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州郡八(2)

  • 通典
  • 杜佑
  • 3424字
  • 2015-12-26 16:33:22

平乡亦汉旧县地。或云秦置巨鹿郡于此,即古大鹿之野。有沙丘之台,纣所筑,即始皇死处。

巨鹿汉南栾县地。汉巨鹿县,今平乡县地。

沙河汉襄国县地,隋置。

任汉张县地。

内丘汉曰中丘,隋以国讳改之。

青山隋置。

尧山

信都郡东至平原郡二百十里。南至清河郡百三十里。西至赵郡百六十里。北至河间郡二百三十里。东南到博平郡三百里。西南到巨鹿郡二百六十里。西北到饶阳郡百三十里。东北到景城郡三百五十里。去西京一千九百五十里,去东京一千一百里。户十一万一千八百八十,口八十二万六千七百七十。

今之冀州理信都县。古冀、兖二州之域。禹导河自大坯山北过洚水,至于大陆。按地理志,洚水南自清河郡,经城县界入当郡南宫县界,又东北入信都县界。水经云:「洚故渎又东北经辟阳亭北,又经信都城东,散入泽渚。按:辟阳亭在今郡理东南三十五里,今县乃汉信都国城,则郡理东入兖州之域,郡理西入冀州之域焉。春秋时晋地,战国时属赵。秦为巨鹿郡地。汉高帝置为信都国,景帝改为广川国,宣帝复为信都国。后汉明帝更名乐成国,安帝更名安平国,汉末兼置冀州。领郡国九,理于此。晋亦然。后魏为长乐郡,兼置冀州。北齐、后周皆因之。隋初郡废,而冀州如故;炀帝初州废,复置信都郡。大唐为冀州,龙朔二年改为魏州,咸亨三年复旧,或为信都郡。郡今理,即汉信都国城。领县九:

信都汉旧县。禹导河北过洚水,即此。亦曰枯洚渠,西南自南宫县界入。汉昌城县故城在今县北。又有汉扶柳县故城,在今县西。

南宫汉旧县。汉吕后封张敖子偃为南宫侯,即此。洚水故渎南自清河郡经城县界入。

堂阳汉旧县。在堂水之阳。

武强汉武隧县。

下博汉旧县。

枣强汉旧县。又有汉广川县故城,在今县东北。

衡水有衡漳故渎。

阜城汉旧县。

武邑汉旧县。洚水西南自衡水县界,而东北经县城西北。

赵郡东至信都郡一百六十里。南至巨鹿郡一百七十九里。西至太原府五百五十九里。北至常山郡一百里。东南到信都,隔河相去一百六十五里。西北到常山郡一百七十里。西南到巨鹿郡一百九十五里。东北到博陵郡三百十七里。去西京一千八百五十里,去东京一千三百十里。户六万一千一百六十三,口三十七万四千七百十二。

赵州今理平棘县。春秋时晋地,战国时属赵。秦为邯郸、巨鹿二郡地。后汉属常山国、巨鹿郡地,兼置冀州。领郡国九,理鄗,今高邑县。晋为赵国,亦置冀州。领郡国十三,理房子,今县。后魏为赵郡,明帝兼置殷州。北齐改殷州为赵州,郡仍旧。隋改置栾州,炀帝改为赵州,寻复为赵郡。大唐为赵州,或为赵郡。领县九:

平棘汉南平棘县故城在今县南。又有汉宋子县故城,在今县北。有槐水。

元氏汉旧县。汉常山郡故城在今县西。后汉光武征彭宠,阴后生明帝于此。

昭庆汉广阿县。后魏置殷州及南巨鹿郡,后改为南赵郡。隋为大陆县,有大陆泽。旧是象城,天宝中改焉。

栾城汉之关县地。

赞皇有赞皇山。

高邑汉之鄗县。光武即位,更名高邑。鄗音呼各反。

柏乡汉鄗县地。汉光武即位坛在此。汉南县故城在今县东北。

临城汉旧县也。有泜水。旧是房子,天宝中改焉。

宁晋汉瘿陶县。

常山郡东至博陵郡一百二十四里。南至赵郡一百里。西至太原府五百十六里。北至安边郡四百九十里。东南到博陵郡鼓城县一百九十里。西南到太原府乐平县三百二十里。西北到雁门郡五百四十里。东北到博陵郡一百二十里。去西京一千七百七十里,去东京一千一百三十里。户五万三千五百十,口三十一万七千七百十七。

镇州今理真定县。春秋时鲜虞国之地。左传曰:「晋荀吴以上军伐鲜虞。」注云:「中山新市县也。」战国时属赵。赵之东恒邑也。秦属巨鹿郡。汉高帝置恒山郡,后避文帝讳,改曰常山郡,亦属真定国。后汉属常山国。晋复为常山郡,后魏因之。后周置恒州,领常山郡。隋初废,炀帝初州废,复置常山郡。大唐武德元年复置恒州,或为常山郡。天宝十五载改为平山郡,元和十五年改为镇州。领县九:

真定汉中山国之东恒邑,亦汉旧县。汉新市县故城在东北也。鹿泉井陉口在此,今谓之土门。汉韩信破赵军,杀陈余于此。井陉汉旧县,古井陉。武德初置井州,今县城实中,甚固。

灵寿本中山国之都也。汉旧县,故城在今西北。卫水在今西山东北,入滹沱河。滹音乎,沱音陀。

稿城后周置巨鹿郡。隋置廉州。汉稿县故城在今县西。肥垒,故肥子国,汉以为县,亦在今县西南。

九门汉旧县。

石邑汉旧县。井陉山甚险固,故李左车说陈余曰:「井陉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请守之。」不从。故城在今县西北,俗谓之人文城。有卑山,卑音蔽。今名抱犊山,西面危绝,山顶有二泉。后魏葛荣乱,百姓抱犊上山,因名焉。

