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五 猪的免疫接种
一、免疫接种的概念
免疫接种是利用疫苗、菌苗、类毒素等生物制品,激发动物机体产生特异性抵抗力,使易感动物转化为不易感动物,从而保证群体不受病原侵袭。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免疫接种的分类和要求
根据免疫接种进行的时机不同,可分为预防接种和紧急免疫接种两类。
(一)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指在经常发生某些传染病或有某些传染病潜在的地区,或经常受到邻近地区某些传染病威胁的地区,为了防患于未然,平时有计划地给健康动物群进行的免疫接种。预防接种通常使用疫苗、菌苗、类毒素等生物制剂作抗原激发免疫,使经过预防接种的猪对某些传染病有较高的抵抗力。用于人工自动免疫的生物制剂可统称为疫苗,包括用细菌、支原体、螺旋体制成的菌苗以及用病毒制成的疫苗和用细菌外毒素制成的类毒素。接种后经一定时间(数天至3周),可获得数月至1年以上的免疫力。
(二)紧急免疫接种
紧急免疫接种是指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迅速控制和扑灭疫病的流行,而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尚未发病的猪进行的应急性免疫接种。
在疫区应用疫苗进行紧急接种时,必须对所有受到传染威胁的猪逐头进行详细观察和检查,进行紧急接种的方法仅能对正常无病的猪使用。对患病猪及可能已受感染的处于潜伏期的患病猪,必须在严格消毒的情况下立即隔离,不能再接种疫苗。由于在外表正常无病的猪群中可能混有一部分处于潜伏期的猪,这部分猪在接种疫苗后不但不能获得保护,反而促使其更快发病,因此在紧急接种后一段时间内,猪群中发病数有急剧增多的可能,尤其是潜伏期短的传染病。相反,如果为正常无病的猪紧急接种的疫苗属于急性传染病的疫苗,一般潜伏期较短,而接种疫苗后又很快产生抵抗力,最终可能使发病率下降,使流行平息。由此可见,使用的疫苗产生免疫力的时间比潜伏期短时,才能使紧急接种产生良好的效果。
在疫区及周围的受威胁区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其目的是建立“免疫带”以包围疫区,就地扑灭疫情,以防疫区扩大。免疫带大小视疫区及受威胁区传染病的性质而定。某些流行性强大的传染病如口蹄疫等,其免疫带在周围5~10km以上。建立免疫带这一措施必须与疫区的封锁、隔离、消毒等综合性措施相配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免疫接种计划及免疫程序
(一)制定免疫接种计划
对于经常发生传染病的地区,或受邻近地区某些传染病威胁的地区,或有某些传染病潜在的地区,均要针对所发生过的或可能发生的传染病以及流行季节等情况,制定每年的预防接种计划。对幼龄、体质弱、发热、有慢性病及妊娠后期的猪,如果不是已经受到传染病的威胁,最好暂时不予接种,待以后上述情况改变后再补种。从外地引入的猪或当时因故未接种的猪也必须补种,以提高防疫密度。
(二)制定免疫程序
目前没有适用于各地区和所有养猪场的固定的免疫程序,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并且不断改进。制定猪场的免疫程序时,要考虑当地和猪场疫病流行情况和规律,猪的种类、年龄和健康状况,猪场的生产实际与饲养管理水平,母源抗体的干扰以及疫苗的种类、性质、免疫途径等各种因素。血清学抗体监测和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价是重要的参考依据。一定区域或养猪场,可能会发生多种传染病,这就需要多种疫苗联合使用,而所使用的疫苗的性质和免疫期又各不相同,因此需要根据各种疫苗的免疫特性,合理地制定免疫程序。
(三)准备
1.根据已制定出的猪免疫接种计划进行准备
确定接种日期,准备足够的疫苗、器材、药品,免疫登记表,安排及组织接种和动物保定人员,按照免疫程序有计划地进行免疫接种。
2.检查生物制剂
