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黄帝素问

六节脏象论

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荣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

【注 足太阴独受水谷之浊,为转输之官,肠胃主受传水谷,三焦主决渎水道,膀胱为水精之腑,故皆为仓廪之本。脾藏荣,故为荣之居。器者生化之宇,具升降出入之气。脾能运化糟粕,转味而入养五脏,输出腐秽于二阴,故名之曰器也。四白,唇之四际白肉也。口为脾窍而主肌,故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甘者土之味,黄者土之色也。脾为阴中之至阴,通于土气。此节指脾而言,以肠、胃、三焦、膀胱、并受传水谷之精粗,故总为仓廪之本。受浊者为阴,故曰至阴之类。】

五脏生成篇

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

【注 脾主中央土,乃仓廪之官,主运化水谷之精,以生养肌肉,故合肉。脾开窍于口,故荣在唇。脾主土而受制于肝木,是肝乃脾脏生成之主也。】

多食酸则肉胝(月刍)而唇揭,此五味之所伤也。

【注 多食酸,是木味太过而伤脾,则肉胝(月刍)而唇掀揭矣。五味所以养五脏者也,脏有偏胜,则所不胜之脏受伤,此又承制之不可太过也。】

平人气象论

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气也。

【注 土脏之元真,濡于脾而主藏肌肉之气。】

脏气法时论

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善瘈,脚下痛。

【注 脾主肌肉,主通会元真之气,脾气伤,故身重而肌肉善痿。痿者,肌肉委弃不仁也。足太阴经脉,循胫膝,邪在经络,故足不收。气伤,故善瘈而痛。此言经病而及于气也。】

宣明五气篇

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

【注 脾主肌肉,甘为土味,脾病而多食之,则反伤脾气也。】

阴病发于肉。

【注 脾为阴中之至阴,在体为肉,是以太阴之病而发于所主之肌肉。】

脾主肉,久坐伤肉。

【注 五脏元真之气,通会于肌肉腠理,脾气通于五脏,故所主在肉。脾喜运动,故久坐伤肉。】

血气形志篇

形乐志乐,病生于肉,治之以针石。

【注 过于安乐,则神机不转,气血羁留,故病生于肉,宜治以针石,引而通之。】

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

【注 惊则气乱,恐则气下,盖血随气行,气数乱逆,则经络不通,荣卫不行,是以病生于不仁。宜按摩醪药,以行其荣卫血气焉。】

逆调论

帝曰:人之肉苛者,虽近衣絮,犹尚苛也,是谓何疾?岐伯曰:荣气虚,卫气实也。荣气虚则不仁,卫气实则不用,荣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肉如故也。

【注 苛,虐也。肉虽近衣絮,而苛虐如故也。虚实者,不和也。言荣气不得卫气之和,则荣气虚,卫气不与荣气相和,则卫气实也。盖阳道常实,故曰实。然则过犹不及也。不仁者不知痛痒,不用者痿而不胜于用,盖言荣卫不和,则两者皆虚矣。荣卫两虚者,不仁且不用,不仁不用而肉苛如故者,不和而致虚也。】

痹论

痹在于肉则不仁。

【注 脏气外合于形身,如病形而不伤其气,则止见肌肉不仁而不痛也。】

痿论

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相湿,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故《下经》曰:肉痿者,得之湿地也。

【注 有渐于湿者,地气之中于下也。以水为事者,好饮水浆,湿浊之留于中也。若有湿浊之所留,而居处又兼卑下,外内相湿,以致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也。】

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

【注 阳明燥金主气,从中见太阴之湿化,是以脾气热则胃干而渴矣。脾胃之气并主肌肉,今阳明津液不生,太阴之气不至,故肌肉不仁,发为肉痿也。】

气穴论

帝曰:愿闻溪谷之会也。岐伯曰: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肉分之间,溪谷之会,以行荣卫,以会大气。邪溢气壅,脉热肉败,荣卫不行,必将为脓。内消骨髓,外破大腘,留于节凑,必将为败。积寒留舍,荣卫不居,卷肉缩筋,肋肘不得伸,内为骨痹,外为不仁,命曰不足,大寒留于溪谷也。溪谷三百六十五穴会,亦应一岁。其小痹淫溢,循脉来往,微针所及,与法相同。

