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上古天真論篇

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

有熊國君少典之子,姓公孫。徇,疾也。敦,信也。敏,達也。習用干戈,以征不享,平定天下,珍滅蚩尤。以土德王,都軒轅之丘,故號之日軒轅黃帝。後鑄鼎於鼎湖山,鼎成而白日升天,群臣葬衣冠於橋山,墓今猶在。徇,徐閏切。

迺問於天師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

天師,岐伯也。

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

上古,謂玄古也。知道,謂知修養之道也。夫陰陽者,天地之常道,衍數者,保生之大倫,故修養者鈴饉先之。《老子》曰: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四氣調神大論》曰: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死生之本,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此之謂也。

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

食飲者,充虛之滋味,起居者,動止之綱紀,故修養者饉而行之。《痺論》曰:飲食自倍,腸胃乃傷。《生氣通天論》曰:起居如驚,神氣乃浮。是惡妄動也。《廣成子》曰:叉靜叉清,無勞汝形,無搖汝精,乃可以長生。故聖人先之也。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注本云:飲食有常節,起居有常度,不妄不作。《太素》同。楊上善云:以理而取聲色芳味,不妄視聽也。循理而動,不為分外之事。

故能形與神俱乃去。

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形與神俱,同臻壽分,饉於修養,以奉天真,故盡得終其天年。去,謂去離於形骸也。《靈樞經》曰:人百歲,五藏皆虛,神氣皆去,形骸獨居而終矣。以其知道,故年長壽延年。度百歲,謂至一百二十歲也。《尚書洪範》日一日壽,百二十歲也。

今時之人不然也,

動之死地,離於道也。

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

以酒為漿,溺於飲也。以妄為常,寡於信也。醉以入房,過於色也。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樂色日欲,輕用曰耗,樂色不節則精竭,輕用不止則真散,是以聖人愛精重施,髓滿骨堅。《老子》曰:弱其志,強其骨。河上公曰:有欲者亡身。《曲禮》曰:欲不可縱。新校正云:按《甲乙經》耗作好。

不知持滿,不時御神,

言輕用而縱欲也。《老子》曰:持而盈之,不如其已。言愛精保神,如持盈滿之器,不慎而動,則傾竭天真。《真誥》曰:常不能慎事,自致百疳,豈可怨咎於神明乎。此之謂也。新校正云:按別本時作解。

務快其心,逆於生樂,

快於心欲之用,則逆養生之樂矣。《老子》曰:甚愛爻大費。此之類歟。夫甚愛而不能救,議道而以為未然者,伐生之大息也。

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亦耗散而致是也。夫道者不可斯須離,於道則壽不能終盡於天年矣。《老子》曰: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4。此之謂離道也。

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

邪乘虛入,是謂虛邪。竊害中和,謂之賊風。避之有時,謂八節之日,及太一入從之於中官,朝八風之日也。《靈樞經》曰:邪氣不得其虛,不能獨傷人。謂人虛乃邪勝之也。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注本云:上古聖人之教也,下皆為之。《太素》、《千金》同。楊上善云:上古聖人使人行者,身先行之,為不言之教,不言之教勝有言之教,故下百姓仿行者眾,故日下皆為之。太一入從於中官朝八風義,具《天元玉冊》中。

恬檐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恬愴虛無,靜也。法道清靜,精氣內持,故其虛邪不能為害。

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

內機息故少欲,外紛靜故心安,然情欲兩亡,是非一貫,起居皆適,故不倦也。

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

志不食故所欲皆順,心易足故所願叉從,以不異求,故無難得也。《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

美其食者,順精粗也。任其服者,隨美惡也。樂其俗者,去傾慕也。新校正云:按別本美一作甘。

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日朴。

至無求也,是所謂心足也。《老子》曰: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蓋非謂物足者為知足,心足者乃為知足矣,不恣於欲,是則朴同,故聖人云:我無欲,而民自朴。新校正云:按別本日作日。

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

目不妄視,故嗜欲不能勞,心與玄同,故淫邪不能惑。《老子》曰:不見可欲,使心不亂。又曰:聖人為腹,不為目。

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

情計兩亡,不為謀府,冥心一觀,勝負俱捐,故心志保安,合同於道。《庚桑楚》曰:養汝形,抱汝生,無使汝思慮營營。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注本云:合於道數。

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不涉於危,故德全也。《莊子》曰:執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聖人之道也。又曰:無為而性命不全者,未之有也。

帝曰:人年老而無子者,材力盡邪?將天數然也?

