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泽上有地、岸临于水、相临最切。又有进而侵凌之义。二阳侵其长以逼于阴。故曰临也。临卦次蛊。按、序卦、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临。临者、大也。可大之业、由事而生。二阳方长、阴小阳大、阳气将盛。是谓可大。临所以次蛊也、全彖以阳长为亨、而以阴生为戒、亦扶阳抑阴之意。六爻以二阳偏临四阴。二当任而初不当任、故以二为临之主。上四阴皆受阳之临者。三不中正、迫阳而应非正之上、故无利。

四五皆应阳、上附五而厚于二、故皆吉也。而三曰甘临、四至临、五知临、上敦临、又有上临下、柔凌刚之义。杂卦云、临观之义、或与或求、言彼此相与为临也。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临、本义谓进而凌逼于物。言凡逼近者为临、不专居上临下之意也。

二阳侵长以逼于阴、故为临。而卦中上下彼此又互有相临之象。于一岁中为十二月之卦也。下说上顺、九二刚中、上应六五、故占者大亨而利于正也。又按、元亨利贞者、乾道之变化。阳长之卦、独临与乾同者。易道贵中。二阳方主于中、乾之体用全备于此。故四德咸归之也。八月有凶、戒辞。何氏以建子至建未为八月。褚氏以建寅至建酉为八月。孔氏据王注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以建申为八月。按、大全不言建申。隆山李氏主建酉为观卦。谓当自临数、不当自复数也。本义主建未为遯卦。谓文王作卦时、只就周正纪之也。今按、文王作卦在纣之时、未用周正、正朔之说可不必拘。以阴阳消长之数论之、当自复数至遯为是。盖否卦阴阳各半、观卦四阴胜阳、其凶不待言矣。今曰有凶者、亦将盛之辞也。于二阳方盛之时、即为二阴方盛之虑、圣人防微杜渐之意也。不然则凡阳盛之卦、八月皆有阴盛之时、何独于临言有凶哉。又按、复言亨而此言元亨、复不言利贞而此言利贞。盖复初阳未盛、至临则大矣。复阳之萌、无有不善。临则阳盛、易于肆矣。此圣人所以于临独有戒辞也。

彖曰。临、刚浸而长。

此以卦体释卦名也。爻辞上下皆有相临之意、此独取以阳临阴。浸长内兼二意、有渐长不骤之意、又有方来未艾之意。

说而顺、刚中而应。

内卦说、则阳之进也不逼内、不激于意气矣。外卦顺、则阴之从也不逆外、皆中于机宜矣。此以卦德言卦之善也。九二刚中、在我有强毅之才。

应五柔中、在上有知人之主。此以卦体言卦之善也。

大亨以正、天之道也。

刚长而说顺、大亨也。刚中应柔中、以正也。刚长之时其善如此。以之临人临事临天下、莫不大亨。而必以正者、天道宜然也。天道扶阳而抑阴、黜邪而崇正者也。

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言二阳方盛之时、然至八月为遯、则阳之消亦不久矣。此虽天运之自然、而君子所当戒也。

象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不曰地下有泽、而曰泽上有地、主泽之二阳而言也。地临于泽、上临下也。二者皆临下之事。教思无穷、泽润地之象也。容保民无疆、地容泽之象也。不徒曰教、而曰教思、其意念如泽之深。不徒曰保、而曰容保、其度量如地之广。

初九。咸临。贞吉。

按、王注及程传皆以咸作感之义。本义以咸临作徧临、谓以二阳徧临四阴也。从王注程传为顺、而徧临意可兼。盖咸者无心之感。二阳在上、无为而天下化、所以为观。二阳在下、无心而天下应、所以为咸。初以正、二以中、我中正而天下自应、故皆曰咸。初二两爻与四五正应、皆有咸临之象。初以刚居初得正、有贞吉之象。四、大臣之位。无所感而临、则不获乎上。然自处不正、所应非正、亦枉道狥人者矣。唯刚而得正、所应又正、故曰咸临贞吉也。

象曰。咸临贞吉、志行正也。

自处以正、所应又正、则得以行其正道矣。时解以此爻作君子临小人以正。阴虽小人、然爻中未有此象。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

二应于五、上有中正之君。既见信任、得行其志、故有吉无不利之象。

此爻为临之主。盖阳在初犹微、至此乃盛。初之咸临、谓与二协力以为临也。二之咸临、谓率初同往以为临也。

象曰。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

九二以刚居柔、非苟且以取悦于上者、有未顺命之象。五顺体而二说之、疑以苟从取悦矣。然刚而得中、以此为五所信任、非苟将顺君命以取容者也。本义于此爻传云未详。今从此解、得圣人教人以道事君之意、然爻中亦实有此象也。