【注 肉有大分者,如股肱之肉,各有界畔;小分者,肌肉之内,皆有文理。然理路虽分,而交相会合,是大分处即是大会处,小分处即是小会处也。分会之间,以行荣卫之气,故名之曰溪谷。大气,宗气也。夫气为阳,邪留于肌腠之气分,邪正相搏则为病热,故有壅脓消破之败证矣。邪气淫溢,则正气自壅,溪谷之气,与脉相通,是以脉热于内而肉败于外也。荣卫不行,则血气留滞而为壅,脓邪留于腘肉节凑之间,则筋骨必将自败矣。夫积寒留舍,致荣卫不能居其间,寒邪凝滞,又不得正气以和之,以致肉卷而筋缩也。肋肘乃筋骨之机关,故不得伸舒。邪闭于外,故内为骨痹,荣卫内逆,故外为不仁,命曰不足。盖热邪淫溢,是属有余,寒性凝濇,故为不足。此大寒之邪,留于溪谷之间,以致筋骨皆为病也。溪谷之间,亦有三百六十五穴会,以应一岁,与孙络之相同,可以微针刺取,以泻其邪。小痹者,谓邪始入于皮肤,未伤筋骨。脉,谓孙络脉也。邪在皮肤,循脉往来,见而泻之,与治孙络之法相同,而亦不必问其穴会之所在也。此言邪之客于人也,必先始于皮肤,次于孙络,入于肌肉,以及于筋骨,在浅之时,微针所及,易于解散,无使其入深而为大痹也。】

调经篇

血气未并,五脏安定,肌肉蠕动,命曰微风。

【注 蠕,虫行动貌。盖风伤卫,卫气行于肌肉之间,故蠕动也。】

四时刺逆从论

太阴有余,病肉痹,寒中;不足,病脾痹。

【注 有余而在外,则为肉痹,不足而在内,则为脾痹。】

长夏气在肌肉。长夏者,络经皆盛,内溢肌中。

五常政大论

太阳司天,水饮内稸,中满不食,皮(疒帬)肉苛,筋脉不利,甚则胕肿,身后痈。

【注 太阳司天,则太阴湿土在泉,水饮中满,皮痹肉苛,皆水湿之为病。身后痈者,痈发于背也。】

厥阴司天,风气下临,脾气上从,体重肌肉萎,食减口爽,风行太虚,云物摇动,目转耳鸣。

【注 隆平之纪,其类土,其脏脾,土从木化则受其胜制,故上用变革而为体重食减之脾病也。目转耳鸣,风行于上也。】

六元正纪大论

太阳司天之政,四之气,风湿交争,风化为雨,乃长乃化乃成,民病大热少气,肌肉萎,足痿,注下赤白。

【注 加临之气,乃厥阴风木,四之主气,乃太阴湿土,是以风湿交争风化为雨,加临之气,从时而化也。夏秋之交,湿土主气,故乃长刀化乃成。盖夏主长,秋主成,长夏主化也。民病大热少气者,风热之病。肉萎足痿者,湿土之气。注下赤白者,湿热交感也。】

至真要大论

太阳之胜,痔疟,发寒厥入胃,则内生心痛,阴中乃疡,隐曲不利,互引阴股,筋肉拘苛。

【注 《灵枢经》曰:足太阳是主筋所生病者,为痔疟者,太阳寒热之邪也。厥逆而入于胃者,水侮土也。胃络上通于心故心痛也。阴中乃疡,是以隐曲不利,而互引阴股,足太阳主筋,故筋肉拘苛也。】

灵枢经

寿夭刚柔篇

伯高曰:形与气相任则寿,不相任则夭。若形充而大,肉(月囷)坚而有分者肉坚,肉坚则寿矣。形充而大,肉无分理不坚者肉脆,肉脆则夭矣。

【注 脾主地而主肉,肉坚者寿,不坚者夭,此后天之土基有厚薄也。】

本神篇

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破(月囷)脱肉,毛悴色夭,死于冬。

【注 思虑,脾之情也。如心因怵惕思虑,则伤心脏之神,神伤则不能主持,而恐惧自失矣。脾主土而主肌肉,肺主气而主皮毛。肉之膏肥曰(月囷),色者,气之华也。(月囷)肉者,地所成之形也。毛色者,天所生之气也。破(月囷)脱肉,毛悴色夭,天地所生之命绝矣。死于冬者,死于四时之胜克也。】

经脉篇

足太阴气绝者,则脉不荣肌肉。唇舌者,肌肉之本也。脉不荣则肌肉软,肌肉软则肉萎人中满,人中满则唇反,唇反者肉先死,甲笃乙死,木胜土也。

【注 足太阴之气生于脾,脾藏荣而外主肌肉,是以太阴气绝,则脉不荣于肌肉矣。脾开窍于口,主为卫使之迎粮,故唇舌为肌肉之本,脉不荣则肉萎唇反,太阴之生气绝于外也。甲笃乙死,脾脏之气死于内也。】

