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艰难求学,锲而不舍直追学业第一名(3)

当时,鹿儿岛大学工业系的系主任是竹下寿雄教授。在稻盛和夫的大学生活中,竹下寿雄教授是与他关系比较好的老师之一,同时,稻盛和夫也是竹下寿雄教授比较欣赏的学生之一。竹下寿雄教授对稻盛和夫的评价非常高,也十分关心稻盛和夫的就业情况。当他得知稻盛和夫一直在为工作而奔波的时候,内心十分焦虑。竹下寿雄教授认为,他有义务帮自己的学生寻找一份合适的工作,更何况稻盛和夫是他一个很有潜力的得意门生。于是,竹下寿雄教授对稻盛和夫说:“我的一个朋友在京都的一家生产陶瓷的公司,我请他帮忙,也许你有希望进入这家公司工作。”其实,这家公司在当时是一家从未被人听说的企业,尽管如此,稻盛和夫为了让家人早一点放心,仍然恳请自己的老师帮忙。在决定帮助稻盛和夫之后,竹下寿雄教授很快想到了自己的一个朋友,他就是正在松风工业公司当技术部长的田中。

很快,竹下寿雄教授便联系到了田中。在竹下寿雄教授的大力推荐下,松风工业公司表示他们可以考虑接受稻盛和夫,但是他们提出了一个条件,稻盛和夫必须获得鹿儿岛大学无机化学系陶瓷专业的毕业证书,因为松风工业公司是一家生产绝缘陶瓷瓶的企业,他们需要专业对口的毕业生。实际上,松风工业公司的要求并不苛刻,但是正是这个要求却将稻盛和夫拦截,因为稻盛和夫的专业是有机化学。

从某个角度讲,稻盛和夫的这段人生经历与我国的鲁迅先生十分相似,因为鲁迅先生有一段“弃医从文”的经历,而稻盛和夫在考大学时最初的意愿原本是医药学。鲁迅先生小时候常常为患有重病的父亲买药,当时许多和父亲一样被误诊的患者引起了鲁迅先生的同情心,正是为了拯救这些人,鲁迅先生立下了学医的志向;而稻盛和夫也有类似的经历,他的一位叔母和两位叔叔都死于结核病,而他自己也有患结核病的经历。这些被结核病折磨的亲人因缺乏有效的药物和必要的治疗而死亡的悲惨情景,在稻盛和夫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印记。这段经历使稻盛和夫对那些饱受疾病折磨却无法医治而只能够慢慢等待死亡的人产生了极大的同情,这也激发了他对医学的向往。在这种经历的作用下,稻盛和夫希望自己在未来能够从事医药研究,亲手将那些饱受病痛折磨、只能等待死亡的患者治愈。正是为了实现这个朴素的愿望,稻盛和夫才决定报考大阪大学医学系药学专业。然而现实却给了这个满怀梦想的年轻人一个不小的打击,稻盛和夫在大阪大学的招生中取得的成绩并未合格。无奈之下,稻盛和夫只好进入鹿儿岛大学工学系学习。在升学道路中饱受挫折的稻盛和夫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医学梦想。稻盛和夫认为,有机化学与药物学比较接近,因此稻盛和夫选择了有机化学专业。

但是,面临就业的稻盛和夫却遇到了用人单位的严格要求,他们需要的是无机化学中陶瓷专业的毕业生,这让稻盛和夫几乎陷入了绝望的谷底。但是,稻盛和夫想到,如果自己错过了这个机会,那么也许要面对长期的就业痛苦。想到这一点,稻盛和夫顿时觉得一股强大的危机感向自己袭来,将自己紧紧笼罩住。但是,当时的稻盛和夫距离大学毕业尚有半年的时间,这给了稻盛和夫一个缓冲的机会。为了就业和生存,稻盛和夫决定改变自己的专业。于是,稻盛和夫立即找到了无机化学系的岛田辛二教授,恳求岛田辛二教授指导他准备相关的毕业论文。

很快,细心的稻盛和夫便发现了一个写论文的好题材。当时,鹿儿岛的一个名为入来町的地方发现了一种新的黏土矿,稻盛和夫和岛田辛二教授一同前往这个地方采集了优质的黏土矿,并且在岛田辛二教授的指导下对这种黏土矿进行研究。当时,稻盛和夫为自己的毕业论文拟定的题目是《入来町黏土的诸种物理特性》。对于稻盛和夫来讲,无机化学是一门新的学科,半年的时间似乎过于紧迫,所以在这仅有的半年中,稻盛和夫全力以赴、奋起直追,他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时间,夜以继日地潜心研究这种粘土矿。正是在这短短的半年时间内,稻盛和夫在岛田辛二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这篇毕业论文,他的大学生涯也因此而顺利结束。不久,一个在稻盛和夫意料之外的机遇也因这篇毕业论文而降临了。

