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像政治家一样抉择(3)

正直、诚实、廉正、笃实这四个词,意思相近,虽然它们仍有区别,但是在口语中是可以随意互换的,它们代表了同样的行为准则。我们希望市民们有正直、诚实的品质,它是衡量人品高下的准绳;我们要求政治家们廉正、笃实,或者说希望他们能以此为标准不断调整自己以免背离民众利益。如果人们能达到这些要求,那他们便是心智健康的人,是有道德的君子。因此,在这里我们选择正直为代表来综述这种情怀,正如一句谚语所说:“一个正直的人就是上帝的一件杰作”。

1848年,拉马丁在竞选法国总统时是这样向巴黎市民作自我介绍的:“听着,市民们!站在你们面前致辞的是一个即将六十岁的老人,他的一生都很纯洁。”当然拉马丁话中的含义极多,这里我们就不一一讨论了,但他至少说出了一点——他是一个正直的人。做个正直的人,这应该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准则。正如本杰明·鲁迪亚德所言:“人不是生来就很富有或者很伟大的,就连聪明的头脑也是后天训练的结果,但正直却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因此,正直要比金钱、名誉、智慧更加重要,它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一位商人在与客户讨论一项大宗批发业务时,指着站在货仓里的年轻人说:“那个年轻人是我的银行家。”

看到他的朋友似乎并没有理解自己话中的含义,这位商人又继续解释道:“我所有的金融往来都由他一人掌管,我脑袋里的事情太多了,总会把这些账目弄混,变得一团乱。”

“你怎么能把这么重大的担子托付给一个年轻人?”客户提醒他说,“现在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作为一个商人可不能做这样冒险的事情。”

商人说:“我没什么可顾虑的,詹姆斯初到商行的时候还不到12岁,他的表现已经证明了他是一个正直的人。其实从第一眼看到他,我就已经信任他了。如果他想骗我的钱的话,他现在可能已经揣着五千美元跑路了,我根本没办法对付他。但这是不可能的,我不必为此而担心。”

这个年轻人虽然没有钱财却很富有,他的好名声价值万金,谁见了他都会说一句:“小伙子好样的。”

法国革命家米拉波曾经说过:“靠不诚信的手段攫取来的财富终有归还的一天。”有些商人会对此不屑一顾,他们认为过于正直很可能赚不到钱。如果人人都重利轻义,我们的国家就会变得混乱不可收拾,就像亨利·伍德·比切尔所描述的那样:

“如果每面墙上的每块砖头都打上了违法的烙印,每人指尖的每个动作都受邪恶的驱使而动,每包或每箱商品都是为了不正当谋利而存在,那么我们不禁要长吁短叹扪心自问:身边还有可以相信的、永恒不灭的东西吗?届时会有多少人尖声哭叫:我们之前究竟做了什么,如今要受如此重罚?如果所有的商家都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指鹿为马、颠倒黑白,那么我们看着一箱箱、一盒盒、一桶桶的商品,还敢相信里面的东西是货真价实的吗?”

我们绝不允许这种不道德的现象出现,此时我们更需要正直的及时出现,带领我们走出泥潭。

“失去诚信的好名声是最大的赔本生意”这句话真是至理名言。一个骗子曾经对一位声誉卓著的商人说:“我愿意用一万美元买你的名声,因为这样我可以用它换来十万美元。”

大富翁劳伦斯的传记作者这样写道:“他(指劳伦斯)的廉正操行无可指摘,你从中找不到任何瑕疵。由始至终他都是一位正直、纯真、坚定、高尚、值得敬重的人,他的道德和操守让他无法放下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他的性格特征,也是他获得成功的秘密之一。”

皮博迪博士也曾这样评论另一位波士顿成功商人塞缪尔·阿普尔顿:“他是一个正直的人。他从不使用任何借口或托辞,不做任何不切实际的承诺,也从不掩饰自己的目标,任何秘密对他来说都是负担。他只知道一种表达方式,那就是实话实说。”

塞缪尔·巴杰特的传记作者在谈到巴杰特的整个商业生涯时说:“他的一切都是透明的,在许多事件中他都遵循着透明的原则。在他行商之初,胡椒粉要交纳重税,因此所有的商行都把它跟别的东西混在一起卖以避税。商行的门口通常会放一个上面标有‘P.D.’标志的大桶,里面装着一些类似于胡椒粉的粉末,在将胡椒粉出售给公众之前通常要掺点‘P.D.’。这样做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惯例,商人们理直气壮地做着大家都在做的勾当,没有人认为这是不诚实的事情。巴杰特随着事业的发展,道德心也越来越强,‘P.D.’让他觉得很不舒服。几经思考,他得出结论,认为这样做是不正常的,不能再容忍像‘P.D.’这样的东西在自己的店里待下去了。他趁黑夜将掺假用的大桶扛到了采石场,把桶砸碎,里面的粉末与石头、木屑混在一起,然后他带着一颗轻松的心回家了。”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它们都有力地反驳了正直的人在邪恶的世界中无法成功的歪理邪说,很好地诠释了圣经中的教义:“正直的性情可以让人走上坦途,邪恶的心理只会让人走向毁灭。”

