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用积极心态解读生活:知足者常乐(1)
- 富兰克林自传(传记袖珍馆5)
- (美)富兰克林
- 4990字
- 2016-02-17 14:51:43
1.男人除职业选择外,婚姻是一辈子最大的选择
我的人生中有那么几次大错,其中最令我懊悔的就是离开黛博勒·里德小姐,前往伦敦。当我再次回到费城的时候,她已经嫁给了别人,我曾经以为我和她之间不会再有任何可能了,但是感谢上帝,我们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
当我和梅莱迪斯的印刷厂开张后,我也谈了一次不成功的恋爱,恋爱的对象是我房客亲戚的女儿。可能他们看我是一个诚实、上进的小伙子,于是经常找机会让我和他们亲戚的女儿见面,到后来我对她也产生了好感,因为她实在是太可爱了。
我和她的感情逐渐加深,到了后来是时候谈婚论嫁了,我向女方家庭提出了一个听起来“非常过分”的请求,当时我的债款还有一部分没有还清,我希望他们能帮我分担一部分,这会让我的事业更顺利,同时也能让我和他们的女儿将来的生活更加稳定。可是,女方的家长听说印刷厂并不是很赚钱,而且凯梅尔在当时的破产也引起了他们的恐慌,他们断定我并非是好女婿的合适人选,所以这桩婚事最后不了了之了。
也许是这次经历唤起了我对婚姻的渴望,从此之后寻找结婚伴侣就成了我的一大重要任务,但是几次相亲之后,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不是女方不合我心意,就是女方家长嫌弃我是个背着债务的“负翁”。
这时候我和初恋女友黛博勒·里德小姐重新恢复了联系,作为里德家的邻居,她的父亲经常请我过去吃饭,我也尽量为他们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里德小姐经历过那次失败的婚姻后,常常闷闷不乐,或者是无精打采,并且不愿意与他人来往,看到她如此的痛苦,我的内心感到深深的自责。我有理由相信,是我去伦敦的“变心”和堕落,才令曾经开朗的里德小姐成为如今的模样。为了弥补我所犯下的过错,我总是想尽办法的逗她开心。
经过一段时间,在我的陪伴之下,里德小姐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笑容,我和里德小姐也重新找回了当初的感觉。此时,我不想再失去她,于是提出要和她结婚。只不过,我们要结婚还有很大的困难,一方面是由于里德小姐的前夫并没有和她正式办理离婚手续,也就是说里德小姐当时还是法律意义上的有夫之妇;另一方面,里德小姐的前夫欠了许多钱,这些债务可能会转移到里德小姐身上。
我想如果这一次我再放手,可能会抱憾终身,于是决定冒险和里德小姐结婚。1730年9月1日,我和里德小姐终于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让人意外的是,中间没有发生任何我们所预想之中的麻烦事。
结婚后里德小姐对我很好,她是位温柔贤惠、不可多得的好妻子,我还记得她总是在我工作的时候为我冲一杯茶,或者是当我趴在书桌上睡着时为我披上大衣,我们在一起很幸福,遇到困难时我们也总是互相安慰体贴。我不明白有些夫妻为何会争吵,因为我和我的妻子从未争吵过,我们总是互相体谅对方,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1731年,我和妻子生下了第一个孩子,那是个健康活泼的男孩,我给他取名为威廉。两年后,妻子又为我生下了第二个男孩,取名叫福尔吉尔,令我伤心的是在1736年11月21日,福尔吉尔因天花而夭折。同样是在多灾多难的1736年,我因为工作回到家乡波士顿,我的哥哥詹姆士此时已经病入膏肓。这时候我们之间多年的恩怨也早已烟消云散,对我取得的成就他感到由衷的自豪,在分别的时候,詹姆士托付我在他死后照顾他的妻子和儿子。
1740年,我的哥哥詹姆士去世了,我将哥哥的唯一儿子带到费城,收为自己的徒弟。虽然我以前做哥哥的学徒时,饱受哥哥的苛责,但我对待侄子却是爱护有加,我希望他能成才。我先是把侄子送到了费城的一家学校去念书,闲暇时让他在印刷厂帮忙,除此之外,我还将自己的许多人生感悟传授给侄子,引导他健康成长。就这样,我和妻子、儿子还有侄子一家人过着平凡但又幸福的生活。
2.关于我的人生准则
我的父母都是虔诚的基督教信徒,小时候,我的家里有许多宗教书籍,当时我对宗教的看法并不深刻,我只当作是一种每日必需的修行罢了。之后,我接触了自然科学,这让我重新审视了一遍宗教和信仰。
