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穉也。物穉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
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蛊者、事也。
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临。临者、大也。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
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致饰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剥者、剥也。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复则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有无妄然后可畜、故受之以大畜。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颐者、养也。
不养则不可动、故受之以大过。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
陷必有所丽、故受之以离。离者、丽也。
序卦之意。有以相因为序、乾坤屯蒙是也。有以相反为序、泰否剥复是也。天地间不出相因相反二者。始则相因、极必相反也。
右上篇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
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
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遯者、退也。物不可终遯、故受之以大壮。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晉。晉者、进也。进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夷者、伤也。伤於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乖必有难、故受之以蹇。蹇者、难也。物不可终难、故受之以解。解者、缓也。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決、故受之以夬。夬者、決也。決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谓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
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动也。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以渐。渐者、进也。进必有所归、故受之以归妹。得其所归者必大、故受之以丰。丰者、大也。穷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入而后说之、故受之以兌。兌者、说也。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涣者、离也。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节。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过。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既济。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
右下篇或问、易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多寡不均何也。曰。卦有正对、有反对。乾坤坎离颐大过中孚小过八卦、正对也。正对不变、故反复观之止成八卦。其余五十六卦、反对也。反对者皆变、故反复观之共二十八卦。
以正对卦合反对卦观之、总而为三十六卦。其在上经、不变卦凡六、乾坤坎离颐大过是也。自屯蒙而下二十四卦、反之则为十二卦。以十二而加六、则十八也。其在下经、不变卦凡二、中孚小过是也。自咸恒而下三十二、反之则为十六。以十六而加二、亦十八也。其多寡之数未尝不均也。
双湖胡氏曰、文王序卦大抵本先天图。以东西南北四方正卦乾坤坎离、为上经之始终。以西北隅艮、东南隅兌合而为咸。西南隅巽、东北隅震合而为恒。四隅反卦为下经之始。而终之以既未济、则亦坎离之交不交也。
故乾坤坎离四纯卦皆居上经。震巽艮兌四纯卦皆居下经、又以反对为次。
离非伏羲之旧、而先天之图大旨则备见焉。夫子序卦、直以卦名发其次第之义、而他则未暇及耳。又按、吕氏要指曰、易、变易也。天下有可变之理、圣人有能变之道。反需为讼、泰为否、随为蛊、晉为明夷、家人为睽。
此不善变者也。反剥为复、遯为壮、蹇为解、损为益、困为井。此善变者也。文王示人以可变之几、则危可安、乱可治。特一转移间耳。后天之学其以人事赞天地之妙欤。又尝合上下经始终而论之。乾坤、天地也。坎离、水火也。以体言也。咸恒、夫妇也。既未济、水火之交不交也。以用言也。
上经以天道为主、具人道於其中。下经以人道为主、具天道於其内。三才之间、坎离最为切用。日月不运、寒暑不成矣。民非水火不生活矣。心火炎燥而不降、肾水涸竭而不升、百病侵陵矣。故上下经皆以坎离为终焉。
按、沙随程氏谓序卦非圣人之书、韩康伯谓序卦非圣人之精蕴、朱子辨之曰、谓序卦非圣人之精则可、非圣人之蕴则不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此易之精也。序卦无所不有、此易之蕴也。今按、横图圆图方图之序、伏羲所由以画卦也。先天之学、不待语言文字者也。序卦所云、文王所由以作易也。后天之学、得语言文字而明者也。伏羲之后、连山首艮、归藏首坤。则六十四卦之序、在夏商已不一。文王忧患作易、曲尽天道人事之变。皆从卦之名义。或取相因、或取相反而为之序。故序卦所云、谓非先天之精蕴则可、谓非后天之精蕴则不可。后人或即麻衣反对之言以明序卦之伪、则尤一偏之论。夫屯之与蒙、需之与讼、其为综卦何疑。坤后继屯、蒙后次师、於卦画非有所据。自当如序卦所云、由卦名以思其义。
程氏疑其非圣人之书、得无过乎。
杂卦传
序卦、所以言易道之常。杂卦、所以言易道变。杂卦但要取反对之义。
反覆其卦、则吉凶祸福、动静刚柔皆相反也。序卦自乾坤而下三十卦、咸恒而下三十四、杂卦亦然。序卦反对、杂卦亦然。序卦反对、杂卦亦多反对、此其所同也。序卦以乾坤颐大过坎离在上篇、中孚小过在下篇、故二篇反对皆成十八卦。杂卦但以乾坤在上篇、余尽在下篇、又自大过以下不复反对、此其所異也。以其序次错综、故谓之杂。然自乾至困当上经三十卦、实杂下经十二卦於其中。咸至夬当下经三十四卦、又杂上经十二卦於其中。则杂之中、又有不杂者存焉。又卦以乾为首而终之以夬。盖夬以五阳决一阴、次去则又为纯乾矣。故曰君子道长、小人道消、是又圣人扶阳抑阴之意也。又按、春秋传有屯固比入坤安震杀之语、疑古筮书以一字断卦义者多有之。夫子杂採其辞为经羽翼、本非创作。故谓之杂、未可知也。
乾刚坤柔、比乐师忧。
刚柔、以德言。忧乐、以事言。刚皆属乾、而纯乾为至刚。柔皆属坤、而纯坤为至柔。然二卦之二五皆得中、爻位刚柔又各有相济、非倚於一偏者。就其德之各见者、则分为刚柔耳。比九五居上而得众、故乐。师九二居下而任重、故忧。又顺在内故乐、险在内故忧。
临观之义、或与或求。
以我临物曰与、物来观我曰求。临卦以二阳在下徧临四阴、而六五上六又若以上临下。观卦九五观示乎下、而四阴又相率以观乎上互有求与之意。或者、疑词。无求与而若有求与。见为与又疑於求、见为求又疑於与也。
屯见而不失其居。蒙杂而著。
屯、震遇坎。震动故见。坎险不行、居也。又以初爻言之。物始生为见。未得位居贞、居也。又合初五二爻言。九五阳在上卦之天位而显、见也。一阳动坎险之下而固守。居也。蒙、坎遇艮。坎幽昧为杂。艮光明著也。又以二爻言。全卦蒙然而生、故杂二能治之使明、著也。又合九二上九二爻言之。九二阳在下卦之中而位幽、杂也。上九一阳止坎险之外而光明、著也。本义就卦义论、大全兼取爻义。宜兼之始备。时解谓屯以事功言。才有余而遇不足、当养晦以俟时。蒙以学问言。质不足而学有余、宜亲师以取益。意亦是、但不必拘。
震、起也。艮、止也。损益、盛衰之始也。
震艮以天道言、损益以人事言。损者人所忧、乃为盛之始。益者人所喜、乃为衰之始。倚伏之机可畏也。
大畜、时也。无妄、災也。
刚难畜而畜之、时有适然、意外之得也。无有妄而得災、災自外至者也、意外之祸也。
萃聚、而升不来也。谦轻、而豫怠也。
萃、三阴聚於下。升、三阴升於上。不来、谓升而不降也。时解以萃言君之用贤、升言臣之遇主。亦近之、不必拘旧说。轻者、一阳居下之上。
不自尊大、自卑而轻。豫者、一阳居上之下。其志满足、自肆而怠也。然豫四爻无怠意。按、来注、谦之上六即豫之初六、故二爻皆言呜。谦心虚、故自轻。豫志满、故自肆。此说为胜。
