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不宠不娇教女孩,盲目“富养”不靠谱(3)

溺爱虽然看似自我牺牲,其实是懒惰的爱。溺爱是陷阱,实际上,溺爱孩子的父母只是在满足自己的需要,但它却披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外衣,变得好像不可指责。其实,真爱女儿,不必以她的要求为核心,在女儿不同的发展阶段给予她不同方式的爱才是父母应该做的。

被溺爱包围的女孩背后隐藏着几个常见的恶果:

1.容易伤害他人

在溺爱环境中长大的女孩会发现,一旦离开了父母自己什么都不是,所以她们会出现严重的自卑心理。但是她们自大惯了,不能接受这种自卑,所以会把自卑转移到其他人身上,开始变本加厉地伤害别人。

2.依赖性强

在溺爱环境中长大的女孩不能接受独立,一定要通过其他人对自己的在乎,才能觉得自己有价值。她们先是依赖父母,长大后开始依赖配偶或子女,这样的女孩是不会幸福的,因为她们只知道提出要求,让别人关注自己,却对别人的感受视而不见。

3.自私、任性

溺爱让女孩养成了自私自利的自我中心主义,这导致她们严重缺乏同情心。她们习惯了愿望马上被满足,没有学会愿望的满足需要时间,而且得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我要,我马上就要”成了她们的习惯。

4.心理健康被破坏

溺爱对女孩的心理健康危害很大,一方面容易使女孩形成固执、骄傲、乖张的性格,缺乏抗挫折的能力;另一方面限制了女孩的独立意识,压抑了女孩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过度地保护女孩,时间长了,女孩感觉什么事情都不需要自己去做,在她们的意识中,父母会为她们做好一切。

于是,女孩的依赖心理就滋长了,她们便不再主动去做事情,也不再想去探索世界。

通常骄傲、势利的女孩都成长在溺爱的环境中,她们从小就认为每个人都应该顺从自己的意志,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大发脾气,不懂得体谅他人,这都是无条件、无原则的爱衍生出的问题。父母用无条件、无原则的爱为女儿铺好要走的路,使女儿逐渐丧失了自己开路的能力,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她们往往会垂头丧气,无法承受一点小小的挫折。

上面故事中提到的小琳的父母真的很爱女儿,所以他们才会在半夜不辞辛苦地四处忙碌,只为了寻找一根让女儿不再哭闹的棒棒糖。没有原则和条件的爱,只会爱得越多,给孩子的伤害越大。如果父母再任由小琳这样下去,最终也会不可避免地培养出一个只会伤他们心的孩子。

所以,当女孩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是做错事情的时候,要诱导她们懂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不要随意迁就女儿。

让你的小公主站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说:“假若孩子在实际生活中确认,他的任性要求都能被满足,他的不听话并未招致任何不愉快的后果,那么就渐渐地习惯于顽皮、任性、捣乱、不听话,之后就慢慢地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作为父母应该认识到,溺爱和放纵只会毁了女孩的前程,人生路上不会一直有父母的呵护,摔跤往往会让女孩在今后的路上经得起挫折。父母应该清楚溺爱孩子的利害关系,不仅要让女孩从小在优良的环境中被培养长大,父母更要以科学的爱让女孩在父母的真爱下健康成长。

对于让孩子自己做事的问题,许多父母都会说:“让他们做事只会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也有的说:“我疼都来不及,哪还忍心让孩子做事?”所以现在许多三四岁的孩子还需要父母喂饭,还不会穿衣服;五六岁的孩子还不会做任何家务,不知道要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父母的包办代替,不仅会培养出没有生活能力的孩子,同时也会让孩子看不清自己,因为他们什么都不需要做,也体会不到成功和失败的滋味,他们的人生只有要求和被满足,这样的孩子从来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因为忙于事业,李先生一直到40岁才要孩子,这个“来之不易”的女儿当然备受全家人的宠爱。

李先生的妻子说:“每次出门,我们都怕她磕着碰着,一家人轮流抱着她走路;每次吃饭的时候,怕她难消化,虽然她都两岁多了,可我们还是会把饭菜打成泥糊,再喂她吃……”李先生的理论也是:就这么一个女儿,不宠她宠谁?

