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论治
(大头痛 发颐 眉棱骨痛 眼眶痛附)头为天象,诸阳经会焉。若六气外侵,精华内痹,郁于空窍、清阳不运,其痛乃作。经曰∶风气循风府而上,为脑风。新沐中风,为首风。犯大寒,内至骨髓,为脑逆头痛。以上风寒痛。下虚上实,为肾厥头痛。
头痛耳鸣,九窍不利,为肠胃所生,头痛甚,脑尽痛,手足青至节,不治。阳气败绝,以上虚痛。条而列之,有因风、因寒、因湿、因痰、因火、因郁热、因伏暑、因伤食、伤酒、伤怒、与气虚、血虚、及真头痛、偏头痛、内风扰巅、肾虚水泛、肾虚气逆诸症。因风者恶风,川芎茶调散。因寒者恶寒,桂枝羌活汤。因湿者头重,羌活胜湿汤。因痰者呕眩肢冷,为太阴痰厥头痛,半夏天麻白术汤。因火者齿痛,连翘、丹皮、桑叶、羚羊角、山栀、薄荷、菊叶、苦丁茶。因郁热者心烦,清空膏加麦冬、丹参,或菊花散。因伏暑者口干,荷叶、石膏、山栀、羚羊角、麦冬。因伤食者胸满,香砂枳术丸。因伤酒者气逆,葛花解酲汤。因伤怒者血逆,沉香降气汤。气虚者脉大,补中汤加川芎、细辛。血虚者脉芤,或鱼尾上攻,眉尖后近发际为鱼尾。四物汤加薄荷。真头痛,客邪犯脑,手足青至节,黑锡丹,炙百会穴。偏头痛屡发日久不痊,菊花茶调散、芎犀丸、透顶散。内风扰巅者,筋惕,肝阳上冒,震动髓海,三才汤加牡蛎、阿胶、白芍、茯神、炒甘菊花。肾虚水泛者,头痛如破,昏重不安,六味汤去丹皮,加沉香,更以七味丸、人参汤下。因肾虚气逆,为肾厥,玉真丸、来复丹。外如雷头风,头痛起块,或鸣如雷震,清震汤。大头痛,头面尽肿,由天行时疫,甚则溃脓,普济消毒饮。轻者发颐,肿耳前后,甘桔汤加薄荷、荆芥、鼠粘子、连翘、黄芩。眉棱骨痛,由风热外干,痰湿内郁,选奇汤。眼眶痛,俱属肝经,肝虚见光则痛,生熟地黄丸。肝经停饮,痛不可开,昼静夜剧,导痰汤。
东垣曰∶头痛每以风药治者,高巅之上,惟风可到,味之薄者,阴中之阳,自地升天者也。太阳头痛,恶风寒,脉浮紧,川芎、羌活、独活、麻黄之类为主。少阳头痛,脉弦细,往来寒热,柴胡、黄芩为主。阳明头痛,自汗寒热,脉浮缓长实,升麻、葛根、白芷、石膏为主。太阴头痛必有痰,体重腹痛,脉沉缓,苍术、半夏、南星为主。少阴头痛,足寒气逆,为寒厥,脉沉细,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厥阴头项痛,或吐涎沫厥冷,脉浮缓,吴茱萸汤主之。太阴少阴二经,虽不上头,然痰与气逆壅于膈,头上气不得畅而为痛也。
此六经头痛之治也。
头痛脉候
寸脉紧急,或浮弦,或短,皆头痛。浮滑为风痰,易治。短涩为虚,难治。浮弦为风,浮洪为火,细或缓为湿。
附方
〔风痛〕川芎茶调散 见一卷伤风。
〔寒痛〕桂枝羌活汤 桂 羌 防 草〔湿痛〕羌活胜湿汤 见一卷湿。
〔痰痛〕半夏天麻白术汤 夏 麻 术 参 陈 苓 姜 麦芽 神曲 苍术 泽泻〔郁热〕清空膏 芩 连 羌 防 柴 芎 草 茶调三钱。
〔风热〕菊花散 见五卷头风。
