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践者的探索:宁夏贫困地区乡镇领导干部论文集
- 李文录
- 4446字
- 2020-08-26 16:38:22
对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彭阳县王洼镇党委副书记
第46期贫困地区乡镇
领导干部培训班学员
农民经常说:送钱送物不如送个好干部。这句话形象地反映了新时期农民群众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朴素要求,也明确地指出了农村基层干部在新阶段农村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农村基层干部是团结带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骨干力量,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头雁。要进一步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抓好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显得至关重要。
一、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现状
近年来,通过不懈努力,彭阳县王洼镇基层干部的年龄结构更趋合理,文化结构明显改善,干部职数配备比较合理,工作作风有所改进,综合素质有了提高。通过行政村区划调整和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特别是通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使大部分村干部能热心农村工作,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热心为村民办实事,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发家致富,为促进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对照新形势、新任务对农村基层干部提出的新要求,对照农民群众的期望,村干部队伍还存在以下不足。
1.部分村干部现有的政策水平、文化素质不能适应当前农村工作的需要。虽然目前村干部的文化程度与以前相比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面对纷繁复杂的农村工作,村干部的政策水平、文化素质仍显得不足。特别是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对村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一些村干部由于缺乏市场经济政策、法律法规、经济管理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一些民间纠纷事件的处理。所以,不断提高村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改善知识结构,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村干部明政策、会管理、懂技术、灵信息,是适应当前农村工作的迫切需要。
2.部分村干部工作思路不宽,畏难思想较重,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上缺少办法。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一些村由于地域优势,村级集体经济壮大了,但也有部分村由于远离集镇或交通闭塞,阻碍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即使有土地可以流转,也因交通不便而没有承包经营户愿意承包,村干部们往往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悲观失望,存在着等靠要思想,对如何摆脱困境缺乏理性的思考。
3.部分村干部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影响了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有的村干部服务意识不强,高高在上,与群众交流、沟通不多;有的村干部换届选举时充满激情,许下承诺,但当选后就安于现状;有的看见矛盾装“瞎子”,听到意见装“聋子”,遇到麻烦绕“圈子”;有的村干部间相互比权力大小、地位高低,不讲风格讲资格;有的村干部廉洁自律不够;有的村干部法制观念淡薄,有参与赌博现象;等等。所有这些,既失信于群众,又损害了村干部自身的形象和在群众中的威信。
4.村干部的选拔管理、考核激励和监督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和规范。一是选拔村干部的机制尚不够规范。在对村干部的推荐、考察和选拔等环节上还不是很规范,而且选人渠道较窄。二是广大农民群众对村干部的知晓度和认同感较弱。因目前大多数青壮年都外出经商或打工,对村里的事基本不闻不问,真正务农的大多是老年人,而农村老年人的参政议政意识相对较弱。所以,在村“两委”会换届选举中虽程序规范,但选择权和监督权履行还不够。三是对村干部的考核机制还不够健全。科学的定性与定量结合不够,便于操作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尚未真正建立,难以最大程度地调动起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四是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表现为乡镇对村干部布置任务多,检查落实少,指导帮助多,有力监督少;村民由于缺少知情权和参与权,无法实施监督;村“两委”会内部之间由于缺少严格的监督制度,也难以实施相互监督职能。
二、对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建议
针对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现状,笔者认为:当前要把建设一支“有本事,靠得住”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来抓,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积极实施村干部素质工程,有效改善和优化村干部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从根本上提高基层干部带领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能力。
1.严把“入口”关,疏通“出口”关,建设一个强有力的党支部班子特别是选配好党支部书记,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所在。无数实践证明:党支部书记素质的高低,往往决定一个班子、一个村的兴衰。因此,一定要更新观念,严格标准,把能否带领党员、群众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目标作为选配党支部书记的重要尺度,将那些素质高、能力强、群众拥护的党员选为领头雁,从而提高村党支部书记的群众公认度和村干部的整体素质。要破除论资排辈观念,敢于突破常规,大但启用优秀人才,破除求稳怕乱观念,形成无功即过、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要抓住村级换届契机,严把“入口”关,全面实行“两推一选”和“海推海选”。要疏通“出口”关,对一些不安心本职工作、办事不公、以权谋私、群众不满的不合格村干部进行妥善处理。
2.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村干部素质。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是提高村干部素质的重要手段。在培训对象上,要特别加强对换届后村干部的岗位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既要重视基本理论、基本政策的培训,也要注重实用技术的培训。在培训方法上,除安排必要的理论学习外,还可组织专题讨论、经验交流、外出参观、“村官说给村官听”现场对话、“三农”问题咨询会等活动,有针对性地提高村干部的农村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此外,为提高村干部为民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可逐步推行上挂锻炼制度和异地学习制度,有计划、分步骤地选送部分村干部到镇机关上挂锻炼,或外派到经济发达地区挂职学习。