五癃津液别篇

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寒留于分肉之间,聚沫则为痛。

【注 腠理者,分肉之文理,津随三焦出气,淖注于皮肤肌肉之间,故腠理开则汗大泄。如有寒而留聚于分肉之间,则排裂分肉而为痛。沫者,津聚而为沫也。】

五变论

黄帝曰:人之善病风厥漉汗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黄帝曰:何以候肉之不坚也?少俞答曰:腘肉不坚而无分理,理者粗理,粗理而皮不致者,腠理疏,此言其浑然者。

【注 朱永年曰:此言皮不致密,肉理粗疏,致风邪厥逆于内,而为漉漉之汗。盖津液充于皮腠之间,皮溃理疏,则津泄而为汗矣。委中之下曰腘,太阳之部分也。盖太阳之气主于皮肤,如腘肉不坚而无分理,无分理者粗理也。理粗而皮不致密,则腠理疏而浑然汗出矣。】

黄帝曰:何以候人之善病痹者?少俞答曰:粗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黄帝曰:痹之高下有处乎?少俞答曰:欲知其高下者,各视其部。

【注 理者,肌肉之文理,若文理粗疏而不致密,则邪留而为痹。盖皮肉脉筋骨,五脏之分部也。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故各视其部,则知痹之高下。盖心肺之痹在高,肝肾脾痹在下也。】

黄帝曰:人之善病肠中积聚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皮肤薄而不泽,肉不坚而淖泽,如此则肠胃恶,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伤脾胃之间,寒温不次,邪气稍至,稸积留止,大聚乃起。

【注 夫皮肤薄而气不充身泽毛,肉不坚而津液不能淖泽,如此则肠胃恶。盖津液血气,肠胃之所生也,恶则邪气留止而成积聚,乃伤脾胃之间,若再饮食之,寒温不节,邪气稍至,即稸积留而大聚乃起。夫肠乃肺之合而主皮主气,胃乃脾之合而主肉主津,故皮肤薄而肉不坚,则气不充而津液不淖泽矣。气不充而液不泽,则毫毛开而腠理疏,疏则邪气留止,渐溜于肠胃之间而成积聚矣。】

本脏篇

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

【注 言人之血气神志调和,则形体乃安。】

脾应肉。肉(月囷)坚大者胃厚;肉(月囷)么者胃薄;肉(月囷)小而么者胃不坚;肉(月囷)不称身者胃下,胃下者下脘约不利;肉(月囷)不坚者胃缓;肉(月囷)无小裹累者胃急;肉(月囷)多小裹累者胃结,胃结者上脘约不利也。

【注 倪氏曰:(月囷),肥脂也。么,亦小也。约,约束也。胃有上脘中脘下脘,故胃下则下脘约不利,结则上脘约不利也。】

论勇篇

黄帝曰:四时之风,病人如何?少俞曰:黄色薄皮弱肉者,不胜春之虚风;白色薄皮弱肉者,不胜夏之虚风;青色薄皮弱肉,不胜秋之虚风;赤色薄皮弱肉,不胜冬之虚风也。黄帝曰:黑色不病乎?少俞曰:黑色而皮厚肉坚固,不伤于四时之风,其皮薄而肉不坚色不一者,长夏至而有虚风者病矣。其皮厚而肌肉坚者,长夏至而有虚风不病矣。其皮厚而肌肉坚者,必重感于寒,外内皆然乃病。

【注 薄皮弱肉,则脏真之气虚矣。五脏之气虚,则不能胜四时之虚风矣。虚风者,虚乡不正之邪风也。黑者,水之色,论肾气之厚薄也。不伤于四时之风者,谓土旺于四季也。不病长夏之风者,谓土主于长夏也。设有皮厚肉坚而伤于四时之风者,必重感于寒也。天在地为水,在天为寒,肾为水脏,上应天之寒气,是以色黑而皮厚肉坚之为病者,必重感于寒。外内皆然,谓外受天之寒邪,内伤肾脏之水气。此言人之五脏,与天之六气相合,是以五色之薄弱者,不能胜四时之风气也。】

论痛篇

人之骨强筋弱肉缓皮肤厚者耐痛,其于针石之痛,火焫亦然。加以黑色而美骨者,耐火焫。坚肉薄皮者,不耐针石之痛,于火焫亦然。

【注 人之皮肉筋骨,皆借少阴、阳明之所资生而资养者也。少阴禀先天之精气,阳明化水谷之精微,是以筋骨之强弱,肌肉之坚脆,皮肤之厚薄,腠理之疏密,皆禀气于少阴阳明者也。黑色而美骨者,少阴之血气盛也。肉缓皮肤厚者,阳明之血气盛也。】

