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河东道三岚州石州忻州代州蔚州朔州州岚州,楼烦。下。开元户一万七百二十六。乡二十二。元和户六千三百八十二。乡三十三。

《禹贡》冀州之域。周并州之域。春秋时属晋,晋灭後为胡楼烦王所居,赵武灵王破以为县。秦为太原郡地,在汉即太原郡之汾阳县地也。汉末大乱,匈奴侵边,自定襄已西尽中、雁门、西河之遂空。建安中,曹公纠率散亡,立新兴郡,晋末陷刘元海。後魏於今理置岚州,因州西岢音哿。岚山为名也。隋大业四年,於静乐县界置楼烦郡,因汉楼烦县为名。隋乱陷贼,武德四年平刘武周置东会州,六年省东会州,重置岚州。天宝元年改为楼烦郡,乾元元年复为岚州。

州境:东西三百一十里。南北二百七十八里。

八到:南至上都取太原路一千五百八十里,取石、隰路一千三百七十五里。

东南至东都一千二百一十里。东至忻州二百四十里。西至黄河一百八十里。河上有合河关,从关西至麟州一百二十里。南至石州二百四十里。东北至朔州三百七十四里。东南至太原府三百三十里。东北至代州三百里。

贡、赋:开元贡:熊皮,石蜜。赋:布,麻。

管县四:宜芳,静乐,合河,岚谷。

宜芳县,上。郭下。开元户五千五百二十四。乡十一。本汉汾阳县地,属太原郡。後魏於此置岢岚县,隋开皇十八年改为汾源县,大业四年改汾源为静乐县。

八年,分静乐置岚城县,属楼烦郡,武德四年改为宜芳县。

岢岚山,在县北九十八里。高二千馀丈,西北与雪山相接。

岢岚镇,在县西北九十八里。

秀容故城,在县南三十里。刘元海感神而生,姿容秀美,因以为名也。

静乐县,上。西至州四十五里。开元户三千四百八十七。乡七。本汉汾阳地,城内有堆阜三,俗名三堆城。隋开皇三年,自今宜芳县北移岢岚县於三堆城,十八年改为汾源县,大业二年,改为静乐县。武德四年於县置北管州,因管涔山为名。六年省,县属岚州。

管涔山,在县北一百三十里。汾水源出焉。初,刘曜隐於此山,山神使二童子献剑於曜曰:“管涔山王使谒赵皇帝献剑。”

伏戎城,在县北八十里。隋楼烦郡所理也。

隋汾阳故宫,在县北一百二十里。

楼烦关,在县北一百五十里。

天池,在县北燕京山上。周回八里,阳旱不耗,阴霖不溢。故老言,尝有人乘车,风飘堕池,有人获车轮於桑乾泉。後魏孝文帝以金珠穿鱼七头放此池,後亦於桑乾泉得之。隋炀帝尝於池南置宫,每夜风雨吹破,宫竟不成。今池侧有祠,谓之天池祠。

合河县,中。东至州一百八十里。开元户一千八百五十九。乡四。本汉汾阳县地,後魏於蔚汾谷置蔚汾县,属神武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县属石州。大业二年,改为临泉县,四年属楼烦郡。武德七年改为临津县,属岚州。贞观元年改为合河县,以城下有蔚汾水西与黄河合,故曰合河。

黄河,在县西二里。

合河关,在县北三十五里。

蔚汾关,在县东七十里。

隋长城,起县北四十里,东经幽州,延袤千馀里,开皇十六年因古迹修筑。

岚谷县,中。南至州九十里。开元户四千六百五十七。乡五。隋大业三年置岢岚镇、压草城、川贼路。长安三年,於此置岚谷县,景龙年废,开元十二年重置,因岚谷为名。

石州,昌化。下。开元户九千二百六十二。乡三十二。元和户五千二十。乡三十二。

《禹贡》冀州之域,虞及周属并州。春秋时属赵。亦为白狄之地,今步落稽其胄也。在秦为西河郡之离石县。灵帝末,黄巾大乱,百姓南奔,其郡遂废。魏黄初三年复置离石县,晋惠帝末刘元海起於河西,攻陷郡县,其离石又没於贼。

石勒时改为永石郡,後魏明帝改为离石镇。高齐文宣帝於城内置西汾州,周武帝改为石州。隋大业二年,又为离石郡,武德元年改为石州,五年置总管,七年改为都督,贞观六年复为石州。

州境:东西一百九十里。南北三百三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一千二百五十里。东南至东都一千九十里。东南至汾州一百六十里。西渡河至绥州二百三十里。正南微东至隰州二百五十里。北至岚州二百五十里。

贡、赋:开元贡:胡女布三端,龙须席五岭,麝香,蜜蜡。赋:麻,布。

管县五:离石,平夷,定胡,临泉,方山。

离石县,中。郭下。开元户二千七百七十三。乡五。本汉旧县也,属西河郡,县东北有离石水,因取名焉。汉末荒废,魏黄初复置,後陷刘元海。石勒改为永石郡。高齐文宣帝於此置昌化县,属怀政郡。後周复为离石,属石州。隋氏不改,皇朝因之。

