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发白石山」按:原「出」字误,诸本皆作「发」,依改正。又《疏》于「水发白石山」下写疏,据《通鉴》晋咸康五年文,当作「水发白石山西」,据之「西」属上读。《方舆纪要》二十九「西」属下读。
[二]「北径郑卫尉城西」按:沈钦韩《疏证》云:《梁书 郑绍叔传》:「天监初,入为卫尉卿。加冠军将军。三年,魏军围合肥,绍叔以本号督众军镇东关,事平,复为卫尉。」杨《疏》漏引,当依补。杨书《凡例》云:「近时有沈文起之《注疏》稿本未刊板,吾不得见。然吾兄沈氏之《左传补注》,发明无多,其书即传,恐亦所见不逮所闻。」既未见其书稿本,实亦不宜轻下评 ,嫌于武断。即如上文杨校「投水而死者数千」依诸葛恪者作「数万」,沈氏书中亦有之。
[三]「戴年下增立字,云:脱立字」按:沈氏《疏证》云:「立字不当有。」
[四]「王逸曰,太湖中有包山」按:检《楚辞 九歌 湘君》「邅吾道兮洞庭」,王逸《注》云:「洞庭,太湖也。」洪兴祖《补注》云:「按吴中太湖,一名洞庭,而巴陵洞庭亦谓之太湖。逸云太湖,盖指巴陵洞庭耳。」王逸《注》但言《楚辞》之洞庭,一名太湖,初未言包山。杨《疏》误引。
[五]「乃别一罗浮,高比此稍逊」按:《书钞》一百八罗浮石鼓条引《罗浮山记》云:「罗浮山东别有山,有两石鼓,扣之清越。」为杨《疏》所本。
[六]「《越绝书》二,由锺穷隆山者,古赤松……子所取赤石脂也」按:孔本《北堂书钞》百六十引
《越绝》曰:「吴中穹隆山,古赤松子所取赤石脂也。」今本《越绝书》讹作「由锺穷隆山者,古赤松子所取赤石脂也」。孔校云:「古今逸史本、汉魏丛书本《越绝》因曲误由,仍作锺穷,非是。」今按:孔校是,当据正。
[七]「《宋志》引《吴记》……后改为县」按:《宋书 州郡志》引《吴记》如此,且曰「非也」。《寰宇记》亦引沈约以为非之语。沈以为「汉旧县」。据沈氏则立盐官为海昌都尉治,非晋太康中立。杨氏以为别有晋太康分立之说,或县当废而晋复立,以弥缝之。实则立县自汉始也。
[八]「《御览》五百五十六引乐资《九州岛志》文……较详」按:《注》「为美人死葬于山上」云云,而《御览》所引,文不明晰,乃云「秦始皇过此山而美之,死因葬焉」。其事与美人无涉,《疏》云较详,近于皮相,且云足以正《名胜志》山上有美人庙之妄,但曰误,已足,语气过当。杨《疏》于它书往往诋诃过当,亦文人积习也。
[九]「孔奕《会稽志》作虞国」按:孔奕即九晔,二字音同,赵一清避清康熙帝改字。
[一〇]「今受有大穴, 水入焉」按:《蜀都赋》「演以潜沫」下《注》云:「《禹贡》梁州云,潜既道,有水从汉中沔阳县南流至梓潼汉寿县,入穴中,通冈山下,西南潜出,今名复水。旧说云《禹贡》潜水也。」杨《注》引过略。
[一一]「《括地志》潜水一名澓水,亦作洑水」按:《史记 夏本纪 正义》引《括地志》云:「潜水一名复水,今曰龙门水,源出利州谷县东龙门山大石穴下也。」不作「澓」,亦无「亦作洑水」语,杨氏
不知所据何本?