〔食积〕香砂枳术丸 木香 砂仁 枳 术 陈 夏 荷叶包,陈米煨饭为丸。
〔伤酒〕葛花解酲汤 见一卷湿。
〔伤怒〕沉香降气散 见三卷郁。
〔气虚〕补中益气汤 见一卷中风。
〔血虚〕四物汤 地 芍 归 芎〔温肾〕黑锡丹 硫黄 黑铅 加沉香 附子 肉桂 茴香 故纸 肉豆蔻 金铃子 木香 葫芦巴〔偏痛〕菊花茶调散 即川芎茶调散,加 菊花 僵蚕〔偏痛〕芎犀丸 川芎 犀角 参 苓 辛 栀 麦冬 草 石膏 辰砂 片脑 阿胶〔偏痛〕透顶散 见五卷头风。
〔肝阳〕三才汤 天冬 熟地 人参〔肾虚〕六味丸 七味丸 俱见一卷中风。
〔肾厥〕玉贞丸 见五卷厥。
〔通利〕来复丹 见三卷呕吐。
〔大头〕普济消毒饮 见一卷疫。
〔耳肿〕甘桔汤 甘草 桔梗 荆 防 杏 葛 石膏 鼠粘子 元参 前胡〔眉棱〕选奇汤 见五卷头风。
〔肝虚〕生熟地黄丸 生地 熟地 甘菊 石斛 枳壳 防风 牛膝 羌活 杏仁 蜜丸。
〔涤饮〕导痰汤 见一卷中风。
〔寒厥〕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 附 辛〔厥冷〕吴茱萸汤 见三卷呕吐。
头痛脉案
张氏女 患头痛,每发须吐尽痰沫,痛乃止,诊其脉沉缓,知为太阴痰厥头痛。仿东垣半夏天麻白术汤加减,愈。按太阴头痛,必有痰也,苍术半夏汤主之。少阴头痛脉沉细,足寒而气逆,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太阴、少阴二经虽不上头,然痰与气逆壅于膈间,则气不畅而头为痛也。
侄 头右偏痛,右上牙龈迄耳根紧掣,右鼻亦窒。一医用大黄、滑石,失之沉降。一医用柴胡、升麻,失之升提。予谓火郁生风,宜清凉发散,用辛以散风,苦以降火,参气味主治。内用羚羊角、山栀、甘菊(炒)、连翘、天麻(煨)、桔梗、丹皮、薄荷、钩藤、青荷蒂。外用细辛、白芷、羌活、川芎、当归、苏叶,煎汤熏洗。日数次,汗泄鼻通,紧痛顿减。后于内服原方去连翘,加知母(为其便燥),数服而平。
此症多由少阳风火郁遏所致,其脉或左弦右沉,至阳升巅顶,两寸必较浮大,此其验也。
耳症论治
足少阴肾窍于耳,肾气充则耳听聪,故经言精脱者耳聋也。又言肝病气逆,则头痛耳聋,以胆附于肝,而胆脉上贯耳中也。精脱失聪,治在肾。气逆闭窍,治在胆。凡耳聋以及耳鸣,治法悉准乎此。第就中条析之,有因劳力伤气者,补中汤加盐水炒黄柏、知母、茯苓、菖蒲。有因房劳伤肾者,滋阴地黄汤、益肾散,加盐炒知、柏。
有因阴虚火动者,磁石六味丸加减。有因病后虚鸣者,四物汤加盐炒知、柏。肾气丸加磁石、龟板。有因心肾亏,肝阳逆,虚风上旋蒙窍者,用填阴镇逆,佐以酸味入阴,咸以和阳。如山萸、地黄、磁石、龟板、天冬、麦冬、白芍、五味、牛膝、秋石。有脏气逆为厥聋者,流气散、当归龙荟丸。有风入络为风聋者,必兼头痛,防风通圣散。有因怒气壅者,流气散、清神散。有因惊火郁者,清胆汤。有气闭猝聋者,芎芷散。有年久耳聋者,胜金透关散。有小儿耳聋者,通鸣散。有肾经热,右耳重听,兼苦鸣者,地黄汤。有肝胆火升,常闻蝉鸣者,龙胆泻肝汤、清胆汤。有因痰火升而鸣者,加减龙荟丸。总之,由痰火者其鸣甚,由肾虚者其鸣微。又有耳中津液结块,名耳 。栀子清肝汤。有风温上郁,耳 右胀者,马勃散。有左耳 痛,挟暑风上郁者,须辛凉轻剂。
