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 心赋注
  • 延寿
  • 2631字
  • 2015-12-26 15:06:30

出世之道。理由心成。處世之門。事由心造。若以唯心之事。一法即一切法。舒之無邊。以唯心之理。一切法即一法。卷之無跡。因卷而說一。此法未曾一。因舒而說多。此法未曾多。則非一非多。有而不有。而多而一。無而不無。華嚴記云。一多十門分別者。一孤標獨立者。即頌云。多中無一性。一亦無有多。二法互奪故。故得獨立。亦一即多而唯多。多即一而唯一。廢己同他。故云獨立。二雙現同時。即頌云。知以一故眾。知以眾故一。無一即無多。無多即無一。故二雙現。更無前後。如牛二角。三兩相俱亡。即前二俱捨也。四自在無礙者。欲一即一。不壞相故。欲多即多。一即多故。一既如此。多亦準之。常一常多常即。故云自在。五去來不動者。一入多而一在。多入一而多存。若兩鏡相入。而不動本相。相即亦然。六無力相持者。因一有多。多無力而持一。因多有一。一無力持多。七彼此無知者。二互相依。皆無體性。故不相知。覺首云。諸法無作用。亦無有體性。是故彼一切。各各不相知。八力用交徹者。即頌云。一中解無量。無量中解一義。九自性非有者。互為因起。舉體性空。十究竟離言者。不可言一。不可言非一。不可言亦一亦非一。不可言非一非非一。不可言相即。以相入故。不可言相入。以相即故。不可言即入。不壞相故。不可言不即入。互交徹故。口欲言而辭喪。心將緣而慮亡。唯證智知。同果海故。一多既爾。染淨等無不皆然。又如善財遍求遍事。此一乃即多之一。故至普賢一時頓圓。則是即一之多。一多無礙。故曰難思。又三昧章云。一諸門融合。圓明頓現。具足一切也。二隨舉一門。亦具一切。三隨舉一義。亦具一切。四隨舉一句。亦具一切。五以此圓分。俱是總相。是故融攝一切。六俱是別相。莫不皆是所攝一切。七俱是同相。能所攝義齊均同故。八俱是異相。義各別不相離故。九俱是成相。緣起義門正立俱現故。十俱是壞相。緣起無作同一味故。

美惡無體。唯想任持。聲響冥合。形影相隨。

夫十惡業。因從心生。果還心受。於生報。後報。現報。總三報之中。生後二報。事在隔生。於現報之中。見聞親驗。此是增上業果。於總別報中。現身便變。如自鏡錄云。新羅國大興輪寺。第一老僧。厥名道安。自小出家。即住茲寺。又薄解經論。為少長所宗。然於飲食。偏好簡擇。一味乖心。杖楚交至。朝夕汲汲。略無暇日。眾雖患之。莫能救止。後因抱疾。更劇由來。罵詈瞋打。揮擲器物。內外親隣。不敢瞻視。經數日。遂生變作蛇。身長百餘尺。號吼出房。徑赴林野。道俗見聞。莫不傷心而誡矣。此即瞋火從自心而發。還燒自身。瞋之一法既然。八萬四千煩惱亦爾。

胎獄華池。受報而自分優劣。瓊林棘樹。稟生而各具榮衰。

淨名經云。心淨故眾生淨。心垢故眾生垢。起信論云。染淨諸法。皆相待而成。故知垢淨由心。更無別體。莊嚴論云。諸行剎那增上者。如佛說。心將世間去。心牽世間來。由心自在。世間隨轉。識緣名色。此說亦爾。故知諸行是心果。又隨淨者。淨是禪定人心。彼人諸行。隨淨心轉。修禪比丘。具足神通。心得自在。若欲令木為金。則得隨意。故知諸行皆是心果。如作罪眾生。可得外物。一切下劣。作福眾生。可得外物。一切妙好。故知諸行皆是心果。當知一切萬法。既以心為因。亦以心為果。雖然淨穢顯現不同。於心鏡中。如光如影。了不可得。

