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唐诗篇(13)
- 唐宋诗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 盛庆斌编著
- 4994字
- 2016-02-23 14:22:24
[2]楚狂:《论语》:“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故称凤歌。《高士传》:“陆通,字接舆,楚人也,时谓‘楚狂’。楚王遣使者往聘,通变名易姓游诸名山,俗传以为仙去。”绿玉杖:神仙所用之杖。黄鹤楼:在江夏(黄鹤楼在湖北武昌府黄鹤矾)上。李白流放回来后先至江夏,后来庐山。[3]五岳:即东岳泰山,在山东泰安府;西岳华山,在陕西华阴县;南岳衡山,在湖广衡州府;北岳恒山,在山西浑源州;中岳嵩山,在河南登封县。《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4]南斗:即斗宿星。古代天文学认为庐山所在一带地方属于南斗的分野。屏风九叠:形容山峰重叠,状如屏风。[5]金阙二峰:《述异记》:“庐山西南有石门山,状若双阙。”二峰,即香炉峰、双剑峰。三石梁:《庐山记事》:“三叠泉在九叠屏之左,水势三折而下,如银河之挂石梁。”[6]香炉瀑布:《庐山记》:“东南有香炉峰,游气笼其上,氲氤若香烟。又南北有瀑布十余处,香炉峰与双剑峰在瀑布之旁,水源在山顶,人未有穷其源者。西为康王谷之水帘,东为开无禅院之瀑布。”[7]吴天:庐山一带地方春秋时属于吴国,故云。[8]九道:古代地志说,长江流到浔阳(九江)境内,分为九道。[9]谢公:指刘宋谢灵运。曾游庐山,有《登庐山绝顶望诸峤》诗。[10]还丹:道家炼丹,烧丹成水银,积久又还水银成丹,故日还丹。以为吃了可以成仙。琴心三叠:道家修炼的术语,意思是修身养性,达到心神宁静的境界。[11]玉京:道家说大神元始天尊在天中心之上,居玉京山。[12]卢敖:《淮南子》载:卢敖游于北海,见一方士,笑卢敖所见不广。卢敖欲与之同游,士人笑着答道:“我和汗漫已有约会在九垓之上,我不可以久留。”说完纵身跳入云中。“汗漫”,不可知的事物。九垓(gai),九天之外。高诱注:“卢敖,燕人。秦始皇召以为博士,使求神仙,亡而不返。”这里反用其意,以卢敖比卢侍御,说自己愿意接卢侍御共游太空。太清:指天空,即高处。道教以玉清、上清、太清为三天。
【鉴赏】这首诗分为四层。首六句为第一层,诗人写道,我原来是楚国的狂人,高唱着凤歌讥笑孔丘。早上,我手拿神仙的绿玉杖辞别了黄鹤楼,我平生最大爱好就是遨游名山。为寻找神仙我不辞遥远遍访了五岳大山。在这里,诗人以楚国狂人自比,表现出对政治的淡漠,透露了希望寻仙访道的隐逸之心。李白原本很有政治抱负,但因理想不能实现,只能转而游名山寻仙访道。“庐山”八句为第二层,详细描写了庐山的的雄奇风光。庐山高耸入云,几乎与天上的南斗星靠近。山的形状就好像屏风,在云霞之中展开。山影、湖光相互映衬,绮丽俊秀。在这里,既有香炉峰和双剑峰对峙,也有三叠泉的瀑布三折而下,恰似银河倒挂飞流,与香炉峰的瀑布遥遥相望。“登高”八句为第三层,诗人描写登上庐山俯瞰茫茫长江水浩浩荡荡流向远方。望万里黄云起伏,江水两岸的景色不断的变幻。长江的九条支流,翻滚着巨浪。诗人不觉心怀舒畅。“早服”以下六句为第四层,诗人想象着自己能早日吞服仙丹,修炼成仙,到达向往已久的自由仙界。他向远处看去,仿佛看见仙人们正驾驭着彩云,手捧芙蓉到玉京山去拜天尊。于是想邀卢侍卿同游。
梦游天姥吟留别[1]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2]。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3]。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4]。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5]。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6]。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7]。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8]。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9]。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10]。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11]。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12]。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13]。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14]。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15]。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16]。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17]。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18]。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19]。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20]!
