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编写背景及准则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与学科建设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提高。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科技一体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加快,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这对于大学英语本科教学理念和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挑战。无论是教育部2007年发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修订版)还是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制定、颁布、实施和修订,以及多项英语教学改革项目的开拓,都是围绕着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培养具备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人才的目的而进行的。

从1998年9月教育部正式批准清华大等4所高校为国家现代远程教育第一批试点高校以来,我国网络教育历经了十几年的开拓和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网络教育的实施大大加快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使之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教育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资源传播、组织教学的一种崭新形式,它突破了传统教育传递媒介上的局限性,实现了时空有限分离条件下的教与学,拓展了教育活动发生的时空范围。随着它的不断发展,必将对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为网络教育独特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对象,它对大学英语的教学要求具备一定的特殊性。首先,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教育必须迎合大学英语的教学要求。同时,要使网络教育的效果得以更好地体现,就必须利用好其受时空限制较小的优势,这和起沟通作用的语言有着必然的联系,英语语言能力的掌握在此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我国高校网络教育考试委员会在2010年修订的《大学英语考试大纲》明文规定:除英语类和艺术类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高中起点与专科起点本科学生都必须参加“大学英语(B)”考试。把大学英语的考试列为网络教育的必考科目,充分体现了大学英语教学在网络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如何在网络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并体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定位,即“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一套具备前瞻性、先进性和创新性的优质教材是必不可少的。

基于网络教育中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新趋势,围绕梳理现有课程,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科学素养,培养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在教材中体现出专业技能、专业知识、文化知识等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达到教材内容和结构的优化,编写出符合网络教育特点的教材,正是本教材编写的目标和准则。相信本教材一定能促进学生语言技能、人文知识、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填补现行教材的某些空白。

二、教材特点

本教材的编写充分体现了网络教育中英语语言学习的特殊性,教材内容全面,涵盖了全国高校网络教学考试委员会制定的《大学英语考试大纲》、考试指南所涉及的内容。同时,我们参照了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结合网络教育学生学习基础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教材的学习目标。

在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教育观指导下,在注重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前提下,教材的编写紧密结合网络教育的特殊性,具备其自身的特点:

1. 主题丰富,泛而不乱。课文题材广泛,涉及教育、交际、成功、战争与和平、自由、人与社会、艺术、技术、人与自然、医药10个主题,涵盖了科学、文化、政治、经济、历史、人文等多方面的知识。课文涉及面广,能给网络教育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提高其人文素养,杂而不乱。

2. 内容新颖,契合时代。课文内容新颖,不仅从经典文学文本中选材,更从当前流行并具权威性的网络、杂志期刊等多种源头中截取材料,语言规范、实用。课文文体风格多样,既有文学作品、又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新闻。传统规则、旧词新用的特点都在课文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能给网络教育学生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契合时代需要。

3. 注解详尽,有的放矢。在每篇课文之后,都有详尽的有关文化背景、写作特点、篇章结构的注解,同时提供难句译文、难点分析、词组及句型的使用等内容。这为网络教育的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更能达到提高其学习效率、增强其学习信心的效果。

4. 习题全面,针对性强。课后练习的设计包含网络教育统考题型,所有练习都以帮助网络教育学生打好语言基础和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为目的,并从网络教育学生的薄弱环节和实际需要的特点出发,针对性强。练习涉及课文的重点词汇与句型,使学生能够对课文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针对成人学生的特点,本教材注重抓基础,将应掌握的语法知识和翻译技巧分单元逐步进行介绍,并设计练习帮助理解和巩固。

5. 辅以测试,目标明确。考虑到网络教育学生要参加高校网络教育公共基础课全国统一考试的实际需要,本教材除了在每单元设有与考试紧密相关的题目外,还不间断地加入了模拟测试题,以帮助网络教育学生逐步熟悉考试形式,明确目标,从容应考。

6. 学习自主,注重实际。考虑到网络教育学生学习模式的特殊性,本教材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安排,在每个单元设计课前相关问题的讨论,课间加入日常口语练习,课后辅以美文阅读加以巩固。以书本教材和配套学习软件为依托,以网络学习和管理平台为工具,建立开放式的自主学习框架,合理有效地引导学生逐步提高英语语言综合能力和对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单元框架