我发现,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就是真实、诚恳和廉洁,这能让人幸福。至于《圣经》中宣传的仁爱,我也并不反对,也不赞同,可以说其本身并不重要。我认为,《圣经》或者是其他宗教的典籍本身并不是百分之百正确的准则,不能因为它们禁止某些活动,就认为这些活动是邪恶的,或者因为它们赞许某些活动,就觉得这些活动是好的。
当然,这样的怀疑曾让我误入歧途,还好,我凭借自己的准则,没有走太远就回到正轨上了。这时,我心里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希望能建立一个完美的计划,让我达到完美品德中要求的境界。当然,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过对过去错误的总结并且加以改正,一个人的品德就能无限接近“完美”。
起初我认为这并不难,因为我坚信自己心里清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并且在犯错误的时候能够及时提醒自己。可是,真正实施计划的时候,我才知道这有多么的困难,因为缺点和优点总是共存的。每当我集中精神克服一个缺点时,另一个缺点就会明显起来,特别是那些已经形成的习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开始改变自己的做法,不再奢望自己能够直接达到完美,而是一点点培养好的习惯,慢慢改正坏的习惯。
为此,我结合自己阅读的大量书籍进行了一番全面的思考,最后为自己制订了一份计划,里面包括我所要培养的所有美德。这些条目如下:
一、节制。食不过饱;饮酒不醉。
二、沉默寡言。言必于人于己有益;避免无益的聊天。
三、生活秩序。每一样东西应有一定的安放的地方;每件日常事务当有一定的时间。
四、决心。当做必做;决心要做的事应坚持不懈。
五、俭朴。用钱必须于人或于己有益,换言之,切忌浪费。
六、勤勉。不浪费时间;每时每刻做些有用的事,戒掉一切不必要的行动。
七、诚恳。不欺骗人;思想要纯洁公正;说话也要如此。
八、公正。不做不利于人的事,不要忘记履行对人有益而又是你应尽的义务。
九、中庸适度。避免极端;人若给你应得的处罚,你当容忍之。
十、清洁。身体、衣服和住所力求清洁。
十一、镇静。勿因小事或普通的不可避免的事故而惊慌失措。
十二、贞节。除了为了健康或生育后代起见,不常举行房事,切忌房事过度,伤害身体或损害你自己和他人的安宁或名誉。
十三、谦虚。仿效耶稣和苏格拉底。
我认为培养美德就如同清理花坛。美德是花坛里的花朵,而缺点是花坛里的杂草。现在我有13个花坛,想一天完成是不可能的,这超过了我的能力。但是,先清理干净一个花坛,然后再清理另外一个花坛,这样,所有的花坛就都会被清理干净。同时清理完一个花坛后,也会获得一些经验和成就感,清理下一个花坛就更加轻松了。
在我制订的这份计划中,各种美德的先后顺序也是有讲究的。节制放在第一位,是因为节制可以让我保持头脑清醒,这样有利于培养其他的美德。至于沉默寡言放在第二位,是因为我觉得,交谈中用耳朵比用嘴能获取更多的知识。另外,当时我有一些坏习惯,就是喋喋不休、爱说俏皮话,这样的习惯用在写作上,固然能够写出幽默风趣的文章,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却难免会让我结交到那些轻浮浪荡之人。
对于我来说,谦虚也是很有意义的。为了避免自己表现得过于骄傲,我给自己规定,在谈话的时候不用肯定词语,比如“一定的”、“必须的”等,而是改用“我想”、“我猜想”等。如果有人发表了和自己背道而驰的观点,我也不会像以前一样直接地去反驳对方的主张,而是在指出对方的观点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成立的同时再去表达自己的一些不同看法。
虽然刚开始的时候,这种讲话方式让我很不习惯,甚至是有些难以忍受,但是久而久之,我就发现了这样的谈话方式带来的好处。由于我的表达方式变得比以前更加温和了,所以在我发表意见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被我的演讲所打动,这为我将来四处演说打下了基础。
为了完成美德培养计划,我每天都对自己进行检查,我专门做了一个小册子,里面有一个表格,横列是日期,竖列是美德。每当一天结束的时候,我会看着小册子,在自己没有遵守的美德上点一个小黑点,代表自己的过失。
因为节制被我放在了第一位,所以第一个星期我特别注重节制这一栏的小黑点,对节制这一栏所犯下的错误及时加以改正,而其他栏的过错则先记下。第一个星期结束后,我在节制这一栏上已经没有小黑点了,这样我就可以注重下一个美德了。等第二个星期过去后,前两栏已经没有黑点了,于是我就又开始了第三项美德的培养。
