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兵政十二塞防下(3)

西域置行省议

龚自珍

天下有大物浑员曰海。四边见之曰四海。四海之国无算数。莫大于我 大清。 大清国。尧以来所谓中国也。其实居地之东。东南临海。西北不临海。书契所能言。无有言西北海状者。今西极徼至爱乌罕而止。北极徼至乌梁海总管治而止。若干路。若水路。若大山小山。大川小川。若平地。皆非盛京山东福广版图。尽处即是海北。西域者。释典以为地中央。而古近谓之为西域矣。我 大清 肇祖以来。宅长白之山。天以东海畀 大清最先。 世祖入关。尽有唐尧以来南海。东西南北设行省者十有八。方计二万里。积二百万里。古之有天下者。号称有天下。尚不能以有一海。博闻之士。言廓恢者摈弗信。于北则小隃。望见之。于西北正西则大隃。望而不见。今 圣朝既全有东南二海。又控制蒙古喀尔喀部落。于北不可谓隃。 高宗皇帝又应天运而生。应天运而用武。则遂能以承 祖宗之兵力。兼用东南北之众。开拓西边。远者距京师一万七千里。西藩属国尚不预。则是天遂将通西海乎。未可测矣。然而用帑数千万。不可谓费。然而积 两朝西顾之焦劳。军书百尺。不可谓劳。八旗子弟。绿旗疏贱。感遇而捐躯。不可谓折。然而微夫天章圣训之示不得已。浅见愚儒。下里鄙生。几几以耗中事边。疑上之智。翦人之国。灭人之嗣。赤地千里。疑上之仁。否否有天下之道。则贵乎因之而已矣。假如鄙儒言。劳者不可复息。费者不可复收。灭者不可复续。绝者不可复苏。则亦莫如遂因之以为功。况乎断非如鄙儒言。因功而加续之。所凭者益厚。所藉者益大。所加者益密。则岂非天之志。与 高宗之志。所必欲遂者哉。欲因功而续加之。则莫如酌损益之道。何谓损益之道。曰。人则损中益西。财则损西益中。两言而已矣。今中国生齿日益繁。气象日益隘。黄河日益为患。大官非不忧。 朝廷非不谘。而不外乎开捐例。加赋加盐价之议。譬如割臀以肥脑。自啖自肉。无受代者。自乾隆年末以来。官吏士民狼艰狈。不士不农不工不商之人。十将五六。又或烟草。习邪教。取诛戮。或冻馁以死。终不肯治一寸之丝。一粒之饭以益人。承乾隆六十载太平之盛。人心惯于泰侈。风俗习于游荡。京师其尤甚者。自京师始。乎四方。大抵富户变贫户。贫户变饿者。四民之首。奔走下贱。各省大局。岌岌乎皆不可以支月日。奚暇问年岁。嘉峪关以外。镇将如此其相望也。戍卒如此其伙也。燧堡如此其密也。地纵数千里。部落数十支。除沙碛外。屯田总计北纔二十三万八千六百三十二亩。南纔四万九千四百七十六亩。合计纔二十八万八千一百零八亩。田丁南北合计纔十万三千九百零五名。加遣犯有名无实者二百零四名。若云以西域治西域。则言之胡易易。今内地贵州一省。每岁广东四川皆饷解以给。贵州无重兵。官糈兵粮。入不偿出。每岁 国家赔出五六万两。至八九万不等。未尝食贵州之利。内地如此。新疆尚何论邪。应请大募京师游食非土著之民。及直隶山东河南之民。陕西甘肃之民。令西徙。除大江而南。筋力柔弱。道路险远。易以生怨。无庸议。云南贵州两湖两广。相距亦远。四川地广人稀。不宜再徙。山西号称海内最富。土著者不愿徙。毋庸议。虽毋庸议。而愿往者皆往。其余若江南省凤颖淮徐之民。及山西大同朔平之民。亦皆性情强武。敢于行路。未骄惯于食稻衣蚕。地尚不绝远。募之往。必愿往。其它省种烟草之奸民最多。大为害中国。宜尽行之无遗类。与其为内地无产之民。孰若为西边有产之民。以耕以牧。得长其子孙哉。当行者。官给每户盘费若干。每丁盘费若干。