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

卦以阴阳相临为临。三阴柔说体、逼近二阳、而与上非正应。坤土味甘、变兌为口舌、无实心相接、但以甘说临人之象。不中不正、下乘二阳、上无正应、有无攸利之象。二阳上逼、互卦得震、有忧惧之象。一变为乾、为泰、有无咎之象。盖在上以甘说临人、固无所利、然知忧惧自改、则咎可无。若小人在上、知君子非可以甘言要结、能改过以合乎刚正、则咎自可无矣。

象曰。甘临、位不当也。既忧之、咎不长也。

位不当、不中正也。始虽有咎而后可无、其咎不长也。

六四。至临无咎。

以阴居阴、处得其位、与三之不当者異。下应初九、应得其正、与三之乘阳者異。又坤兌之交、地泽相比、相临之切至者也。至、非至极之谓、言诚意以相与也。故无咎。

象曰。至临无咎、位当也。

言位之当、而正应之意在其中矣。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

五变坎为通、知之象。以柔居中、下应九二、不自用而用人、知之事也。自用其知者其知小、不自用而用人者其知大。以此临下、乃大君之所宜、吉之道也。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

中者、天理之当然、非出于矫饰也。

上六。敦临。吉无咎。

上六居地之上画、爻本坤土、又变艮土、有积累至于极厚之象。旧说以上最远于阳、不敢以柔临刚、厚之至也。以厚接物、未有不安者。故厚敦[文澜本“厚敦”作“敦厚”]于临、乃吉而无咎之道也。然按、象传、志在内、则非不敢临之意。按、苏传、六五既已应九二矣、上六又从而附益之、谓之敦临。复之六四已应初九矣、六五又从而附益之、谓之敦复。

此说解敦字为切。言附五以加厚于二也。

象曰。敦临之吉、志在内也。

上六与九二非正应、而志在于九二之阳。附五以相临、厚之至也。上以志在阳为吉、三以志在上而无利可知矣。卦义以阳临阴、而六爻自三以上阴亦临阳。阳气方升、阳临阴、在所宜、故皆吉。阴上阳下、虽有以上临下之势、而嫌其逼于阳、故独于三爻无利。上以远于阳而志在阳、反得吉。至四之无咎、五之吉、则又皆应于阳者。阳气方盛、势正上进、吉多凶少、圣人言外扶阳抑阴之意又可见矣。

观观卦、下坤上巽。风行地上、徧触乎物、有自上观下之义、则为去声之观。二阳在上、四阴所仰、有自下观上之义、则为平声之观。全彖取以上示下之义、故卦名取去声之观也。观卦次临。按、序卦、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观所以次临也。彖取上观下之义。在上者致其洁清、不轻自用、民自信而仰之。此全彖之大旨也。六爻以四阴自下仰观二阳。然上不得位、故以五为观之主。而下四阴则近者吉而远者凶。四观光而三进退、二利女而初则吝矣。盖临卦二阳在下、进而凌阴、故阴欲远阳。观卦二阳在上、阴自下仰、故阴欲近阳。此又扶阳抑阴之微意也。

观。盥而不荐、有孚顒若。

观者、以中正示人、为人所仰也。盥者、将祭而洁手。荐奉酒食以祭也。顒若、尊敬之貌。盥者无不荐。盥时诚意精专、荐亦未至于懈。今云盥而不荐者、风行地上、万物肃清、然无形可见、有盥而不荐之象。然气之所至、自然鼓动万物、有孚而顒若之象。圣人洁清自治、恭己无为。不待政教号令之行、而羣下信而仰之、莫不整肃。犹祭者方盥手於洗、诚意精专。不待牲牢酒食之陈、而精诚使人皆肃然生敬也。又按、大壮则取四阳之盛、观则不言四阴之盛、反取二阳在上为四阴所仰、则又圣人扶阳抑阴之意也。

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

阳为大、故曰大观。在上以位言。顺巽中正以德言。中正指九五也。

有位无德、有德无位、皆不足以观天下。顺则心于理无所乖、巽则事于理无所拂。具顺巽之德[文澜本“顺巽之德”作“巽顺之美德”]、以我之中正、观天下之不中正者。此节以卦体卦德释名义也。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

非有意于感人、而观者自化也。此释卦辞也。

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神者、无形与声、而妙不可测。天运自然、四时不忒。天之所以为观、神道也。圣人亦不俟号令政教之烦、使天下自服。圣人之所以为观、以天之神道设教也。不荐之孚、圣人之神道也。犹中庸之笃恭而天下平、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也。此因卦辞而极言之。

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风行地上、徧触万物、有周观之象。先王体之、省方以观民风而设教。

