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像政治家一样抉择(1)
- 竞争如此残酷,你怎么脱颖而出
- (美)亨利·W.洛夫
- 4995字
- 2016-01-27 16:45:24
1
释放潜藏于心的精神力量
天才与常人之间的区别究竟表现在哪?在实际生活中?在科学研究的成果上?在不断往来的信件里?在能表现出人类灵魂的每种想法和每次行动中?他们之间的区别来源于一种存在于人头脑中极为重要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财富,是活力的源泉。拥有这种力量的人会闪现出炫目的光芒,因为它能打破限制,超越现实,让一切不可能变为可能。也因此,人们会觉得他们身上似乎有着用不完的力量。这样的生活,这样的力量,这样让人热血沸腾的情怀,鼓舞着人们努力追求更高的境界。一切发明、创新、远见皆源于此,最后,这些精神力量完全转化为人类的思想和行动。
——E.P.惠普尔
成功的诸多因素总是相互关联在一起的,你很难把它们单独分隔开来,并且找出它们是从哪儿开始又是打哪儿结束的。成功不仅需要魄力,还需要许多其他的优秀品质。在这里我们要说的是属于人自身性格中的一种精神力量。美国的先驱们正是凭借这种精神的力量摆脱了英国人的枷锁,孕育了伟大的《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1775年,《独立宣言》主要执笔者之一的帕特里克·亨利在他那场激情四射的演讲中说道:“我们已经为着那高尚的目标奋斗了很久,此时选择放弃将是世间最卑劣的做法。不!我们永远也不会放弃!除非得到原本就应属于我们的辉煌荣耀和幸福生活,否则我们决不罢手,因此我们必须战斗。我再重复一次,先生们,我们必须战斗!上帝已经发出了战斗的命令,让我们立刻武装起来,此时此刻任何伪装都是徒劳。绅士们在哭叫:和平,和平!但现实中根本就没有和平可言。战争已经开始!从北面刮过来的狂风已经为我们传来了战斗的炮火声。我们的同胞们已经开始勇敢地战斗了,为什么我们还要悠闲地站在这里?这是绅士们应该有的行为吗?生活是如此美妙,和平是如此甜蜜,但是,如果它们要用戴上枷锁和被人奴役的代价来换取,你还会有这样的感觉吗?绝没有!万能的上帝呀!我不知道别人会做何选择,然而对于我来说,要么给我自由,要么让我有尊严地死去。”
有这样一个关于精神力量的经典案例,值得我们好好研究一下:
一位原本野心勃勃的英国年轻人继承了一笔巨大的不动产,这让他一下子丧失了奋斗的目标,从此变得委靡不振。巨大的遗产束缚了他发展的空间,甚至让他走向毁灭。若干年后,当他花光最后一笔财产的时候,所要面对的不光是贫穷,还有一个已经失掉了灵魂的躯壳。
终于有一天,他从深深的绝望中省悟过来,冲出自己的房间,下定决心要到远方重新找回自己。他来到高处,俯视曾经属于自己的房子,他的脚步停了下来,环顾四周的美景后,他坐在地上开始反思。
尽管前途渺茫,困难重重,他还是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自己曾经挥霍掉的东西取回来。他打算立刻找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以迈出自己的第一步。那时运煤是一件苦差事,当地人都不肯做,他轻易地就找到了一份把煤运到地窖里的工作。此外,其他卑微的工作他也不嫌弃,只要有机会就去做。一天又一天,一步又一步,他的事业从无到有,逐渐兴旺发达起来,最后他终于成功了,早年被挥霍掉的房产重归他的名下。
这些事实重申了一个很普通的道理:精神的力量是指引我们前进的巨大动力。
或许精神力量对每个人的作用会有所不同,但无论如何它都是成功必不可少的要素。虽然精神不是一个器官,但它能支配器官。它比知识或人的意愿更有威力,因为它是一切的主宰。没有精神力量的鼓励,人就会意志消沉、身心俱疲。所以作为成功的第一要素,精神力量的影响绝对不容忽视。
庞培在罗马的时候,朋友们曾劝他,凭借他当时的声望和地位根本不需要到狂风暴雨的大海上冒生命危险,然而庞培那高傲的自尊心却不允许他这样做。他抛弃了一切权力,坚定地回答道:“对于我来说,活着并不是必须要做的事,而出海则是必须要做的。”
伟大的英国演说家理查德·布林斯雷·谢里顿第一次在国会进行演讲就惨遭滑铁卢。人们的嘲笑声在羞辱他的同时也激发了他血液中贵族的骄傲因子,谢里顿痛定思痛,暗下决心:“今日我所失去的,他日必定要加倍找回。”
事实上他真的做到了。在强大精神力量的鞭策下,谢里顿的潜能被激发出来,登上了个人职业生涯的巅峰,其成就之高,鲜有能与之相提并论者。在精神力量的驱动下,当年曾被小学校长称为“蠢蛋”的人居然变成了一个以善辩著称的议员。