又各省驻防旗人。生齿日繁。南漕不给。大率买米而食。买缎而衣。若遣令回旗。京师内城不能容。若再生育数年。本省费又无所底。驻防者所以卫 天朝也。八旗子弟受 恩久。忠义其所性成。苟有利于 天朝者。必无异心无异议也。各将军议酌。每大省行若干丁。中下省行若干丁。盘费宜视民人加重。以示优厚。其迁政。暂设大臣料理之。七年停止。先期斩危崖。划仄岭。引淙泉。泻漫壑。到西。分插南北两路后。官给蒙古账房一间。牛犁具。籽种备。先给大户如干丈。中户如干丈。下户如干丈。不得自占。旗民同例。除沙碛不报垦外。每年一奏开垦之数。十年再奏总数。二十年汇查大数。每年粟稞蔬皆入其十分之一。贮于本地仓。以给粮俸。其地丁钱赋。应暂行免纳。俟二十年后。再如内地交谷外。另有丁赋例。有丁赋后。再定解部额。现在交粟。暂勿折收银钱。亦俟二十年后。再如内地折银钱例。设兵部尚书。右部御史。准回等处地方总督一员。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准回等处地方巡抚一员。或如直隶四川例以督兼抚不立抚似亦可布政使一员。按察使一员。巡道三员。提督一员。总兵官三员。知府十一员。知直隶州三员。知州二员。知县四十员。府州之目十有四。曰伊犁东路也。犁伊东西路也。库尔喀喇乌苏也。乌鲁木齐也。原设迪化府巴尔库勒也。原设镇西府哈密也。塔尔巴哈台也。以上北路。辟展也。哈拉色拉及库车沙雅尔也。阿克苏及赛喇木也。叶尔羌也。和阗也。乌什也。喀什噶尔也。以上南路。伊东设县四。一府城附郭。一乌哈尔里克。一博罗塔拉。一干珠罕。四至核议。伊西设县四。一府城附郭。一库尔图。一古尔班萨里。一烘郭尔鄂笼。四至核议。库尔喀喇乌苏设县三。一府城附郭。一乌里雅苏图。一晶河。四至核议。哈密设县四。一府城附郭。一苏木哈喇垓。一赛巴什达里雅。一塔勒纳沁。四至核议。塔尔巴哈台设县二。一州城。一雅尔。四至核议。其镇西迪化两府。现在章程已善。毋庸改议。南路辟展设县六。一府城附郭。一纳呼。一洪城。一鲁克察克。一哈喇和卓。一吐尔番。四至核议。哈拉色拉。及库车尔雅。设州一。县四。一府城附郭。一库车。一硕尔楚克。一托和鼐。一沙雅尔。四至核议。阿克苏及赛喇木。设州一。县五。一府城附郭。一赛喇木。一帕尔满。一托克三。一拜城。一库什塔木。四至核议。叶尔羌设县五。一府城附郭。一巴尔楚克。一呼拉玛。一哈喇古哲什。一裕勒里雅克。四至核议。和阗设县四。一府城附郭。一皮什雅。一玉陇哈什。一博罗齐。四至核议。乌什设县二。一州城。一森尼木。喀什噶尔设县三。一州城。一塞尔门。一英噶萨尔。四至核议。其府州县名。应奏请 钦颁。武官副将以下。文官同知以下。应如干员。另议。总督驻扎伊东府。巡抚驻扎迪化府。提督驻札迪化府。分巡安西北兵备道一员。分镇安西北镇总兵官一员。同驻札镇西府。分巡天山北兵备道一员。驻札伊东府。分镇天山北镇总兵官一员。驻札尔巴哈台。分巡天山南兵备道一员。驻叶尔羌。分镇天山南镇总兵官一员。驻乌什。督抚必皆驻北路者。北可制南。南不可制北。昔者回部未隶 天朝。无不甘心为准夷役者。亦国势然也。设采办红铜事务监督一员。用内务府人员。三年更调。驻札乌什。其甘肃省嘉峪关。设监督一员。专司内地往准回贩易之税。除稻米盐茶大黄布绸外。一切中国奇淫之物。不许出关。以厚其俗。除皮货西瓜外。不许入关。以丰其聚。铜务关务。皆所以剂官俸给兵糈也。其哈密辟展两郡王。皆赏给协办府事官名号。朔望祭祀及大礼。排班在道府之下。同知之上。各回城伯克中皆遴选一员。赏给协办县事名号。朔望祭祀及大礼。排班在县之下。县丞之上。

