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户政一理财上(6)

论洋害岭南集

程含章

天下之大利在洋。而大害亦在洋。诸番所产之货。皆非中国所必需。若大呢羽毛哔吱铜锡绵花苏木药材等类。每岁约值千万金。犹是以货换货。不必以实银交易于中国。尚无所妨。惟鸦片一物。彼以至毒之药。并不自食。而乃卖与中国。伤吾民命。耗吾财源。约计每岁所卖不下数百万金。皆潜以银交易。有去无来。中国土地所产。岁有几何。一岁破耗数百万。十岁破耗数千万。不过二三十年。中国之白金竭矣。近来白金日渐昂贵。未始不由于此。实堪隐忧。或曰。严海口。谨关津。但令海关不收其税。便可禁其不来。不知沿海数千万里。处处皆可登岸。虽有十万兵。不能守也。利之所在。不胫而走。不羽而飞。岂必定由关津。海关向无鸦片之税。皆系传闻之讹。至于禁兵役之包蔽。拿烟馆之售卖。有犯者重治其罪。皆系皮毛之治。无益于事。必欲正本清源。惟有绝其人。不与交通贸易而后可。然试思其人之能绝焉否耶。彼诸番之与中国交易。已数百年矣。一旦绝之。则必同心合力。与我为难。兵连祸结。非数十年不定。而沿海奸民。素食其利。且将阴为彼用。海滨僻静。不可胜防。且胜负兵家之常。但令中国小有挫败。则谣诼纷乘。起而攻之矣。天下事自我发之。须自我收之。岂可以兵为戏。而浪开边衅哉。为今之计。止可严谕各国不许夹带鸦片。某船有犯者。即封其舱。不许贸易。而于沿海口岸及城市镇集。严密察访。有屯卖大贩。即置于法。没其财产入官。妻孥配边。其关津口岸之查禁。自不待言。又广为教戒。使民回心向道。或者其稍止乎。事有明知其害而不能即去。必姑俟之异日。以待其几之可乘者。此类是也。