卫气失常篇

黄帝曰:何以度知其肥瘦?伯高曰:人有肥有膏有肉。黄帝曰:别此奈何?伯高曰:腘肉坚皮满者肥,腘肉不坚皮缓者膏,皮肉不相离者肉。

【注 腠理者,肌肉之文理,如豕之精肉条分而有理路。理中之白膜曰脂,肉外连皮之肥肉曰肥,故曰腘肉坚而皮满者肥。盖肥在皮之内,肉之外,故肉坚而皮满也。膏者即肥之脂膏,谓如豕之红白相间而有数层者为膏。盖肥膏之间于肉内,故肉不坚而皮缓也。此论卫气之肥腠理,故止论膏而不论肥。然先言人有肥者,以明膏肥之有别也。皮肉不相离者,谓肉胜而连于皮,内无膏而外无肥,此亦卫气之胜于肉理者也。】

黄帝曰:身之寒温何如?伯高曰:膏者其肉淖而粗理者身寒,细理者身热。脂者其肉坚细理者热,粗理者寒。

【注 膏者肉不坚,故其肉淖,言膏与肉之相间而相和者也。脂者腠理固密,故其肉坚。粗理者,卫气外泄,故身寒。细理者,卫气收藏,故身热。】

黄帝曰:其肥瘦大小奈何?伯高曰:膏者多气而皮纵缓,故能纵腹垂腴;肉者身体容大;脂者其身收小。

【注 卫气盛则腠理肥,是以膏者多气而皮纵缓,故能纵腹垂腴。腴者,脐下之少腹也。肉者,身体容大,此卫气盛而满于分肉也。脂者,其身收小,此卫气深沉,不能充于分肉,以致脂膜相连,而肌肉紧密,故其身收小也。】

黄帝曰:三者之气血多少何如?伯高曰:膏者多气,多气者热,热者耐寒。肉者多血,多血则充形,充形则平。脂者其血清,气滑少,故不能大,此别于众人者也。

【注 膏者卫气盛,故热而耐寒。肉者肌肉隆盛,故多血。血气盛则充肤热肉,故充形。血随气行,血气皆盛,是为荣卫和平。脂者肌肉坚密,是以血清气少,故不能大。此三者有肥瘦大小之不同,故与平人之有别也。】

黄帝曰:众人奈何?伯高曰:众人皮肉脂膏,不能相加也。血与气不能相多,故其形不大不小,各自称其身,命曰众人。黄帝曰:善。治之奈何?伯高曰:必先别其三形血之多少,气之清浊而后调之,治无失常经。是故膏人纵腹垂腴,肉人者上下容大,脂人者虽脂不能大也。

【注 三者之人,有肥大之太过,瘦小之不及,故当审其血之多少,气之清浊,而后调之,无失卫气之常经,斯为平和之人矣。此因卫气失常,是故膏入纵腹垂腴,肉人者上下容大,脂人者虽脂不能大也。盖卫气主于皮肉筋骨之间,浮沉浅深,各在其处,若独充盛于皮肤分肉之间,而使纵腹垂腴,上下容大,或深沉于筋骨之间,以致脂不能大,皆卫气之失常也。是以浮沉深浅,不可胜穷,随变而调其气,命曰上工。】

五禁篇

着痹不移,(月囷)肉破,身热,脉偏绝,是为逆也。

【注 着痹不移,(月囷)肉破身热者,湿邪伤形,久而化热也。脉偏绝者,脾胃之气败也。】

刺节真邪篇

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内着。寒胜其热,则骨疼肉枯;热胜其寒,则烂肉腐肌为脓,内伤骨。内伤骨为骨蚀。有所疾前筋,筋屈不能伸,邪气居其间而不反,发于筋溜,有所结,气归之,卫气留之,不得反,津液久留,合而为肠溜,久者数岁乃成。以手按之柔,已有所结,气归之,津液留之,邪气中之,凝结日以易甚,连以聚居,为昔瘤。以手按之坚,有所结,深中骨,气因于骨,骨与气并,日以益大,则为骨疽。有所结,中于肉,宗气归之,邪留而不去,有热则化而为脓,无热则为肉疽。凡此数气者,其发无常处,而有常名也。

【注 寒与热搏者,形中之阴阳二气也。盖形舍气,气归形,形气之相合也。是以伤形则病气,伤气则病形。结气归之者,寒热相搏之气,归于邪留之形所也。凡此数气者,其发无定处,而有肉枯、骨蚀、筋溜、昔瘤之定名也。】

九宫八风篇

风从西南方来,名曰谋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脾,外在于肌,其气主为弱。风从东南方来,名曰弱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胃,外在肌肉,其气主体重。

九针篇

形乐志乐,病生于肉,治之以针石。形数惊恐,筋脉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

【注 形乐志乐,则心广体胖,故当治之针石以疏气。惊伤心肝,恐则伤肾,是以形数惊恐,则筋脉不通,荣气不行,则为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