规模经济优势,有利于产业间、企业间的配套、融合与互动,有利于节约基础设施等投资成本。现在,我市已建成了新材料、太沙、河滨、大武口等工业园区,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当前,进一步建设好工业园区,关键是要发挥整体优势,形成聚集效应。因此要做到规划上统一,产业上互补,基础设施融合,政策上联动,招商引资上形成拳头。以宁夏新材料工业园区、河滨工业园区为核心,以县区工业园区为基础,制定好园区工业总体发展规划,协调好各工业园区的发展规划,突出园区工业建设的大格局、大构架、大环境和大发展的气势。在产业布局上既要突出特色,又要立足现有基础;既要形成集聚效应,又要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既要适应大项目发展的需要,又要留足中小项目的发展空间。进一步完善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梳理各园区的优惠政策,整合政策资源,依托特色产业,真正形成以点串线、以线带面,互助互动的“块状经济”带,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

第五,注重用循环经济方式发展工业。进入新世纪之后,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面临巨大压力,我们已经没有了发达国家工业化时代的廉价资源和环境容量,也经不起传统发展方式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21世纪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市发展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用循环经济的方式发展石嘴山市的工业,要抓住以下几点:一是优化工业产业结构。淘汰和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企业,用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传统产业,大力发展节能、降耗、减污的高新技术产业。二是积极探索工业企业废弃物有效的循环利用。如我市发电企业的粉煤灰的再利用,化工、冶炼企业废水、废渣、废气的再利用。新开工项目要从项目上马就要考虑接续产业问题。三是全面贯彻实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加大对《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保护法》等法规的宣传和实施力度,依法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四是坚持鼓励与限制相结合。要通过制度创新加强引导,在加工制造业中树立循环经济典型,形成激励导向机制。招商引资中要拒绝引进“落后”,优先引进资源利用率高、环境污染小或无污染的“绿色”项目。实现以最小的资源环境成本实现经济增长,以最小的经济成本进行污染治理的目的,真正使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市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