[一二]「《九域志》流江,古賨城,有古碑」按:检《九域志》七流江县下无「古賨城」以下,当在古迹中。
[一三]「《江水》篇谓宕渠水即潜水,渝水与此同也」按:《寰宇记》百三十八流江县下云:「宕渠水一名渝水,在县东二里。」
[一四]「县有车骑将军冯绲……冢」按:《寰宇记》百三十八流江县下云:「汉宕渠县城在今县东北,俗号为车骑城。」当以绲故。范《书 绲传》:「巴郡宕渠人也。」章怀《注》云:「宕渠县,故城在今渠州东北。」
[一五]「又《史》、《汉表》是元封元年,此作元朔,非也」按:朱《笺》本侯国下有《笺》云:「按《史记》是元封元年。」
[一六]「不复穿井,仰饮此水》按:「仰」原作「即」,《续志。注》「即」作「仰」,《御览》六十三同。「即」虽可通,「仰」有据,义犹仰给,据订。
[一七]「汉司空王畅、太傅袁隗为南阳太守,令县月送三十余石」按:「令」上原无「太守」,《类聚》八十一作「为南阳太守,令县月送三十余石」,文义较明,据补「太守」二字。
[一八]「引见《书钞》七十九、一百二」按:「一百二」下原有「五百八十九」、《书钞》一百六十九耳,安得有五百八十九,《疏》误衍,今删。下页「《书钞》一百二」下又见一次,亦删。
[一九]「《寰宇记》……析水即《水经》之均水也」按:检《寰宇记》(金陵局刻本),「均水」作「 水」,《注》云「音巾」。
[二〇]「齐桓公并登之」按:「并」上原有「太史公」,检《索隐》,但云齐桓公并登之,无「太史公」三字。熊氏臆增,盖误解「并登」字义。《索隐》所言并登,指熊耳之东西二 言。郦《注》所云太史公司马迁皆尝登之,意与「并登」同,言东西二 皆登之也。「太史公」三字今删。又《索隐》驳郦《注》云「或云弘农熊耳」,下云「望江汉」,知非也。
[二一]「《御览》四十二引盛弘之《荆州记》略同,知是弘之说,而作耒阳、益阳,误」按:《御览》引《荆州记》云「南县修县北有熊耳山」,不作「耒阳、益阳」,熊氏不知据何本?
[二二]「晋桓温伐秦水军自襄阳入 口」按:《晋书 温传》及《苻健载记》皆作「均」,不作「 」。(晋桓温……」一节文今据台兆本删。)
[二三]「《寰宇记》粉水出房陵县东流,盖本《水经》以立文也」按:《寰宇记》原文作「粉水源出县东北永林山。《水经注》云:粉水导源东流经上粉县云云」,则《寰宇记》引《水经注》有「导源东流」四字,本无「房陵」二字。赵不当云「落」字。
[二四]「《御览》六十五……引此并同」按:《御览》六十五云:「《注水经》曰:越嶲粉水导源东流,经上粉县云云。」句疑有误。粉水在房陵不在越嶲,不知何据。
[二五]「东入于淯」按:朱《笺》本「淯」讹作「涓」,《笺》云:「淯当作涓。」《疏》径改,未录《笺》语。
[二六]「如东,三十余里」按:沈氏《疏证》云:「如、而通用。」
[二七]「左注比水,比水又西南流」按:「又」上原无「比水」,今补此两字。戴校本重「比水」二字,全、赵本不重,朱《笺》本亦无此二字。王氏合校本从戴。《疏》本不从。检《大典》本亦不重。
[二八]「《御览》十三但称《荆州记》。郦氏……斥盛说之谬,乃别有所据,今不可考矣」按:此条《书钞》无文石之「文」字,《类聚》有之。《御览》十三引称盛弘之《荆州记》,熊说不知何据。但作《荆州记》者《续汉志》刘昭《注》也。
[二九]「今本《竹书》系于周简王十三年,即楚共王之十八年」按:「三」原作「二」,「八」原作「七」,今本《竹书》简王十三下书「晋厉公卒,楚共王会宋平公于湖阳」,据知当在简王十三年,即楚共王之十八年。今订。
[三〇]「《续汉志》、《隋志》并言蔡阳有唐子山」按:《续志》蔡阳《注》但言有松子亭,《襄阳耆旧记》谓神陂在蔡阳县界有松子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