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戶政二十八錢幣下(2)

古者以黃金為上幣。錢為下幣。銀為器飾。非幣也。後世黃金日益少。莫能知其由。雖富商大賈。鮮以此交易。惟通行銀錢二幣而已。自秦漢至今。千錢為一貫。曰緡曰繈。其實一也。興安一郡。以八百為挂。相沿已久。莫知其初。小異而不失大同。我 聖清五朝之錢。順治康熙多青銅。雍正青銅赤銅各半。乾隆六十年之錢。暨  今上嘉慶錢。赤銅為多。有此小異。其為錢法則一也。古人貴赤銅。丹陽之銅稱赤金。漢武帝時公卿請京師鑄官赤仄。如曰。以赤銅為其郭也。班氏食貨志。稱每壹易錢。民用破業而大陷刑。彼其法令紛更。貴賤淆亂。是以民怨而刑煩。若我 朝之九府圜法。輕重得宜。輪郭分明。不待填以黃金。文字刻畫顯爽。真所謂利如刀。流如泉。分布如布。民何由破業。刑辟何自而生乎。惟乾隆五十年後承平日久。奸宄潛滋。山南二郡。小錢之多。如水湧而山出。西同乾鳳諸郡。無此患。興漢二郡。其患獨深。則以南連蜀山。東接楚澤。奸民之淵藪。盜鑄之巢穴也。販小錢者。或馬騾重載。或舟舫潛貯。百方掩匿。期於不敗。此盜鑄之骨肉也。城門關隘津渡。吏胥雖察其奸。得賂即縱。此盜鑄之羽翼也。亦有跡同黠鼠。晝伏夜行。吏胥無從詰驗。此盜鑄骨肉之尤健者也。此其所載最多。獲利最厚。富商大賈。間有為之囊櫜者。不過十之一二。至於小小商販。見利忘害。此則盜鑄之奴僕耳。州縣親民之官。必掃其巢穴。誅其骨肉。鎩其羽翼。而後盜鑄可絕。若止詰問其奴僕。庸有濟乎。西安官吏奉憲檄來查小錢。商賈閭閻。均被其害。商賈之害官吏館餐馬資。大抵出於市區。閭閻之害。冠婚喪祭。十千可辦之物。二十千弗可得。及官兵征白蓮教匪。往來川陜如織。而小錢之害息矣。盜鑄之奸民。明目張膽。往而從賊。販小錢之奸民。或為鄉勇。或為賊尾。攻剽富室。乃知太史公以鑄幣與掘冢同科。良有以也。方教匪正熾。大臣有援漢文帝故事請寬私鑄之禁。以容奇。以息兵革。  主上剛斷弗許。此萬世帝王不易之常經。非止一代之綸綍也。吾讀張介侯續黔書。有假銀一篇。言其弊甚悉。雲貴產銀。故假銀因之而生。山南二郡。一患假銀。惟患小錢。偶有過客持假銀交易。市人必訟於官。官必懲之以刑。其勢不能姑息。故其禍不至蔓延。小錢之入於市廛也。以漸而多。先為霜霰。久乃堅冰。長民者昭雖似鄭。忍或效魯。至於通省官吏。皆知山南小錢之患。而商賈閭閻皆病。如前所云矣。今小錢息滅。踰十年矣。浮食者尚多。遊匪未盡改行。若不思患預防。數年之中。小錢之患。又將生矣。