离石山,今名赤洪岭,在县西五十步。高欢大破尔朱兆於赤洪岭,盖此处也。

卢城,在县东二十里。晋并州刺史刘琨所筑,以攻刘曜。

平夷县,中。东至州五十一里。开元户一千五百七十一。乡四。本汉离石县地,周宣帝割县西五十一里置平夷县,属石州。隋氏不改,皇朝因之。

黄河,西去县一百四十五里。

宁乡水,在县西南一百五十步。

定胡县,中。东至州九十五里。开元户二千六百九。乡五。本汉离石县地,周宣帝大象元年於此置定胡县,隋因之。武德三年於县置西定州,贞观二年废州置孟门县,七年废县为孟门镇,八年废镇复为定胡县。

黄河,去县西二百步。

孟门镇,在县西一百步,河东岸。

临泉县,中下。南至州一百七十里。开元户一千五百九十六。乡五。本汉离石县地,周大象元年,於此置乌突郡乌突县。隋开皇元年改为乌突郡为太和郡,乌突县为太和县。三年废郡,以太和县属石州。武德三年,改太和县为临泉县。

临泉水,在县北一百步。县因此水为名。

黄河,在县北二十里。

方山县,中。南至州九十里。开元户一千三百五十三。乡四。本汉离石县地,高齐文宣帝於此县北六十八里置良泉县,属离石郡。隋大业三年移就今县南三十五里方山置,故名方山。贞观十一年移於今理。

赤洪水,在县南五十里。

三角戍,在县北七十三里。

忻州,定襄。下。开元户一万四千三百三十八。乡二十八。元和户四千二百四。乡二十九。

古并州之域。春秋时为晋地,战国为赵地,秦为太原郡也,今州即汉太原郡之阳曲县也。按汉阳曲县在今州东四十五里定襄县理是也,後汉末大乱,匈奴侵边,自定襄已西尽中、雁门之遂空,曹公立新兴郡以安集之,理九原,即今州是也。後魏宣武帝又於今州西北十八里故州城移肆州理此,因肆卢川为名也。

隋开皇十八年改置忻州,因州界忻川口为名也。大业二年省忻州。义旗初又置新兴郡,武德元年废郡,复置忻州。二年陷刘武周,四年武周平,依旧置忻州。

州境:东西一百四十五里。南北八十六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一千四百四十里。南至东都一千七十里。东北至代州一百六十里。西至岚州二百四十里。南至太原府一百八十里。

贡、赋:开元贡:麝香,扇十五枝。赋:麻,布。

管县二:秀容,定襄。

秀容县,上。郭下。开元户七千一百三十八。乡十一。本汉阳曲县地,属太原郡。後汉末於此置九原县,属新兴郡。後魏庄帝於今县东十里置平寇县。隋开皇十八年,於此置忻州,又於今县西北五十里秀容故城移後魏明元所置秀容县於今理,属忻州。国朝因之。

滹沱水,在县东三十二里。

定襄县,上。东至州四十五里。开元户五千五百三十二。乡十七。本汉阳曲县,属太原郡。黄河千里一曲,县当其阳,故曰阳曲。後魏末移阳曲县於太原界,仍於此城置定襄县,属新兴郡。高齐省,武成帝移平寇县於此。隋开皇十年移平寇於崞城,今代州崞县是也。武德四年,分秀容县於汉阳曲城重置定襄县。

圣阜,今名圣人阜,在县东北二十里。石上手足迹犹存。

滹沱水,西自秀容县界流入。

代州,雁门。中都督府。开元户一万五千七十七。乡二十八。元和户二千一百二十。乡四十。

古并州之域。春秋时为晋地,战国时属赵。《史记》曰:“赵襄子与韩、魏共灭智伯,分晋地,则赵有代、句注之北。”今按句注在州西北三十五里,雁门县界西陉山是也。秦置三十六郡,雁门是其一焉。汉因之。後汉末,匈奴侵边,其地荒废。周宣帝大象元年,自九原城移肆州於今理,隋开皇五年改肆州为代州,大业三年改为雁门郡。隋氏丧乱,陷於寇境,武德四年平代,置代州都督府。

州境:东西三百二十里。南北三百二十八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一千六百里。南至东都一千二百三十里。北至朔州一百二十里。西至岚州三百里。东北至蔚州四百里。东南取崩石岭至恒州五百四十里。

贡、赋:开元贡:雕翎五具,麝香。〔赋:布,麻。〕管县五:雁门,繁,五台,唐林,崞。

雁门县,上。郭下。开元户五千二百二十一。乡十。本汉广武县地,属太原郡,後魏改属雁门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县仍属肆州。後改肆州为代州,县属不改。十八年改广武县为雁门县,盖避太子之讳也。国朝因之。

夏屋山,在县东北三十五里。《史记》曰:“赵襄子北登夏屋,诱代王,使厨人操铜斗击杀之,遂有代地。”

句注山,一名西陉山,在县西北三十里。晋咸宁元年句注碑曰:“盖北方之险,有卢龙、飞狐,句注为之首,天下之阻,所以分别内外也。”汉高祖欲伐匈奴,不从娄敬之说,械系於广武,遂逾句注,困於平城,谓此地也。

河神祠,在县南。开元九年,并州刺史张说奏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