美国谢里顿的遭遇与英国谢里顿极为相似,这位将军向来以善于反败为胜著称。当他听到大炮的轰鸣声并察觉到自己的部队正在与敌人交手时,他与部队之间仍然相隔数里之遥。他快马加鞭,沿着著名的“温切斯特路”赶往交战地点,没料到行进几里之后就遇到了溃败的部队。没有接到命令便自行后撤是极其有损名誉的行为,此时的谢里顿立刻站到马鞍上大声疾呼“停下!停下”,同时命令部队跟着他一起“打回去”。他的果断给溃兵们打了一支强心剂,大家迅速安定下来,循着声音聚集在他的周围。追赶的敌军越来越近,但是士兵们的信心却越来越强,长官的精神力量感染着每一个人,所有人都变成了勇士。战士们沉着应战,当将军发出进攻的命令后,他们便以雷霆万钧之势冲向敌军,必胜的信念鼓舞着他们,最后终于将敌军杀得落花流水。
同样的,南北战争时期,格兰特将军血战荒原时,所有忠于北方政府的人都在关注着格兰特部队的一举一动,人们毫不怀疑他的部队将攻占南方叛军的首都里士满,因为他向全国人民发出了令人振奋的口号:“我将在这条线上作战到底,即使将我的整个壮年时间全耗在这里也在所不惜。”这句话也决定了叛军的命运,成为胜利的预兆,是美国重返和平的象征。
经常会有人问你:“你行吗?你可以吗?”实际上,面对这些问题,你必须用肯定的语气给予坚定的回答。让潜藏在心里的决心帮你回答吧!每个人身体里的潜能要比你目前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大得多,而有了决心的人所表现出的能力要比普通人蕴藏在身体里的潜能还要大上一些。要知道,在内战爆发前,就连格兰特将军本人都觉得他没有能力领导一个团,而两年之后,在坚定果决的信念支配下,他领导了一千个团。他所做的要比当初自己预测的好上一千倍。
一个犹豫不决的人只能成为环境的附属品,而一个坚毅果决的人则会让环境成为他的附属品。因为坚毅果决的性格就像来自九天的玄雷,能将一切邪恶诱惑轰成灰烬,让那些取得成功的人抵制住奢侈、嬉戏的诱惑,心甘情愿放弃放纵、享乐的荒唐生活,最终摒弃各种恶习,养成为人正直、终身刻苦学习、尽职尽责的优良品质。而犹豫不决的性格则会让人心生迟疑、恐惧之感,面对诱惑无法做出坚定的回绝,最终沦陷为欲望的奴隶而沾染上各种恶习。
其实,对责任的认知与年龄无关,很多人只是无法下定决心斩断自己与一切诱惑的联系,因而无法很好地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他们也知道要想实现理想、建功立业必须做到克己、克勤、克俭、克难,但是迟迟不肯下定决心,随着岁月蹉跎最终错过了选择的机会,只能抱憾终生。这有精神上的原因,也有道德上的影响。性格中光有强烈的欲望是不够的,还要有勇于决定的魄力,否则在面对是非善恶、安逸勤勉的抉择上很难把持得住。
年轻人无论男女都应自立自强,不应蹉跎岁月,空叹他人命运比自己强。与其把时间用在比较别人的环境、朋友或天赋是否强过自己上,还不如踏踏实实做点事儿来得稳妥。性格迟疑的人很容易胡思乱想,总把一生中不顺的事情夸大来想,借以证明自己命运多舛,却从不想着去尽自己应负的责任,或者用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卡尔霍恩曾对他的耶鲁校友说:
“我属于那种为议会而生的人。”
他的同学对此很是不屑。
“你不相信?”卡尔霍恩说,“我将证明给你看,毕业后六年内我必将出现在议会中。”
卡尔霍恩并没有说大话,六年后他真的出现在议会大厦里。此后四十年间他把一生最美好的岁月都挥洒在议会大厦的圆屋顶下,直至为国捐躯的那一刻。帮助他完成梦想的除了能力,还有他自身所拥有的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毅力、坚韧不拔、永不言输的劲头。
头脑中的理智会让人做出明智的抉择,心中的热情则让人变得激情四射。后者总是给人以鼓舞,产生积极向上的影响。耶路撒冷的犹大王希西家曾经说过:“他认为自己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上帝而做,因此在做每一件事的时候他都真心诚意、全力以赴,结果他成功了。”
所以,心中有激情也是成功的必要因素之一,一个没有激情的人不会取得成功。
激情是决心付诸实践的保障,但同时,如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样,它也会对决心的实施过程产生干扰,成功属于那些全心全意终生追求的人。
“我要么找到一条出路,要么就开拓一条新路。”这句座右铭很好地表达出了成功者的心声。