筹滇理财疏

蔡毓荣

滇省丛山密箐。赋税无多。每岁供兵。俱仰给于协济。烦司农之筹划。累驿站之转输。而远道崎岖。未能朝发夕至。一有未济。兵心皇皇。故筹滇莫先于筹饷也。今制兵岁需饷七十余万。重以驻镇大兵。岁又需饷二百余万。 国家戡乱之余。正在度支告绌。乃必分数省之财力。历数千里之险远。以供此一隅。亦甚难乎其继矣。是以因滇之利。养滇之兵。斯挽运不烦而缓急足恃。臣周谘博访。进议而折衷之。务审时地之宜。画经久之法。则可因利于滇。而以佐协济之不及者。有四焉。一鼓铸宜广也。铜铅滇之所自出。非如别省采办。而滇人俱以用钱为便。业准开炉鼓铸矣。今省局设炉十座。蒙自局设炉十六座。禄丰局设炉三座。大理下关局设炉七座。铸钱无钱。又米炭一时腾贵。出息无多。岁约得银四万余两。稍俟年丰谷贱。息且倍之。若令按局添设。更行量地添局。岁获钱息。何可胜计。臣请省局蒙自局各设炉至二十座。禄丰局设炉十座。大理下关局设炉十五座。再请于迤东之临安曲靖等府。迤西之楚雄姚安永昌等府。酌量开局。约可设炉三四十座。各委府佐一官董其事。专责藩司总其成。委官岁获息一万两以上者。作何纪叙。其有耗费工本克剥匠役废坏钱法者。作何处分。并请着为定例。以示激劝。凡铜铅悉令委官各自采买。每百觔不过银四两。毋许州县办解。苦累小民。至民闲应纳条银。以银七钱三为则。制营兵饷。宜令银钱各半兼支。官俸役食。及本省一切经费。俱给全钱销算。则钱之用日广。钱之息未有不日赢者也。再查蒙自局。前此吴逆铸出伪钱。专发交址。以易交条银两。蒙自迤南二百里。即交江之蛮耗。设有关口。又水路二百里至地名坝洒。立市卖钱。交人喜于得钱。蒙局因以为利。自大兵恢复滇省。严行禁止久矣。臣思安南素称恭顺。若因其所利便。而使 本朝钱法通行蛮貊之邦。尤见一道同风。请设蛮耗巡检一员。领贮蒙局制钱。听交人赴官平买。毋许民间私通贸易。致启衅争。或请敕部行文安南国王。将每岁需钱若干。纳价若干。豫行报部。准令一年二次委官赴蛮耗。纳价领钱。随到随即发回。既俯顺乎夷情。仍无伤于 国体。于以通钱法。柔远人。两得之矣。一矿硐宜开也。滇虽僻远。地产五金。先经 廷臣条议开采。部覆将可否开采之处。令督抚查明具题。诚重之也。臣愚以为虽有地利。必资人力。若令官开官采。所费不赀。当此兵饷不继之时。安从取给。且一经开挖。或以矿脉衰微。旋作旋辍。则工本半归乌有。即或源源不匮。而山僻之耳目难周。官民之漏无限。利归于公家者几何哉。是莫若听民开采。而官收其税之为便也。今除全书开载。蒙自楚雄南安新平之银锡等厂。易门之三家老铜厂。定远之苴囗铁厂。仍应照额征课。无庸置议外。查呈贡之黄土坡。昆阳之子母营。罗次之花箐。寻甸之迄曲里。建水之鲁苴冲老鹤塘。石屏之飞角甸。路南之泰来。广通之火把箐。官远之大福山。和曲之白露。顺宁之老阴坡。俱有铜厂。易门之新旧县。马龙之红路口。寻甸之白土坡。石屏之龙明里。路南之小水井。陆凉之三山。大姚之小东界。武定之只苴马鹿塘。蒙化之西。俱有铁厂。罗平之块泽河。建水之清水沟。姚安之三尖山。俱有铅厂。寻甸之歪冲。建水之黄毛岭判山。广通之广南。蒙安之戈孟石羊。赵州之观音山。云南之梁王山。鹤庆之玉丝。顺宁之遮赖。俱有银厂。鹤庆之南北衙金沙江。则有金银厂。或封闭有年。或既开寻废。目今固米珠薪桂。用力为艰。然有此自然之利。而终弃之。良可惜也。宜请专责临元洱海永昌三道。各按所属。亲行察验。分别某厂可开。某处厂不可开。报部存案。一面广示招徕。或本地有力之家。或富商大贾。悉听自行开采。每十分抽税二分。仍委廉干官监收。务绝额外诛求额内侵隐之弊。凡有司招商开矿。得税一万两者。准其优升。开矿商民。上税三千至五千两者。酌量给与顶带。使知鼓励。又严禁别开官硐。严禁势豪霸夺民硐。斯商民乐于趋事。而成效速矣。盖官开则必派取。民开则自顾觅矿夫。民夫各有本业。或力不能深入矿硐。往往半途而废。且恐派夫扰民。 朝廷未见其利。而地方先见其害也。若矿夫多系游手无籍。有膂力而无衣食之人。彼知利不专于官。而与民共之。未有不趋赴如市者。矿夫既集。矿税自盈。且予此辈以逐利之途。而渐息其为非之念。是以理财而兼弭盗之一法也。一荒地宜屯垦也。屯田之法。一以取赋。一以节饷。利莫大焉。其在今日格而未行者。以官兵防御地方。无分身畎亩之术耳。惟是滇居天末。地方所出几何。聚数万之兵以取给于民。则物力之赢绌不齐也。天时之丰歉难定也。自非豫为之备。其势不可以久。

