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处于山谷此下九行偈颂第二举昔日之忧形释今日之喜。但上长行释中本有二。第一举昔之悔第二举昔疑也。今此九行偈亦分为二。初有六行偈颂上昔之悔第二有三行颂上昔日之疑也。今就初六行颂悔中自有三阶。初一行半偈先出生悔之处正颂悔。第二有三行出昔日所悔之法。第三有一行半结生悔心也。今者第一上直言悔未知在何处时生此疑悔。今偈中既广是故出生疑悔之处。秖在山谷林中宴坐行道于时起疑悔之心生怨叹之意。何以知然。如来昔日唯为诸菩萨受记得佛不言。声闻得佛。由是义故生疑悔之心。然在大众中亦有疑有悔山谷中亦有疑有悔。悔我不求大乘生疑谓言既同入法性云何如来以小乘度我以大乘度彼。法性既同不应有小大异。此则是以理惑教。又如来亲说有三乘教差别法性之理何必是同。此则是以教惑理也。今从多论闻在大众中眼见耳闻菩萨胜事举扬大士德高行远。我既不豫在斯例中。于时唯得起悔恨无暇得起疑惑之意。若在山林静处于时多生疑惑之心也。我等亦佛子同入无漏法下有三行偈。是第二出昔日所悔之法也。自有三意。初偈明生说法利。次一偈明生三十二相等内外功德。后偈明生八十种好等内外功德。我独经行时下有一偈半。是第三举山谷静处及在大众之中结生悔心。此则表静处亦得起悔也。我常于日夜此下三行偈颂上举昔疑形释今日喜。就此三行偈既广自分为三阶。初一偈正颂上昔日有疑也。第二一偈出昔日所疑之事。第三偈明今日得解故昔日疑除也。今者第一以教惑理故言为失也。有时复以理惑教故言为不失也。是故言以理惑教以教惑理。踟蹰理教之间故言为失为不失此之谓也。我常见世尊称叹诸菩萨一偈是第二即出所疑之事。秖由见如来大品教时独称叹菩萨德高行美皆得成佛。为是事故所以有疑也。今闻佛音声一偈是第三明今日得解故昔日疑除即有二意。上半偈明解开三下半偈明解显一。此意即显昔日以理惑教之是以教惑理之非。今无漏难思议之力众生至道场。此语果与昔日以理惑教相应也
我本着邪见此下有五行偈是第二颂上第二悔过自责疑。但上长行中本有二。第一总悔过今者不颂唯颂第二举别释总也。但上释中自有二。第一悔昔不取大今不颂也。第二悔昔取小今者颂之也。上言而我等不解方便随宜所说遇便信受思惟取证。今就此五行偈中自分为三。初有两行偈正颂上悔昔取小。第二从而今乃自觉下有二行偈明今日得解。第三佛于大众中下一行明恶灭也。就第二今日得解中有二。初而今乃自觉非是实灭度此半行明解权。第二若得作佛时下一行半明解显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