免疫接种前,必须对所使用的疫苗进行仔细检查,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得使用,并及时无害化处理。检查疫苗时如发现有下列情况的一种及以上者不得使用。
(1)没有瓶签或瓶签模糊不清,没有经过合格检查者。
(2)过期失效者。
(3)生物制品的质量与说明书不符者,如色泽、沉淀、制品内有异物、发霉或有异味。
(4)瓶塞松动或瓶壁破裂者。
(5)没有按规定方法保存者,如加氢氧化铝的菌苗经过冻结后,其免疫力可降低。
3.检查猪只
免疫接种前,对要进行预防接种的猪只进行临诊检查,必要时进行体温检查。凡体质过于瘦弱的猪、妊娠后期的母畜、未断奶的幼畜、体温升高者或疑似患病的猪均不应接种疫苗,对这些猪应待条件适宜时及时补种。
4.消毒器械
将所用器械利用高压蒸汽灭菌器灭菌20~30min或煮沸消毒30min,冷却后用无菌纱布包裹备用。
5.人员
免疫接种前,对饲养人员及相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知识的培训,明确免疫接种的重要性,注意对免疫接种后猪的管理与观察。
(四)稀释疫苗
各种疫苗使用的稀释液、稀释倍数和稀释方法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
1.注射用疫苗的稀释
用70%酒精棉球擦拭消毒疫苗和稀释液的瓶盖,然后用带有针头的灭菌注射器吸取少量稀释液注入疫苗瓶中,充分振荡溶解后,再加入全量的稀释液,充分混匀。
2.饮水用疫苗的稀释
饮水(或气雾)免疫时,疫苗最好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稀释,也可用洁净的深井水或泉水稀释,不能用自来水,因为自来水中的消毒剂会把疫苗中活的微生物杀死,使疫苗失效。稀释前先用酒精棉球消毒疫苗的瓶盖,然后用带有针头的灭菌注射器吸取少量的蒸馏水注入疫苗瓶中,充分振荡溶解后,抽取溶解的疫苗放入干净的容器中,再用蒸馏水把疫苗瓶反复冲洗几次,使全部疫苗所含病毒(或细菌)都被冲洗下来。然后按一定剂量加入蒸馏水。疫苗稀释时最好在水中加入0.1%脱脂奶粉或山梨糖醇,可提高免疫效果。
(五)接种
1.皮下注射
注射部位多在耳根后方。注射方法是左手拇指与食指捏取皮肤成皱褶,右手持注射针管在皱褶底部稍倾斜快速刺入皮肤与肌肉间,缓缓推药。注射完毕,将针拔出,立即以药棉揉擦,使药液散开,便于疫苗的释放。
2.皮内注射
注射部位多在尾根或尾下。目前仅羊痘弱毒疫苗采用皮内注射。此法仅作参考。注射方法是常规消毒,用左手指捏起皮肤成皱褶,右手持针从皱褶顶部与之呈20°~30°角向下刺入皮肤内,缓慢注入疫苗。
3.肌肉注射
注射部位采用臀部或颈部。注射方法为左手固定注射部位,右手拿注射器,针头垂直刺入肌肉内,然后左手固定注射器,右手将针芯回抽一下,如无回血,将药液缓慢注入。若发现有回血,应立刻更换注射位置。如猪只表现不安或皮厚不易刺入,可将注射针头取下,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紧持针尾,对准注射部位迅速刺入肌肉,然后针尾与注射器连接可靠后,注入疫苗。注射时要将针头留有1/4在皮肤外面,以防折针后不易拔出。
4.饮水免疫
将可供口服的疫苗,如仔猪副伤寒活疫苗和多杀性巴氏杆菌活疫苗等,将疫苗混于水中,猪群通过饮水而获得免疫。饮水免疫时,应按猪群头数和每头猪平均饮水量,准确计算需用稀释后的疫苗剂量,以保证每头猪都能饮到一定量的疫苗。免疫前应限制饮水,夏季一般4h,冬季一般为6h,保证疫苗稀释后在较短时间内饮完。混有疫苗的饮水要注意温度,一般以不超过室温为宜。
本法具有省时省力,减少应激的优点,适用于大群猪的免疫。但是由于每头猪的饮水量多少不一,饮水免疫时应分两次完成,即连续2d,每天饮1次,这样可缩小个体间饮苗量的差距。
5.滴鼻
如伪狂犬病疫苗和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灭活疫苗等可用于滴鼻接种。将疫苗经稀释液稀释,每头猪每个鼻孔滴5滴,新生仔猪在出生3d即可滴鼻免疫。
6.气雾免疫
此法是用压缩空气通过气雾发生器将稀释疫苗喷射出去,使疫苗形成直径1×10-6~1×10-5m的雾化粒子,均匀地浮游在空气之中,通过呼吸道吸入肺内,以达到免疫目的。
