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思绪欢畅 奔放(2)

目前,很多家长几乎包揽了孩子生活的全部。实际上孩子与成年人一样,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假如父母从小不注意培养、尊重孩子的个人愿望,任其逐渐发展形成习惯,孩子性格独立的意识就会被抛到九霄云外,最终压抑其个性品质的发展。殊不知,正是由于家长这种看似爱,实则无益的教育方式导致孩子养成胆小、羞怯的性格;正是成人这种唯我独尊的教育方法,扼杀了孩子们创造的火花,导致孩子只知服从和听任摆布,丧失了意志和人格上的独立性。如此一来,不仅没有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反而将无数苦楚和哀怨积压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深处,孩子的内心世界得不到良好发展,甚至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父母真正关爱孩子,就应该把“培养引导”、“尊重平等”放在首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属于社会,更属于自己。孩子虽小,但同样需要被别人信任,同样具有独立、自尊、上进等心理倾向。作为家长,如果没有顾及和满足孩子的这些成长需要,就会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

父母真正关爱孩子,就应该耐心倾听孩子诉说痛苦和烦恼,真诚与之交谈沟通,渐渐地,孩子的独立性不仅会得到增强,也能与父母成为相互信赖的知心朋友。

父母真正关爱孩子,就应给孩子营造一片自由锻炼的空间,努力为他们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例如:上哪个学习班、培养那种兴趣爱好,应由孩子自己去选择,凡是孩子自己动手可以做的事,例如削铅笔、整理书包及学习用具等,都尽量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做;同时,还要让他们在复杂纷繁的人际交往中学会合作与处世的本领,勇于面对挫折与失败。

19世纪,有个男孩在布拉格一个贫穷的犹太人家中降生了。随着这个男孩的逐渐成长,人们发现他虽身为男孩,却没有半点男子汉气概。他的性格十分内向、懦弱,而且非常敏感多疑,总是觉得周围的环境对他产生压迫和威胁。防范和躲避的心理在他心中根深蒂固,并呈肆意增长之势,令周围人都觉得他是一个神经质、可怜虫。

男孩的父亲非常失望,竭尽全力想把他培养成一个标准的男子汉,希望他具有雷厉风行、刚毅勇敢的性格。然而令父亲气愤的是,男孩的性格根本没有变得刚毅勇敢,反而更加懦弱敏感,甚至连自身所具有的那点可怜的自信心都丧失了。男孩在惶惑痛苦中渐渐成长着,他常常独自躲在角落咀嚼受到伤害的痛苦,小心翼翼地猜测着又会遭受什么样的伤害。这一切被父亲看到眼里,默默记在心里。后来父亲发觉自己的想法不太可行,于是暗自琢磨:让这样的孩子去当兵,部队还没有出发,他恐怕就当了逃兵;让他去从政,依靠他的智慧、勇气和决断力,要从各种利害矛盾中寻找出一种平衡妥当的解决方法,那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幻想;让他去做律师,温顺内向的他怎么可能在法庭上像斗鸡似的竖起雄冠来呢;做医生,则会犹豫不决而耽误病情,甚至会危及病人的生命……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性格懦弱、没有任何男子气概甚至不被父亲看好并曾一度放弃培养的男孩,后来成了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学家,他就是大作家卡夫卡。

卡夫卡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杰出的作家,原因就在于,性格内向敏感的人,内心世界一定很丰富,他们能敏锐地感受到别人感受不到的东西。他们是外部世界的懦夫,却是精神世界的国王。这种性格的人如果选择了做军人、政客、律师,那么,他就选择了做懦夫;如果选择了精神的领域,就选择了做国王。在现实生活中,谨小慎微、优柔寡断会被别人看成弱点;在文学这个王国中,反倒使他对世界、生活、人生、命运,有了更加尖锐、敏感、深刻的认识。他以生活中亲身感受并经历的压抑、苦闷为题材,开创了人类文学史上全新的艺术流派——意识流。他在作品中把荒诞的世界、扭曲的观念、变形的人格,用独特的视角深层剖析,把全新的见解呈现在人们眼前,使人们对现代文明这种超级怪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人生和命运有了更沉重的反省。

卡夫卡给后世留下许多不朽的文学巨著,如《城堡》、《审判》、《变形记》等等。同时,这些巨著给世人带来的影响也将是深刻久远的。如果卡夫卡当初听从父命去做律师,无疑会成为法庭里的小丑,人们也就没机会看到这些不朽的传世巨著。由此可见,培养、尊重孩子的个性对于孩子的成长发展多么重要。那么,作为家长应如何尊重、培养孩子的个性呢?一般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每个人都有自己人生观和价值观,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性格,每个人的待人处事的行为形态各异,每个人生存的价值观念也都不尽相同。一个孩子长大后是否发展成熟,是否成为一个睿智的人,他的基本素质是:具有独特的价值判断能力,具有独立选择,做决定的能力以及承担自己选择结果的能力。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伴随着孩子成长的过程。因此,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勇敢的性格,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在不断的具体劳动中获取对自己行为负责任的思想态度,对他人负责任的价值观念,待成年后自然会扩展开去,成为对社会、对国家的有用之才。

其次,培养孩子的劳动需要。

劳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一个基本条件,人类如果不劳动就无法生存,人类社会就无法存在和发展。如果从小不劳动,孩子将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懒惰习惯,就像寄生虫一样,一旦脱离了外界帮助,就会枯萎,甚至死亡。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习惯,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孩子在2岁左右时,喜欢尝试自己吃饭,家长切莫嫌孩子的动作慢、饭菜散落一地,而应因势利导,引导孩子学会吃饭的技巧。

然后,培养孩子的积极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开拓思路。强烈的兴趣会引导、促进孩子去不懈地追求、奋斗、锻炼孩子的坚强意志和毅力,增强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信心,如果没有这些基本的素质,孩子若想在将来的人生中获得成功,无异于天方夜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喜欢做的事,只要家长用心发现、用心引导,一定能找到孩子的兴奋点,让孩子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从孩子感兴趣的事物着手,培养孩子的良好个性。

最后,尊重孩子的个性。

尊重孩子的个性就是尊重孩子的人格,让孩子健康全面地成长。这需要父母做到如下四个方面。

一是通过关心、帮助、交流等方法,改善孩子的叛逆个性。个性叛逆的孩子并不少见,如何正确加以引导和处理,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效果。

二是正确处理偶发事件,尊重引导孩子的个性。在孩子生活成长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家长预料不到的事情,正确处理这些突发事件,就需要尊重引导孩子的个性发展。

三是有效针对孩子提出的差异性问题,正确引导孩子的思维个性。不同的问题是孩子跳动的思想火花,蕴含着孩子思维脉搏的跳动。及时、恰当地处理这些个性迥异的问题,有助于孩子潜能的开发及思维个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