村,謂村幹,可以立身者。

岐伯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

老陽之數極於九,少陽之數次於七,女子為少陰之氣,故以少陽數偶之,明陰陽氣和,乃能生成其形體,故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

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

癸謂壬癸,北方水干名也。任豚、衝豚,皆奇經脈也。腎氣全盛,衝任流通,經血漸盈,應時而下,天真之氣降,與之從事,故云天癸也。然衝為血海,任主胞胎,二者相資,故能有子。所以謂之月事者,平和之氣,常以三旬而一見也。故愆期者謂之有病。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注本及《太素》、《甲乙經》俱作伏衝,下太衝同

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

真牙,謂牙之最後生者。腎氣平而真牙生者,表牙齒為骨之餘也。

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

女子天癸之數,七七而終。年居四七,村力之半,故身體盛壯,長極於斯。

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髮始墮。

陽明之脈氣營於面,故其衰也,髮墮面焦。《靈樞經》曰:足陽明之脈,起於鼻,交頻中,下循鼻外,入上齒中,還出俠口環唇,下交承漿,卻循頤後下康,出大迎,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循髮際,至額顱。手陽明之脈,上頸貫頰,入下齒縫中,還出俠口,故面焦髮墮也。類,於葛切。俠,胡莢切,頗,落胡切。

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髮始白。

三陽之脈,盡上於頭,故三陽衰,則面皆焦,髮始白,所以衰者,婦人之生也,有餘於氣,不足於血,以其經月數泄脫之故。

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

經水絕止,是為地道不通。衝任衰微,故云形壞無子。

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

老陰之數極於十,少陰之數次於八,男子為少陽之氣,故以少陰數合之。《易繫辭》曰:天九地十。則其數也。

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寫,陰陽和,故能有子。

男女有陰陽之質不同,天癸則精血之形亦異,陰靜海滿而去血,陽動應合而泄精,二者通和,故能有子。《易繫辭》曰:男女構精,萬物化生。此之謂也。

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

以其好用故爾。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

丈夫天癸,八八而終,年居四八,亦村之半也。

五八,腎氣衰,髮墮齒槁。

一腎主於骨,齒為骨餘,腎氣既衰,精無所養,故令髮墮,齒復乾枯。

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面焦,髮鬢頒白。

陽氣,亦陽明之氣,也。《靈樞經》曰:足陽明之豚,起於鼻,交頻中,口下循鼻外,入上齒中,還出俠。環唇,下交承漿,卻循頤後下康,出大迎,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循髮際,至額顱。故衰於上,則面焦髮鬢白也。

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藏衰,形體皆極。

肝氣養筋,肝衰故筋不能動,腎氣養骨,腎衰故形體痕極。天癸已竭,故精少也。匪惟材力衰謝,固當天數使然。

八八,則齒髮去。

陽氣竭,精氣衰,故齒髮不堅,雞形骸矣。去,落也。

腎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寫。

五藏六府,精氣淫溢,而滲灌於腎,腎藏乃受而藏之。何以明之?《靈樞經》曰:五藏主藏精,藏精者不可傷。由是則五藏各有精,隨用而灌注於腎,此乃腎為都會關司之所,非腎一藏而獨有精。故日五藏盛乃能寫也。

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墮,天癸盡矣。故髮鬢白,身體重,行步不正,而無子耳。

所謂物壯則老,謂之天道者也。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

言似非天癸之數也。

岐伯曰:此其天壽過度,氣脈常通,而腎氣有餘也。

所稟天真之氣,本自有餘也。

此雖有子,男不過盡八八,女不過盡七七,而天地之精氣皆竭矣。

雖老而生子,子壽亦不能過天癸之數。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數,能有子乎?岐伯曰:夫道者,能卻老而全形,身年雖壽,能生子也。