禁私銷議

喬光烈

竊惟錢文為民生利用之資。我 國家軫恤民隱。自京師以及外省。各設爐座。廣為鼓鑄。宜錢文日裕。民用益饒。乃近年以來。錢未見足。價值不平。姦黠之徒。罔利私銷。致妨民用。亟宜生法嚴詰。以杜其弊。然禁私銷之法更難於私鑄。私鑄者雖藏匿僻地。必須設以爐座。加以匠工。為時既久。尚易敗露。惟私銷者。可以鎔化無。隨時隨地。最易藏姦。是以法禁雖嚴。終於百無一獲也。夫欲絕其弊必先清其源。防其弊於已然。不如杜其弊於未然。小民趨利若騖。大抵錢質重則盜銷者多。錢質輕則盜銷者寡。此自然之理也。考古太府圜法。以銅為錢。或為半兩。或為榆筴。或為八銖四銖。或為赤仄眼。或為綖環荇葉。惟漢之五銖為得其中。五銖以後。唯唐之開通元寶。綱目載稱每錢徑八分。重二銖四絫。積十錢重一兩。積一千重六斤四兩。較之五銖。輕重大小。最為折衷。有明邱文莊公曰。錢質如開元。至今存焉。其說有本也。我 朝定制。每錢一文。重一錢四分一錢二分五釐不等。唯康熙二十三年。管理錢法侍郎佛倫等。奏將錢一文。改鑄一錢。至康熙四十一年。復改鑄每錢一文。重一錢四分。今現行錢文。如順治康熙青錢。質重一錢四分者。每百中僅見一二文。康熙錢重一錢者。每百中常居十之三四。歷考成書。徵諸時事。唯錢質止重一錢者。可以行之久遠而無弊耳。今應請倣照康熙二十三年之例。將現在鼓鑄錢文。每錢一文。題請改鑄一錢。每錢千文。共重六斤四兩。較現行制錢。每千重七斤八兩。計減用銅鉛一斤四兩。選匠精造。務使輪郭周正。字跡顯朗。既於國體毫無關礙。而盜銷者照現行制錢價。每銀一兩二錢五分。易錢一千文。止得黃銅六斤四兩。即改造器皿。所得價值。不過在一兩以內。姦徒無利可圖。銷毀之弊。似可不禁而自除矣。又定例。鼓鑄錢文。銅鉛各半。每銅鉛百斤。如入點銅三斤。其質柔。不能打造響銅器皿。立法已屬周詳。但不能為打銅。尚可為鑄銅。如銅鏡樂器。以及箱櫃事件等碎小器皿。均可私銷改造。而碎小器皿。加以手工。往往不計分兩取值。每易子倍於母。是以銅少之區。雖錢質甚輕。而仍不免有私銷之弊。夫銅鏡等物。為民間日用所必需。若因私銷而復嚴禁錮之例。又屬繁重難行。唯一州一縣之中。銅匠不過數戶。尚易稽考。應飭地方官。稽考銅匠。共有爐座若干。每月收買銅斤。係何來歷。務須確有根據。并令鄰甲人等。具結保任。仍不許縱役需索。如此立禁嚴密。民知畏懼。似亦杜絕私銷之一法也。