噬嗑、食也、贲、无色也。
顺中有物、故曰食。贲以白贲无咎、无色而天下之贲莫尚焉。食色、人之大欲。色至贲则过、故欲返本也。
兌见、而巽伏也。
兌、阴外见。巽、阴内伏也。
随、无故也。蛊、则饬也。
随时行止、前无故也。蛊坏已极、后当饬也。
剥、烂也。复、反也。
五阴溃於内、烂也。一阳生於下、反也。
晉、昼也。明夷、诛也。
二卦、朝暮生杀之义。日出地上为昼、则入地下为夜也。明在下为诛伤、则明升上为生长矣。
井通、而困相遇也。
往来井井、则其道通。刚为柔揜、所遇之困。自乾至此三十卦、适与上经之数相当。
咸、速也。恒、久也。
有感必通、故速。速则夫妇及时。其道有常、故久。久则夫妇偕老。
涣、离也。节、止也。解、缓也。蹇、难也。睽、外也。家人、内也。
否泰、反其类也。
涣节与井困相反。井、以木出水、居塞而能通。涣、以水浮木、则通极而致散矣。节、泽上之水为有制。困、泽下之水则枯竭矣。解难既散、多失於怠缓。蹇险在前、则知阻难。睽疎而外、家人亲而内。否泰则君子小人、其类每相反也。
大壮则止、遯则退也。
虑后阳之恃壮、故不欲九四之进而欲其止。恐前阳之不及、故不欲六二之进欲其退也。阳进而消、阴者慎之。阴进而消、阳者抑之也。
大有、众也。同人、亲也。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小过、过也。
中孚、信也。丰、多故。亲寡、旅也。
明且动、故多故。旅寓则所亲自寡矣。此句卦名在下、变文以叶韻也。
离上、而坎下也。
炎上、润下。
小畜、寡也。履、不处也。
一阴畜阳、寡不敌众。说随阳进、柔能制刚也。
需、不进也。讼、不亲也。大过、颠也。姤、遇也、柔遇刚也。渐、女归待男行也。颐、养正也。既济、定也。归妹、女之终也。未济、男之穷也。夬、決也、刚決柔也。君子道长、小人道忧也。
需讼、皆主乾言。止坎之下为不进、背坎而去为不亲。大过本末弱、故颠。女待男而行、所以为渐。颐以上养下、养得其正。既济六位皆当、故定。女者、未嫁之称。归则女之事终也。未济阴阳皆失位而阴不足言也、故曰男之穷。始乾终夬、则喜阳之长也。本义谓自大过以下卦不反对、或疑其错简。然以韻协之又似非误、未详其义。按、苏氏蔡氏皆有改正之文。
而蔡氏所改、类从而韻亦协。附录於后兼载胡氏之论、以备参考。
大过、颠也。颐、养正也。既济、定也。未济、男之穷也。归妹、女之终也。渐、女归待男行也。姤、遇也、柔遇刚也。夬、決也、刚決柔也。君子道长、小人道忧也。
云峰胡氏曰、易终於杂卦、而交易变易之义愈可见矣。每一卦反复为两卦、而刚柔吉凶每每相反。此变易之义也。自乾至困三十卦、与上经之数相当。而杂下经十二卦於其中。自咸至夬三十四卦、与下经之数相当。
而杂上经十二卦於其中。此交易之义也。或曰、此偶然尔。愚曰、非偶然也、皆理之自然也。坎离交之中者、本居上经三十卦内、今附於下三十四卦。震艮巽兌交之偏者、本居下经三十四卦内、今附於上三十卦。至若无反对者。上经六卦、下经二卦。今附於上者二卦、附於下者六卦。皆交易之义也。十二月卦气。除乾坤外、上经泰否临观剥复、阴之多於阳者十二。
下经遯壮姤夬、阳之多於阴者十二。今杂卦移否泰於三十四卦之中、而阴阳之多少复如之。特在上经者三十六画、在下经者二十四画。今附於上者二十四画、附於下者三十六画。愈见其交易之妙尔。若合六十四卦论之。
上经三十卦、阴爻之多於阳者八。下经三十四卦、阳爻之多於阴者亦八。
今则附於三十卦者。阳爻七十二、阴爻一百八。而阴多於阳者三十六。附於三十四卦者。阳爻一百二十、阴爻八十四。而阳爻多於阴者亦三十六。
以反对论。上经阴之多於阳者四、下经阳之多於阴者亦四。今则附於上者。
阳爻二十九、阴爻五十七。而阴爻多於阳者十八。附於下者。阳爻六十九、阴爻五十七。而阳爻之多於阴者亦十八。或三十六或十八、互为多少。非特见阴阳交易之妙、而三十六宫之妙愈可见矣。是岂圣人之心思智虑之所为哉。愚故曰、伏羲之画、文王周公孔子之言、皆天也。本义谓自大过以下卦不反对、或疑其错简。今以韻协之又似非误、未详何义。愚窃为杂物撰德、非其中爻不备。此盖指中四爻互体而言也。先天图之左互复颐既济家人归妹睽夬乾八卦、右互姤大过未济解渐蹇剥坤八卦。此则於右取姤大过未济渐四卦、於左取颐既济归妹夬四卦。各举其半、可兼其余矣。是虽所取不能无杂。盖此谓杂卦、而互体又其最杂者也。上三十卦终之以困、柔掩刚也。下三十四卦终之以夬、刚柔也。柔掩刚、君子不失其所亨。刚决柔、君子道长、小人道忧矣。然则天地间刚柔每相杂。至若君子之为刚、小人之为柔、决不可使相杂也。杂卦之末、特分别君子小人之道言之。圣人赞化育、扶世变之意微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