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对外贸易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在中国经济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从比较优势出发,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积极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与第二大进口国。对外贸易不仅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解决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资源与技术瓶颈问题,而且对改善国际收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我国成功地抓住了经济全球化浪潮中难得的机遇,有效地整合世界资源来发展壮大自己,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是发展中国家成功的典范。

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整体能力和水平还不够高,我国外贸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从国际形势来看,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引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经济最严重的衰退,标志着全球经济新一轮深度调整的开始,这将为国际经济形势带来许多新的重大变化:一是全球经济增速将比国际金融危机前明显放缓,外需增长乏力;二是全球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国际分工格局可能出现重大变化;三是国际产业转移和产业分工出现新的特点和趋势,以商品贸易和比较优势为基础的传统国际分工格局迅速向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产品分工和工序分工并存的新型国际分工模式演进;四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国际贸易摩擦更趋频繁。从国内形势来看,未来10年中国处于实现全面小康,进一步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转化的阶段;同时是基本完成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过渡的阶段;也是基本完成城市化,从根本上消除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体制阶段差别,由城乡区域差距扩大,逐步走向协调发展、共同富裕的阶段。一是经济发展进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新阶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入关键时期;二是国内产业结构持续升级,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有利于改善外贸结构的因素不断增加;三是国内要素成本进入集中上升期,原有的比较优势逐渐削弱,主要靠劳动力低成本和要素投入增长支撑的外贸发展模式将难以长期为继;四是对外开放面临新的要求,从有限范围和领域的开放转变为全方位的开放,从政策性开放转变为有法律约束的制度性开放,从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转变为世贸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开放。因此,如何顺应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国内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外贸结构,增强外贸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是新时期我国外贸发展的总体要求。

本书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展开研究的。全书共分九章:第一章是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的回顾及展望;第二章是全书的核心章节,主要探讨如何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第三章至第九章则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当前外贸发展的若干热点和焦点问题,包括“进口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对策”、“中美贸易顺差结构分析及对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新趋势及战略对策”、“应对气候变化与中国对外贸易”、“加入《政府采购协议》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和“加强粤港服务贸易合作”。各章之间既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又可以独立成篇。本书是作者长期从事对外经济研究的结果,同时与作者所在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的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与支持也是分不开的。特别是张燕生、陈长缨、郝洁、李大伟和王悦等同志的支持,为本书的顺利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首都经贸大学硕士研究生樊桐杰在收集资料方面给予了协助。此外,作者在研究过程中,也得到了其他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尚存在一些论述不够完整、研究不够深入的问题,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刘旭

201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