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体现股神独特思维的青年时代(3)
- 巴菲特传(传记袖珍馆1)
- 金圣荣编著
- 3869字
- 2015-12-16 11:15:01
巴菲特只买了很少的课本,学校开设的那些课,他几乎在上大学以前就学得很好了。于是,他喜欢上了音乐,也有足够的时间来练嗓子。巴菲特很喜欢一个叫阿尔·乔森的歌手,没事总在宿舍练阿尔·乔森的歌,歌词里有一句:“妈妈,为了你的一个微笑,我愿意跋涉千里……”
查特觉得自己要疯了:就算他想学习,巴菲特不停地“妈妈”吵得他无法静心。巴菲特不想打扰室友,可是又改不了自己的幼稚。查特也没有办法了,他觉得自己跟一个生活方面很低能而又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住在一起。
后来,巴菲特在学校里学会了打桥牌,而且成了一个非常优秀的桥牌手。有一次,巴菲特用一个比喻来形容他对桥牌的热爱:“如果监狱里的一个房间已经有三个很优秀的桥牌手,我不介意自己也去坐牢。”巴菲特的牌友很多,如彼德·林奇、索罗斯和比尔·盖茨等,几乎美国金融界巨头都是巴菲特的牌友。
巴菲特不仅把桥牌当做游戏,还把它当做很有效的训练大脑的方法。巴菲特曾说过:“桥牌和股票有一定的相似性。它能够很好地训练你分析输赢概率的能力,而你得经常分析自己所处的形势。”
在大学里,巴菲特人缘比高中时要好得多。他是共和党人俱乐部的领导人,并且负责租用一头大象,以便能骑着它为共和党人的胜利游行,但后来因为政府的干预骑大象计划没有实现。后来巴菲特宣誓参加了一个名为阿尔法西格马联谊会的兄弟会,这个兄弟会的格言是:勇气、谦虚和热情。巴菲特并不缺谦虚和热情,但没有太大的勇气。兄弟会的宣誓仪式把巴菲特弄得很窘。为了证明自己的勇气,每个兄弟会成员都要做一件事情:去一个很大的名叫沃纳梅克的百货店买特大号的女式内衣。巴菲特从来没有去过这个地方,他在柜台前徘徊很久都没有勇气向售货员询问,他的脸窘得通红,并不断地搓着手,而服务小姐看到他窘迫的样子都趴在柜台后窃笑。
巴菲特的伙伴渐渐多起来了,查尔斯·彼德包容巴菲特的缺点,他们成了好朋友;哈里·贝雅是班上成绩能和巴菲特媲美的人,但他很快发现自己要比巴菲特多花很多时间才能取得同样的成绩,他也很快成了巴菲特的朋友;哈里·贝雅的室友杰里·奥兰斯很快被巴菲特的投资天赋吸引,他们后来成了亲密的朋友,巴菲特还称他为“可爱的怪兽”。
成为大学生的巴菲特对恋爱还是一无所知,也从来没有和异性正式约会过。于是,丹利的女朋友诺马尔曾将妹妹宾利介绍给巴菲特,他约了宾利。那时候正是盛夏,诺马尔的妹妹也特别美,她和姐姐一样有着姣好的面庞和柔顺的头发。凉爽的夜风送来阵阵清爽,巴菲特有点陶醉于这样的美景中。他带着宾利去听一场音乐会,他想尽量使自己看起来开朗、活泼,好打动这个美人的芳心。可是,巴菲特根本不知道如何取悦女生,也不知道怎样讨一个女孩子的欢心。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巴菲特总喜欢做一些脑筋急转弯或者数字游戏。那些游戏也许丹利会很感兴趣,但完全不适合跟女生约会做。浪漫被巴菲特的游戏给破坏掉了。当巴菲特鼓足勇气红着脸邀请宾利去度假的时候,她婉言拒绝了。
巴菲特在沃顿的生涯中,更多时间是泡在费城的股票交易所里。巴菲特在交易所里追踪股票行情,研究股票走势。这时他只是一个分析者,而不是一个真正的投资者,因为巴菲特没有找到真正的投资之门。虽然他能绘制股票走势图,但他没有一个系统的框架。巴菲特慢慢地对学校产生了不满情绪,他并不认为在这个大家都觉得很优秀的学院学到了什么东西。学校里的每个教授都有一套完美的投资理论,但都是空头理论,在实际经验方面却没有建树。因此巴菲特觉得学校里的教授给不了他答案。他说:“我追求的是实践投资,对于那些完美的理论,我并不缺少。”这是事实,巴菲特读了大量的商业著作,他的理论修养甚至不比他的教授低。每当他回到奥马哈,都会有朋友让他努力学习,但巴菲特都会这样回答他们:“我只要在考试前一个晚上复习几小时,准能拿到A。”
巴菲特说的是事实,尽管他把时间都花在了股票或者打鼓唱歌上,但成绩很好。在会计课的考试上,导师还没有把200份试卷发完,巴菲特就做完交卷了。
巴菲特认为在这里继续待下去只是浪费时间而已。于是,刚读完大学一年级,巴菲特就想退学了,在父亲霍华德的一再坚持下他又读了一年。实际上,他认为自己第二年也没有任何收获。正好当时霍华德在大选中失败,除了巴菲特外全家人都回到了奥马哈,于是巴菲特强烈要求转学。后来霍华德考虑到儿子心态和实际情况的变化,同意巴菲特转学的要求。
4.被哈佛拒收的沮丧与选择哥伦比亚大学的胜利
1949年,巴菲特转到了内布拉斯加大学的林肯商业管理学院。巴菲特曾这样说过:“沃顿令人厌倦,但内布拉斯加却让人留恋。”巴菲特的父母就是在内布拉斯加认识并相爱的,因此这让他非常有亲切感。回到故乡后,巴菲特的心情好了很多,他又可以像以前一样穿梭在大街小巷开始他的事业。这时巴菲特也开始和女性朋友正式约会。经过这么多投资经历,巴菲特成熟了很多,他不再是以前那个和异性说话会脸红的青涩小男生了。