甘肃省以安西南路为尽境。准回省以安西北路为首境。立界石。新选人等。及旗人回人等。未能知书。应请于三十年后。立学官。设生员。举乡试。现在毋庸议。其镇西迪化现已设立。姑仍旧。交巡抚考试。戈壁无水草处。地方官踏看。有可簸采金屑之地。酌立规条奏闻。官缺在北路者。及临戈壁者。设风沙边缺。如内地烟瘴边缺之例。速其升调。凡近碛之郊。处处设立风神祠。泉神祠。岁时致祭。仰祝上帝。地出其泉。风息于天。以宜蔬宜稞。颁祝文焉。大郭勒之在祀典者。应几处。核议。大达巴之在祀典者。应几处。核议。文移官事往来经戈壁。皆带泉水。应颁制西洋奇器。物小受多。利行者。又宜颁设高广护风之具。田中可用者。详萧山民人王锡议令仿造。夫然而屯田可尽撤矣。屯田者。有屯之名。不尽田之力。三代既远。欲兵与农之合。欲以私力治公田。其难也。应将见在屯田二十八万亩零。即给与见在之屯丁十万余人。作为世业。公田变为私田。客丁变为编户。戍边变为土著。其遣犯毋庸释回。亦量予瘠地。一体耕种交纳。既撤绿旗之屯。当撤八旗之戍。中国驻防旗人往者。别立册籍。以别于民户回户。即有旗户民目。与回民有田籍者同。故撤之而不患无所归也。应请将将军副都统办事大臣领队大臣印房章京等。一概裁撤。其驻防之满洲索伦锡伯蒙古弁丁等戍安西北路者。作为安西北路旗户。在天山北路者。作为天山北路旗户。南路者。作为南路旗户。伊犁将军所领兵最多。伊东伊西地亦最大。出之行陈。散之原野。势便令顺。无不给之患。应与自内地驻防旗人新移到者。一体归地方官管辖。但有事。不得受知县以下杖责。交纳时。应比民户回户酌减十分之二。以偿世仆之劳。如是则又虑其单也。应请设立办事大臣一员。驻南路极边叶尔羌和阗二州之地。统领满洲兵九百名。蒙古索伦兵七百名。锡伯兵四十名。绿旗兵六百名。共计二千二百四十名。以控藩部之布鲁特哈萨克那木干爱乌罕各国。掌各国之朝贡之务。铸总通西边办事大臣印一。敕文一。秩正二品。受准回总督节制。与提督巡抚互相节制。布政使以下具申文。总兵官以下带刀见。以昭威重。其防兵丁于现在议裁撤者遴留。留锐者。其军装器械月饷。应照内地江宁荆州例。岁一阅。三岁总督一阅。十岁请旨派威重大臣来西一大阅。布鲁特哈萨特之人咸侍。是为 天朝中外大疆界处。以上各议。现在所费极厚。所建极繁。所更张极大。所收之效。在二十年以后。利且万倍。夫二十年。非 朝廷必不肯待之事。又非四海臣民望治者不及待之事。然则一损一益之道。一出一入之政。国运盛益盛。国基固益固。民生风俗厚益厚。官事办益办。必由是也。无其次也。其非顺 天心。究 祖烈。剂大造之力。以统利夫东西南北四海之民。不在此议。谨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