【注释】[1]天姥:山名,在浙江新昌东。《一统志》:“天姥峰,在台州天台县西北,与天台山相对。其峰孤峭,下临嵊县,仰望如在天表。”[2]海客:航海者。瀛洲:瀛(Yǐng),传说海中三神山之一。《十洲记》:“瀛洲在东海中,地方四千里。”信:确实。[3]越:指今浙江一带。明灭:时亮时暗。[4]赤城:山名,在浙江天台县北。[5]天台:山名,在浙江天台北,与天姥相对。
[6]镜湖:在今浙江绍兴。《述异记》:“越州(今绍兴)镜湖,世传轩辕铸镜湖边,因得名。”[7]剡溪:在浙江嵊县南。[8]谢公:南朝谢灵运。他往游天姥曾投宿剡溪。[9]谢公屐:谢灵运为登山特制的木屐。《南史》:“谢灵运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岩障数十重,莫不备尽登蹑。尝着木屐,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则去其后齿。”青云梯:比喻高峻的上山石级。谢灵运《登石门最高顶》诗:“惜无同怀客,共登青云梯。”[10]天鸡:传说桃都山有树名桃都,上有天鸡,日出时则鸣,天下鸡跟随啼鸣。《天中记》:“桃都山有大树日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11]路不定:指山路变化多端。[12]殷:震动。粟:战栗,恐惧。层巅:层叠的山峰。[13]澹澹(dàn):平静貌。
[14]列缺霹雳:扬雄《羽猎赋》:“霹雳列缺,吐火施鞭。”应劭注:“霹雳,雷也。列缺,天隙雷光也。”《通雅》:“列缺,电光也。阳气从云决裂而出,故曰‘列缺’。”洞天:传说中神仙居住的洞府。訇(hōng):巨大的响声。
[15]青冥:冥(míng),天空。金银台:传说中神仙所居,以金银装饰的楼台。郭璞诗:“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
[16]云之君:云神。此泛指神仙。[17]回:运转,驾驭。如麻:形容多。[18]向来:刚才。[19]君:李白作此诗时准备由东鲁下吴越。此君指东鲁友人。白鹿:古人常指仙人、隐士的坐骑。[20]摧眉折腰:低眉弯腰。意为奴颜婢膝。
【鉴赏】诗的前四句为第一层,诗人以来往于海上的人谈起仙人居住的瀛洲作为开篇,引出天姥山。同时描写了天姥的气势磅礴、山高耸入云,直冲天外。山势之高峻超过五岳,盖过了赤城山。天台山即使高四万八千丈,对着天姥山的时候也好像要倾斜拜倒一样。诗人想梦着游历吴越,一天夜里,真的飞渡了明月映照下的镜湖进入真正的梦游。诗的五至十七句为第二层,具体描写了梦游天姥山的情况:镜湖的柔美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把我送到了剡溪。当年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那里碧波荡漾,猿猴清啼。我穿上了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着像青云梯一样险峻的石梯。在半山腰上,我就看见了海上的日出,这时空中传来天鸡的叫声。在盘旋蜿蜒的山路上,我正倚着石欣赏艳丽的野花,忽然间天色昏暗下来,接着虎啸龙吟,茂密的森林和层层的山峰都为之战栗。云层黑沉沉的,要下雨的样子,水波浮动生起了烟雾。伴随着电光闪烁和雷声轰鸣,山峰就好像要崩塌似的。这个时候,神仙洞府的石门訇然一声从中间裂开。虽然天色昏暗看,让我不到洞底,但却有日月照耀着金银台。老虎弹琴,鸾凤拉车,身穿用彩虹做的衣裳的神仙们,以风为马,列着队纷纷从云中下来……诗的最后六句写诗人睡醒之后,顿时感觉万事都像梦里的烟霞,所以就更加不愿屈事权贵,而是渴望寻仙学道。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1]。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2]。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注释】[1]吴姬:吴地女子。这里指酒店中的侍女。压酒:用米酿酒,将熟时将酒汁压出。[2]金陵:今江苏南京。子弟:年轻人。欲行不行:要走的人(诗人自己)和不走的人(金陵子弟)。尽觞:喝干杯中酒。曹植诗:别易会难,当各尽觞。觞(shāng),古代喝酒用的器物。
