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草部上(4)

  • 本草经解
  • 叶桂
  • 3503字
  • 2015-11-10 19:39:49

气温味苦。入手厥阴心包络。气升味降。阳也。中者脾胃也。伤中。脾胃阳气伤也。远志味苦下气。气温益阳。气下则咳逆除。阳益则伤中愈也。补不足者。温苦之品。能补心肝二经之阳不足也。除邪气者。苦温之气味。能除心肝包络三经郁结之邪气也。气温益阳。阳主开发。故利九窍。九窍者。耳目鼻各二。口大小便各一也。味苦清心。心气光明。故益智慧。心为君主。神明出焉。天君明朗。则五官皆慧。故耳目聪明不忘也。心之所之谓之志。心灵所以志强。肝者敢也。远志畅肝。肝强故力倍。久服轻身不老者。心安则坎离交济。十二官皆安。阳平阴秘。血旺气充也。

制 方:远志同茯神、人参、生地、枣仁、丹砂。镇心定惊。同木香、归身、枣仁、人参、白术、茯神、甘草、圆肉。名归脾汤。治脾虚健忘。同人参、枣仁、柏仁、麦冬、五味、归身、茯神、茯苓、益智、生地、甘草、沉香。治心虚神不守舍。专酒煎。治郁症痈疽。

菖蒲

气温。味辛。无毒。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

出音声。主耳聋。痈疮。温肠胃。止小便利。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惑。延年。益心智。高志。不老。(蒸)菖蒲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手入太阴肺经。

气味俱升。阳也。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痹。痹则气血俱闭。菖蒲入肝。肝藏血。入肺。肺主气。气温能行。味辛能润。所以主之也。辛润肺。肺润则气降。而咳逆上气自平。辛温为阳。

阳主开发。故开心窍。辛润肺。肺主气。温和肝。肝藏血。血气和调。五脏俱补矣。通九窍者。辛温开发也。辛温为阳。阳气出上窍。故明耳目。肺主音声。味辛润肺。故出音声。主耳聋。即明耳目之功也。治痈疮者。辛能散结也。肠胃属手足阳明经。辛温为阳。阳充则肠胃温也。膀胱寒。则小便不禁。菖蒲辛温。温肺。肺乃膀胱之上源。故止小便利也。久服轻身。肝条畅也。不忘不迷惑。阳气充而神明也。延年。阳盛则多寿也。益心智高志。辛温为阳。阳主高明也。不老。温能活血。血充面华也。

制 方:菖蒲同熟地、黄柏丸。治肾虚耳聋。同白术、苍术、木瓜、苡仁、石斛、萆 、黄柏。

治湿痿及湿疮。同人参、麦冬、枣仁、茯神、远志、生地。治心虚气郁。专为水。搽湿疮。

肉豆蔻

气温。味辛。无毒。主温中。消食止泄。治积冷心腹胀痛。霍乱。中恶鬼气冷疰。呕沫冷气。小儿乳霍。(面包煨)肉蔻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燥金之味。入足阳明燥金胃经、手阳明大肠经。气味俱升。阳也。胃者中州也。辛温温胃。所以温中。胃温则食易化。故主消食。大肠寒则 溏。辛温温肠。所以止泄。日积月累。积冷于肠。冬日重感于寒。

则大肠病胀。胃亦妨于食而胃胀。胀则腹满而心胃痛矣。肉蔻温肠胃。胃阳充而胀平也。霍乱。胃有湿热也。辛温燥胃。霍乱自止。胃者阳气之原也。胃阳衰则阴邪乘之。而患中恶冷疰矣。肉蔻温胃。胃阳充则阴邪消。而中恶冷疰愈也。肝寒而阴气上升。则呕沫而冷气出矣。肉蔻温肝。肝平呕逆定也。小儿乳霍。胃寒不纳也。辛温散寒。所以亦主之也。

制 方:肉蔻同人参、补骨、吴茱萸、五味、砂仁。治冷泄。同砂仁、陈皮、人参、红曲、查肉、藿香、麦芽。治泄消食。同木香、枣肉丸。治久泻。同川附米糊丸。治寒泄。

附子

气温大热。味辛。有大毒。主风寒咳逆邪气。寒湿痿 拘挛。膝痛不能行步。破症坚积聚血瘕。金疮。(便浸水煮去皮脐用)附子气温大热。温则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大热则禀天纯阳炎烈之火气。入足少阴肾经。补助真阳。味辛而有大毒。得地西方燥酷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气味俱浓。阳也。其主风寒咳逆邪气者。肺受风寒之邪气。则金失下降之性。邪壅于肺。咳而气逆也。附子入肺。辛热可解风寒也。寒湿之气。地气也。感则害人皮肉筋骨。而大筋软短。小筋舒长。

拘挛痿 之症成焉。附子入肝。肝主筋。辛可散湿。热可祛寒。寒湿散。而拘挛痿 之症愈矣。膝痛不能行步者。肝肾阳虚。而湿流关节也。温热益阳。辛毒行湿。所以主之。症坚积聚血瘕者。凡物阳则轻松。阴则坚实。坚者皆寒凝而血滞之症也。附子热可软坚。辛可散结。

温可行滞也。金疮寒则不合。附子温肺。肺主皮毛。皮毛暖。则疮口合也。

制 方附子佐人参、肉桂、五味。补肾真阳。佐白术。除寒湿。同人参、白芍、甘草、砂仁、陈皮。治慢惊。同白术、肉桂、牛膝、木瓜、青皮。治寒疝。同人参、陈皮。治久病呕哕。同人参、白芍、甘草、桂枝、北味。治伤寒误汗下。真阳虚脱症。