菊叶、苦丁茶、山栀、滑石、连翘、淡竹叶。有因暑邪闭窍者,鲜荷叶汤。有耳 胀,少阳火郁,羚羊角汤。
耳流脓,黄柏面,或甲片、麝末,研吹。小儿胎风耳脓,鱼牙散吹。耳忽大痛,如虫蠕动,蛇蜕烧存性,鹅管吹。寒热耳大痛者,疔也。以疔治之。内外红肿痛者,耳痈也。活命饮加升麻、桔梗。耳蕈耳痔,不寒热,不作脓,黄连消毒饮、活命饮。皆足少阴、手少阳肾与三焦风热上壅致之,此耳症大概也。
耳症脉候
尺脉浮而盛为风,洪而实为热,细而涩为虚,两尺数为阴火上冲。
附方
〔补气〕补中汤 见一卷中风。
〔房劳〕滋阴地黄汤 六味地黄加 归 芍 芎 菖蒲 远志 知母 黄柏〔伤肾〕益肾散 磁石 巴戟 沉香 菖蒲 川椒 各研末二钱,用猪腰子一个切开,和葱白、食盐,纸包煨,空心酒下。
〔阴虚〕磁石六味丸 六味地黄加磁石。
〔病后〕四物汤 地 芍 归 芎〔病虚〕肾气丸 见二卷虚损。
〔气逆〕流气散 参 苓 术 草 青 陈 芷 枳 槟 朴 藿 夏 桂 麦冬 香附 丁香 木香木瓜 木通 腹皮 草果 蓬术 菖蒲 苏叶〔气逆〕当归龙荟丸 见一卷火。
〔风聋〕防风通圣散 见五卷疠风。
〔怒气〕清神散 羌 防 荆 芎 菊 草 僵蚕 木通 木香 菖蒲〔火郁〕清胆汤 青蒿 菊叶 薄荷 连翘 苦丁茶 荷叶〔气闭〕芎芷散 川芎(钱半) 芷 辛 朴 夏 陈 苏 桂 草 苍术 木通(各七分) 姜(三片)葱白(二茎)〔久聋〕胜金透关散 鼠胆 川乌 细辛 胆矾 麝香〔小儿〕通呜散 菖蒲 远志 防风 柴胡 麦冬 细辛 杏仁 磁石 葶苈 葱白汤下。
〔肾虚〕六味汤 见一卷中风。
〔肝火〕龙胆泻肝汤 见三卷诸气。
〔痰火〕加减龙荟丸 芩 栀 归 柴 龙胆 大黄 青皮 青黛 芦荟 胆星 木香 麝香 神曲糊丸。
〔耳 〕栀子清肝汤 见五卷疠风。
〔风温〕马勃散 马勃 薄荷 桔梗 杏仁 连翘 通草〔暑邪〕鲜荷叶汤 鲜荷叶 青菊叶 夏枯草 芩 栀 苦 丁茶 蔓荆子 连翘〔少阳〕羚羊角汤 羚羊角 薄荷 丹皮 连翘 牛蒡 桑叶〔耳脓〕鱼牙散 黄鱼齿 研,和冰片、麝香末吹之。
〔耳痈〕仙方活命饮 见五卷鹤膝风。
〔蕈痔〕黄连消毒饮 即普济消毒饮,见一卷疫。
〔通治〕耳中出脓方 枯矾 干胭脂(炙存性。各一钱) 黄丹 龙骨 螵蛸(各钱半) 乳 没(各钱二分)蛇蜕(炙六分) 明雄(七分) 麝香(少许) 研细,以棉蘸药,引入耳中。
耳脉案
侄 肾开窍于耳,胆脉亦络于耳。夜读神劳,素有遗泄,弱冠内真阴未充,虚阳易于升动,故气闭清窍,若闻鸣响。宜用轻剂清少阳胆火之郁。鲜桑叶、丹皮、栀皮、连翘、甘菊(炒),食后泡汤服,久之,一日耳中忽清亮,如凉风卷雾,豁然朗彻矣。
王 七旬耳猝刺痛,伏枕不减,右尺沉按有力。凡来势骤者莫如火,老人真阴涸,故相火易炎。权用镇摄法。灵磁石(一钱)、黄柏(酒炒五分)、山栀(钱半)、熟地(三钱),二剂效。
目症论治