是所謂得道之人也。道成之證,如下章云。

黃帝曰:余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

真人,謂成道之人也。夫真人之身,隱見莫測,其為小也,入於無間,其為大也,遍於空境,其變化也,出入天地,內外莫見,逵順至真,以表道成之證。几如此者,故能提挈天地,把握陰陽也。

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

真人心合於氣,氣合於神,神合於無,故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膚若冰雪,綽約如處子。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注本云:身肌宗一。《太素》同。楊上善云:真人身之肌體,與太極同質,故云宗一。

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

體同於道,壽與道同,故能無有終時,而壽盡天地也。敝,皮祭切,盡也。

此其道生。

惟至道生,乃能如是。

中古之時,有至人者,淳德全道,

全其至道,故日至人。然至人以此淳朴之德,全彼妙用之道。新校正云:詳楊上善云:積精全神,能.至於德,故稱至人也。

和於陰陽,調於四時,

和謂同和,調謂調適,言至人動靜,必適中於四時生長收藏之令,參同於陰陽寒暑升降之宜。

去世離俗,積精全神,

心遠世紛,身離俗染,故能積精而復全神。

游行天地之問,視聽八遠之外,

神全故也。《庚桑楚》曰:神全之人,不慮而通,不謀而當,精照無外,志凝宇宙,若天地然。又曰:體合於心,心合於氣,氣合於神,神合於無,其有介然之有,唯然之音,雖遠際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內,來干我者,吾叉盡知之。夫如是者神全,故所以能矣。睫,音接。

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亦歸於真人。

同歸於道也。

其次有聖人者,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

與天地合德,與日月合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故日聖人。所以處天地之淳和,順八風之正理者,欲其養正避彼虛邪。

適嗜欲於世俗之問,無志瞋之心,

聖人志深於道,故適於嗜欲,心全廣愛,故不有患真,是以常德不離,段身不殆。

行不欲離於世,被服章,

新校正云:詳被服章三字,疑衍。此三字上#5下文不屬。

舉不欲觀於俗,

聖人舉事行止,雖常在時俗之閒,然其見為,則與時俗有異爾。何者?貴法道之清靜也。《老子》曰:我獨異於人,而貴求食於母。母,亦諭道也。

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

聖人為無為,事無事,是以內無思想,外不勞形。

以恬偷為務,以自得為功,

恬,靜也。愉,悅也。法道清靜,適性而動,故日而自得也。

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

外不勞形,內無思想,故形體不敝。精神保全,神守不離,故年登百數,此皆全性之所政爾。《庚桑楚》曰:聖人之於聲色滋味也。利於性則取之,害於性則捐之。此全性之道也。敝,疲敝也。

其次有賢人者,法則天地,象似日月,

次聖人者,謂之賢人。然自強不息,精了百端,不慮而通,發謀鈴當,志同於天地,心燭於洞幽,故云法則天地,象似日月也。

辯列星辰,逆從陰陽,分別四時,

星,眾星也。辰,北辰也。辮列者,謂定內外星官座位之所於天,三百六十五度遠近之分次也。逆從陰陽者,謂以六甲等法,逆順數而推步吉凶之徵兆也。《陰陽書》曰:人中甲子,從甲子起,以乙豆為次,順數之。地下甲子,從甲戌起,以癸酉為次,逆數之。此之謂逆從也。分別四時者,謂分其氣序也。春溫、夏暑熱、秋清凍、冬冰冽,此四時之氣序也。

將從上古,合同於道,亦可使益壽而有極時。

將從上古合同於道,謂如上古知道之人。法於陰陽,和於衍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也。上古知道之人,年度百歲而去,故可使益壽而有極時也。

黃帝內經素問補住釋文卷之一竟

#1初:原作『素』,據顯本改。

#2者:原作『素』,據顧本改。

#3篇:此下原有『第一仕』字,『一』字下有『新校正:按全元起注本,王氏重次篇第,移冠篇首。今注逐篇必具全元起本之卷第者,欲存《素問》舊第目,見今之篇次皆王氏之所移也』五十二字注文,循《道藏》本體例刷。

#4已:頗本作『亡』。

#5上:原作『一』,據顧本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