伴随着自我修养计划的不断深入,我最终发现,虽然自己的许多缺点都已经被改正,同时也培养出了许多好的习惯,但是总有一些缺点是难以彻底改掉的。
就拿“生活秩序”中把物品归放整齐来说,我做的就很痛苦,因为在我看来,东西不用归放整齐,我还年轻,记忆力很好,不可能会忘记东西放在哪里。我花了很多心血来改正这个缺点,但进度十分缓慢,而且常常再次犯错。有时候我在想,是否放弃这样的计划,让自己过得更舒服些。
但是,改正缺点就好比打磨一把满是锈斑的斧子,本来打磨斧子就是一件很费时的事情。有些人无法等待,打磨到一定程度就停止了。虽然说斧子上没有明显的锈斑,但上面还是有一些小锈斑没有清除,这些人会安慰自己:我就是想要一个有斑点的斧子。而且他们还会对那些一心想要一把完美斧子的人肆意嘲笑。我自然不想成为这样自欺欺人的人,所以在自我磨炼上我一直不敢松懈。
在培养美德的过程中,我用了一年的时间完成了我的培养计划的第一轮的循环,之后需要几年才能再完成一个循环。不是因为我的德行越变越坏,而是后来我实在太忙,以至于根本没有时间来执行这个计划。虽然最后我逐渐放弃了这个计划,但这个小册子一直装在我的口袋里,我会时不时地拿出来看看并提醒自己。
尽管我没有坚持下去,之后依旧犯了大大小小的错误,但有些习惯的养成,对我来说是受益终身的。当我年老的时候,记忆力减退,但是我早已养成了把东西归类的习惯,这对我的晚年生活有很大帮助。
3.建一支救火队锻炼了我的组织能力,培养了我的公益心
火在给人类带来温暖、光明的同时,也时常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为了对付火灾,救火队便应运而生了。美洲地区本来没有像样的救火队,自从费城组建了第一支后,各州才逐渐成立自己的救火队,挽救了人民的财产和安全。
我记得那是1735年,在一次共读社聚会上,有人提出了有关消防的辩论题目,我们对如何防火展开了激烈的辩论。随后,我以论文的形式写了《论保护城市不受火灾》一文,刊登在了自己的《宾夕法尼亚报》上,文章中写了人们时常疏忽的火灾隐患以及火灾的过程和防火指南。
我没有想到,这篇报道一经发表,立刻在费城引起热议,人们纷纷对火灾感到担忧。为了在发生火灾的时候,能够迅速扑灭大火,拯救公众财产和生命,费城人萌生了组建一支救火队的想法。我得知后,也对这件有利于公众利益的事情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为了组建救火队,我在自己的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广告,招募自愿参加救火队的人。很快,就有好几十人慕名参加。经过筛选,我最后选择了30个人,并且和他们签订了一份合同。就这样,费城的第一支救火队便正式组建了。根据合同内容,每一个队员都必须经常保有一定量的水桶,用来救火之用。此外救火队员还要随时准备足够的袋子和筐,这些东西则是用来在火灾发生时抢救居民财产的。另外,只要发生火灾,所有的队员都要去现场组织救援。
为了加强救火队的业务能力,我模仿共读社的形式,每月都组织一次消防员之间的交流活动,活动中他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防火意见,交流火灾时如何保护自己、如何更有效地扑灭大火。为了防止有些家伙偷懒不参加救火队的聚会,我还制定了一条规定:如果有人缺席,便要支付小额的罚款,用于购买灭火器材。这样的活动不仅普及了消防知识,对新加入进来的消防员,也能起到传授经验的作用。
事实证明,救火队的“战果”十分辉煌。自从这支拿着水桶、编织袋略微显得有些“滑稽”的救火队成立后,费城出现的火灾大都被很快扑灭,而且没有人因为火灾而受伤,这使得救火队的影响力大大增加。于是,更多的人希望能参加救火队,特别是那些有自己房产的人。
为了保护更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建议那些想要加入救火队的人,建立独立的队伍,同时为了方便管理,我为那些新建立的救火队划分了各自的区域,这样既减轻了救火队员们的工作量,同时又大大加快了救火队的反应速度。从此之后,不管费城哪个区域发生火灾,救火队都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到,费城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得到了更有力的保障。
组建救火队对我意义很大,尽管我没有亲身经历过火灾,但经过此事后,我对公众事业更加关心,不久之后我又主持改善了费城的巡夜制度,这给费城人带来一个更为安全的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