【鉴赏】这是一首惜别诗。全诗开头,诗人首先描绘出一幅令人陶醉的春色图:春暖花开时节,诗人即将离开金陵。他独自坐在江南水村的一家小酒店里饮酒。飞扬的柳絮飘满了小酒店。这里诗人用“柳花”暗示当时是暮春,以“风吹柳花”进入店内的情景将“金陵酒肆”置于杨柳含烟、十里长堤的芳菲世界之中。第二句:酒店的侍女用新酒捧来劝客,酒香与随风吹来的百花的芳香融为一体,十分美妙。这两句诗写得十分欢畅,意象优美,展现了金陵的春天令人陶醉的场景。此情此景,诗人依依惜别的情绪,不觉的涌上心头。金陵的年轻朋友们都来为诗人送行,相送者殷勤的劝酒,不忍离别;告别者“欲行不行”,也表现出无限留恋。诗人用“各尽觞”三字,将双方的惜别之情化虚为实,体现在人物行动之中。风华正茂的诗人并没有仅仅沉溺于离别的感伤。他触景生情深情地写道,我想问问这东流的江水,我们之间的离情别意与它相比究竟谁短谁长呢?在这里,诗人既像在问送行的友人,又像在询问读者,这句更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自我表白。
送孟浩然之广陵[1]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1]之:去。
【鉴赏】诗的开头一、二句交待送别的时间和地点。
武汉在西,扬州在东,从武汉去扬州,自然是顺流东下,向西告别了黄鹤楼。第二句他向哪里去呢?去扬州。“烟花三月”用得非常妙。它不仅是指出了离别的季节,同时也表达了当时的心情。“烟花”描写了春天笼罩在蒙蒙雾气中的绮丽景色。江南的三月,一定是风光明媚,孟浩然将要去的又是繁花似锦的江南名都,怎么不令人心旷神怡呢。这两句表面上看起来只写了送别的人物、地点、时间和目的地。但同时可以清晰地感觉到诗人对扬州的无限神往。
后二句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和送别情景的描写巧妙地表达了依依惜别的情感。楼头话别之后,孟浩然已经登船启程了。诗人依旧伫立江边,目送友人乘船只远去,渐渐的消失于白云碧水之间。“孤帆远影”,本身就具有一丝孤独和苍凉的感觉。诗人凝望着天际江流,这时只有那一江汹涌的波涛,奔向碧空尽头,仿佛依依不舍的去追赶远行的朋友。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1]。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2]。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3]。
【注释】[1]郭:古时的城有内城、外城,内城称为“城”,外城称为“郭”。[2]蓬:蓬草,遇风则被连根吹起。鲍照《芜城赋》:“孤蓬自振,惊砂坐飞。”[3]兹:此。萧萧班马鸣:萧萧:马嘶叫声。《左传》:“有班马之声。”杜预注:“班,别也。”言主客之马,将分道而萧萧长鸣,亦若有离别之憾。
【鉴赏】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描写的是送别的环境:青山横亘在城墙的北边,河水在日光的照耀下环绕在城墙的东面。颔联点是说,我们就快要在这里分手了,你就要像孤飞的蓬草一样踏上前方万里征程。一“孤”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顾念之情很深。在这里,诗人对朋友飘泊生涯的关切,溢于言外。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友人孤寂旅途生活的顾念。颈联用“浮云”、“落日”生动地表达两人分手时彼此的心情:空中那飘浮不定的白云,仿佛你行踪不定的心绪,即将落山的太阳不忍沉没,也好像我对你的依恋之情。尾联诗人以马的悲鸣,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气氛:我们从此挥手告别,各奔前程了,我们骑的两匹马似乎也懂得我们的心情,不忍离别,而萧萧长鸣……马尚且不愿意分开,又何况人呢?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1]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2]。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3]。
【注释】[1]谢朓楼:南齐诗人谢脁作宣城太守时建,又称谢公楼、北楼,唐末改名叠嶂楼。校书叔云:李云曾为秘书省校书郎,唐人同姓者常相互攀连亲戚,李云当较李白长一辈,但不一定是近亲。[2]蓬莱:汉时称中央政府的著述藏书处东观为道家蓬莱山,唐人用以代指秘书省。建安骨:汉献帝建安时代的诗文慷慨多气,史称建安风骨。小谢:即谢朓,与其先辈谢灵运分称大、小谢。[3]散发弄扁舟:指避世隐居。《后汉书·袁闳传》:“党事将作,闳遂散发绝世。”散发:束发并以簪贯连于冠,散发就是发不整束,解冠归隐。扁舟:小船。越亡吴后,范蠡“乘扁舟浮于江湖”,后世就以弄扁舟喻避世隐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