实际上,巴菲特在林肯商业管理学院也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学生,他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投资赚钱上。对于那些空泛的理论,巴菲特只要花上一点时间,就可以得到A成绩。积累了一定资本而且很有商业头脑的巴菲特想着怎么赚钱。后来经过考虑,巴菲特又做起了送报纸的生意,但他不再是以前那个送报的报童了。他应聘当了《林肯》营业部主任,负责《林肯》报纸在六个农村的投递工作,巴菲特聘了50个报童来做这些事情,而他自己则开着一辆破旧的福特车,监督报童的工作。此外,巴菲特还挤出时间去当店员,他曾在一个彭尼连锁店工作,也卖过男士衬衫。虽然薪水特别低,但巴菲特却能认真对待每一份工作。而且在这上班的期间,他还掌握了企业运营的第一手资料。
后来,巴菲特又售起了高尔夫球,他还邀请沃顿的杰里·奥兰斯成为他的代理商。他诚恳的态度以及非凡的商业头脑让奥兰斯很快加入进来。巴菲特还承诺出现任何质量问题,损失都由他来承担。最终,巴菲特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赚了1200美元,当然奥兰斯也获得了不小的收益。这时巴菲特的个人资产已经达到了9800美元。
当时姐姐多丽丝已经和杜鲁门·伍德订婚,巴菲特和这个准姐夫合租了一套房子。这段时间,巴菲特的生活很有规律,早上去杂志社上班,晚上回家,读读报纸,然后两个人去固定的小饭馆吃些简单的晚饭。1950年夏天,巴菲特只用了一年的时间把14门课程都完成了,并且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他的学位证书。
毕业后不久,巴菲特就向哈佛大学商学院提出了入学申请。巴菲特认为自己成绩优异,在股票方面有超群的才能,是一个十分优秀的人才,完全有资格上哈佛大学,似乎哈佛也没有拒绝的理由。在接到哈佛大学的面试通知后,19岁的巴菲特来到了哈佛大学的所在地——芝加哥。
与哈佛面试官的交谈持续了十分钟,但这十分钟决定了结果。他打算把自己对股票的渊博知识尽量在面试时发挥出来。哈佛大学的代表不敢相信巴菲特是自己申请上哈佛的,他毫不掩饰地说巴菲特看起来只有16岁左右,而且只有12岁少年的体重,并建议他再等几年,也许会有更好的机会。
面试结束后,巴菲特进入哈佛的计划泡汤了。巴菲特在写给沃顿同学奥兰斯的信中说道:“哈佛的人非常狂妄,他们以我太小为由拒绝了我。”
哈佛梦碎给巴菲特带来很大的打击,霍华德也很失望,他满心希望巴菲特能拿到哈佛的录取通知书,因为在这样一个优异的学府深造对儿子来说无疑有深远的意义。但他并没有责怪巴菲特,而是鼓励他继续努力,进入其他优秀的学院继续深造。
巴菲特马上研究其他的学校,以便攻读研究生。在翻看哥伦比亚大学的介绍手册的时候,巴菲特看到两个名字:格雷厄姆和多德。介绍手册上说格雷厄姆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格雷厄姆是金融系的教授;而多德是金融系的系主任,也是商学院的副院长。在金融界,这两个名字可谓如雷贯耳,他们都是大师级别的人物。1934年,这两个人合著了《证券分析》,在金融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1949年,格雷厄姆又出了一本《聪明的投资者》,当时巴菲特刚读完格雷厄姆的著作《聪明的投资者》,并且认为这是他读过投资方面最好的书。
哥伦比亚大学手册上这样写道:没有任何一所学校能像这里一样提供这么多直接熟悉商业行为的机会。在这里,学生们有很多机会和很多美国商界著名的领袖人物零距离接触,他们会为学生举行很多研讨会或者讲座。这些甚至连哈佛都做不到。
巴菲特决定马上申请进入哥伦比亚大学读研究生。他写申请书的时候已经是8月份,还有一个月就要开学了。巴菲特给负责招生的商学院副院长多德写信,最后写道:“我写这封信的时候离开学只有一个月了,而实际上我早该这样做了。大学手册告诉我您和格雷厄姆都是在贵校教授金融学,我认为你们是在山顶的最高点,微笑着俯视着我们这些人。如果我能有机会被录取,并幸运地让你们带着看金融界的风景,我会非常高兴。”
这份申请书最后顺利到了戴维·多德手上,这位主管招生的商学院副院长对这位学生产生了兴趣,他和格雷厄姆最看重的是学生是否有投资和商业方面的兴趣,而不是学生情感是否成熟。巴菲特真的很幸运,他甚至没有经过学校的面试,就被录取了。
在一定程度上,巴菲特是带着哈佛给他带来的挫败感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的,但当他真正进入这所大学后,却感到非常庆幸,并且感激上帝的安排——或许这里比哈佛还要好。塞翁失马安知非福,这一次误打误撞让巴菲特在这里碰到了影响他一生的导师——格雷厄姆。
当巴菲特再一次给奥兰斯写信的时候,他语气变得热情洋溢了。他写道:“朋友,我真庆幸没有被哈佛录取而是来了哥伦比亚大学,这是一所十分优秀的学院。我有幸成为了学院里很有才能的教授——多德以及格雷厄姆的学生。他们教给了我很多知识,让我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