房山汉蒲吾县。房山在县西北,俗名曰王母山,上有西王母祠。

行唐汉旧县。滋水所出。

博陵郡东至河间郡二百八里。南至赵郡三百十七里。西至常山郡一百二十四里。北至安边郡四百九十里。东南到饶阳郡一百七十里。西南到常山郡一百二十里。西北到常山郡行唐县七十里。东北到文安郡二百五十里。去西京二千一百里,去东京一千二百里。户七万六千六百,口四十七万七千二百六。

定州今理安喜县。帝尧始封唐国之地。战国初为中山国,后为魏所并,后又属赵。秦为上谷、巨鹿二郡之地。汉高帝置中山郡,中山记曰:「城中有山,故曰中山。」景帝改为中山国。后汉因之,晋亦不改。后燕慕容垂移都于此,都中山,置中山尹。至慕容宝,为后魏所陷。北岳常山在焉。后魏为中山郡,兼置安州,道武帝改为定州。后周置总管府,领鲜虞郡。隋初郡废,炀帝初置博陵郡,后改为高阳郡。大唐为定州,或为博陵郡。领县十一:

安喜古中山鲜虞地。汉卢奴县。有卢水,水黑曰卢,不流曰奴,因名焉。

北平秦曲逆县,汉为蒲阴县。蒲水所出,在今县西北。

鼓城春秋鼓子国也。汉临平县故城在东南。又有汉下曲阳县在西。

恒阳汉上曲阳县也。常山在县北一百四十里,常水所出。

新乐春秋时鲜虞国,汉新市县地,盖尧帝始封之唐国也。

义丰汉安国县。又有汉解渎亭,在今县东北。

望都汉旧县。尧始封于此。尧山在北。尧母庆都山在南。有中人亭、左人亭,即今县城也。倒马故关在县西北,极险要也。

无极汉旧县。

唐昌汉苦陉县。又有中山故城,在县东北。有汉石臼河。又西北有故关邑城,即汉关县。

深泽汉南深泽县。

陉邑

河间郡东至景城郡二百里。南至信都郡二百三十里。西至博陵郡二百八里。北至文安郡一百八里。东南到景城郡弓高县一百四十七里。西南到饶阳郡一百五十里。西北到上谷郡二百十里。东北到景城郡鲁城县二百五十七里。去西京二千二百里,去东京一千三百四十里。户九万五千二百四十,口六十四万二千五百六十二。

瀛州今理河间县。春秋时属晋,七国时属赵。秦上谷郡之地。汉属涿郡,后为河间国。后汉及晋因之。后魏为河间郡,孝文帝分置瀛州。隋初废河间郡,置瀛州;炀帝初州废,复置河间郡。大唐因之。领县六:

河间汉州乡县,后汉改武垣县。汉武帝得钩弋夫人于此。

博野汉博陵郡,后徙安平。又有汉蠡吾县故城,在今县西。蠡音礼。

束城汉旧县。后魏置束州。

乐寿汉曰乐城县,故城在今县西北。汉又曰中水县,居两河之间,故曰中水。

高阳汉旧县。后置高阳郡。有易水。

平舒晋置章武郡。

文安郡东至……南至河间郡一百八里。西至上谷郡露山一百七十里。北至范阳郡二百八十里。东南到景城郡二百六十里。西南到博陵郡二百五十里。西北到上谷郡一百八十里。东北到北平郡八百里。去西京二千三百十里,去东京一千四百四十四里。户五万五百十,口三十二万六千四百五十。

莫州今理鄚县。其地历代所属与瀛州同。大唐景云二年,分瀛州置鄚州。开元十年,改鄚为莫。其后或为文安郡。领县六:

鄚汉旧县。

清苑汉乐乡县。汉高帝过赵,封乐毅之后乐巨叔于此。

任丘有狐狸淀。淀,堂练反。

文安汉旧县,故城在东北。

长丰

唐兴

饶阳郡东至景城郡三百十五里。南至魏郡五百里。西至常山郡一百八十里。北至上谷郡三百里。东南到信都郡一百三十里。西南到赵郡一百九十里。西北到博陵郡一百七十里。东北到河间郡一百五十里。去西京二千五十里,去东京一千二百五十里。户四万八千八百五十八,口三十四万六千四百七十二。

深州今理陆泽县。战国时属赵。秦为上谷、巨鹿二郡地。汉为涿郡地。后汉属安平国,桓帝以后为博陵郡。晋为博陵国。后魏为博陵郡,北齐亦同。隋初郡废,置深州;炀帝初州废,以其地分入博陵、河间二郡。大唐复置深卅,或为饶阳郡。领县四:

饶阳汉旧县。有芜蒌亭在此。又有古博陵城、饶阳城。滹沱河旧在县南,即光武所渡。魏武王因饶河故渎,决令北注新沟,所以在今县北。蒌,力俱反。

安平汉旧县。

鹿城汉贳县故城在西南。又有汉鄡城在东。衡漳水,今名卫水,亦名苦水,西南自赵郡宁晋县界流入。贳音时夜反。鄡音苦尧反。

陆泽禹贡大陆泽,亦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