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二婆施羅。此云自在船師。表迴向行於生死海利導自在也。

三無上勝長者。表雖化塵勞而超出世間。名無上勝。

四師子頻申尼。表迴真入俗行無染慈適悅無畏。

五婆須密女。此云世友。亦云天友。示不染之染徧與人天作師友也。

六[鞥-合+(白-日+田)]瑟胝羅。此云包攝。表入俗智悲廣大包攝一切法門。

七觀音菩薩。表大悲。

八東方正趣菩薩。表正智。善財見觀音菩薩已。正趣菩薩自從空來。不待往見。二聖同會。表智悲二位至此齊滿。

九大天神。表淨智無依廣覆羣下。

十安住地神。表悲體廣大載育萬有。二者皆不為而應不慮而徧。故以神表。上皆融智同悲廣大願門也。

次[鞥-合+(白-日+田)]瑟所見佛者。包攝室中置一栴檀座塔。不置形像。而開塔能見三世諸佛。意明人人自性各具無相佛也。

次二位。乃善財問正趣。於何得此法門。正趣曰。我從東方妙藏世界普勝生佛所。得此法門。一切人天所不能了。唯勇猛精進無退怯菩薩能聞能解。謂此智境。非中路懈退者所及也。

又安住地神曰。我於月幢世界妙眼佛所。得此法門。所舉普勝生及妙眼佛。皆表智悲妙行法報也。

上釋三賢位竟。

次入十聖位。

第四十地知識。讚云照生死夜圓智悲功等者。此夜神皆示女相。表大悲同鄽照生死夜。論科此為蘊修悲智成德門。故曰圓智悲功。

初位以婆珊表者。婆珊演底此云主當春生。即經云趣入菩薩諸地行。一切佛法所從生也。

二普德淨光。乃婆珊歷劫之師。以表覺體。示登地之行與覺體一也。

三喜目觀察。表慈眼視生施以福聚。

四普救妙德。表長養大悲施以妙德。

五寂淨音海。表寂用徧周。靜即寂。音即用。海即徧用也。

六守護增長。表此地行常護眾生心城令增長智慧威力。

七開敷樹華。表法力開覺眾生行華令敷衍成實。

八大願精進。表無功大願利行精敏。

九妙德圓滿。表妙利充滿一切眾生。

十釋女瞿波。釋種真也。女俗也。表十地行徹得真不證大悲同俗。此總會十地普賢妙行也。

次三位。乃婆珊往劫為王夫人。寐中因淨月夜神告言。雷音王佛。於寂住林成等正覺。令往供養。遂於彼佛發菩提心。復過萬劫。為長者女。有五百佛出興。第一名須彌幢寂靜妙眼。其本夜神。復以方便引至佛所。因得眾多法門。意明修菩薩行運悲處世經劫之久也。

次喜目親事佛者。善財問喜目住劫久近供佛多少。因以頌答。有十一段。初各十佛配十地昇進。後唯一佛配十一地。示以一攝多也。

次普救事佛。義見科註。初段十二佛。乃經文長行總敘普救因行。次十一段。即偈文廣頌歷劫親事也。

次寂海事佛者。經舉寂海昔於此十佛所各獲一三昧門。命終後生娑婆。先見鳩羅孫陀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後。見毗盧遮那佛。得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解脫。先於十佛各獲三昧。即一地具十地之行也。後見四佛。即自十地入十一地也。餘位已在前十位門。故略之。

次守護事佛者。善財問證此解脫久如。守護言。往古有塵數如來出現。其最初佛。名法海雷音光明王。我時為輪王女。作比丘尼。於此佛所。發菩提心守護佛法。復有離垢法光明等百佛次第出興。我皆親近供養修行其法。所陳為王女為尼。亦表依智修世出世慈悲之行。初舉一佛後舉百佛。亦自一地圓融十地也。

次開敷因地者。善財問開敷本所發心。開敷舉往古有佛出興名普照法界智。其國有王名圓滿蓋。劫有災難。王起大悲。出一切物作大施會。開敷爾時為長者女。覩王惠施獲大善利。作是願言。今此大王。為無量無明眾生作所依處。願我未來亦復如是。初舉普智佛。次圓滿王等事。表依普光智體圓具智悲利行。餘如科註。諸位表法之眾。廣略不同。蓋自一法或翕或張。使人貫習縱攝無滯也。