其实,稻盛和夫的这段经历正应验了那句俗语:“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岛田辛二教授的指导和稻盛和夫的不懈努力下,从未涉及过无机化学的稻盛和夫将这篇毕业论文写得既有分量又有深度。在论文发表会上,鹿儿岛大学的内野正夫教授注意到了稻盛和夫上交的毕业论文。随后,内野正夫教授阅读了稻盛和夫的论文并且对这篇文章大加赞赏。内野正夫赞叹道:“这篇论文不亚于东京大学任何一位同专业的高材生所写的论文。”其实,关注稻盛和夫这篇论文的内野正夫教授在相关领域内颇有名气,他曾经参与创办了一家在中国东北的轻金属公司,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技术专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内野正夫教授因为遭到整肃而被这家公司扫地出门。后来,整肃运动结束,内野正夫教授被鹿儿岛大学聘为教授。

毕业典礼结束之后,稻盛和夫和他的大学同学们按照惯例举行了谢师会。此时,内野正夫教授对稻盛和夫说:“你将来一定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工程师。”后来,在稻盛和夫离席回家的时候,内野正夫教授热情地邀请稻盛和夫:“稻盛,我们一同去喝茶怎么样?”随后,内野正夫教授便将稻盛和夫带到了位于天文馆路上的一家咖啡店,教授此举让稻盛和夫受宠若惊。因为他只是一个穷学生,为了节省本来就不多的钱,稻盛和夫甚至连水果冷饮铺都不会去,更何况这种高档且优雅的咖啡厅呢?

其实,内野正夫教授是为了给稻盛和夫更大的帮助。就在这间咖啡厅,稻盛和夫接受了使他获益终生的教育。内野正夫教授告诉稻盛和夫成为一名工程师必须做好的思想准备和必备的素质,这让稻盛和夫深深体会到了老师的好意。对于稻盛和夫来讲,内野正夫教授是对他影响极大的一位恩师,在稻盛和夫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之后仍然不忘向内野正夫教授讨教,内野正夫是稻盛和夫终生的良师益友。

就这样,稻盛和夫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学业,而他的人生也因此而发生了转变,他顺利地进入了松风工业公司。后来,稻盛和夫在回忆这段经历的时候常常感叹,他认为自己在精密陶瓷领域内创业并获得成功与当时严峻的就业形势不无联系。他在当时的情况下因为害怕失业而发奋学习,可以说,正是就业的困难压力为稻盛和夫的成功创造了条件。

4 .鹿儿岛大学工学系的高才生

原来,那个“纨绔子弟”使我懂得了很多社交知识。

——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几经辗转,终于进入了鹿儿岛大学的工学系化学专业。大学期间,他遇上了一个行事作风与他完全不同的人。在与这位同学的交往中,稻盛和夫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可以说,正是由于这位同学的存在,稻盛和夫才学会了很多社交礼仪,进而才能够在商业中取得辉煌的成就。

在鹿儿岛大学工学系化学专业,稻盛和夫遇上了这样的一位同班同学,开始时在他的眼中,这位同学的行为是令人不齿的,因为他在平日里从来不来学校上课,整天沉迷于玩弹子机。他比稻盛和夫大一岁,原本也比稻盛和夫高一个年级,由于留级而与稻盛和夫成了同班同学。但是,留级似乎没有对这个嗜玩成性的人产生任何作用,因为他在与稻盛和夫成为同学之后仍然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玩弹子机上,每天都要在弹子机房中待很长时间。在稻盛和夫的印象中,他就是一个游手好闲的人,在日本,这种人被叫做“白相人”。

与这个游手好闲的同学相比,当时的稻盛和夫是一个一心一意认真读书的“书虫”。对于弹子机之类的东西,稻盛和夫从未耳闻,更没有玩过。因此在那位同学眼中,稻盛和夫是一个死心眼的人。

一次,这位同学前来热情地邀请稻盛和夫:“稻盛君,玩过弹子机吗?”