斯巴达人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因此每当儿子抱怨说自己的剑不够长的时候,父亲就会说:“下一把会打得长一些。”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即使是平凡的人,只要某一天他的心中有了激情,他也会做出一些不平凡的事。”当然!只是激情从何而来?其实,那些曾对世界格局做出影响的大人物,也不是生来就具有这种激情的,只不过他们本身拥有坚定的信念,一旦受到外界的刺激便迸发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激情。这种人很多,比如马丁·路德·金、亨利·诺克斯、加尔文、罗耀拉和卫斯理等,他们对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都贯注了毕生的心血。所以我们说“有心做,一切皆有可能”,这种发自内心的力量对人的成功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科德岛上有一位18岁的少年下定决心要离开这里到波士顿去闯一闯。他聪明、正直、有进取心,因为在海岛生活,见惯了海员们漫无目的的生活方式,他决心日后绝不从事航海。他认为作为马萨诸塞州首府和最大城市的波士顿或许会给他提供一个实现梦想的舞台,虽然他在那里人生地不熟,没有任何依靠。他的思想很单纯——到波士顿去,凭借自己的努力得到荣耀与辉煌。他向波士顿出发了,口袋里揣着他的全部家当——仅有的四美元。一到波士顿,他立刻着手为自己找份事儿做,可是四处奔走,多方求职,结果却一无所获。一整天的徒劳奔波让他开始打退堂鼓,萌生了回家的想法,但是骨子里那种坚毅果决的性格最终帮他战胜了逃跑的思想。他绝不能就这样一身潦倒地回去!他的性格中有太多的力量支撑他继续走下去!这个不愿意认输的孩子告诉自己:“如果我无法给自己找到一个合适的位子,那就创造一个新的好了。”
大丈夫坐言起行,他立刻发现了一份合适的营生,在街角做一名贩卖牡蛎的小商贩。他借来一辆手推车,步行到三英里外的海滩上,从小舢板上买来三蒲尔式牡蛎,再把这些牡蛎推回街头,开始了他的第一笔生意。此时他成了一名波士顿商人,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想找却没有找到的职位。
第一天他卖光了所有的牡蛎,收入颇为可观。接下来他继续做着贩卖牡蛎的营生,等到他攒够130美元时,他用这笔钱置办了一匹马和一辆农用两轮车,同时他的营业地点也发生了变化,从街头搬入了条件较好的室内交易场所。
使用新交通工具行商的第一天他就获利70美元,从那时起他的生意就像滚雪球一样飞速发展,越滚越大。新增添的业务让他每日的收入更上一层楼,后来他成了波士顿人人称羡的百万富翁。到去世的时候,他留下了百万美元的巨额遗产,让人们用此兴建波士顿大学,在这里,无数青年男女接受教育,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这就是艾萨克·里奇传奇的职业生涯,一个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强者终获成功的故事。
罗尔·布斯顿年幼的时候因为生性倔强而惹人厌恶,邻居劝说他的母亲要管一管他,让他变得听话一些。所幸罗尔有一个伟大的母亲,她说:“别担心,虽然他有时候是倔强了一些,但是日后一切都会向好的方向转变。”
果然,罗尔长大后娶到了一位霍尔家的小姐,霍尔家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以负有社会责任感和博爱精神而著称,与霍尔家的成功联姻使他如愿成为了一名商人。昔日母亲的预言终于成为现实,他确实是一个有出息的人。后来人们曾计算过,如果纯以工作效率而论,他一个人所做的事要比两个正常人还要多。他不但非常富有,而且在32岁的时候当选为国会议员,成为大不列颠的精神领袖。
1821年,霍尔家族的一位成员普丽西拉·霍尔临终时在病榻前恳求他:“一定要把奴隶解放事业当作你此生最大的目标来奋斗。”在这之前,布斯顿已经参加了奴隶解放运动,普丽西拉·霍尔的临终遗言让他再次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将一直为此目标而奋斗,直到大不列颠王国内的最后一名奴隶消失为止。年复一年,他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旺盛的精力为奴隶解放事业奔走呐喊。1834年8月1日是他女儿出嫁的日子,布斯顿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说道:“新娘刚刚出门,所有的一切总算办完了,值得欣慰的是我们没有使用一名从殖民地掠回来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