明斷由人。斯言可聽。運意而須契正宗。舉步而莫行他徑。

心鏡錄中。問。真心靡易。妙性無生。凡聖同倫。云何說妄。答。本心湛寂。絕相離言。性雖自爾。以不守性故。隨緣染淨。且如一水。若珠入則清。塵雜則濁。又如一空。若雲遮則昏。月現則淨。故大智度論云。譬如清淨池水。狂象入中。令其渾濁。若清水珠入。水即清淨。不得言水外無象無珠。心亦如是。煩惱入故。能令心濁。諸慈悲等善法入心。令心清淨。然垢淨不定。真妄從緣。若昧之。則念念輪迴。遺失真性。若照之。則心心寂滅。圓證涅槃。故知真妄無因。空有言說。約真無說。約說無真。皆是狂迷情想建立。千途竟起。空迷演若之頭。一法纔生。唯現闥婆之影。

如急湍之水。逐南北而分流。

人性如急湍水。決東即東。決西即西。方圓任器。曲直隨形。心之性柔。亦復如是。

似蚇蠖之身。食青黃而不定。

如蚇蠖蟲。食蒼而身蒼。食黃而身黃。如云。心大般若大。心小般若小。則轉變由心矣。

如來之藏。萬德之林。湛然無際。曷用推尋。木母變色之時。生於孝意。

如丁蘭至孝。剋木為母。晨昏敬養。形喜慍之色。土木不變。唯心感耳。亦如世間致生祠堂。有政德及民。往往有遺愛去思。為立祠宇。中塑像。以四時饗之。其人當饗祭日。則酒氣腹飽。

金像舒光之日。起自誠心。

或志心供養尊像。而放光明者。皆是志誠所感。如經云。一切化佛。從敬心起。又書云。河嶽不靈。唯人所感。

引喻何窮。證明非一。理理而悉具圓常。事事而皆談真實。

如法華經云。唯此一事實。餘二即非真。以一心是萬法之實性故。又頌云。雖說種種。道其實為一乘。是以釋摩訶衍論云。一切諸法一心量。無心外法。以無心外法故。豈一心法與一心法作障礙事。亦一心法與一心法作解脫事。無有障礙。無有解脫。一心之法。一即是心。心即是一。無一別心。無心別一。一切諸法。平等一味。一相無相。作一種光明心地之海。

似幻師觀技而無著。了是心生。如調馬見影而弗驚。知從身出。

幻師幻出男女之形。而心不著。知是自幻術心生。如調馬見影不驚。知影從我形出。則心不見心。無相可得。

諸塵不隔。此旨堪遵。變化莫測。緜密難論。如善財不出道場。遍歷百城之法。

李長者論云。善財遍巡諸友。歷一百十城之法。不出娑羅之林。慈氏受一生成佛之功。不出一念無生性海。

猶海幢常冥寂定。廣開佛事之門。

華嚴經云。海幢比丘。結跏趺坐。入於三昧。離出入息。無別思覺。身安不動。從其足下。出無數百千億長者居士婆羅門眾。皆以種種諸莊嚴具。莊嚴其身。悉著寶冠。頂繫明珠。普往十方一切世界。雨一切寶。一切纓絡。一切衣服。一切飲食如法上味。一切華。一切鬘。一切香。一切塗香。一切欲樂資生之具。於一切處。救攝一切貧窮眾生。安慰一切苦惱眾生。皆令歡喜心意清淨。成就無上菩提之道。如金剛三昧經云。空心不動。足具六波羅蜜。

最上之宗。第一之說。大悟而豈假他求。內證而應須自決。似冰含水。融通而豈有等倫。

冬則結水成冰。春則釋冰成水。時節有異。溼性不動。眾生佛性亦爾。在凡身如結冰。居聖體如釋水。但隔迷悟之時。一心不動。

如金與鐶。展轉而更無差別。

密嚴經頌云。如來清淨藏。世間阿賴耶。如金與指鐶。展轉無差別。以如來藏不守自性。隨緣六道。如金逐工匠之緣。造作瓶盤眾器。雖隨緣轉。而不失金體。如來藏亦復如是。雖隨染緣作眾生。是隨緣義。而不失自體。是不變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