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河东道四泽潞节度使潞州,上党。大都督府。开元户六元四千二百七十六。乡一百三十三。元和户一万七千八百。乡一百二十。今为泽潞节度使理所。

管州五:潞州,泽州,邢州,州,慈州。慈、邢、本河北道,今属泽潞节度使管内。县三十七。都管户二万六千二百四十三。

《禹贡》冀州之域。殷时为黎国。春秋时属晋,又兼有潞子之国。潞子婴儿,为晋所灭。战国时属韩,别为都,以其远韩近赵,至赵孝成王时,冯亭以上党降赵,复为赵地。秦为上党郡地。後汉末,董卓作乱,移理壶关城,即今州理是也。

周武帝建德七年,於襄垣县置潞州,上党郡属焉。隋开皇十年罢郡,自襄垣县复移潞州於壶关,即今州是也。州得名,因潞子之国。武德元年,又於襄垣县置韩州,贞观十七年废。开元十七年,以玄宗历试尝在此州,置大都督府。

州境:东西二百九十三里。南北三百三十六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一千三百三十里。南至东都四百七十里。北至仪州三百一十里。东北至州四百五十里。东取穴陉岭路至相州三百五十里。西至晋州三百九十里。东南至泽州一百八十七里。西北至沁州二百一十里。

贡、赋:开元贡:人参,墨。赋:麻,布。

管县十:上党,长子,屯留,潞城,壶关,黎城,铜,乡,襄垣,涉。

上党县,望。郭下。开元户一万一千三百八十三。乡二十二。本汉壶关县也,隋开皇中分壶关置上党县,属潞州。《释名》曰:“党,所也,在于山上,其所最高,故曰上党。”

鸡鸣山,一曰火山,在县东南七十六里。

浊漳水,在县西南二十二里。

州城,汉壶关县也。《上党记》曰:“曹公之围壶关,起土山於城西北角,穿地道於城西,内筑界城以遮之。”

五龙祠,在县东南二十里五龙山上。慕容永所立,以祭五方神。

冯亭墓,在县西五里。

长子县,紧。东北至州五十二里。开元户二万二百六十六。乡三十三。汉旧县,本春秋时地名,《左传》曰“晋人执卫行人石买於长子”,是也。慕容永僭号於此,称西燕,为慕容垂所灭。隋开皇九年,移寄氏县理此,属潞州,十八年改寄氏为长子县。

发鸠山,在县西南六十五里。浊漳水出焉。

羊头山,在县东五十六里。後汉安帝时,羌寇河东,以任尚为御史,击破於羊头山,谓此也。

神农城,《後魏风土记》曰:“神农城在羊头山上,山下有神农泉,即神农得嘉之所。”

武讫岭,在县西四十五里。《风土记》曰:“秦、赵战於长平,赵军败退,秦将白起逐至此,名曰武讫岭。”

(屯)留县,上。东南至州六十四里。开元户八千一百六十六。乡十七。本晋邑,《春秋》曰“晋人执卫行人孙蒯于纯留”,是也。汉以为县,属上党郡。

高齐省,隋开皇中重置,属潞州。

绛水出县西南方山,去县八十四里。

潞城县,上。南至州四十里。开元户七千四百六十四。乡十六。本汉潞县,属上党郡,即春秋时赤狄潞子婴儿国也,晋灭之。後魏太武帝改潞县为刈陵县,属襄垣郡。隋开皇十六年,於此置潞城县,属潞州。

黄阜山,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刘聪将綦毋刿败晋将崔恕於黄阜。

漳水,一名潞水,在县北。阚る曰:“潞水在县北,为冀州浸,即漳水也。”

按王猛与慕容评相御於潞川,评鬻水与军人绢匹水二石,则此无他大川可以为浸,所有唯漳水耳,故土俗尚谓浊漳为潞水也。

武王坞,在县西北四十里。坞东有後魏天柱大将军尔朱荣碑,文曰:“建义元年,东讨逆贼,镇竖葛荣,军次上党。武王祠东有二狡兔从贼方而来,天柱弯弓祝之曰:‘中则擒葛荣,不中则否。’应弦而殪,遂擒荣。”

壶关县,上。西北至州三十里。本汉县也,属上党郡。山形似壶,於此置关,故名壶关。隋开皇十六年,分壶关置上党县,大业二年省壶关并入上党,武德四年重置。

羊肠坂,在县东南一百六里。沾水出焉。

汉壶关三老令狐茂墓,在县东九里。上书明戾太子冤者。

曹公垒,在县东南一百二里。曹公攻高所筑。

黎城县,中。西南至州一百二十里。古黎国、《春秋》曰“晋荀林父灭潞,立黎侯而还”,今县东十八里黎侯城是也。汉为潞县之地,後魏太武改潞县为刈陵县,隋开皇十八年改刈陵为黎城县。武德初属韩州,贞观十七年废韩州,属潞州。

古壶关,在县东二十五里。《春秋》齐国夏伐晋,取八邑,有盂口,盂口即壶口也,声相近,故有二名。

清漳水,在县东北五十里。

浊漳水,在县西北五十六里。

冯奉世墓及冯昭仪墓,在县东二里。

铜县,上。东至州一百五十里。本晋大夫羊舌赤邑,时号赤曰“铜伯华”。

汉以为县,属上党郡。隋开皇十六年改属沁州,大业二年省沁州复属潞州。武德六年属韩州,贞观十七年废韩州复隶潞州。

石梯山,在县西三十里。

阏与城,在县西北二十里。《史记》曰:“秦昭襄王攻赵阏与,赵奢曰:‘其道远险狭,譬犹两鼠斗於穴中,将勇者胜。’遂破秦军,解阏与之围。”