经云∶五脏六腑之精气上注于目而为之睛,睛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白眼,肉之精为约束裹撷。故肝属木,为黑睛,曰风轮;心属火,为二 ,曰血轮;脾属土,为上下胞,曰肉轮;肺属金,为白仁,曰气轮;肾属水,为瞳神,曰水轮;此五轮也。胆之府为山廓;大肠之府为天廓;膀胱之府为泽廓;肝之府为风廓;肾之府为水廓;命门之府为火廓;脾胃之府为地廓;小肠之府为雷廓,此八廓也。八廓有名无位。或蕴积风热,或郁结七情之气,各随五脏所属而见。风则散之,热则清之,气结则调之。瞳胞自痒,清泪赤痛,是谓风眼。洗肝散。乌轮突起,胞硬红肿,是谓热眼。黄连汤、泻青丸。眼昏而泪,胞肿而软,酸涩微赤,怒则目疼,是谓气眼。宜石决明、草决明、楮实、蝉蜕、香附、木贼、川芎、甘草等。子和云∶目不因火则不病。气轮赤,肺火也;肉轮赤,脾火也;水风轮翳遮,肝肾火也;赤脉贯目,火自甚也。治目者专主治火,一句可了。东垣云∶目得血而能视,五脏六腑之精,皆禀受于脾,治目者宜理脾胃,养血安神为主。二者皆有见地,不可执一也。
〔目痛〕目痛有二,一目 白眼痛,一目珠黑眼痛。 白属阳,昼痛,点苦寒药则效。珠黑属阴,夜痛,点苦寒药反剧。治目珠夜痛,夏枯草散。风热痛,泻青丸、洗肝散。天行赤热,怕热羞明,涕泪交流,酒煎散、大黄当归散。暴风客热,白仁壅起,包小乌睛,疼痛难开,泻肺汤。赤肿痛甚,泻肺汤加黄连。目赤痛而头目浮肿,普济消毒饮。怕热羞明,头目肿痛,选奇汤。珠疼如针刺,心经实火,洗心散。热结膀胱,小便不通,五苓散。雷头风,目痛便秘,清震汤。阳邪风症,眉棱骨痛,兼火者,选奇汤、还睛丸。阴邪风症,脑后枕骨疼,三因芎辛汤。巅顶风症,顶骨内痛,连及目珠胀急瘀赤,外症之恶候也,若昏眇则内症成矣。外症,用羌活胜风汤。内症,用冲和养胃汤。
〔目赤〕戴复庵云∶眼赤皆血壅肝经所致,属表者,羌活胜风汤。属里者,泻肝散。赤久生翳膜者,春雪膏、蕤仁膏,并用碧云散吹鼻。凡赤而肿痛,当散湿热;赤而干痛,当散火毒;赤而多泪,当散风邪;赤而不痛,当利小便。其或血灌瞳神,大黄当归散。赤脉贯睛,凡外障有此,颇为难治。洗心散、导赤散。赤丝乱脉,点以石燕丹,服用大黄当归散,酒煎散。
〔目肿〕肿有胞肿珠肿不同,胞肿多湿,珠肿多火,暴风客邪,胞肿如杯。洗肝散、龙胆饮。五轮壅起,目胀不能转,若鹘之睛,酒煎散。风毒湿热,瘀血灌睛,胞与珠胀出如拳,石膏散加羌、辛、芎、芍、薄荷。
若珠烂则无及矣。至于气轮平,水轮亦明,惟风轮泛起,或半边泛起,服以凉膈散,点以石燕丹。若水轮高而绽起如螺,为肝热甚,点以石燕丹、春雪膏、内服双解散,或六味丸加知、柏。神珠自胀,麻木泪痛,因五脏毒风所蕴,大黄当归散。
〔目痒〕风热,四生散。血虚,四物汤加羌、防、蒺藜、黄 。大凡有病之目,痒一番则重一番,而病源非一,微痒则属虚火。治宜姜粉、枯矾、硼砂,津唾调如米大,时将一丸纳大 ,及盐汤蒸洗,或用珍珠膏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