然而,夫妻二人不可能都不上班,女儿要上托儿所,问题就来了,因为女儿只能吃流食,而托儿所的其他孩子有的都会自己吃饭了。这让宠爱女儿的李先生夫妇很为难。

独立性是主观能动性的体现,是人的本能。如果家长处处包办,可能会泯灭孩子的独立性,甚至会影响其生理功能和心理的正常发育,将来可能很难适应社会。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的确需要靠妈妈来获得氧气和营养;可是孩子一出生,在生理上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需要自己呼吸、自己吃饭。李先生一家人就是对女儿保护过头了,才使得她没有同龄孩子应该有的能力。

孩子本来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他们不怕黑、不怕水、不怕摔跤、不怕病痛,如果没有父母在,有些孩子即使摔跤以后也是不声不响地爬起来继续玩。

可是为什么有的孩子什么都怕,什么都不会做呢?其实,这往往是父母的娇惯造成的,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被打下依赖的烙印了。所以女孩过于依赖父母,大多数和父母的过分溺爱分不开。

其实,父母的溺爱只会扼杀女孩的创造力,过度的保护会让女孩的能力丧失,进而只能依赖父母。开始的时候,女孩最原始的愿望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需求,所以在她还不会讲话的时候,就会用表情和声音传达出她的兴趣,这种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是产生成功欲望的一种动力,而父母过多地干预、过分地保护,慢慢地扼杀了女孩认识世界的积极性,让女孩懒于去实践、去追求,因为一切只要跟父母撒撒娇就可以轻松实现。

可是女孩迟早要面对社会,一个没有独立意识,只有霸道和乖张性格的女孩如何能不碰壁?这个结果恰恰和父母溺爱的初衷相悖了。父母本想给女孩最如意的生活,结果反倒为她的成长生涯徒增麻烦,所以,父母是不是应该考虑适当地放手,让你的女儿积极、健康地成长呢?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说过:“一个健全的孩子,一生之中总有一个时期会热烈地盼望前往某个不知名的地方,去挖掘埋藏已久的宝物。”家长就让孩子自己去探宝吧,适当地指引就好。

另外,有些女孩很任性,做什么事情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而许多父母怕女孩受委屈,什么事都为她包办,什么事情都由着她的性子来,父母没有给女孩正确的引导,才导致她的行为和性格出现偏差。事实上,女孩小毛病的形成和父母的教育态度以及方法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要让女孩克服小毛病还需要父母从教育方法上入手,改变错误的教育态度和观念。女孩的小毛病其实就是家庭培养出来的,现在许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因此女孩被当成了掌上明珠。有些父母为了女孩费尽心血,什么事情都帮她们包办了,她们有什么需求也随时满足。

然而父母忘了女孩的要求在一次次地被满足之后,就开始有以自己为中心的想法,这就是她们毛病形成的根源。

我们不能陪伴孩子一生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宝贝,有些父母因为觉得女孩娇柔,所以对她们更是倍加“照顾”,总是为女孩考虑得过于周到,在五六岁时就把女孩十几岁的事情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的。父母这样做是出于对女孩的爱,但这样会让女孩失去体验人生的机会。

孩子开始时总是想尝试做所有事情,只是父母的不允许让他们少了尝试的念头。孩子尝试的念头其实常常是对父母自身勇气的一种考验,如果家长仅仅出于为孩子的安危着想,而牺牲他们自由锻炼的机会,是不是有些得不偿失呢?从根本上讲,这种过度保护,其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孩子需要成长的空间,在那里他们可以实践自己的能力,学习如何应对问题。如果家长帮助女儿做一些她力所能及的事情,无异于剥夺了女儿形成独立品格的机会,甚至还会影响她日后的发展,毕竟,父母不能陪伴女儿一辈子。

也许很多父母没有意识到,正是自己的过度呵护造就了一大批缺乏生活能力的女孩;正是自己的过度保护,让女孩面对问题的机会减少。其实,父母应该给女孩一些决定人生的权利,至少也要让她们能对自己想做的事做决定,这样才能让女孩真正地体验到人生。父母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包揽女孩生活的一切内容,父母不可能跟她们一辈子,所以应该尽快让她们学会自主和独立。

周末,妈妈带着6岁的轩轩去家附近的小公园里玩,一路上轩轩的手都被妈妈牵着,在旁人看来,轩轩是个很听话的孩子,妈妈不让她乱跑,她就老实地和妈妈待在一起。看着同龄小朋友都在玩着各项游乐设施,轩轩也很想玩,于是母女二人就来到游乐区,但是妈妈牵着轩轩的那只手始终没有放开。轩轩玩秋千时,妈妈要在后面推;轩轩想玩单杠,被妈妈以危险为由拒绝了;轩轩玩滑梯时,妈妈又在一旁指挥,什么时候该下来。笑容在轩轩的脸上渐渐地减少,最后,她主动提出想回家。原因很简单,妈妈给她的自由太少了,她全程的活动都在妈妈的控制下,所以,她失去了游玩的兴趣,觉得索然无味。

