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政綱目荒政輯要卷首
荒政者仁政也。自古及今。極為詳備。有預備於未荒之前者。有急救於猝荒之際者。有廣救於大荒之時者。有力行於偏荒之地者。有補救於已荒之後者。全在大小官吏。酌時勢。權緩急。次第舉行。迅速籌辦。庶有裨於災黎耳。然非提綱挈領。則胸無成竹。非誤即淆。非遺即濫。欲己之善其事。而民之被其澤也難矣。故特提荒政之綱目。列於卷首。
周禮大司徒。以荒政十二聚萬民。一曰散財。二曰薄徵。三曰緩刑。四曰弛力。五曰舍禁。六曰去幾。七曰眚禮。八曰殺哀。九曰蕃樂。十曰多婚。十一曰索鬼神。十二曰除盜賊。
宋董煟救荒全法。人主當行六條。一曰恐懼修省。二曰減膳撤樂。三曰降詔求賢。四曰遣使發廩。五曰省奏章而從諍諫。六曰散積藏以厚黎元。 宰執當行八條。一曰以調為己責。二曰以饑溺為己任。三曰啟人主敬畏之心。四曰慮社稷顛危之漸。五曰進寬征固本之言。六曰建散財發粟之策。七曰擇監司以察守令。八曰開言路以通下情。 監司當行十條。一曰察鄰路豐熟上下。以為告糴之備。二曰視部內災傷大小。而行賑救之策。三曰通融有無。四曰糾察官吏。五曰寬州縣之財賦。六曰發常平之滯積。七曰毋祟遏糴。八曰毋啟抑價。九曰毋厭奏請。十曰毋拘文法。 太守當行十六條。一曰稽察常平以賑糶。二曰准備義倉以賑濟。三曰視州縣三等之飢而為之計。四曰視鄰郡三等之熟而為之備。五曰申明遏糴之禁。六曰寬弛抑糴之令。七曰計州用之盈虛。八曰察縣吏之能否。九曰委諸縣各條賑濟之方。十曰因民情各施賑濟之術。十一曰差官禱祈。十二曰存恤流民。十三曰早檢放以安人情。十四曰預措備以寬州用。十五曰因所利以濟民飢。十六曰散藥餌以救民疾。 牧令當行二十條。一曰方旱則誠心祈禱。二曰已旱則一面申州。三曰告縣不可邀阻。四曰檢旱不可後時。五曰申上司乞常平以賑糶。六曰申上司發義倉以賑濟。七曰勸富室之發廩。八曰誘富民之興販。九曰防滲漏之奸。十曰戢虛文之弊。十一曰聽客人之糶糴。十二曰任米價之低昂。十三曰請提督。十四曰擇監視。十五曰參攷是非。十六曰激勸功勞。十七曰旌賞孝弟以勵俗。十八曰散施藥餌以救民。十九曰寬征催。二十曰除盜賊。
宋元祐初河東京東淮南災傷。監察御史上官均言賑恤有五術。一曰施與得實。二曰移粟就民。三曰隨厚薄施散。四曰擇用官吏。五曰告諭免納夏秋二稅。
明嘉靖八年。山西大饑。參政王尚絅上救荒八議。一曰愍飢饉。乞遣使行部。問民疾苦。二曰恤暴露。乞有司祭瘞。消釋厲氣。三曰救貧民。乞支散庾積。秋成補還。四曰停徵歛。乞截留住徵以俟豐年。五曰信告令。乞勸分菽粟。六曰推糴買。乞令無閉遏。七曰謹預備。乞申舊例。措處積貯。勿使廩庾空虛。八曰恤流亡。乞所過州縣加意存恤。勿使聚思亂。
明僉事林希元疏云。救荒有二難。曰得人難。審戶難。有三便。曰極貧民便賑米。次貧民便賑錢。稍貧民便賑貸。有六急。曰垂死貧民急饘粥。疾病貧民急醫藥。病起貧民急湯米。既死貧民急募瘞。遺棄小兒急收養。輕重繫囚急寬恤。有三權。曰借官錢以糶糴。興工作以助賑。貸牛種以通變。有六禁。曰禁侵漁。禁攘盜。禁遏糴。禁抑價。禁宰牛。禁度僧。有三戒。曰戒遲緩。戒拘文。戒遣使。