本教材共10个单元,分别以教育、交际、成功、战争与和平、自由、人与社会、艺术、技术、人与自然、医药为主题,每个单元包括以下部分:

1.背景信息(Pre-reading):介绍背景,导入主题;以文本介绍和提问形式为主,旨在激活学生相关知识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精读课文(Intensive Reading):课文A(Text A)

本部分为语言认知、巩固和提高阶段,旨在从词、句、语篇等角度对学生进行读、写、译多方面的语言操练,帮助学生积累和运用与单元主题相关的词汇,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其中课文A又包括:

1) Text Learning: 主课文,主要语言输入文章,体现主题语汇。

2) Word Bank: 包括New Words、Phrases and Expressions和Proper Names三个部分,列出课文A中的生词和常用短语。

3) Notes: 详解课文A中出现的语言点及文化知识。

4) Text Comprehension: 课文A篇章理解相关的练习,帮助学生从整体结构和细节上去理解文章。

5) Vocabulary: 词汇扩展与练习(构词法、词语辨析、同义词反义词等)。

6) Structure: 与课文A中出现的重要语法点相关的语言结构练习。

7) cloze:完形填空,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段落练习,是对语法、结构、内容理解、词汇能力的综合测试。

8) Translation:翻译,与课文相关词汇应用的联系,提高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

3.泛读课文(Extensive Reading):课文B(Text B)。

1) Text Learning: 课文B与单元主题相关,突出阅读技能的运用,扩展学生对该主题词汇的运用。

2) Word Bank:包括New Words,Phrases and Expressions和Proper Names三个部分,列出课文B中的生词和常用短语。

3) Notes:详解课文B中出现的语言点及文化知识。

4) Exercises:包括简答、理解性多项选择题、翻译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泛读课文(Extensive Reading):课文C(Text C)。

1) Text Learning:供学生赏析和背诵,集中体现语言输入的文化性、知识性和鉴赏性。

2) Word Bank:包括New Words、Phrases and Expressions和Proper Names三个部分,列出课文C中的生词和常用短语。

3) Notes: 详解课文C中出现的语言点及文化知识。

5.语言拓展(Further Study)。

1) Use of English: 针对网考大纲的要求,分类介绍实用交际英语知识,设置相应练习题。

2) Grammar: 针对网络教育成人学生英语基础差的特点,循序渐进地系统讲解主要语法知识,并设置相应练习题。

3) Translation: 针对网络教育课程教学要求和网考大纲要求,逐步引入翻译技能相关的知识,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的实际应用能力,并设置相应的练习题。

4) Reading Skills:针对阅读训练,重点探讨阅读技巧和方法,并设置相应练习题。

5) Writing Skills:写作训练,详细讲解写作技巧和方法,并设置相应练习题。

6. 测试(Tests):针对网考大纲要求,设置难度类型和大学英语(B)考试相当的测试,让学生能够在不同阶段自主掌握学习情况,做到学习有的放矢。

四、使用说明

本教材可供网络学院本科非英语专业学生作为大学英语教材使用。本教材也为广大英语爱好者、自学者提供了一条系统补习英语基础知识,快速提高英语读写能力,全面掌握各项英语技能,丰富欧美文化知识,提高个人人文素养的捷径。

本教材供网络教育本科大学英语教学使用。共10个单元,在一年内完成教学。在课堂教学模式下,每单元可安排6~8学时完成,课堂教学主要讲授主课文和语言的重点、难点部分,课文B和课文C部分由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完成。

本教材的编者具备深厚的英语语言功底,并且都在大学英语教学一线工作,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编写过程凝聚了全体编者的智慧和心血。本书由外籍专家 Grace Brown 和 Joshua Morris 审阅,在此一并致谢。希望本教材的时代性、丰富性和实用性能给网络英语教育以及广大英语学习爱好者带去一片曙光。由于编者水平有限,虽经多次修改,书中难免有疏漏、不妥之处,真诚地希望同行专家和广大教师不吝赐教。

编者

201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