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知己·知彼

本模块视频导读

如今公考的科目“申论”到底该如何认识?是所谓的“申而论之”吗?它的本质和现实含义究竟是什么?它需要应试者具备怎样的能力与思维?面对这些,应试者又该怎样进行准备已将自己的应试状态调整到最好?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将呈现在本绪论中。

常怀登高望远之心,方能解身在山中之忧。

追根溯源说“申论”

视频精讲

扫描二维码,免费观看精讲视频,助您轻松高效备考!

本质

有人引经据典,根据古代科举考试的一个科目“申论”的“作答要求”,说申论就是“申而论之”,这个观点没什么错,但这是一句非常正确的废话。这实际上体现了一种非常错误的思维方式——空洞的、套话式的思维,没有任何信息含量。其实质是同义反复。实际上,申论考试不是自古就有的,是我们国家的人事部模拟公务员实际工作的场景发明的。

申论实际上考查两个部分,分别是“申”和“论”。“申”可以理解成申述、申明、引申,“论”则是议论、论说、论证。

从这个角度来说,申论有两个关键性的要素:一是“申”,申明或阐明特定事实,包括特定事实的表现、原因和对策,这一点,在考试中有60分的含金量。现代申论“在申不在论”,重点是就案例和材料提出的问题阐述观点、论述理由,合理地推论材料与材料以及观点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把问题阐述清楚,并且提出解决办法。二是“论”,论证特定事实表现的准确性、原因的针对性和对策的有效性。在实际工作当中,我们对某种社会现象进行调研然后形成分析报告,这些还只是调研层面的问题。要想真正解决这样的社会问题就必须把它变成政府的政策。怎么才能使之变成政府的政策呢?要通过说服你的上级领导,通过说服你的上级机关,甚至要通过立法机关的批准。这里涉及一个说服的过程,这个说服的过程就是“论”的过程,就是要论证表现的准确性、原因的针对性和对策的有效性,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主要体现在写作部分,在考试中有40分的含金量。

可以说,抓住了这两个关键性因素,也就把握住了申论的本质。从这个角度来说,申论考查了两个能力。第一个是说清楚的能力,第二个是能够说服别人的能力

现实意义

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所需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兼备知识性与能力性,是一种新型的综合能力测查方式,是选拔和检测国家公务员及其他文职人才的有效测评工具,是大学生、研究生成才的一门“课程”,是行政管理、领导科学、语言逻辑的交叉学科。它不是一次入学考试,而是就业、晋升前的一种定位性测试,其测查对象是已有较高人文修养和科学素质的人才。申论的答题属于阅读学、写作学(应用写作)的范畴,其物化形式是文字、文句、文段、文章。

申论考查的就是公务员的工作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公务员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不过这种考查是在一种虚拟的场景下进行的。申论就是针对特定事实提出对策并展开论述,表明自己观点或言论。申论要求在准确把握一定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作出必要的说明和引申,然后发表中肯见解,提出方略,进行论证。

重要一环

作答申论,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阅读”。申论阅读,因文得义,是人类的一种心智活动,是人类素质的生产活动,只有靠阅读原理、阅读技法(确定材料主题—审题—段读法、多主体阅读法、多角度阅读法)来指导,才有可能提高阅读效率,才能在申论科目考试中脱颖而出。

但是申论阅读技法是技法,运用归运用。对考生而言,方法是死的,而意识是活的,因此笔者想告诉广大考生的是,在申论阅读理解分析中,一定要强化阅读的自主意识(考生独立领受和驾驭材料文本信息的意识,即公务员身份意识),一定要把技法烂熟于心,并形成自己的阅读方法,别人无法代劳。鲁迅曾说过“自己思索,自己做主”,警示我们,在申论阅读上要端正阅读态度,修炼独特的、宝贵的、个人的阅读品格

阅读品格可谓是考生申论阅读的前提,但是阅读的核心仍在于理解,而理解的关键又在于拓展读者、考生的思维空间。既要感言辨体,有效解开申论文本资料中有组织的语言代码,全面认识把握给定资料的内涵(主题、问题及表现、原因、影响、对策),又应当实现与申论材料、题目命制者心灵的理智转换和情感交流,透视隐藏在给定资料表面语义之后的写作意图,作出比原材料更好的阐发与论述,并通过对申论材料的解读使自己的知识得以扩充,观点、认知得以完善、改变,思想情感得以升华,实现自我价值和能力的双向提升,进而达到认知社会、改造社会的目的。

申论阅读除了要培养独立的阅读品格,要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更重要的是必须不断提高创造能力。申论的阅读属于实用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它是以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信息搜集、摄取、分析、加工、利用等实际问题为目标,又注重以超越文本、塑造自我、改造世界为目标。

在申论考试中,考生不仅是材料的接受者、读者和评论者,更是给定资料的加工者、创造者。如果考生能够准确地把握给定资料的内涵,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超越给定资料,重新构建字、词、句、段、章、篇的新意,引申发挥,提出新见解,做出新答案,那么考生的创造能力就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但是,就实战来看,考生如果想提高创造能力,首先要认真阅读申论给定资料,全面了解把握材料的基本内涵和信息,不全信、不尽信,批判接受,为创造打下基础;其次,要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并进行联想比较,把自己的疑问当作创造的酝酿和开始;再次,依据材料本身和质疑之处进行思维发散,把材料内容和社会实际相结合,得出解决工作、生活实际问题的新见解,使得创造日趋明朗化;最后,应该把这种带有创新性的新见解用于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