且滇之物价。无不与内地相什伯。兵丁一月之饷。尚不敷半月之需。一人之粮。岂能餍父母妻子数人之口。穷愁日久。必气阻而心离。夫岂边境之福哉。臣是以鳃鳃为虑。亟请屯垦者。非必如故明之分别卫所聚屯而居。有事则荷戈。无事则秉耒也。查兵丁之有父兄子弟余丁者十常五六。请将附近各镇协营无主荒田。按实有父兄子弟余丁之兵。每名酌给十亩或二十亩。臣会同抚提臣。督率镇将营弁。设法借给牛种。听其父子兄弟余丁。及时开垦。渐图收获。以赡其家。俾在伍者无俯仰之忧。有田园之恋。斯兵心固而边备无虞矣。三年之后。乃照民例起科。应纳条银。抵充月饷。应输夏秋二税。抵给月粮。计所省粮饷实多。而于操练征防。仍无贻误。其间或有死亡事故。即择其同伍之殷实者。顶种注册。毋使抛荒。稍俟 国用既充。民间生聚既广。前项所垦田赋。悉归有司。或准永远作营田。岁抵额饷。均有裨益。至于投诚兵丁。安插为民者。既鲜恒业。迄无生理。徒置之不兵不农之间。宜令有司量拨荒田。给令垦种为业。起科之后。编入里甲。承办粮差。将见赋额日增。奸回日化。是又一举而两利存焉者也。以上四者。有益于 国家。无损于民。滇之言兴利者。率不外此。仰冀圣明采择。下令举行。则滇饷渐充。而边疆永赖矣。

滇南经费略

师范

经常也。费而曰常。则其非常者亦有矣。滇之所入惟条丁银二十万九千有奇。公件银六万有奇。盐课银三十二万有奇。厂课银十万有奇。税课银十万有奇。钱局余息二万一千有奇。秋粮二十万石。兵米所余。尚存米七万余石。该折银八万四千有奇。年约进银八十七万三千有奇。出则文职廉俸祀典廪饩工食驿站堡夫该银二十八万有奇。武职养廉兵饷该银八十二万两有奇。不足者。部拨邻省协济。岁二十万或三十万不等。夫以十四府三厅四直隶州二十七散州三十九县之地。而所入不敷所出。其故何哉。由于官冗。且由于兵多。然一郡所辖。几他省之半。深山密箐。犹虑鞭长莫及。则官之不得不冗者势也。三面邻边。而各州县中。往往汉夷错处。则兵之不得不多者亦势也。而为官者。眷属不能无。幕友不能无。随从不能无。或由永昌调昭通。抑由丽江调开化。远者二千余里。近亦二千里。夫马之费。极省亦须数百金。其难一。履任及三载。必委运京铜。收兑之苛。滩河之险。船脚之刁诈。窃盗之窥伺。至撤批回滇。[己](已)若重生。其难二。而兵亦有二难焉。所关月饷。除扣克外。食物渐贵。一身尚欠温饱。遑计室家。即少负才技者。拔至千总守备。三年送省。六年送部。往来盘费。债累盈身。呜呼。去此四难。是在综理者之善于撙节而熟为调剂矣。此特其略耳。若穷毫厘察抄撮。一会计吏即可毕之。否则有须知册在。又何俟予之饶舌哉。

足民裕国二事疏顺治十六年

给事中王启祚

一曰民经界。皇上轸念国用民艰。允臣同官王命岳疏请。特遣御史二员。前往山东河南二省清理荒熟田亩。以期上不病国下不病民。真朝野胥庆臣民同悦之举矣。然命岳止知臣乡有荒地熟地之不同。而不知臣乡更有地民地之不同也。止知臣乡荒地之不可溷于熟。熟地之不可溷于荒之当察。而不知臣乡民地之不可溷于。地之不可溷于民之当察也。臣乡系古青州。海滨广斥。厥篚盐絺。煮盐之区也。户于海滨。原有分就地。每亩止纳银六七厘不等。民地则上中下下下四等不同。即下下地亦纳银三分有零。地民地。重轻不同。原有定例。自明末以来。典籍不存。经界不正。则有本一地也。在运司则征粮。在有司则征民粮。甚至运司代民而与州县争。州县代百姓而与运司争。是一地而纳二粮也。则病民。而其实运司征粮。户则诡其地而窜为民。州县征民粮。民户又诡其地而窜于。奸民并不纳一粮也。则又病国。病民不可。病国亦不可。伏祈敕下抚按。专委道员与运使于产盐处所。督率州县。详核典籍。询问父老。在运司不得以盐地考成。而与州县争民地。在有司亦不得以民地考成。而与运使争地。审其何者为地。即定之为。何者为民地。即定之为民。详明抚按题报。再祈各省有产盐地方。亦令该处按照山东一例委官行查。庶地民地。各得清楚。民地不纳地之轻粮。而国用不诎。地不征民地之重赋。而民用不匮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