鼓鑄議

夏駰

國家正賦之外。充軍國之用。惟鹽政關稅與錢法而已。然錢法者所以濟銀之窮者也。銀不便釐用而銖使。故用錢。錢不便負重而致遠。故多則壅。壅則賤。今國用告匱。生財之道。無不具舉。勢必重議鼓鑄。議鼓鑄勢必熟求所以貴錢而賤銅之術。然愚以為國家但有行錢之法。無貴錢之法。錢誠行則錢自貴。但有採銅之法。無賤銅之法。錢誠貴。則銅即不賤。而利自多。今為貴錢之術者。吾不能曲為之阿也。凡物少則貴。多則賤。精則貴。濫則賤。流則貴。不流則賤。可久則貴。不可久則賤。其理甚明也。今各省錢局並停止。寶泉寶源二局鼓鑄。而錢尚患其賤。設使各省諸局仍復鼓鑄。一歲驟增錢八九倍。兩歲則增十數倍。以一倍之錢尚患其賤。而出以八九倍十數倍之錢求其貴。必不能也。歷來鑄錢。大率每千重八斤有餘。尚不無夾雜廢小之弊。今議每千七斤。除去鎔化剷磨耗折。是比往鑄加輕十之二。勢必和夾他物。否則輕薄不堪。以比年精好重大之錢。尚患其賤。而欲以輕薄濫偽之錢求其貴。又必不能也。民之用錢。不獨以其彼此可以交易。亦以其上下可以通行。今銀七錢三之例。視為具文。即有司奉行。以此出則每千當銀一兩。以此入則仍照民間八九錢之值。即有司以千錢作一兩入。而遞解不肯作千錢一兩之數。今議用錢之路。則曰俸食河驛也。則曰買草豆也。於納錢之路。茫然未有以處也。夫以一倍之錢。出而不入。而錢不得不賤。以六七倍十數倍之錢。出而不入。而欲求其貴。又必不能也。銀錢同為民用。然銀之所以貴者。以其久暫如一。無或廢也。今同為 本朝鑄錢。乃於順治年間所鑄者。目之為廢錢。統計十六七年之內。散布民間者。不啻億億萬數。一旦竟廢而不用。百姓遂以為錢之不足重如此也。安得不賤。揣廢錢之意。不過以為舊錢不止。則新錢不行。不知此掩耳盜鈴之術耳。從來鑄錢其中陀僧倭砂土。大抵十居二三。一經鎔鑄。盡化煙渣。是收舊錢一千。重鑄不過得七八百文。徒病於民。而無益於國。且既使天下知錢之不足久行。而復欲求其貴。又必不能也。故曰今 國家必無貴錢之法也。夫銅即未鑄之錢。錢即已鑄之銅。貴則俱貴。賤則俱賤。必無有此貴而彼賤者。即議鼓鑄。勢必採銅。既議採銅。銅必踊貴。於是有為開礦之說者。而不知今日之礦。必不可開也。盜賊滋多。民生日敝。一為此舉。擾攘必甚。利歸於吏胥。害中於國家。不獨得不償失也。於是有為禁銅之說者。而不知民間之銅。必不可禁也。人家器皿。藏貯內室。禁之不從。搜之不可。勢必開首告之令。吾恐挾仇利賞。訐訟紛紛。有司不勝其煩。而百姓臥不安枕矣。於是有為納銅之說者。額外稅課。許民半以銅納。捐納事例罪贖贓變。皆二分收銅。一分收銀。而不知此名為收銅。而適為銅增價也。通計各直省。有額關稅。不過八十六萬兩。則額外之稅。為數幾何。使在外十三局並興。歲需銅一千零九十餘萬斤。此項且不能抵百之一也。況人家銅器。多者數十斤數百斤極矣。捐納贖變。為銀動以千百兩計。必不能取之室中。勢必遍買投納。夫一銅耳。昔僅官買鑄錢而患其貴。今既可以完賦。又可以贖罪。更可以得官。將來銅價勢必騰長。銅既騰長。而官限定六分之例。必不可增。民又安肯貴買而賤輸哉。錢局缺銅。必責之有司。有司慮受參罰。重比監勒。無所不至。吏胥因之恣為姦利。大稱以取羨也。銅好而嫌惡也。數足不收。以掯費用也。從此小民。且不堪命矣。故曰今天下必無賤銅之法也。銅既不能使賤。錢又不能使貴。然則鼓鑄之議。不既窮哉。無已則有一焉。各省局不必並興。量度用兵附近之省。開置數局。鑄發各州縣。聽民以銅換錢。每銅十三斤換錢十斤。稱無重輕。以此入即以此出。吏既無所容其姦。價無低昂。錢貴則銅亦貴。錢賤則銅亦賤。官與民又兩無所受其病。行之一年。則錢日益多。而官無買銅之困。民無納銅之苦。鑄局所贏。隨時定值。悉充軍餉。則亦庶乎其可也。自非然者。民不賤銅而官賤之。恐將來無可鑄之錢。民不貴錢而官貴之。恐將來百物亦必暴長以持其平。且錢固不可使太貴也。錢太貴則盜鑄者必多。利之所在。至死不顧。姦民煽聚。其憂又不止在錢法矣。