次大願因地。科云初號位明本因等者。善財問發心久近。大願答往古善光劫。有萬佛出興。最初號法輪音燈王。時王名勝光。國多十惡。遂設重刑。王有太子名善伏。愍諸楚毒。求王赦宥。以身代罪。曰我若不救此眾生者。云何能救三界牢獄。時五百大臣。恐壞國法請誅太子。王后哀切。請聽太子半月行施。恣意修福然後當罪。即開施會。大眾咸集。時法輪音佛。知諸眾生調伏時至。來為說法。時眾獲益苦滅障除。其太子即時教化眾生令生善根解脫門。此明本因也。爾時太子即大願是。五百大臣欲害太子者。提婆達多五百人是。是諸人等。蒙佛教化當來成佛。五百次第出興。初名大悲。二名饒益。三名師子。四名救護。乃至最後名曰醫王。所赦罪人即拘留孫等賢劫千佛。及百萬僧祇諸大菩薩。於無量精進佛所發菩提心。今於十方。行菩薩道教化眾生者是。此明本行也。又云。我時救罪人已。於法輪音佛所出家。成就眾多法門。後身次第值法空等十八佛。皆親近供養。此明昇進也。初舉善光劫萬佛出興者。表無功智體以一應萬也。最初佛號法輪音虗空燈王。表正智利生之德用也。王名勝光表行慈之智。子名善伏表慈智之行。國多十惡表對治之境。遂設重刑而太子請救。表善惡相形乃發慈心也。時諸大臣及所救罪人皆成佛道。表智悲所化成就之人也。救罪人已詣佛出家。表行終無染。後身值佛。表八地功終昇進之果也。夫依本智以一應萬。法輪廣運。法燈廣照。以智行慈。以慈伏惡。而成就一切眾生。行終無染。則九地十地之果可坐而進矣。

次妙德因地者。往古有佛出興。名自在功德幢。寶燄眼王夫人喜光為其母。妙德彼時為其乳母。其佛誕生。諸天洗沐授與乳母。乳母敬受即得菩薩普眼三昧。普見十方諸佛。又得菩薩於一切處示現受生解脫。此其本因也。此神居嵐毗尼園。乃佛降生之處。善財見之。問云。云何修菩薩行生如來家。妙德為說菩薩十種受生藏。一願常供佛受生藏。二願發菩提心受生藏。乃至第十入如來地受生藏。若菩薩成就此法。則生如來家。又云。我昔發願。願入毗盧無量受生海。以是願力生此園中。專念菩薩何時下生。經於百年世尊果降。意明以諸勝緣納於藏識。作佛種聖胎。名菩薩受生。至功圓行滿佛果現前。名菩薩降生。言經百年世尊果降者。表自九地進圓十地則佛果現前。然必先藉勝緣為種。然後可致佛果。故於此說菩薩受生。而於十一地。說摩耶誕佛也。

次瞿波因地。初二位表慈悲覆育者。善財尋瞿波。至普現法界光明講堂。有主宮殿神號無憂德。與一萬眾來迎善財。主宮殿神與眾一萬。表慈悲覆育為萬行之體。來迎善財。表十地悲滿行位相契而同會普光妙境也。次二位敘本因者。寶華佛昔為國王。釋迦為其太子。瞿波爾時為太子妃。始與太子同見勝日如來。大興供養。聞佛說法。即於一切法中得三昧海。而歸白父王。王聞歡喜。亦往詣佛。聞法獲益。遂求出家。即得成就一切法門。後證寶華佛果。於十地滿敘此因者。妃表隨緣大悲。太子表同悲之智勝日表根本智果。寶華表後得智果。始因太妃以及太子。遂致父王得見勝日而證寶華。明此地之行以隨緣大悲與智冥運而發起後得以契根本通為一道。五位萬行。冥極於此無二無別也。瞿波又云。我昔供養勝日。彼佛滅後。其世界中六十億那由他佛出興。我皆與王承事供養。其第一佛名清淨身。至最後佛名廣大解。計五十佛。是通收五位也。言六十億佛而舉五十名者。表十地滿心通該十信以成六位而不出五位之果。從最初勝日身。至最後廣大解。表五位相果始自根本普光智起而終於普賢大解脫門。本末相即初後一念。同入因陀羅網無盡法門。是為十地終極之位也。

上釋超三賢入十聖位竟。

次釋自十聖登等妙。

初等覺位。

第五十一地知識。讚云悲終智現法界體圓者。論科此為悲終起智成佛門。以十地已前猶依本智長養大悲。此十一地長養功終純是大悲。為法界體與智圓現。故此初位以佛母摩耶表法。示純悲之體圓現智佛隨應利生也。

二天主光。乃正念王女。表十一地無念智中無染慈悲無為照用。

三徧友童子。乃眾藝童子之師。表徧周十方為世師範。

四眾藝童子。能助明徧友法門。表以德藝附讚成化。

五賢勝優婆夷。世間正邪吉凶醫方眾術一切通達。表安物養生。無法不了。無行不行。無生不濟。實廣大之慈悲。故號賢勝。

六堅固解脫。表一切無著諸功德行。以廣修功德而念自無著。名堅固解脫。

七妙月長者。表悲智圓滿破世昏惑。

八無勝軍長者。得無盡相解脫。明一切心境總如來相。幻生諸行。能勝一切無明生死邪見魔軍。

九法聚落寂靜婆羅門。表於法界聚落囂喧萬境示真寂法。

十德生童子有德童女。表智悲齊滿處世幻住。自云。我等二人證得菩薩幻住解脫。明十一地終證妙覺智。照了心境廓絕纖塵。淨法界中唯一真智。以隨智用幻生一切。若佛境眾生境。悉皆依智幻住。世間萬法性本自離。不獨有為如夢幻體。雖智果報生皆幻住也。故經云。我得幻住解脫。見一切世界皆幻住因緣所生。一切眾生皆幻住業力所起。乃至一切菩薩皆幻住行願所成。如是照了。則凡聖一體。物我同源。法法圓融。塵塵不礙。十方矚目無可當情。是中返觀不容他物。皆幻住也。以幻住故。隨智用故。無邊剎海德用徧周。十方身土境相相入。非一非異無始無終。周法界而無去來。歷塵劫而非頃久。以至備極華嚴一切德用圓融自在。非假他術。為得幻住法門故也。以是證得諸幻滅影象故。明見慈氏莊嚴樓閣佛境法門。而圓契果法矣。