3.提高待遇,增强农村基层工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稳定农村基层干部工作的前提条件。近年来,村干部的社会地位有了一定的提高,各方面的待遇也有了明显改善,但要真正保护和发挥好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解除村干部“不想当”“不好当”和“不敢当”等思想顾虑,还应该从多方面予以关怀。在经济待遇上,要逐步提高村干部的误工补贴,建立健全村干部离任养老保障制度,使村干部感到经济上有“甜头”。在工作环境上,对实绩突出、群众拥护的干部要大力支持和表彰,对家庭有困难的干部,要给予关心和照顾,对村干部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工作权利要依法予以保障,使村干部感到工作上有“干头”。在政治上,要重视从优秀村干部中培养、选拔乡镇机关的工作人员,拓展他们发展进步的路子,使村干部感到政治上有“奔头”。
4.转变观念,谋求发展是农民群众在新形势提高对农村干部的认同感和信任度的新要求。当前,好干部不仅仅是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还要勇敢地承担起领导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历史重任,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锐意进取、艰苦创业,加快推进农村经济发展进程,早日实现小康目标。
首先,村干部要强化群众观念,要树立“万事民为先”的行为准则,一切以群众利益为重,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掌握实情,了解农民在想什么、盼什么,要求干部做什么,切实把群众的呼声作为改进工作的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把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作为工作的第一职责,把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作为衡量生活的第一标准,努力把农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其次,村干部要强化发展和竞争意识,要把积极性、创造性凝聚到加快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上来,要摒弃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僵化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摆脱传统农业经营观的羁绊和束缚,用开放式、与时俱进的思维,创造性和全局性的观念谋划农业,走出一条全新的大农业发展之路。同时,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积极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做农民的眼睛去看市场,做农民的耳朵去听信息,做农民的腿脚去跑经营,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再次,村干部要强化政策、法制观念,要全面理解和掌握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并紧密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贯彻执行。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学会用说服教育、民主协商、示范带动、提供服务的方法推进农村各项工作。
总之,村干部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推动农村工作,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换来实实在在的发展,进而赢得农民群众的认同和信任。
5.规范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考核激励、监督机制是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要推行“村干部创业承诺制”。要求各村村干部对任期创业和年度创业分别作出承诺,年度承诺不少于3件,任期承诺不少于10件,承诺内容必须是群众最迫切需要办的实事、最需要解决的难事,承诺项目上报乡镇审定后分别提交村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明确责任人,限定完成时间,并在村务公开栏中公布,接受群众公开监督。同时,要重视对“创业承诺”工作的监督和指导,把这项工作列入村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要建立村干部例会制度和谈心谈话制度。村干部例会可安排每季一次,由村党支部书记汇报前一阶段工作的开展情况和下一阶段的工作安排,再由乡镇党委书记或分管党群关系的书记进行评议。村干部谈心谈话制度,由乡镇主要领导干部定期找村主要干部分片、分类进行谈心谈话,一般两月一次。
三要建立健全村党支部议事规则、村“两委”会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在党支部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既充分发扬民主,又确保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
四要扎实搞好村级财务管理和公开。要加强合同管理,全面推行公开招标,村级基建工程、集体资产转让或租赁经营等,无论项目大小,都要实行公开招标。要由村班子联席会议研究方案,重大事项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要加强土地征用费的使用和管理,村级财务代理制、财务公开制度和村主要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要真正落到实处。
五要进一步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尤其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充实新的考核内容,把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带领群众致富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从政治思想状况、组织协调能力、勤政为民、民主意识、求真务实工作作风、廉洁自律行为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与村干部的年度评比先进、奖励性工资、代表名额分配等挂钩。
六要实施村干部诫勉制度。对事业心、责任感不强的村干部要由乡镇党委集体研究作出诫勉决定,指派专人与其谈话,并要求写出书面整改措施,诫勉期限为半年。诫勉期满后,再由乡镇党委进行考察和民主评议。对确已改正的,由镇党委给予解除诫勉决定;仍未改正的,给予必要的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
6.拓宽选人渠道,加大后备干部培养选拔力度是做好村干部后继有人、推动农村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一要从农村优秀青年、退伍军人、经商人员中物色村后备干部;二要有计划地从机关事业单位选派党性强、作风正、有能力的优秀年轻干部到农村中挂职;三要从先进村中进行交流干部;四要逐步推行面向社会的公开选拔。同时,要加大后备干部实践锻炼力度,采取一对一结对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上调锻炼等措施,使后备干部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总之,村干部是农业、农村工作的基础力量,是党在农村各项工作的贯彻者、执行者,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核心,要努力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将农村基层干部建设成为实践“先富带后富,实行共同富裕”的领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