錢法議

葛祖亮

錢法在今。亟宜議矣。十數年來。 國家欲為錢法去弊興利。內外諸臣。多方籌畫。求一當者。幾不遺餘議矣。而猶有所未盡何也。愚以為去弊者。必深悉夫弊之何以不去。何以弊一去而即無不盡去。興利者必深悉夫利之何以不興。何以利一興而即無不盡興。且將日出不窮。而永無患於弊之復作也。源源本本。是必有其所以然。講之者亦惟清其源。握其本而已矣。從來錢法有二患。曰盜鑄。曰私銷。盜鑄之在今日。民無力以辦。可不必言。所重患惟私銷耳。我 國家自定鼎以來。凡歷 四朝。使無私銷之人。則 四朝之錢。可以充滿於宇宙之間。而寶源寶泉二局。幾可虛設不用。今試問順治康熙之錢。其存於民間者有幾也。不但順治康熙之錢僅有。即雍正之錢。其存於民間者有幾也。則私銷之為弊也彰彰矣。論者亦無不識其為私銷也。是以往者曾有禁銅之令。繼以為錢值仍昂。而銅禁之不便也。復弛其令。而豈知錢值之不昂。斷在銅禁之必嚴乎。何者。往者禁銅之令是矣。而徒禁於其大。不禁於其小。以為銷燬者在大。而不在小也。不知大物之銷燬有限。而小物之銷燬無窮。大賈所鬻之器。非富貴之家不能有。小物則無人不可用。無地不可行。視之不啻分釐。而合計則至於百千萬億而不可窮。且大物之銷燬。為錢必多。其銷之也有器。而人之伺之也亦易。業此者其本或萬或千。少亦不下數百金。苟非貪惑之極。亦不肯舍[己](已)所有。而以身試法。惟小物之需錢無多。可以隨用隨銷。銷之器不必鉗爐。且一鎔即化。無可執。雖有明知之者。而無可如何。始起於一二姦民。今乃蔓延至於無可紀極。議者往往以其本小物微。而不深察其弊之流害無窮。但以為此經紀之把持也。鋪戶之擁錢不售也。出京師者之車載馬馱而虛其貯也。鄉土之豪。防盜賊之攫銀易。攫錢難。因之多畜以自封也。夫此數者。固錢法之弊之所有也。今亦既知之而嚴禁之矣。而錢之昂也仍然。則可知其弊之深患不在此也。

近又銷錢。不以鑄器。而以賣銅。計一千之錢。易若干之銀。今賣銅浮於易錢之銀。遂銷錢賣銅以為市。此姦民之尤黠者。且他省交易多以銀。而北人習於鈍拙。交易以錢。南人雖數分猶用銀。北人雖五十百金猶用錢。近省亦多效尤。嘗過福建等省。偶市器物。竟通市無稱等按翦之用。夫自制幣以來。金銀以濟穀帛之不及。而錢則因日用零雜。不可以銀行者。乃以錢便其流通。而豈多多者之猶需錢為直乎。頃者  皇上深燭其情。令多者之直以銀。而勿復以錢。誠為至當不易之理。而進言者猶有他議。非也。但此亦其弊之一端。而銷燬不絕。則鑄者日多。而銷者日甚。欲錢值之勿昂。不可得也。夫天下之利權。人主之所操也。今人主不能操。姦民得以挾持之。而至於無可如何。非令也。設官局以平之。似與民爭市。非與民平直之體也。聖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則亦當使泉貨如水火。夫將何道而臻此。曰其道有二。一在去其弊之源而濬之使清。一在興其利之本而守之使固。何為去其弊之源而濬之使清。經紀之把持也。舖戶之擁錢不售也。出京者之多載而虛其貯也。鄉土之豪。多積錢以自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