明周文襄忱救荒。有六先。曰先示諭。先請蠲。先處費。先擇人。先編保甲。先查貧戶。有八宜。曰次貧之民宜賑糶。極貧之民宜賑濟。遠地之民宜賑銀。垂死之民宜賑粥。疾病之人宜救藥。罪繫之人宜哀矜。既死之人宜埋瘞。務農之人宜貸種。有四權。曰獎尚義之人。綏四境之內。興聚眾之工。除入粟之罪。有五禁。曰禁侵欺。禁寇盜。禁抑價。禁溺女。禁宰牛。有三戒。曰戒後時。戒拘文。戒忘備。其綱有五。其目二十有六。
顏茂猷曰。正策有五。一曰開倉賑貸。二曰截留上供米以賑貸。三曰自出米。及勸糴富民賑貸。四曰借庫銀循環糶糴賑貸。五曰興修水利補輯橋道賑貸。令飢民傭工得食。而官府富民得集事也。
備荒管見
魯仕驥
備荒莫先於重農事。重農事之目。一曰愛農民。春耕夏耘秋穫冬歛。農民終歲勤動。無一日之暇也。功令農忙停訟。固所以恤農矣。然富室呈稟佃戶。每在農忙之時。國課攸關。豈能不一為之清理。但速以結之。俾其不至曠廢時日。至於他時農家涉訟。並速為完結。亦庶幾寓我愛農之心焉耳。一曰籌水利。兩山之間。必有水焉。大者為溪。小者為。旱則可資以灌溉。而潦足為田害。畜之洩之。陂塘溝甽。其不可忽者也。凡行部所至。問民疾苦。必詳詢其地方山溪若何。有無陂塘溝甽。已壞者修之。廢者復之。如或地勢低窪。常虞泛溢為患。則築堤捍禦。當與地方有識者。諮諏而慎行之。一曰培山林。山多田少之地。其田多磽。夫山無林木。濯濯成童山。則山中之泉脈不旺。而雨潦時降。泥沙石塊。與之俱下。則田益磽矣。必也使民樵採以時。而廣畜巨木。鬱為茂林。則上承雨露。下滋泉脈。雨潦時降。甘泉奔注。而田以肥美矣。一曰養地力。人皆知盡地力。而不知養地力。夫斯民智慮日出。今之地力。無有不盡者矣。地力益盡。而五穀益少。其結實者鮮也。古者有不易之地。一易之地。再易之地。不易之地歲可種穀。最上者也。其次則休一歲乃種。謂之一易。其次休二歲乃種。謂之再易。漢趙過作代田法。猶祖此意。總欲使地力寬然有餘耳。今縱不能如古之更易代種。然朱虛侯所謂深根溉種。立苗欲疏。非其種者。鋤而去之。亦所以稍養其地力也。立苗疏。則地力厚。而一種入土。結實百倍。且精氣充足。其為穀尤養人也。至辦具糞種。亦有劑量。凡畏旱之田。糞宜淡宜少。而多畜水以濟之。則蟲不為災。畏潦之田。糞宜燥宜厚。而深濬溝甽以洩之。則水不能淹。總之宜以地氣為主。地氣七分。糞三分。調劑以生穀。則其穀結實大而多矣。一曰多穀種。古者穀種入土。必雜五種。以備災害。今閩中多種地瓜。過於五穀。幾若食味之正。然此外如粟麥黍稷。南方不恒種者。山藪水涯。稍有隙土。即教民求其種而種之。雖地氣不齊。未必廣有收穫。然多為之備。亦或薄有所得也。若草廢田荒穀。所當厲為之禁。一曰禁私宰。農人以牛為產業。私宰盛。則不獨盜牛者多。而牛疫滋起。尤必厲禁之。凡此皆所以重農事也。其次則當安富。富民者。