晋铜宫,在县东十五里。子产曰:“今铜之宫数里。”

断梁城,在县东北三十里。下临深壑,东西北三面阻氵,广袤二里,俗谓之断梁城。

叔向墓,在县东十八里。

乡县,中。东至州一百七十里。本汉涅氏地,属上党郡。晋始为武乡县,属乐平郡。石氏分上党置武乡郡,县属焉。隋开皇初废郡,县属潞州。晋县原有“武”字,後草创失其旧名。

秃顶山,在县西北九十三里。

石臼岭,在县北六十五里。

护甲水,在县西北八十里。

襄垣县,上。南至州九十三里。本汉旧县,属上党郡,赵襄子所筑,因以为名。後魏孝庄帝改属襄垣郡。後周建德六年,於襄垣城置韩州,县属焉。贞观十七年废州,县属潞州。

鹿台山,在县南二十里。

涅水,在县西北六十里。

浊漳水,在县南二十一里。

〔天〕井(谷)关,在县东南四十里。置在天井谷内,深邃似井,因以为名。

魏武初迁邺,於此置关,周建德六年废。

涉县,上。南至州一百八十里。本汉旧县,属魏郡,因涉河水为名。晋属广平郡,後省。隋开皇十年,於故涉城重置涉县,属慈州,十六年改属韩州。贞观十七年废韩州,县属潞州。

清漳水,一名涉河,在县南一里。

泽州,高平。上。开元户二万二千二百三十五。乡五十九。元和户三千五百二十七。乡五十。《禹贡》冀州之域。春秋时属晋,战国时属韩、魏,後属赵,秦使白起破赵於长平,即今州北高平县西北二十一里长平故城是也。秦并天下,今州即上党郡地。汉为上党郡高都县之地也。後魏道武帝置建兴郡,孝庄帝改置建州,周改建州为泽州,盖取泽为名也。〔音乌怕反。〕州境:东西二百九十里。南北一百五十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一千一百四十里。西南至东都二百八十里。北至潞州一百四十九里。北至太原府大路六百一十里。西至绛州四百四十里。东逾山至卫州四百一十里。

贡、赋:开元贡:白石英五十斤,人参。赋:麻,布。元和贡:白石英,野鸡九十只。

管县六:晋城,高平,陵川,沁水,阳城,端氏。

晋城县,上。郭下。本汉高都县,属上党郡。隋开皇三年改属泽州,十八年改为丹川县,因县东丹水为名。贞观三年,改置晋城县。

太行山,在县南四十里。《禹贡》曰:“太行、恒山,至于碣石。”注曰:“二山连延,东北接碣石。”

丹水,在县北十二里司马山。俗传秦坑赵众,流血丹川,故名丹水,斯为不经也。

天井故关,一名太行关,在县南四十五里太行山上。

高平县,上。南至州八十里。本汉泫氏县,属上党郡,在泫水之上,故以为名。後魏改为玄氏,属建兴郡。高齐文宣帝省玄氏县,自长平高城移高平县理之,仍改高平县,属高都郡。隋开皇三年,改属泽州。

头颅山,一名白起台,在县西五里。秦坑赵众,收头颅筑此台。

米山,在县东十里。赵将廉颇,积粮此山,因名。

泾水,在县西北三十六里。

长平故城,在县西二十一里。白起破赵四十万众於此,尽杀之。

长平关,在县北五十一里。

陵川县,中。西至州一百四十里。本汉泫氏县地,隋开皇十六年於此置陵川县,因川为名,属泽州。

太行山,在县西南百里。

沁水县,中。东南至州二百里。本汉端氏县地,後魏孝庄帝,於此置泰宁郡及东永安县,高齐省郡而县存。隋开皇十八年,改为沁水县。

沁水,在县东北五十二里。

古王离城,在县东北五十里。秦时王离击赵所筑,四面绝险。

阳城县,中。东至州一百一十里。本汉泽县,属河东郡,因泽为名也。

隋改属泽州。

天宝元年,改为阳城县。

析城,在县西南七十五里。

泽,在县西北十二里。《墨子》曰:“舜渔於泽。”

端氏县,中。南至州一百里。本汉旧县也,《史记》曰:“赵成侯十六年,与韩、魏分晋,封晋君於端氏。肃侯元年,夺晋君端氏,徙处屯留。”汉以为县,属河东郡。晋属平阳郡。後魏属安平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属泽州。

石门山,在县西南四十一里。

沁水,在县南一里。

邢州,钜鹿。上。开元户五万八千八百二十。乡一百二十。元和户三千六百九十三。乡三十三。

《禹贡》冀州之域。亦古邢侯之国,邢侯为纣三公,以忠谏被诛。周成王封周公旦子为邢侯,後为狄所灭,齐桓公迁邢於夷仪。按故邢国,今州城内西南隅小城是也。夷仪,今龙冈县界夷仪城是也。春秋时属晋,後三家分晋属赵。秦兼天下,於此置信都县,属钜鹿郡,项羽改曰襄国,盖以赵襄子谥名也。赵歇为赵王,张耳为常山王,并理信都襄国,今州理龙冈城是也。前赵嘉平元年,石勒屯兵许昌,张宾说勒曰:“观王弥有王青州之心,迟回未发者,惧明公踵其後也。