如国奢示俭、国俭示礼之类是也。坤为土、有土有民。省方观民坤之象。

巽以申命。设教巽之象。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卦以观示为义、据九五为主也。爻以观瞻为义、皆观乎九五也。初六阳位而阴爻、阳则男而阴则稚、又居卦之下。如未有知识之童子、不能远见、有童观之象。小人无咎而君子则吝者。盖下民日用而不知、乃其常也。

君子不著不察、则可羞矣。

象曰。初六童观、小人道也。

小人之常也。

六二。闚观。利女贞。

六二质柔位阴、女子之象、自内窥外。虽与五为应、而为三四所隔。

三四五互为艮、有自门内闚视、所见者小、不见其全之象。此女子之正道也。

象曰。闚观女贞、亦可丑也。

在丈夫则可丑矣。

六三。观我生。进退。

诸爻皆观乎五、故三上不取相应之义。我生、我之所行也。六三隔四、不能观国。居下之上、可进可退。故不观九五、而观己之所行、可否何如、以为进退、量己而后入官者也。他卦居中多吉、三不中多凶。此独以观之远近取义、故四最善而三次之。

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进退合宜、未失其常道也。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六四下互坤土、有国象。互五为艮、近阳爻、有光明象。五为君王象。

四承五最近、而柔顺得正、宾于王之象。其占利于朝觐仕进也。

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

士不苟进、君以宾礼待臣、有非常之遇矣、故其志尚乐于进用也。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九五阳刚中正、以居尊位、下四阴仰而观之、君子之道也。然必返而自观我之所行、果合于君子、乃得无咎。盖观本四阴侵阳之卦、故有危词。

苟我之所行不足以观示四方、反有咎矣。

象曰。观我生、观民也。

人君有临民之责。而曰观我生、非置民而不问也。王者通天下为一身。

观我所行之善否、即可以知民之善否矣。观我、正所以观民也。本义又当观民德之善否。似作言外补意、稍缓。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

上九以阳刚居尊位之上、亦为下所观瞻、若宾师之位也。故亦当反观己之所行、求免于咎也。曰其生者、上无位、不当事任。避九五、不得称我也。

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

自省其身、未得自安、故曰未平、不敢以不居其位而晏然不自省也。

观为阴盛之卦。而九五阳刚得位、故有可以观示下民之象。然高位为众所仰、非可易居、而阴盛亦多戒惧、故五仅无咎而上志未平也。四阴观在上之阳。位高则所观者大、卑下则所观者狭。此四观光、三进退、而初二则羞吝也。

噬嗑噬嗑、下震上离。噬、齧也。嗑、合也。口中有物间之、必齧而后合。

卦上下两阳而中虚、颐口之象。九四一阳间于其中、必齧之而后合、故为噬嗑。噬嗑次观。按、序卦、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既有可观、然后有来合者、噬嗑所以次观也。口有物间之、必噬而后合。天下有强梗谗邪间之、亦必治之以法而后治成。又火为明、雷为震、皆有当于治狱之道、故全卦皆以治狱之事言之。六爻则初上无位、为受刑之人。中四爻为用刑之官。大抵以爻位之刚柔论噬之难易、要归于能谨。

此全卦六爻之大略也。

噬嗑。亨。利用狱。

上下两阳而中虚、口之象。天下之物、中有所间则不通。齧之而合则通矣、故有亨象。此概论天下之事、用狱则噬嗑中之一事也。天地生物、有为造物之梗者、必用雷电击搏之。圣人治天下、有为民之梗者、必用刑狱惩治之。上离电之明、所以察狱也。下震雷之威、所以决狱也。六五以柔居中、有威与明而得中者也、故有利用狱之象。又相噬以求合、教化之衰也、故但利用狱。

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

上下两阳颐象、中一阳有物象。此以卦体释卦名义、所谓近取诸身者也。

噬嗑而亨、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回。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也。

噬之而嗑、乃得亨通。以治道论、寇盗作梗。以伦纪论、谗邪作梗。

治而去之则合矣。彖传增而字、所谓以卦名释卦辞也。三阴三阳、刚柔均分、此以卦体释卦辞也。下动而上明、言夫嗑以前、以噬而致亨。雷震电耀相须並见、曰合而回。言既噬之后、以嗑而致亨。所谓以卦德二象释卦辞也。此以上皆释噬嗑之亨也。柔得中句。本义谓爻变自益卦六四上行于五而得其中。然与得中上行不合。今依卦综、贲之离二本得中、今上行于五、为是以柔居五、为不当位。然刚柔相济、治狱所宜、此以卦综释卦辞也。此二语释利用狱也。

象曰。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