自从女儿出生以来,父母就因为怕女儿摔着,不让她爬高;怕电着,不让她接触电器;怕累着,不让孩子背书包;怕受骗,不让女儿与陌生人说话……父母过度保护孩子,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甚至限制孩子的自由,长时间如此,不仅会让他们失去在生活中锻炼的机会,还会使他们丧失独立生活和社会交往的能力,更会失去建立自信、自尊的机会。若是孩子缺乏这种基本的生活能力,不仅不能照顾自己,甚至连集体生活都适应不了,更何谈在社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而且,父母的过度呵护只会让女孩放弃自己成长,放弃做决定的权利,因为她们意识到,自己所做的决定是不被父母重视的。当女孩有了这种想法后,她们不仅不会成长,还会变得喜欢怨天尤人,因为不是自己做的决定,所以一旦不如意,她们就可以无理由地横加指责。

另外,女孩其实很反感家长像放风筝一样牵着她们走,她们希望家长不要表露出过分的担心和焦虑,否则会让她们小小的内心受挫,还会觉得在小朋友面前很没面子。家长都希望女儿快乐、健康地成长,成为最幸福的天使,所以家长总是会对其呵护备至,然而女儿却总是以一脸不高兴相对,到底问题出在何处?其实,究其原因就是家长的过度保护剥夺了女孩生活的乐趣。有些家长对女孩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即使孩子与小朋友玩时也会一直陪同,殊不知,这种“看管式”的守护会束缚孩子的行动。当你的女儿看见其他小朋友大胆地玩,而自己却要被家人管着时,她很可能会产生厌烦的心理,认为这是家人多事的表现。所以,父母不如把决定权还给女儿,让她们自己去体会人生的乐趣。

首先,父母要让女儿发现自己的价值。父母应该多让孩子参与家庭中的事务,给她们一些决定权。让孩子认识到自己在家中有地位,是家庭中的一员,自己有存在的价值。能参与到成人的世界中,让孩子很有成就感。

其次,父母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孩子对于新鲜事物都有尝试的想法,父母应该适当地给孩子尝试的机会,并相信孩子的能力。孩子在尝试遭遇失败的时候,父母应该持引导和鼓励的态度,告诉她们每个人都可能失败,她们的失败并不代表无能,而不是嘲笑孩子。

最后,父母要积极地评价女孩的行为。父母对孩子的积极评价在培养女孩的自信方面起着重大作用,而自信正是女孩敢于做决定的前提。父母对女孩的正面评价是她们自信的来源,即使在女孩犯错误的时候,父母也要耐心地听其解释原因,注意从正面教育,告诉女孩要从错误中吸取经验,而不是牢记自己的错误。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如今“421家庭”逐渐增多,孩子除了有父母疼爱外,还得到了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的宠爱,孩子说向东,长辈们不往西,孩子的身上承载着两代人的爱。而这些爱的重量,也成了孩子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黄宗羲说:“爱其子而不教,尤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尤为不教也。”其实,家长都知道溺爱孩子是有害的,可是却分不清溺爱和真正爱的分寸,比如家里的孩子由长辈带,父母总是缺少发言权,爷爷和奶奶宠得过分一些也就由他们去了。可事实上,这种溺爱的危害性非常大。

“溺”即“淹没”。假如对孩子的爱泛滥起来,那么就会“淹没”孩子的,这是一种失去理智而直接摧残孩子身心健康的爱。家长不应将女孩当成弱小的对象加以庇护,而应该平等地对待女孩,有条件地满足孩子的愿望和要求,而不是一味地纵容、溺爱她们,更不是对她们的要求“言听计从”,这样才是真正地爱女儿,才能够使她们学会独立、自立。以下方法值得家长借鉴:

1.别剥夺女孩独立的机会

为了绝对安全,有些父母不让女儿自己出门,也不许她和其他小朋友玩。更有甚者,寸步不离地跟着女儿,搂抱着睡,依偎着坐,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这样的女孩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产生依赖心理,而且往往会形成在家中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