补骨脂

气大温。味辛。无毒。主五劳七伤。风虚冷。骨髓伤败。肾冷精流。及妇人血气堕胎。(盐水炒)补骨脂气大温。禀天阳明之火气。入足阳明胃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色黑而形如肾。入足少阴肾经。气味俱升。阳也。其主五劳七伤者。五脏之劳。食忧饮房室饥劳经络营卫七者之伤。莫不伤损先天后天真气而成也。补骨入肾。补真阳以生土。先天与后天相接。腐水谷而化精微。则劳者可温。而伤者可益。风虚冷者。邪风乘虚而入。以致患冷也。其主之者。辛温可以散风祛冷也。肾主骨。骨髓伤败。肾虚寒也。肾既虚寒。则气不足摄精。精自流矣。补骨温益阳气。辛能润髓。所以主之。妇人血气。妇人血冷气寒也。补骨温肺。肺主气。而为津液之化源。所以治血冷气寒也。胎者大气举之也。补骨辛温。

温能活血。辛能散气。气血活散。所以堕胎也。

制 方补骨脂四两。菟丝子四两。核桃肉一两。沉香、乳香、没药各二钱半丸。治下元虚败。

同黑芝麻丸。治五劳七伤。同杜仲、核桃肉。名青娥丸。治腰痛。同白茯、没药、酒丸。名返精丸。治心肾不交。同青盐末。治精气不固。同小茴香酒丸。治小便无度。同韭子末。治玉茎不痿。同肉蔻丸。名二神丸。治虚泄。同粟壳。治久痢不止。

益智子

气温。味辛。无毒。主遗精虚漏。小便余沥。益气安神。补不足。利三焦。调诸气。夜多小便者。取二十四枚。碎。入盐同煎服。有奇验。(盐水炒)益智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

气味俱升。阳也。其主遗精虚漏者。气温益肝。肝气固。则不遗泄也。其主小便余沥者。味辛益肺。肺主气。气能收摄。膀胱禀气化而行。所以膀胱亦固也。辛益肺。肺主气。所以益气。气足则神安。故又安神。补不足者。辛温之品。补肝肺阳气之不足也。三焦者。相火之腑。辛温益阳。故利三焦。肺主气。味辛润肺。所以调诸气。小便气化乃出。益智固气。所以小便多者。煎服有效。

制 方:益智同乌药、山药丸。名缩泉丸。治小便频数。同白茯、白术末。治赤白浊。同远智、茯神、甘草丸。治赤浊。同人参、白茯、半夏、陈皮、车前。治湿痰上泛。同藿香、苏子、陈皮、木瓜、枇杷叶。治气上逆。同五味、山茱萸、人参。治淋沥。同人参、炮姜、藿香、陈皮。

治胃寒呕吐。

木香

气温。味辛。无毒。主邪气。辟毒疫温鬼。强志。主淋露。久服不梦寤魇寐。

木香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而香燥。得地燥金之正味。入足阳明胃经。气味俱升。阳也。辛温益胃。胃阳所至。阴邪恶毒鬼气皆消。所以主邪气毒疫温鬼也。辛温之品。能益阳明。阳明之气。能强志气。淋露者。小便淋沥不止。膀胱气化。津液乃出。淋露不止。阳气虚下陷也。阳者胃脘之阳也。辛温益胃。胃阳充而淋露止也。久服则阳胜。阳不归于阴。故不梦寤。阳气清明。阴气伏藏。故不魇寐也。

制 方:木香同延胡索。治女人血气刺心痛不可忍。同牵牛、雷丸、槟榔。治虫积。佐川莲、白芍。

治痢。同陈皮、砂仁、白蔻、苏叶。治气不通顺。

半夏

气平。味辛。有毒。主伤寒寒热心下坚。胸胀咳逆头眩。咽喉肿痛。肠鸣。下气。

止汗。(汤浸去涎净姜汁拌焙)半夏气平。禀天秋燥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辛有毒。得地西方酷烈之金味。入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气平味升。阳也。主伤寒寒热心下坚者。心下脾肺之区。太阴经行之地也。病伤寒寒热而心下坚硬。湿痰在太阴也。半夏辛平。消痰去湿。所以主之。胸者肺之部也。胀者气逆也。半夏辛平。辛则能开。平则能降。所以主之也。咳逆头眩者。痰在肺。则气不下降。气逆而头眩晕也。东垣曰。太阴头痛。必有痰也。半夏辛平消痰。所以主之。咽喉太阴经行之地。火结则肿痛。其主之者。辛能散结。平可下气。气下则火降也。肠鸣者。

大肠受湿。则肠中切痛。而鸣濯濯也。辛平燥湿。故主肠鸣。下气者。半夏入肺。肺平则气下也。阳明之气本下行。上逆则汗自出矣。平能降气。所以止汗也。

制 方:半夏同黄连、栝蒌实。名小陷胸汤。治心下坚。同甘草、防风、生姜。治痰厥中风。同神曲、南星、白术、枳实、姜汁。治风痰湿痰。同甘草。治风痰喘急。同黄芩、姜汁。治上焦热痰。同白芍、甘草、黄芩。治身热吐泻。同瓜仁。治肺热咳。同陈皮。治痰饮。同白茯。治水饮。同人参。治反胃。同白茯、甘草丸。名消暑丸。治伏暑。同人参、白茯、白术、甘草、陈皮。名六君子汤。治脾湿生痰。不思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