(1)室内气雾免疫 此法适用于有房舍饲养条件的猪场。免疫时,疫苗用量主要根据房舍大小而定,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D为计划免疫剂量;A为免疫室容积(L);t为免疫时间(min);V为呼吸常数,即猪每分钟吸入的空气量(L)。
疫苗用量计算好以后,即可将猪赶入室内,关闭门窗。操作者将喷头由门窗缝伸入室内,使喷头保持与猪头部同高,向室内四面均匀喷射。喷射完毕后,让猪在室内停留20~30min。操作人员要注意防护,戴上大而厚的口罩,必要时可佩带防毒面具。如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
(2)野外气雾免疫 疫苗用量主要以猪的数量而定。例如为1000头猪喷射疫苗,每头猪免疫剂量为50亿活菌,则需50000亿,如果每瓶疫苗含活菌4000亿,则需12.5瓶,用500mL无菌生理盐水稀释。实际应用时,往往要比计算用量略高一些。免疫时,如每群猪的数目较少,可几群合并为适当的头数,将猪群赶入四周有矮墙的圈内。操作人员手持喷头,站在畜群中,喷头与猪头部同高,朝猪头部喷射。操作人员要边喷射,边走动,使每一头猪都有吸入机会。如遇微风,还必须注意风向,操作人员应站在上风,以免雾化粒子被风吹走。喷射完毕,让猪在圈内停留数分钟即可放出。进行野外气雾免疫时,操作人员更需要注意个人防护。本法具有省时、省力的优点,适于大群猪的免疫,缺点是需要的疫苗数量多,浪费的疫苗较多。
(六)护理和观察
接种后的猪可发生暂时性的抵抗力降低现象,应对其进行较好的护理,加强饲养管理,有时还可发生疫苗反应,需仔细观察,期限一般为7~10d。对有反应者予以适当治疗,极为严重的可屠宰。
免疫程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应根据实际应用的效果随时进行合理的调整。例如已经进行免疫接种的妊娠猪,所产仔猪在一定时间内存在有母源抗体,可建立一定程度的自动免疫,因此,对幼龄仔猪免疫接种,往往效果并不理想。例如:母猪于配种前后接种猪瘟疫苗,所产仔猪由于从初乳中获得母源抗体,在20日龄以前对猪瘟具有坚强的免疫力,30日龄以后母源抗体急剧衰减,40日龄以后几乎完全丧失。因此,可根据哺乳仔猪获得的母源抗体的原因,在20日龄左右首次免疫接种,65日龄左右进行第二次接种,这是目前国内认为较为合理的猪瘟免疫程序。另外也曾有报道指出,出生仔猪在吃初乳以前接种猪瘟弱毒疫苗,可免受母源抗体的影响而获得可靠的免疫力。
四、免疫接种后的反应
生物制剂对机体来说是异物,接种后总会有反应过程,不过反应的性质和强度有所不同。有的不良反应可引起持久的或不可逆的组织器官损害或功能障碍而致后遗症。根据其反应性质的不同,可将免疫接种后的反应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一)正常反应
正常反应是指由于生物制品本身的特性而引起的反应,其性质与反应强度随制品而异。有些活疫苗,接种后实际是一次轻度感染,会发生局部或全身反应。但正常反应一般在几个小时或1~2d左右可自行消失。
(二)严重反应
严重反应是指反应较重或发生反应的猪的数量超过正常比例。发生严重反应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某批生物制品质量较差,或是使用方法不当,如接种剂量过大、接种方式不正确、接种途径错误等,或是个别猪只对某种生物制品过敏等引起。这种反应通过严格控制生物制品质量和遵照使用说明书可以减少到最低限度。
(三)合并症
合并症是指与正常反应性质不同的反应。主要包括超敏感(血清病、过敏休克、变态反应等)、扩散为全身感染(接种活疫苗后,防御机能不全或遭到破坏时可发生)和诱发潜伏感染。有些反应是不可预期的。
五、几种疫苗的联合使用
使用多联多价制剂和联合免疫的方法,可能是彼此促进,有利于产生抗体;也可能产生相互抑制,阻碍产生抗体。因此要适当地选择疫苗的联合使用。猪的机体对疫苗的刺激反应也有一定的限度,同时注入种类过多,不仅可能引起较剧烈的反应,而且还有可能减弱机体产生抗体的机能,从而降低预防接种的效果。因此哪些疫苗可以同时接种,还必须通过试验来确定。
目前已经得到应用的猪传染病的联苗有:猪丹毒、猪巴氏杆菌二联灭活疫苗;猪瘟、猪丹毒、猪巴氏杆菌三联活疫苗;猪瘟、猪丹毒二联疫苗等。联合疫苗是预防接种的发展方向,将会不断有新的联合疫苗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