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我不是教你诈,这世界太复杂(2)

事实上,那些令我们讨厌的人也并不是没有丝毫的优点,向那些令我们讨厌的人学习,我们不仅会让自己的性格变得更圆滑,同时也会明白什么是容忍与让步,什么是进步和成熟。在我们所讨厌的人中,有一些是因为跟我们发生了这样那样的矛盾,而此时采取忍让不仅是顾全大局的表现,更能让别人因此而对你产生尊敬。学会忍让并非就是胆小懦弱的表现,这是我们远离麻烦的一种明智之举。但是,我们的忍让也不能完全没有底线,一旦对方触及到我们的原则,还是要采取必要的行动来捍卫我们的尊严。

在我们看不惯的人当中还会有这样一类的人,他们并不是什么小人,只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跟我们有些出入甚至对立。我们要知道,其实谁都没有什么过错,只是“道不同”而已。这样的人,我们就更没有理由跟他们斤斤计较,礼貌问问好就行了。上帝总会把这样一些我们讨厌的人散播到我们的日常生活里来平衡我们的人生,锻炼我们的忍耐力,挖掘我们性格中潜伏的因素。

我们要使自己越来越有耐心,而且还要逐渐学会“口是心非”。不管对方有多么令你不满,我们都不能直截了当写在脸上,必要的时候,我们该赞美他还是要赞美,该向他学习就还是要向他学习。即便我们做不到古人说的“喜怒不形于色”,也要慢慢进行练习。真正在性格上能屈能伸的大丈夫,就不会在乎这些事情。我们只要静下心来,找准对方的“死穴”,就能够很好地跟他们相处,甚至让他们把自己当作朋友。多条朋友多条路,这也未尝不可。

这并不是什么奸诈阴险的事情,不过是一个性格完善的人的一种正确有效的处事方法。不管我们鄙视还是唾弃,终归还是要正确面对这样的事情。只要我们坦坦荡荡光明磊落,不做伤害他人的事情,这样又有何不妥?当我们没办法改变生活、改变周围的生活环境的时候,就要改变自己然后才能适应它。

一味逃避自己讨厌的人,也不是明智的举措。很多情况下,我们讨厌一个人或许就是因为他们身上有我们所缺乏的东西或者是品质。我们逃避是没有用的,只有勇敢地去面对才行。佛家讲究心中有佛,万物皆佛。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曾和佛印禅师泛舟江上,苏东坡问佛印禅师看他像谁,佛印说看他像佛。苏东坡看着体态肥胖的佛印,开玩笑地讥笑道:我看你像一堆牛粪。佛印没有进行任何辩解。苏东坡高兴地回到家,将此事讲给自己的妹妹苏小妹听。苏小妹比他的哥哥还要聪明,摇着头说道:哥哥,你这次又输了,佛家讲的是,心中有佛,万物皆佛。你看别人是什么,你自己就是什么,佛印看你像佛,只因他心中有佛。苏东坡顿时脸色变得通红。

如同刚才的例子一样,我们看别人的态度其实是我们自己内心的一种折射。讨厌是一种感性的说法,如果我们理智看待,几乎每一个让我们讨厌的人的身上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大众的应激反应往往是讨厌强者,同情弱者,强大的人必定会遭到很多人的嫉妒,因此成为别人讨厌的对象。

“所有的英雄最后都令人讨厌。”这是艾默生的一句话。讨厌是人们用以取得平衡和平等,适应“适者生存”自然生存法则的一种方式。总有我们讨厌的人存在,有时候仅仅是因为我们所讨厌的人比我们强。生活里比我们强大的人比比皆是,难道我们都要去讨厌吗?我们要学会向强者学习,学习别人的优点才是面对强者的最好方法。如果将讨厌比作是刹车的话,那么学习就是踩油门,在经济提速的历史快车道上,讨厌使我们看清局势,清醒地认识到问题的关键,而学习则可以使你从危险中寻找机遇,求得进步。

情人眼里出西施,仇人眼中出恶魔。当我们喜欢一个人时,在我们的眼中,他的一切都是对的,就像天使一样完美;而当我们厌恶一个人时,我们就会将他看作是一个恶魔,厌恶他的一切。事实上,我们应该摒弃世俗的眼光,心平气和地思考一下,我们所讨厌的人就真的一无是处吗?恰恰相反!我们应该好好地想一想,我们到底讨厌对方的哪些地方,当他惹我们讨厌的地方确实是缺点时,就看看自己是否有同样的缺点,有的话加以改正;如果我们就是讨厌对方的强大,那我们就勇敢地承认比对方弱,然后向对方学习,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常言说得好:学无定规。走在前面的人,永远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当我们讨厌某个人的时候,如果真的没有办法了解到讨厌背后的事实真相,我们可以尝试来分析个中原因。