稻盛和夫冷冰冰地回答:“没有。”

“那我带你去玩。”

其实,当时的稻盛和夫会利用自己的一切休息时间去图书馆看书,而那种游手好闲的“白相人”是他极为轻视的人之一。但是,他如此热情地邀请稻盛和夫,稻盛和夫也羞于推辞,只好跟着他来到了附近的一家弹子机房。

当时的弹子机是手动的,要先将弹子一个一个放入洞中,随后用手拉动手柄,弹子就会被弹出去。那位同学玩得不亦乐乎,但是稻盛和夫却不能集中精力玩弹子机。他一边玩一边想:“还是尽快回去学习吧!”由于无法将精力集中在弹子机上,他很快就全部输光了。而那个游手好闲的同学则形势大好,他的盒子中很快便落满弹子。稻盛和夫看了看他,觉得周围的环境十分复杂,这让他心烦意乱。于是,稻盛和夫说道:“我已经输了,我要回去了。”说罢转身便走。但是那位同学却不肯如此轻易地放走稻盛和夫。他对稻盛和夫说:“稻盛君,稍等一下,我也打完了。”

那天,除了那位同学和稻盛和夫,还有另外一个人在场。这个人也是一个游手好闲的白相人,他的名字叫做铁五郎。他个子高大,比稻盛和夫高出许多。当他输掉之后,便站在一旁观看,这让稻盛和夫厌恶不已。稻盛和夫认为,自己与这样一位学习成绩蹩脚又游手好闲的白相人站在一起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情。于是,当铁五郎站在稻盛和夫的身边看着他玩弹子机的时候,稻盛和夫的脸上露出了尴尬和鄙夷的神色。稻盛和夫走出了弹子机房,那位游手好闲的同学并没有带稻盛和夫回到学校,而是大方地把稻盛和夫领进了隔壁的一家大饭馆。这家饭馆开设于昭和二十年,虽然是“大饭馆”,实际上只是临时搭建的一个大棚子,这里出售一种十分受人们欢迎的面条,叫做“吃一惊面条”,每碗面条中放有两个鸡蛋。在如今的社会中,这种面条已经是十分简陋的饭了,但在当时却是难得一吃。这位同学大方地邀请稻盛和夫和铁五郎吃面条。正是这件小事,让稻盛和夫改变了对这位同学的看法。

当时,这位同学虽然不务正业、游手好闲,但是在打弹子机的游戏中赢了稻盛和夫后,却没有独占赢来的钱,而是大大方方地请朋友们吃饭,和朋友们分享。他的这种行为,让稻盛和夫大为震惊,也因此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后来,稻盛和夫反省自己:“自己一向是一个单纯的往返于宿舍和图书馆之间的人,而那位看似游手好闲的同学却大方地拿出自己的钱请我出来玩,使自己增长见识、认识社会。但是自己是一个对弹子机这类游戏丝毫不感兴趣的人,而那个人注意到我玩得无聊,又用他赢得的钱请我吃饭,这简直是只有大人物才有的胸襟,自己却认为他不务正业、整天游手好闲。那个同学一番好意,他带我出来玩,让我快乐,自己却始终对他抱有偏见,想着赶快离开这里,从来没有顾及那个同学的感受。相比之下,自己真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与成熟的男人相差甚远。”在这之后,稻盛和夫开始与这位同学交往频繁。

在大学四年级的时候,稻盛和夫和这位同学一同参加实习。在人际交往上,每当稻盛和夫遇到不懂的时候,稻盛和夫就会向这位同学请教;这位同学告诉稻盛和夫如何与人交往、如何消遣。现在,在稻盛和夫的眼中,这个同学不再是一个游手好闲的白相人,而是一个十分有风范的“大人物”。在人际交往中,那位同学总是能够与他人平等从容的相处,而稻盛和夫总是怯生生地跟在他的后面。他的一举一动都让稻盛和夫获益匪浅,稻盛和夫从他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人际交往的技巧。

随着大学毕业,稻盛和夫与那位同学也天南海北。后来,在一次同学聚会上,稻盛和夫和那位同学重逢,二人一同回忆起那段时光。稻盛和夫感慨地对他说:“现在,我在各种场合都会给别人讲述‘如何做人’,可是当初还是你教我的。正是你的教导使这些人际交往的理论渗入了我的血液,并一直在起作用。”不过那位同学似乎忘记了这段经历,他只是笑着说:“是吗?有这样的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