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拾遗杂论

小便黄,用黄柏;涩者数者,或加泽泻。又云∶小便不利,黄柏、知母为君,茯苓、泽泻为使。若湿热流注下焦,小便赤黄,兼之涩滞,用黄柏、泽泻甚当;若禀受甚壮,酒食过度,寡欲无虑之人,小便涩滞鹅翎探而入,呕吐数十声,其小便自通;若是下焦无血,小便涩数而赤,宜四物加黄柏、知母、牛膝、甘草梢。

凡用引经药,正药六两,引经药只可用半两。白蜡属金,禀收敛坚凝之气,外科之要药,生肌止血,定痛接骨,续筋补虚,与合欢树皮同入长肌肉膏药,用之神效。

凡制玄明粉,朴硝一斤,萝卜一斤,同煮,萝卜熟为度。取出,用白皮纸滤在瓷器中,露一宿收之,冬月可制。

凡治上升之气,大概用香附、黄连、黄芩、山栀。

凡补中气药,必多服而效迟;劫药必速效,如汗下之法。

白芍药酒浸炒,与白术同用则补脾,与川芎同用则泻肝,与参术同用则补气。能治血虚腹痛,余腹痛皆不可用。

凡面黑人,不可多服黄 ,以其气实而又补之也。面白人不可多发散,以其气虚而又亏之也。面白人不可饮酒,以酒耗血故也。气实人因服黄 过多喘者,用三拗汤以泄其气。

用椒叶升起胃气之后,胸中满闷,旧有痰之故,以二陈加白术、香附、炒曲。

二陈汤治浊,加升提之药,能使大便润而小便长。

腰曲不能伸者,针人中妙。

恶寒久病,亦可解郁。

中焦有食积与痰而生病者,胃气不虚,卒不便死。

人有病,面皮上忽见红点者,多死。

凡治病,必先问平日起居饮食如何。

气属阳,无寒之理,上升之气觉恶寒者,亢则害,承乃制故也。

人卧则气浮于肺。

凡治病必先固正气。

升降浮沉即顺之,此必先岁气,毋伐天和。

寒热温凉则逆之,以寒治热之法。

凡看脉,如得恶脉,当覆手取。如与正取同,乃元气绝,必难治矣;如与正取不同者,乃错综,未必死。弦坚之脉,虽是有积,亦带阴虚,脉无水不软之意。脉紧指者,其气大虚多死,峻补气,无水,参、术、归之类;形脱者,必补气,参、术;面白补气;肥人补气针法浑是泻而无补,妙在押死其血气则不痛,故下针随处皆可。

灸法有补泻火,若补火,艾 至肉;若泻火,不要至点三里穴,随意根据古法点,但趺阳脉不应即是穴,盖三里属阳明经也。

灸疮不收口 用黄连、甘草节、白芷、黄丹,香油煎膏贴。

一妇人十九岁,气实,多怒事不发。一日,忽大叫而欲厥,盖痰闭于上,火起于下而上冲。始用香附五钱,生甘草三钱,川芎七钱,童便姜汁煎服;又用青黛、人中白、香附末为丸。稍愈,不除。后用大吐乃安。吐后用导痰汤加姜炒黄连、香附、生姜煎,下龙荟丸。

狐臭 用 砂、蜜陀僧、明矾、铜青、白附子、辰砂为末,先以皂角水洗二三次,后敷上,,以蒸饼蘸药擦之。

治赤游风 用二蚕砂炒研细,用剪刀草根、自然汁调匀,先涂腹了,却涂患处,须留一面出处。患处移动为效。剪刀草根即野茨菇。

金钗石斛,每二钱洗净,生姜一片,擂细,水荡起,煎沸去渣食前饮之,补脾清肺甚妙。

酒风多搐,用白术半两,人参二钱半,甘草三钱,陈皮、苍术、天麻细切,酒浸、白芍一钱酒浸,防风、川芎一钱半。若小便多,加五味子。上为末,作丸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