1.换位思考。

将自己放在对方的角度,试着想想对方正在思考的问题,要学会宽容,多学习对方的优点,而不仅仅是从对方身上找缺点。

2.赞美他人。

赞美永远是获得友谊的最好方法,要做朋友就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关心,不要让自己“赞不出口”。

3.要学会看人。

我们要学会看人,学会容忍别人的缺点。和攻击性强的人在一起,要容忍对方攻击性的话语,同时警告自己不要像对方一样。

4.学会主动示弱。

生活中一些好强的人不乏少数,然而事实上,很多人不过是盲目的自大和好胜。在与朋友之间的关系僵持或者是恶化的时候,主动示好其实是大度的表现,不能因为面子而难为情。

5.沟通才能了解。

人际沟通的能力很重要。当我们因为与别人发生争执而对他产生厌恶情绪的时候,不要急于为自己辩解,要认清事实,要能摆明道理,做好沟通和交流,相信这个世界上讲理的还是大有人在的。

如果能够按照这些方法内修外炼,那么长此以往,面对令自己讨厌的人也不是那么困难的一件事情了吧?

五、三思而后言

有句话叫“沉默是金”,也许在我们刚刚进入职场时,对所有人都坦诚相待,却慢慢发现自己并没有换来别人的真心相待;也许当你滔滔不绝地向朋友诉说出所有的是非曲直和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时,朋友反而和你疏远了。很多时候,并不是说得多、做得多就能够取得好的结果的,有句话叫作“言多必有失”,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三思而后行,不能盲目,不能“贪多”,否则只会适得其反。三思而后言,也是为自己和他人负责。安迪·沃荷说过:“我自从学会闭上嘴巴,获得了更多的威望和影响力。”

也许你还是觉得直率、坦诚,说话做事“不经大脑”,是自己有个性的表现,但是我们要知道,一旦踏入社会我们就必须面对各种压力,迎接各种挑战,也必须为自己的言语和行为担负责任,这时候我们就必须让自己学会“三思而后行”,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上站稳脚跟。

说话做事讲求的是一个度,合适就好,不在多少。言多必失,说得越多,越容易出错误。物以稀为贵,“话”也是如此。话说得多,就没有什么价值了,就是废话,不但起不了效果,还会让人感到心烦;话说得少,惜字如金,却非常合适、有用,才会字字珠玑,让人欣赏、赞叹。

古罗马时代有一位赫赫有名的英雄叫马希尔斯,他在当时非常有名,被人称为战神科里奥拉努斯。当时,为了参与政界,马希尔斯准备竞选最高层的执政官。

想要竞选执政官,竞选人就必须在选举初期发表演说。为了向人民证明自己的勇敢和爱国,马希尔斯便以自己十多年来为国家立过的战功作为开场白,还向人们展示了自己在罗马战争中留下来的无数伤疤。此举让人们看到了他对国家作出的巨大贡献,参加选举的选民们深受感动,很多人都认为他会当选。

在投票日来临的前夕,马希尔斯还需要与所有元老和贵族们在一起开一个会议。然而,马希尔斯在这次会议上的发言却有些不那么中听了。他先是在会议上傲慢地宣称自己注定会当选,大肆吹嘘自己的战功,之后甚至无理地指责自己的竞争对手,还在会议上极尽媚态,为了讨好贵族而说了许多违背大多数选民意愿的话。

他的第二次演说和在会议上的表现很快传遍了整个罗马,选民们纷纷改变了决定,在那次选举中,马希尔斯最终落败了。

败选之后的马希尔斯心怀不甘地重返战场,他将一切罪责都归咎于反对他的平民百姓身上,并发誓要报复。

在一次讨论是否将一批运抵罗马的物资免费发放给平民百姓的会议上,元老院决定采用投票的方式解决问题。马希尔斯在会议上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给平民发放物资会给城市带来不利影响,最后的投票结果也正如他所愿。此后,他又谴责平民代表,主张贵族应该重新掌握统治权,取消平民代表。