次三位。皆善財因之得見摩耶。經云。爾時善財欲見摩耶。時寶眼主城神空中現身。教善財守護心城莊嚴心城。乃至瑩徹心城富實心城。以積集一切善法。蠲除一切障難。便得見善知識究竟成佛。又有蓮華德身眾神。讚歎摩耶。即放無量光。令善財得淨光明眼永離癡闇。乃至得普見眼。覩一切剎諸佛出興。又有守護法堂神。於空告言。菩薩成就十法及十三昧。則得親善知識。其十法。始於其心清淨離諸諂誑。終於徹鑒諸法順善知識。其三昧。始於法空清淨輪。終於善知無有過失。皆表入十一地之方便也。夫能守護心城。使瑩徹富實。又得淨眼普見及心離諂誑行無過失。則菩薩之行足矣。故可入十一地也。

次從師子佛已下。乃至經舉多佛。末云。如是乃至樓至如來。在賢劫中。於此三千大千世界當成佛者。摩耶悉為其母。於此大千如是。於無量世界海亦復如是。蓋摩耶表十一地。總會理智大悲三法為體。一切諸佛皆自三法而生故也。

後二位者。毗盧如來昔為大威德輪王。摩耶昔為慈德道場神。有離垢幢菩薩將成正覺。有惡魔至。其輪王化兵擁護。菩薩遂得成道。慈德喜敬彼王。而生子想。向佛發願。願此輪王在在處處乃至成佛。我常得為其母。以是因緣今為佛母也。

上釋等覺位終。

次妙覺位。

第六圓契果法眾。讚云迥超果位不間初因等者。十一地終。德生令善財見彌勒。表超等覺位證妙覺果。彌勒又令善財還見文殊。表至果同因本始不二。則雖迥超實無間異也。爾時善財復因文殊得見普賢。遂具足普賢諸願行海。與普賢等。與諸佛等。合此三位。為一切諸佛圓極果法寂用常然之行。故科名圓契果法。而讚云寂用常然。此則二種常道中。忘修絕證佛果常道也。夫彌勒文殊普賢雖古佛聖號。人人莫不具足。於人求之。彌勒者何。自性根本智果也。文殊者何。自性普光智體也。普賢者何。自性差別智用也。三者本自一體會合。於眾生如來藏中。隨情轉變化為異物。大聖愍焉。將以治其情復其變。故依根本智果普光智體。起差別智用設法治習。及乎習盡智明功終悲滿。則三者本體無為無作脫然圓現。故於五十位後獨立此三。示修華嚴者功終行滿皆能於自性中證此三果不從他得。此則返本還源之正位。忘修絕證之極果。毗盧之垂教。善財之引發。皆欲人人造極於此。凡諸行人當務企及。庶不負先聖垂教引發之深慈也。

餘有數位。非表法所急。恐雜教意。故不復立(此入法界品計二十一卷)。

五悔解

普賢行願品云。若欲成就如來無盡功德。應修十種廣大行願。其中即五悔法也。經云。若修此法。則能成熟一切眾生。隨順無上菩提。成滿普賢行海。五法能悔除五障。故名五悔。謂悔吝生動。人誰無過。唯證不動智者可以無過也。然不動智體。為業塵積障。若欲證之。必須懺滌然後明現。故五法以懺悔為先。塵銷覺淨。則心佛相應。故次用勸請諸佛說法利生也。既依佛法當能隨喜。所得福利當能迴向。因迴向善當發大願。此則成熟眾生成就菩提滿普賢行功用畢備。不動智佛自此證矣。故普賢行願特設此法。而禮誦功終必須遵修也。懺悔偈云。我觀能照玻瓈鏡等者。隨好光明品。諸天子問。云何悔除過惡。時有天鼓。以菩薩三昧力發聲告言。諸業從顛倒生。無有住處。隨有修習即受其報。譬如有玻瓈鏡名曰能照。無邊影象悉現其中。而無去來迹。一切諸業。雖能出生善惡果報。無去來處。若如是知。是真懺悔。一切罪惡悉皆清淨。意明本覺妙明物不能染。由倒心妄染之也。故倒心永滅則一切清淨。勸請偈謂佛不遠人。唯人以數取之惑。自背於佛。若能深求則無時不現也。餘三偈。皆採經意前解可詳。三歸詞。正淨行品一百四十大願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