有一位女士在波士顿的一家商店里逛了一圈后没有购买任何东西便离开了,好奇的老板问售货员为什么她没有买东西。

售货员回答说:“先生,因为她想买产自米德尔塞克斯的布料。”

“那你为什么不介绍她到下一个柜台去,告诉她那些料子就是米德尔塞克斯的布料。”无良的老板继续追问。

“因为,先生,我知道那不是米德尔塞克斯的布料。”正直的年轻人用强调的语气回答。

“年轻人,”商人说,“如果你能够学会变通就好了,要是你总这样与环境对着干,那你永远成不了我这样成功的商人。”

售货员的回答掷地有声:“先生,如果我必须依靠弄虚作假才能保住我的地位,那我宁愿失去它,仅此而已。”

他离开了商店,因为他牢记“失去诚信的好名声是最大的赔本生意”这句至理名言。后来他成了西部商圈的领军人物,而那位无良的老板最终破产并死于贫困之中。

今天的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这种永不妥协的正直精神。出来闯荡的年轻人要比他们的先辈面临更多的诱惑,因此他们也更加需要这种精神。那些“只顾眼前利益”和“只为自己活着”的自私自利的人,他们的下场已经摆在眼前了。那些厚颜无耻、不顾道义、放荡淫乱、铤而走险的人或许会取得一时的辉煌,但很快就会迷失在权力和欲望之中,因为他们失去了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正直。每个人都要与自己的贪婪和欲望作斗争,如果他的内心能够保持正直的心态,那么外界的诱惑是无法对他产生影响的。

要想做个正直的人并不容易,你可能要面对无数挫折。特别是在不断沉浮的商业社会中,正直的人可能要承受更大的压力,甚至可能会失去财富,但他绝不会失掉道德。他那宁折不弯的性格虽然可能将他拖入逆境,但也会为他带来真正的友谊,即使身处困境也会有朋友真诚相助。一场大火、一次金融危机便能将你毕生积累的财富悉数带走,唯有正直和道义永存。一颗高贵的心就算在最黑暗、最不幸的时刻仍能打动别人,因为仁者无敌。

亚伯拉罕·林肯就是这样的人,他从小到大都是个正直坦率的人,所有人都对他的品性赞不绝口,亲切地称他“正直的亚伯”。

正直的孩子多半会成长为一个正直的人。那是1831年伊利诺斯州的新塞勒姆,年仅22岁的林肯奉命掌管奥浮特的一家“乡村小店”。他严格按照规定公买公卖,绝不因客户疏忽而谋取私利,也不因人民的贫穷而另眼相待,做起事情一丝不苟,发现错误绝不掩饰而是尽快纠正。

一天,他向一位居住在两英里外的名叫丹肯的客户出售了价值2美元60美分的货物,到了晚上闭店的时候盘点钱货时,林肯发现丹肯夫人多付了60美分。“今晚必须把这个错误纠正过来。”他暗暗告诉自己。关上店门之后,林肯怀揣60美分向丹肯夫人家走去。林肯赶到的时候,丹肯夫人正打算上床休息,当她打开门看到商店的服务员站在门前非常惊讶。诚恳地道歉之后,林肯转身离去,这一夜他都睡得很安稳,因为那个错误已经得到了纠正。

还有一次,傍晚时分,林肯正准备关店门,来了一位妇女要求购买半磅茶叶,由于天色较晚,两人匆匆忙忙秤完茶叶付钱走人。当第二天清晨林肯回到店铺的时候,他发现昨天晚上的秤砣是四盎司(1磅等于16盎司),而不是八盎司,他立刻意识到昨天只给了客人四分之一磅的茶叶。他赶紧又秤出四分之一磅的茶叶赶到客户家中,道歉之后才回到店里开张售货。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人们对此赞扬不已,渐渐地林肯受到了当地人的重视。当时那里流行一种双方对抗的游戏,游戏需要一位公正的裁判,林肯则当仁不让地成为裁判的最佳人选,经常被人们叫去服务。每次裁决他都不偏不倚,公正廉明,他的正直赢得了所有人的敬重。

一天亨利打算举办一场骑马比赛,邀请林肯做裁判。

“不,我不会为这样的比赛做裁决。”林肯一口回绝。

“但是没你不行。”亨利恳求道。

“我绝不会去,因为我不愿意。”林肯的回答也很坚决,而且他还特意强调:“赛马这种活动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错误。”