貧民之母也。平日有事相見。宜接待以禮。而懇懇惻惻。勸其崇節儉。廣蓄積。省浮華侈靡之費。敦睦姻任恤之行。不獨所以周貧。正所以安其富也。至如廣作室廬。斬木不時。伐石過度。皆足以喪地氣。敗壞田疇。使五穀不實。亦宜勸之樸素是尚。安靜是守。毋擅興土木。又次即當安頓遊民。遊民者。民之蠹也。平日既無恒產。惟酗酒賭博為事。趨而日下。遂至流為盜賊。為乞丐。三五成。百十為黨。雖在豐年。此輩大為地方之害。不幸而遇饑饉。搶奪掠。將無所不至矣。是宜設法以安頓之。或有山藪水涯棄地。募之使耕。或勸富室多設閑役。如夜巡之類。藉以養之。俾之散其黨與。漸歸於正。其中鰥寡孤獨廢疾之人。又多方以廩給之。此皆備荒之要務也。其尤要者。必先清心寡欲。時以畏天恤民為心。敦教化。清訟獄。慎刑罰。深念一民或冤。一物不得其所。皆足上干天和。而致水旱之災。兢競業業。夙興夜寐。靡敢或懈。如此。則備荒之政舉矣。
荒政
惠士奇
荒政之弊有四。一曰勸分。二曰抑價。三曰遏糴。四曰行粥。古者千室之邑藏千鍾。萬室之邑藏萬鍾。是以勸富分貧。而食自給。且貯米於囷。一歲而陳。藏穀於廥。十年不敗。吳民爭旦夕之利。惟恐不及。而莫有為十年之計者。故江南無藏穀之家。有田數十頃。米數十囷。僅數萬家之一。分一家無以給數萬家。而一家先受其弊。富民。貧之母也。病其母而不能活其子。亦何利之有焉。此荒政之弊一也。凡物多則輕。少則重。是以古之為國者。多則歛之使重。少則散之使輕。未聞有抑價者。良以價不可抑而平也。江南既無藏穀。數十州之眾。咸仰食於商。則米商實為民之司命。彼價重則坌集。價輕則轉而之他。視利用趨。四方無擇也。抑價之令下。則米商以折閱而不至。吾恐米益乏。價益騰躍。將使菽粟如珠玉。其誰能抑之。且抑之是教民爭也。桀黠之徒。必有挾持憲令。起而強糴者。姦宄亦將嘯聚飢民。乘時攘奪。則盜賊四出而不可禦。此荒政之弊二也。菽粟之流於天下。猶血脈之流於一身。流則通。遏則壅。其理易曉。況一郡之儲有限。而天下之積無窮。不能通無窮之積。而徒遏有限之儲。其罄也可立而待。或曰遏糴所以防海也。防海之法。常聞之矣。今不思所以防之之法。而遏糴是聞。吾恐海人之糴者自如。而徒使平民搖手觸禁也。此荒政之弊三也。先王行糜粥以順時令。而非以救荒。東漢嘗行之。而民多餓死。良以胥吏乾沒。賑恤多虛。撩以石灰。揉以糠覈。名為活人。其實殺之。又壯者得歠而不能及於細弱羸老之民。近者得餔。而不能於深谷窮巖之域。活者二三。而死者十七八矣。且率數千人而行粥於市。則氣之所蒸。將成癘疫。眾之所聚。必有姦偷。其患不細。惟閭里長厚者可施之一鄉。而非有司之所宜行也。此荒政之弊四也。佘以為勸分不若開渠。抑價不若通商。遏糴不若廣糴。行粥不若釐戶。宋汪綱知蘭溪縣。會歲旱。躬勸富民浚堰築塘。大興水利。飢者得食其力。全活甚眾。此開渠之法也。浙東饑。宰相王淮薦朱熹為提舉常平事以振之。始拜命。即移書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則客舟之米已輻輳。