马希尔斯的言论遭到了民众的指责,无数民众走上大街,要求马希尔斯出来与他们对质,却遭到了他的拒绝,于是民众发生了暴动。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元老院同意让马希尔斯当街道歉。

在这个道歉演讲中,开始时马希尔斯的态度还算温和,然而没过多久,他就变得越来越粗鲁,甚至口出恶言侮辱民众!他越说,民众就越愤怒。后来,民众开始大声抗议,要求判处他死刑,最后在贵族们的干预下,元老院判处他终生流放。

马希尔斯对国家作出的贡献是毫无疑问的,然而既然想参加竞选,他就应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懂得三思而后行的道理,说每一句话之前都应考虑清楚。但是,马希尔斯却对自己的言论毫不顾忌,最终严重冒犯了民众;在败选后他仍然不思悔改,不懂得控制自己的言论,最终被判放逐。

合适的话语会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所谓“三思而后行”,总结起来,在说话前,需要思考以下几个方面:

1.为什么要说,自己说这些话的原因是什么。

在说话之前,应该想一想自己的话是为发泄怨恨说的,还是为抚慰他人而说的;是在解决问题,还是在进行无谓的人身攻击。明确了这点,说话时才能紧扣中心,使自己的话起到相应的作用。

2.应该怎么说,用怎样的方式说。

也就是在说话之前,应该先想好说话的措辞、语气、语速等,是说得委婉轻柔,还是说得威严庄重;是用高雅的词句,还是用通俗的字眼,以及在面对对方提问时需要怎么回答等。

3.对自己说出的话所产生的效果进行估计。

结合自己想要得到的结果对要说的话进行琢磨,想想是否合适,是否会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善于察言观色的人会根据对方的情况和表情变化来调节自己的话语。要学会估计自己说话的效果,并与实际结果相比较,总结得失,不断改变自己说话的方向和方式,这样就可以使自己在交际中如鱼得水,左右逢源。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更好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也就是说要“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在日常生活中,说话有很多忌讳,熟练地掌握这些忌讳,做到三思而后言,就能够避免碰触到别人的伤疤,在言语上不得罪人,以下是说话时我们应注意的几点。

1.不要随意对别人说自己的伤心事。人在伤心时,都有倾诉的欲望,但是如果见到人就跟人家倾诉,反而会使听者心理压力加大,对你产生厌烦和怀疑。同时,你还会给别人留下不能适应生活、爱抱怨的印象。时刻为他人着想,找乐意倾听自己诉说的人,向知己倾诉一次就可以了,不要重复地说同一件事。

2.不要轻易说伤害别人或对别人不利的话。越是关系好的人,在他们面前,就越不要说伤害他们的话,无意的也不可以,这样就会增进彼此的感情,使关系越来越好。因此,说任何话之前都应先想想自己的话语是否会伤害到别人。

3.可以幽默地说出一些小的事情,使自己多一些幽默感,会使别人觉得你很容易接近,可以获得更多的友谊。朋友之间一些善意的提醒,用幽默的方式说出来,不但可以让朋友欣然接受,还可以增强彼此之间的感情。

4.对于长辈的教诲和事迹,要多听少说。对于人生路上的很多事,长辈们都是过来人,都有自己的感悟,无论他们的感悟是否适合你,都要用心地倾听,毕竟他们是希望能够帮得上你。年长的人往往不希望晚辈对自己的观点加以反驳或怀疑,你说得太多,会使长辈感到你不谦虚,不知道尊老爱幼,从而对你产生不好的印象。

5.多听听别人对自己的评论。有一句话叫当局者迷,其实很多事情本来想得挺好,但真正面对时,你会发现自己忘记了怎么做,或是做得不理想,这时就要多询问一下局外人,看看他们对自己的评论,听听他们的意见。多问多学,善于改正自己的错误,会使人觉得你是一个谦虚好学、明事理的人。

6.对于别人的事,说之前要仔细考虑,小心谨慎。每个人都有自己不愿让别人提及的事情,随意地评论别人的错误或事情很可能会触动别人的伤疤。因此不要轻易评论和传播别人的事,尽量给别人以交往的安全感。

7.在交谈中不要随意承诺自己做不到的事,“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帮朋友的忙是好事,但是不要盲目承诺,对于答应的事也一定要做到,不轻易承诺自己做不到的事,这样会让朋友觉得你是一个“言必信、行必果”的人,从而增加对你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