“仅此一次,下不为例。”亨利再次恳求。

“说好了,就这一次。”林肯通融了,因为他想或许可以利用这次机会让人们了解到这是一项“野蛮的西部运动”,而自觉抵制它。林肯承担了这次裁决任务,即使是输的一方也心服口服。

林肯的反对者曾经说过:“如果我死的时候,林肯依然健在,那么我希望他能做我的遗产处理人,因为他是我见过的最公正、最无私、最正直的人。”

霍兰博士说:“当林肯结束了他在奥浮特的任务离开那里时,每一个人对他都无比信任。他是当时的仲裁人、裁决者、调停人,每当有争论或比赛的时候他就是公认的裁判,一个能让各方停止争议的调解者。他是每个人真诚的朋友,他品性纯良、重情重义、见多识广、谦逊谨慎、待人和善、心胸宽广、性格坚毅,是一个得到了新塞勒姆及周围地区所有人信赖的杰出的年轻人。”

林肯成为律师后仍然保持了他正直的秉性,只要他认为是对的,就会毫不犹豫地坚持下去。他的同事们对于他这种无私的性格赞叹不已,既佩服又敬重。

某日有位客户希望林肯为他提供法律服务。

“说说你的案子。”林肯说。

客户讲述了自己的事情,林肯立刻表明了他的立场:“我不能帮你,因为你是错的,而对方是正确的。”

他的话让客户变得目瞪口呆。“所以才要你帮忙,我花钱雇用你就是为了帮我解决这些麻烦。”客户反驳说。

“这不是我的任务!”林肯大声说道,“维护错误的事情不是我的任务,我是一名律师,我永远不会为一件明知是错的事情辩护。”

“你会给大家带来麻烦的。”客户补充说。

“是的,”林肯激动地说,“毫无疑问我可以帮你打赢这场官司,而置邻里们的生活于不顾。我可以从你这里赚取六百美元,不过这六百元是从那个可怜的寡妇和她六岁的儿子手里掠夺来的,那些原本应该属于他们的东西如今都归了你,我怎么可以这样做?我绝不会这样做!”

“价格再提高点儿如何?”客户不想放弃。

“就算把你的财产全给我也不行,”林肯回答道,“你要知道有些在法律上站得住脚的东西,在道德上是行不通的,我永远不会接这种案子。”

“无论你想不想做,我都不会再光顾你了!”客户生气地吼道,而后转身离开。

“我会免费给你一条忠告,”林肯说,“你是一个精力充沛的人,我劝你换个别的方法去赚那六百美元。”

崔特法官曾记录了一个上庭时的情景:“今天开庭审理了一桩案件,林肯先生作为上诉人的代理律师出庭,他说:‘这是我第一次在这个法庭上打官司,因此我对于案件的每一点都格外重视,详细检查了所有细节,诸位法官从我提交的记录节略中应该可以看出我的诚意。现在本案唯一的关键就在于诸位的判罚。很遗憾我的努力并没有帮助我找到任何有利于己方的证据,相反倒是替对方找到了几份像样的证据。现在我将这些证据全部呈堂,希望能对案件的审理有所帮助。’”

当时现场的很多律师都认为林肯疯了,因为按惯例他应该寻求“更有利于自己的审判”。他完全沿袭了著名的帕特森案中的做法,当所有的证据全部呈堂之后,心满意足的林肯离开了法庭,他确信那个被告一定会被判无罪,一切都已经完结,接下来的事情由他的同事来处理就好。最终被告被无罪释放,林肯的同事得到了一千美元的酬金,而林肯则分文未得。

这样的案例在林肯的职业生涯中还有很多,著名法官戴维·戴维斯说:“在他的精神世界中,道德框架是不可逾越的,即便官司赢了,他也不会从客户那里多拿一文应得酬劳之外的报酬。”

时间飞逝,转眼到了1860年,现在需要林肯再次发挥他正直的精神来挽救整个国家。奴隶主们宣称,除非国家允许保留奴隶制,否则他们将推翻联邦政府。南北双方互不妥协,关系日渐疏离,战争一触即发。已经下台的前总统为了奴隶主的利益重新掌管南方政府,这就要求北方的下一位总统必须要有足够的名望和人气让人民忠诚于他的政治主张,或者说让联邦政府这条漏洞百出的大船能够顶住即将来临的急风骤雨继续前行。亚伯拉罕·林肯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他的高洁品格让人情不自禁地对他生出信任之感,联邦中的各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向他表示了信任,松散的联邦终于开始联合了。这一次,林肯用他的正直无私摧毁了奴隶制的同时也保全了联邦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