民用不飢。此通商之法也。江石饑。辛棄疾榜通衢曰。閉糴者配。強糴者斬。召官吏儒生商賈。各舉有幹實者。貸以官錢。蠲其息。俾出糴他郡。期終月至城下發糶。由是連檣而至。米價自平。此廣糴之法也。江東旱。提刑使彌鞏以為賑荒在得人。俾釐戶為五等。甲賑乙糶。丙為自給。丁糴而戊濟。此釐戶之法也。顧在於今則猶有難行者。常平廢而廣糴無本錢。關稅重而通商無厚利。釐戶則胥吏上下其手而貧富不均。開渠則富民靳固其財而怨咨或作。惟損益古人之法而裁取其中。商榷今日之宜而務先其急。則四者皆可行也。江南素稱澤國。環三江。跨五湖。橫為塘。縱為浦。支為涇為蕩為濼。所以引灌溉也。堰以瀦之。堤以束之。以時而啟閉之。所以節水旱也。今堰不修。而支渠淺澱。水至無以泄橫流之潰。水退無以溉高仰之田。故雨則溢而旱則涸。當勸富民計畝出錢。以給下戶。俾廢者修。淺者濬而益深焉。則貧富兩以為便。救一時之患。而成數百年莫大之功。則開渠之法可行也。今山東豐而荊湖熟。江南赤地千里。貴者金。賤者土。則灌輸之利。權在米商。或不能蠲其征。當半減以招之。則楚帆湘柁。啣尾而來。大艑高檣。泊於水市者相望也。物聚價輕。又焉用抑。則通商之法可行也。廣糴之法。當聚耆老及鄉先生。舉富商之謹愿者。假官錢為本。而使出糴荊湖。糴十而糶二則有二分息。糶三則有三分息。以本還官。剖其息而中分之。半賑飢。半予商。而稍優其直。其餘則略倣真德秀之治潭。而立惠民倉。辛棄疾之治福。而置備安庫。以為水旱盜賊之防。此廣糴法可行也。釐戶之法。當倣韓琦河北救災政。而擇甲戶之以貲為官者。憲司禮請之。屬以計口均戶。而分三等。每縣若干都。每都五人。視民居稀稠。而增減其數。復授之粟而屬以親至某鄉。聚民均給。人日一升。幼小半之。十日一周。終而復始。至麥熟止。仍分糶粟之所。給粟之所。俾均主之。而有司總其成。如此則以戶均戶。以民振民。既不侵牟。亦無掣頓。且人情各愛其鄉。而又恐負憲司之意。必相與慫恿從事。而惟恐不均。則釐戶之法可行也。荒政大略如此。若夫以實心行實政。則存乎其人。
救荒策
魏禧
天災莫過於荒。天災之可以人事救之。亦莫過於荒。古之行荒政言荒策者不一。有永利者。有利用一時不可再用者。有可行者。有言之足聽行之不必效者。要或散見諸記籍中。未有統要。余摭所見聞。擇其可常行無弊者條之。救荒之策先事為上。當事次之。事後為下。先事者。米價未貴。百姓未飢。吾有策以經之。四境安飽。而吾無救荒之名。所謂美利不言是也。當事者。米貴而未盡。民饑而未死。有策以濟。而民無所重困。所謂急則治標是也。事後者。米已乏竭。民多殍死。遷就支吾。少有所全活。所謂擇害莫若輕是也。凡先事之策八。當事之策二十有八。事後之策三。
先事之策
一曰重農。農者粟之本。或興屯田。或修水利。或賑貸牛種。或親行田野勸相。或分督里役地方。謫舉游惰。或開墾荒之法。而首在不以工役妨農時。不以訟獄擾農家。如此則農事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